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未来30年人口规模结构预测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5-02-21李茂常思琳

经济论坛 2025年1期
关键词:河北省

【摘要】科学预测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及其相关经济社会影响,是积极调整宏观、微观政策,有效应对人口变化挑战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队列要素法,并使用PADIS-INT软件建立模型,设置低、中、高三种方案,对河北省2021—2050年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就预测结果看,未来河北省人口负增长趋势已成必然且形势严峻。在三种方案下,到2050年,河北省总人口分别为6414.12万人、6903.77万人和7100.77万人,均为持续下降态势;育龄妇女规模将不足总人口的20%,也呈缓慢减少趋势;劳动人口分别为3780.64万人、3958.71万人和4029.94万人,都呈现持续萎缩态势;而总抚养比将达到69.66%、74.40%和76.20%,社会的整体抚养压力将持续增加;学龄人口也将持续减少,各类教育资源面临优化整合。因此,应积极系统应对人口负增长趋势,尽快优化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并持续深入研究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长期综合性影响,以有效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人口规模结构预测;生育水平;队列要素法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推动河北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20230305065)。

【作者简介】李茂,博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政策、劳动就业;常思琳,硕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政策、社会决策。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河北省未来30年人口规模预测的研究背景

(一)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整体负增长趋势将长期持续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我国人口出生率仅为8.52‰,创历史新低。到2022年,人口出生率降为6.77‰,自然增长率为-0.60‰,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在人口负增长形势下,总和生育率作为反映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对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至关重要,国际普遍标准认为生育率达到2.1是更替水平,即人口数量不增不减的生育率水平。“七普”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1.3,育娲人口研究智库发布的中国人口形势报告称,全国2021年总和生育率为1.15,2022年为1.05,2023年在1.0左右[1-2]。对未来生育率变化趋势,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39,到21世纪末总和生育率为1.48[3]。乔晓春(2024)研究认为,生育率从2021年开始下降,并设定高方案于2029年稳定到1.6,中方案于2070年稳定到1.46,低方案于2034年稳定到1.1[4]。

在低生育率现状下,我国人口规模也将持续缩减。例如联合国人口司在《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对中国人口的估计与预测数据显示[5]:低、中、高三种方案下,我国总人口到2035年分别13.59亿人、14.00亿人和14.40亿人;到2050年分别是12.16亿人、13.13亿人和14.11亿人,每两种方案之间相差近1亿人;到21世纪末中国总人口分别是4.88亿人、7.67亿人和11.53亿人。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减少到13亿左右。以最新“七普”数据开展的研究,王广州(2023)认为,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加速的过程,预计到2050年总人口将减少到13亿左右[6]。陈卫(2022)使用队列要素法,预测若总和生育率线性波动到2035年的1.45或1.85后保持不变,则总人口到2050年是13.11亿或13.79亿,到21世纪末是8.07亿或10.93亿[7]。总体而言,现有文献预测结果不管采用的原始数据和方法有何不同,以及具体预测人口总数差异大小,均得出了共同结论,即我国开始的人口负增长是个长期过程,这一点也将在本文中得到验证。

面对新的人口形势,国家“十四五”规划也提出通过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等措施,积极提高生育水平,学者们也根据相关研究提出了解决现有人口问题的对策。一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建立成长周期全覆盖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教育、医疗、住房、父母就业等问题着手,着力解决阻碍生育最紧迫的现实问题[8],注重对全孩次的覆盖,避免仅关注多孩支持而忽略了对一孩、二孩的支持[9]。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以家庭为导向的福利制度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10]。三是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和交流力度,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11]。但根据目前人口形势和专家预测结果,我国人口的长期负增长趋势已是必然,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逆性。

