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2025-02-21欧阳完英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及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本文以《匆匆》为例探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朱自清。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呼吁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生命。全文渗透着淡淡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和思考。
文章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思考;接着通过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然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时光的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时光的匆匆以及要珍惜时间。
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也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在生活中的不经意流逝。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如字词的理解、句子的分析等。通过读课文,学生可以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但这种认识可能还比较肤浅,对于深入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情感态度上还没有形成深刻的生命意识,需要通过学习来引导和培养。
另外,由于课文的主题较为深刻,学生可能对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不高。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艺术特色,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多媒体展示等,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时间和生命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
4.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5.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珍惜时间。
4.关注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6.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巧妙,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的方法。
3.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等。
2.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六、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课件、范读音频。
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师:大家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朱自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让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花朵绽放、鸟儿欢唱、微风轻拂。
生2:视频中的画面和音乐也为朗读增色不少,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氛围,让我更加沉浸在美好的春天。
师:这两位同学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非常好。
生3:朗读中的声音和情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朗读,把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思考传递给了听众,让我们能够产生共鸣。
师:这位同学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时间的思考,非常棒。
生4:听着朗读,我也想到了时间的流逝。就像春天一样,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离去,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春天,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师:是啊,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而,春天也会过去,时间也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匆匆》,就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设计意图: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具体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默读课文,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词,如“涔涔”“潸潸”“赤裸裸”等。
2.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可以多读几遍,直到读流畅为止。
3.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匆匆”“挪移”“徘徊”等。
4.质疑问难: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做上记号,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默读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生字词语的学习,通过多次阅读和理解,加深对字词的印象,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方面的信息。)
(三)精读课文
1.了解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生1:文章主要描述了时间的悄然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生2: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日子的来去匆匆,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的珍视。
生3:文章启发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师:非常棒,几位同学的表述虽略有不同,但都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生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生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生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生1: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文中是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生2:通过燕子、杨柳、桃花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及洗手、吃饭、默默等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师:具体来说,作者将“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又开”与“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还有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3:作者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易逝和难以捉摸。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同学们能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吗?
生4:这种对比和比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无情。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棒,在表达情感方面,作者通过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阻挡的,因此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充分利用时间,不要让时光虚度。这种情感既带有一定的惆怅和无奈,又蕴含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之,这些句子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感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呢?大家都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会在每天早上列出当天的任务清单,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这样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生2:我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或者复习知识点,避免放学后拖延。
生3:我会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可以增强紧迫感,提高效率。
生4:我会避免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而是选择阅读、运动,或者和家人、朋友交流。
生5:我会合理安排周末和假期的时间,既保证了休息,又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参加兴趣活动。
生6:我会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启发性。珍惜时间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提高效率。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时间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助力,而不是虚度光阴的借口。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生命更加充实且有意义。
(设计意图: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品读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如语调、重音、停顿等,可以使学生更敏锐地感受到语言的节奏、韵律和美感,从而更深入地欣赏和品味文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五)随堂练习
1.督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把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积累语言。
2.练习仿写句子。让学生选择文中喜欢的句子,仿照其句式进行仿写,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撰写感受。读完课文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是对时间的感悟,也可以是对生活的思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包括词汇积累、语感培养、写作能力提升以及思维拓展等方面。同时,通过写感受,学生还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情感表达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总结课文
师: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它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充分利用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生2: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以后要更加珍惜时间。
生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以后写作文可以尝试一下。
生4:我认识到了我们不能虚度光阴,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不能让自己留下遗憾。
生5:这篇文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要在短暂的人生中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师:同学们的收获都很深刻。通过学习《匆匆》,大家不仅明白了时间的宝贵,还学会了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技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珍惜时间,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和有意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
3.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八、教学总结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及语文知识的整体运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我也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朗读、讲解、讨论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感受文章的内涵。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光的匆匆流逝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解释。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反馈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课堂。
综合性学习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红旗小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