(二)河北作为拥有7400万人的人口大省,关于全省人口发展态势的研究亟待加强

根据“七普”数据显示,河北省人口数量7461万人,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六,占全国总人口的5.29%,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从河北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来看,2022年,河北省劳动人口占65.8%,老年人口占15.63%,总抚养比达到51.99%;平均家庭户规模2.84人/户;城镇人口占61.65%。总体上呈现少子化、老龄化,抚养比增加,家庭户规模逐渐减小等趋势。近年来,为了应对新的人口形势变化,我国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陆续开放了二孩、三孩政策,河北省也制定了《河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5年)》,并积极采取落实各项生育奖励制度、完善育婴室和托儿所建设等措施,但人口总体变化趋势很不乐观。《河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河北省人口总量于2020年达到顶峰后,出生率持续降低,人口规模持续递减,到2023年总人口为7393万人,出生人口仅有41.0万人①,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呈现持续走低趋势。

查阅既有文献发现,关于河北省常住人口规模总量预测的相关研究普遍出现较早,而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后的相关预测研究数量明显不足。另外,关于更为微观层面的河北省整体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研究,以及人口年龄结构急剧调整可能带来的相关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则更为缺乏。另外,即使对于常住人口规模的相关研究也都过于乐观,多数学者认为到2050年,高、中、低三种方案下河北常住人口规模的模拟值均达到6800万人以上[12];还有部分学者从区域人口聚集的视角出发,认为雄安新区将成为河北省区域人口的增长点,预计到2033年和2050年该区域人口总量将分别超过600万人和1200万人[13]。但整体而言,既有这些观点与现实人口走势存在较大差异,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所以非常有必要从阐释人口变动的基本规律出发,找准关键影响因素,建立科学模型,基于高、中、低三种生育率变化方案,更加准确地预测河北省未来30年人口规模结构变化情况,并深入分析人口变动趋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等现实问题,从而为省级层面制定或调整相关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人口负增长并非单一的人口问题,更是系统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规模的减少,人口结构也将出现巨大变化,并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14]。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特殊区域层面[15]、省级层面[16]和地市层面[17]的人口预测研究,并开始关注人口负增长对国家、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对教育、养老、劳动力需求等领域重要影响,也有部分学者专注于研究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18]。在教育方面,既有研究认为,随着城乡义务教育在校生数量的减少,未来师资、教育经费和校舍需要重新优化配置[19];在养老需求方面,学者们预测我国实际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率在未来15年会更高[20],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人口规模将持续增加,未来养老服务需求较大[21];在劳动人口方面,随着人口规模的减少,农村劳动力规模将持续下降[22]。也有部分学者对劳动力需求规模、育龄妇女数量等开展研究。可见,现有研究已经高度关注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所以更准确深入地开展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是积极应对未来可能挑战的未雨绸缪之策。

虽然也有少数学者开展了河北省人口规模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有关研究,但目前可查阅的相关文献较少,总体关注度还不高。关于河北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相关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经济发展和养老等方面,例如:有学者通过对河北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教职工、校舍等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应对未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23];也有部分学者对劳动力需求状况、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等开展研究;还有一些学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出河北省应该在教育、住房、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布局和发展,提升城市宜居性,引导人口回流,为流动人口及随迁亲属居留、落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12]。但上述这些关于人口变动影响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视角,缺乏人口规模结构整体发展趋势的宏观视野,所提建议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通过对河北省未来人口规模预测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探讨,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特别是通过准确判断河北省未来劳动人口、育龄妇女、适龄儿童等变化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河北省生育水平回升和人口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将更具现实价值。

二、河北省人口规模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

(一)预测方法和软件

目前人口预测主要分为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人口学方法三大类[24]。其中,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以过去人口总量数据为基础拟合函数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包括马尔萨斯人口模型、Logistic模型、ARIMA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等,其只考虑纵向的历史数据。人口学方法遵循人口变动规律,其中队列要素法将同一年龄人口视作一个队列,通过估计队列内部出生、死亡和迁移行为发生的概率来预测未来人口状况,预测时需给定人口出生、死亡和迁移参数,该方法在人口预测中使用极为广泛[25]。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PADIS-INT软件,正是使用队列分要素法进行人口预测,用户可输入单岁组或5岁组基期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且支持多方案人口预测,有学者研究表明PADISINT已经达到国际主流人口预测软件所应具有的预测水准[25]。因此,本文选用PADIS-INT软件作为预测工具。

(二)数据来源

开展区域人口预测研究时,由于人口预测对于人口数据有较高要求,而省级年鉴仅公布人口总数和分性别、年龄人口数,不公布人口分年龄生育、死亡等信息,限制了人口预测的方法选择和预测结果的全面性,故学者们开展区域人口研究多采用人口普查数据。翟振武和刘雯莉(2021)认为,“七普”数据达到世界一流质量水平,漏报率低至0.05%,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口普查历史上漏报率最低的一次普查[26],可为人口研究提供科学数据依据。故本文使用“七普”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

(三)参数设定

根据人口动态平衡方程,人口变动受出生、死亡和迁移的影响,出生和迁入导致人口增加,死亡和迁出导致人口减少。本文预测的起始时间以“七普”数据时间为准,即2020年11月1日。由于2021、2022和2023年部分参数已是既定结果,这三年参数设定根据既有事实设置。2024—2050年参数根据河北省近二十年人口发展规律,对生育、死亡、性别和迁移发展趋势做出研判,从而设定预测参数,具体如下。

1.起始人口参数

本文起始人口以“七普”原始数据中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人口为基础,即以河北省2020年5岁组男性、女性人口数为基期,具体数据见表1。

2.死亡参数

本文死亡模式采用联合国一般模式。通过《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数据,发现河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较为接近。通过计算可得,2000—2020年,河北省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每年增加0.2岁,女性每年增加0.3岁。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人口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2.8岁降至2020年的72.0岁,2021年进一步降至71.0岁。但新冠疫情对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影响较小,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比2020年增长0.27[27],增长幅度略微放缓。

基于此,本文假定河北省2021年人口预期寿命为男性75.3岁,女性80.72岁。从2022年起,男性每年增加0.2岁,女性每年增加0.3岁,具体预测数据见表2。对比现有文献,柏如海等[28]预测,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2035年预期寿命将达到81.3岁,女性平均为85.1岁,男性为78.1岁。可见,本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参数设置较为合理。

3.生育参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以后河北省出生率变化趋势同全国大致相同(图1),故而本文参考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报告,结合从卫健部门调研的情况,按照高、中、低三种生育率参数,以“七普”数据中河北省2020年总和生育率1.3作为基础,预测河北省未来30年人口情况。

本文在河北省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基础上,参照育娲人口研究智库发布的中国人口形势报告,其预估全国2021年总和生育率为1.15[1],2022年为1.05,2023年在1.0左右[2]。设定三个方案中河北省2021年总和生育率为1.2,2022年为1.1,2023年为1.0。2024—2050年生育率按三种方案预测:低方案假定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没有很好发挥应有作用,家庭生育意愿不断降低,总和生育率从2024年起逐渐线性递减,到2028年降到0.8,2028—2050年总和生育率保持0.8不变;中方案假定国家二孩、三孩政策和其他经济社会保障政策对鼓励生育发挥了积极作用,总和生育率在近三年短暂下降后止跌回升,于2028年回到1.3,之后保持1.3水平至2050年;高方案假定各级党委政府出台更为有效的配套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持续提升,到2028年逐步恢复到1.5,实现较为理想的出生率(图2)。

生育模式是指“总体平均意义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每个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婴儿数在每个年龄上生育分布的形式”[29]。本文以“七普”数据中河北省15~49岁育龄女性生育率为基础,设定河北省未来30年生育模式,详见表3。

4.性别比参数

根据《河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河北省性别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近三年性别比低于100,本文假设2024年随着新冠疫情后家庭生育计划的释放,以及未来各项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性别比维持现有大致水平,将2024—2050年河北省人口性别比参数预测为100,详见表4。

5.迁移参数

通过分析“七普”数据,河北人口迁移属于中流出、中流入类型[30],整体净迁移量较小,对人口总量影响也较小。且本文重点考察生育率变动对河北省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影响。故本文暂不考虑迁移因素,将人口迁移水平设置为0。

三、河北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和分析

代入人口预测参数,对2021—2050年年末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不同方案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态势,预测结果误差在合理范围。未来30年河北省人口发展可能具有以下特征。

(一)河北省未来人口总量将持续下降,下降速度逐渐加快

根据河北统计年鉴,河北省2020年常住人口7463.84万人,随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23年为7393万人(图3)。三种预测方案中2021、2022和2023年人口总量拟合值分别为7467.60万人、7465.23万人和7455.39万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总量,低方案为7102.95万人,中方案为7281.82万人,高方案为7353.36万人,高方案比低方案多250.41万人。到2050年三种方案分别降至6414.12万人、6903.77万人和7100.77万人,高低方案相差686.65万人,差距进一步拉大(图3)。低、中、高三种预测方案的人口总量都于202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且后期人口总量下降趋势加快。在中方案和高方案中,河北省未来人口总量的下降速度在2040年之后开始加快。低方案则自2021年起,人口总量以较快趋势下降,至2050年全省常住人口较2020年预计减少1000多万人。随着京津冀协同政策深入发展、雄安新区的高速建设,未来河北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迁入人口可能会成为新的人口增长点。

(二)育龄妇女规模不断缩减

从预测结果来看,河北省育龄妇女规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中方案和低方案中,河北省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均是先减后增再持续减少,育龄妇女从2020年1637万人下降到2025年1627万人,随后开始增长,2030年达到1660万人后,持续下降,到2050年中方案育龄妇女为1258万人,低方案为1169万人;高方案中,2040年以后下降速度逐渐变缓,且2046年后育龄妇女人数开始缓慢上升,到2050年为1294万人。

从图4来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在2030—2040年下降较快,整体呈现平缓—下降—平缓趋势,占比大概在18~22之间,高、中、低三种方案分别于2038年、2039年和2040年突破20%占比线。比较三种方案,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相差不大,占比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

(三)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急剧下降,劳动力严重不足

根据图5预测数据可见,从2020年到2030年,劳动人口小幅度波动,大致为4900多万人,从2030年开始急剧下降,到2039年劳动人口为4541.61万人,20年下降360万人。自2040年以后低方案下降趋势大于中方案和高方案,到2050年三种方案的劳动人口分别为3780.64万人、3958.71万人和4029.94万人,劳动力将处于严重不足状态。

(四)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抚养比压力巨大,总抚养在短暂下降后急剧上升

由于少儿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通常不参与生产活动且需要被抚养,被视为“人口负担”。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则是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承担者。因此,在传统经济学视野下,持续增长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例较低的被抚养人口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根据预测结果发现:一是三种方案下老年人口都持续增加(图6),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225万人,老年抚养比都持续增加,到2039年达到42.01%,从2040年以后,低方案下老年抚养比增长趋势加快,2047年超过50%,至2050年达到56.7%,中高方案增长趋势略低于低方案,在2048年抚养比超过50%,到2050年中高方案抚养比分别为54.15%、53.19%,老年抚养比压力较大;二是总抚养比短暂下降后持续攀升(图7)。三种方案总抚养比都从2020年开始下降,从2025年开始低方案的总抚养开始加快下降,到2030年时,三种方案抚养比降至最低,分别为46.99%、48.52%和49.13%,自2030年以后开始持续攀升,且高方案由于高生育率,总抚养比大于中方案和低方案,到2050年三种方案的抚养比将分别达到69.66%、74.40%和76.20%。

(五)新生儿数量持续较少,学龄人口随之下降

根据预测结果看(表5),婴幼儿和学龄前适龄期的少儿数量首先受到出生人口影响,人口变动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其中婴幼儿时期人口在2041年达到顶峰,三种方案婴幼儿数量分别为146.7万人、238.4万人、275万人,到2050年分别降至106.1万人、177.2万人、206.7万人,中方案人口仅为2020年一半。小学、初中和高中适龄期都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受新生儿减少影响较小,但到2050年时,各时期各方案少年儿童数量较2020年都大幅下降。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是河北省人口规模持续萎缩,三种方案下的出生人口数在2050年分别下降至6414.12万人、6903.77万人和7100.77万人,其中低方案较2020年减少1000万人。二是省内育龄妇女人数会明显减少,依据预测数据,2040年以后河北省育龄妇女人数将不足总人口的1/5。三是省内劳动人口数量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到2050年,三种方案预测出的劳动人口数量分别为3780.64万人、3958.71万人和4029.94万人,届时河北省将面临劳动人口严重不足的局面。四是抚养压力持续增大,未来河北省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将持续增大,到2050年三种方案的总抚养比将达到69.66%、74.40%和76.20%,抚养压力巨大。五是各适龄阶段学生均大幅缩减,根据预测数据,随着新生儿的减少,未来各个教育阶段的适龄人口数量都会出现明显减少,教育资源亟待优化整合,以适应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1.要进一步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将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进一步细化;同时将激励生育政策由侧重鼓励生育三孩向重点鼓励生育一孩和二孩转变。各地应拿出真金白银,例如在生育补贴、税收优惠、购房补贴力度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撬动社会的生育意愿。

2.要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加大政府宣传和社会舆论引导力度,重新建构起多子女家庭备受敬重的社会氛围;将解决生育率低的问题前置考虑,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切实提高结婚率,降低离婚率;注重保障女性工作权益,优化提升女性就业环境,改善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还要持续提高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提升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基础教育、住房保障服务水平。

3.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长期综合性影响

长期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既有直接后果又有间接后果,既有短期影响又有长期影响,既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所以建议政府层面从战略高度针对未来河北人口变化态势的影响开展系统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研究,为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应对策略积累智库成果,提供决策参考,避免政策制定的仓促性、片面性和盲目性。

4.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充分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承接好京、津产业转移,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减少经济发展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借力雄安新区建设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利用落地央企总部和一二级分公司、高校、医院等机构,大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切实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吸引省外人才迁入。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积极将流入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以增强省内常住人口的稳定性。

5.要扎实提升省内劳动人口素质

人口数量的压缩必须通过人口质量的提升来保持和提高社会的生产率水平。未来的河北必须扎实推进落实科教兴冀战略,以省内高等教育和职业类教育水平的真正提高为依托,以劳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为提升为重点,持续提升全省劳动人口素质,进而推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强省建设的强大活力。

6.要积极应对解决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明显社会问题

根据当前的态势,重点是人口老龄化和新生儿减少带来“一老一小”问题。首先,切实提升社会的养老服务能力,加快完善以社区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机构养老与互助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其次,积极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充分调动“银发族”的劳动力价值,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劳有所得。再次,大力推动河北省的托育市场建设,推动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切实解决家庭生育的后顾之忧。最后,教育主管部门需积极作为,针对人口变化态势合理规划未来各教育阶段学校设置数量和规模,及时动态调整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教师编制、校舍建设等各类资源,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性,减少盲目投入和资源闲置带来的浪费。

注释

①河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tjj. hebei.gov.cn/hbstjj/sj/tjgb/101703556533408.html。

参考文献

[1]任泽平,梁建章,黄文政,等.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3:鼓励生育刻不容缓[EB/OL].(2023-2-16)[2024-5-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947057380964495wfr=spiderfor=pc.

[2]任泽平,梁建章,黄文政,等.中国人口形势报告2024[EB/ OL].(2024-1-19)[2024-5-10].https://mp.weixin.qq.com/s/7BF0fv MarfeqGZ2R5ZD0xg.

[3]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EB/ OL].(2022-7-11)[2024-5-28].https://population.un.org/wpp/.

[4]乔晓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社会政策研究,2024(1):47-63+133.

[5] 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22 Revision[EB/OL].(2022-7-11)[2024-5-22]. http://population.un. org/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6]王广州.中国人口负增长问题再认识[J].晋阳学刊,2023(2):19-28.

[7]陈卫.中国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趋势预测[J].管理学研究,2022(5):133-143.

[8]洪振家.中国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2):165-172.

[9]翟振武,金光照.中国人口负增长:特征、挑战与应对[J].人口研究,2023(2):11-20.

[10]陈宁,鲁冰洋.人口负增长趋势下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J].中州学刊,2023(10):99-105.

[11]刘厚莲,张刚.我国人口负增长态势:机遇、挑战与应对[J].行政管理改革,2023(2):55-62.

[12]盛亦男,曾雪婷.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人口增长态势的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西北人口,2024,45(2):64-77.

[13]梁林,曾建丽,刘兵.雄安新区未来人口趋势预测及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9(7):59-67.

[14]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15]盛丹阳,陈卫.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未来发展趋势预测[J].西北人口,2024,45(3):11-24.

[16]杨新洪.广东省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及趋势研究(下)[J].岭南学刊,2024(2):101-119.

[17]刘旭挺.兰州市人口规模结构转变及人口发展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3,38(9):120-128.

[18]宋宝琳.财政收入、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100-103.

[19]李维,杨顺艳,许佳宾.人口变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需求预测与规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36(2):63-73.

[20]张苏,朱梓怡.我国实际抚养比研究:2023—2037年的预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5):421-425.

[21]程明梅,杨华磊.中国城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及养老服务需求预测[J].北京社会科学,2024(3):114-128.

[22]胡雪萍,史倩倩,向华丽.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变动趋势研究[J].人口与经济,2023(2):27-44.

[23]张彩霞,王会英.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师资及校舍情况预测分析:基于PADIS-INT软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1):47-54.

[24]田飞.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151-156.

[25]翟振武,李龙,陈佳鞠,等.人口预测在PADIS-INT软件中的应用:MORTPAK、Spectrum和PADIS-INT比较分析[J].人口研究,2017,41(6):84-97.

[26]翟振武,刘雯莉.七普数据质量与中国人口新“变化”[J].人口研究,2021(3):46-56.

[27]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2,12(5):321-330.

[28]BAI R H,LIU Y,ZHANG L,et al. Projections of futur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up to 2035:a modelling study[J].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8(12):915-922.

[29]宋廷猷,李程.当代中国妇女生育模式[J].人口研究,1991(3):17-22.

[30]周皓,陈晓雄.中国省际流动人口年龄模式及其特征:基于省级尺度的类型分析[J].人口与发展,2024,30(2):2-14+125.

(责任编辑:耿惠斌)

Research on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Structure Predi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Next 30 Years

LI Mao, CHANG Sil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rovince Condition, He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51, 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ally predicting the future population change trend and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ctively adjusting macro or micro policies and effectively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op? ulation change. Based on the seven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this paper uses the cohort-component method and PADIS-INT software to set up models and three scenarios of low, medium, and high, and predicts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structure of Hebei Province from 2021 to 2050.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results, the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come inevitable and the situation is severe in future. Under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Hebei Province will be 64.1412 million, 69.0377 million, and 71.0077 million by 2050, all of which will continue to decline; the shar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will be less than 2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hich is also a slow reduction trend; the working-age population will be 37.8064 million, 39.5871 million, and 40.2994 million, all of which will continue to shrink; while the total dependency ratio will reach 69.66%, 74.40%, and 76.20%, the overall dependency pressure of society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school-age population will al? so continue to decrease, and various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ll fac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c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respond to the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trend, optimize fertility policies and measures, actively build a birth-friendly society, continue to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long-term comprehen? sive impact of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 and structure prediction; Fertility level; Cohort-component method

猜你喜欢

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