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奇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培育的效果研究

2025-02-20福鹏

新西部 2025年1期
关键词:社工辅导儿童

抗逆力是儿童处理问题应该具备重要技能之一,抗逆力水平越高的儿童越不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和持续性问题。小学四五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即将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贫困和自身等因素使得他们难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社工采取历奇辅导干预介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福利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筛选出42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控制组。依据历奇辅导的理论和影响青少年抗逆力的因素设计针对性方案,对干预组实施五周的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与活动前相比参加活动的儿童在五个抗逆力因子的得分均有提高,历奇辅导有效提升了小学四五年级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下一步要从加大社工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抗逆保护功能、推动历奇辅导的本土化实践四个方面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抗逆能力。

引言

伴随着加速现代化、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迁移,我国也产生了许多与留守群体相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被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双方或一方留置在老家半年以上的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1]截至2018年8月,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2]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弱势群体,它们如果得不到妥善对待,它们的发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以后极有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17年7月,民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工作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教育指导和社会关爱等方面的主要功能和作用。[3]

国内外学者对留守儿童问题都有研究,尽管在许多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但基本认为留守会对心理、行为、情感、教育和身体健康方面产生不利影响。[4]留守儿童心理和情绪问题较多,经常感到焦虑、抑郁和孤独。[5]上学方面,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成绩进步慢等现象,[6]一些无人管教的留守儿童甚至出现逃学、网络成瘾、抽烟、打架等偏差行为。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由社会结构的问题造成的,而非留守儿童本身的问题。[7]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制度、家庭、学校、社区等儿童成长的宏观生态系统和儿童自身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但是,现有的研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研究多采用问题视角,容易将留守儿童问题标签化和污名化,大家提到农村留守儿童最先想到的就是学习不好、缺失关爱、胆怯孤独等负面印象;提出的建议操作性不强,政策建议缺乏普适性,社会工作介入也停留在宏观中观层面,现实指导性不强;从优势视角进行探讨的研究不多,少量研究从抗逆力视角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性因素进行分析[8];对留守儿童主体性关注不足,对农村留守儿童面对困境的主体性和适应能力研究较少。抗逆力研究从优势视角出发,聚焦个体自身和外部资源获取如何推动个体的成功抗逆,为留守儿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9]

抗逆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在高风险环境中表现出的良好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10]抗逆力也指在重大风险或者困境的情况下积极地适应模式,[11]是一种个体面对困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在抗逆力的定义中,有学者将其看作是个体在高风险环境下的良好表现能力、压力下的持久韧性和创伤修复的能力。[12]也有学者将抗逆力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3],是个体在不利环境下激发个人内在潜能交互作用。[14]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抗逆力的定义还存在许多分歧矛盾,但是基本认为抗逆力是个体有效和积极应对困难和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形成正向信念和自信心。国外研究表明,由于抗逆力水平的不同,压力和逆境对个体的影响也不相同。即使处于复杂和不利的生长环境,抗逆力水平高的儿童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或持续的问题。[15]国内学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抗逆力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留守儿童抗逆力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16][17]抗逆力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保护儿童的机制,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彭华民认为,抗逆力是个体在自身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能力,[18]这种能力有利于个体应对各种问题和困境。从具体干预途径看,主要从培育个体能力[19]、养成积极信念[20]、塑造环境中的保护能力[21]、关注问题建构[22]等层面进行介入和建构抗逆力。

历奇辅导是社会工作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常用手法,在改善青少年不良行为、提升青少年自信心、增强沟通、家庭治疗等方面有显著成效。[23]社工可以运用历奇辅导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建构农村留守儿童应对风险的保护性因子。历奇(adventure)作为行为改变的工具其核心概念是风险和挑战,并以此为干预措施来激发抗逆力的生成。[24]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历奇辅导对个体心理、情感、身体和精神的好处,比如提高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加强个人自主和自决、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抑郁症的改善等。[25]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历奇辅导在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养成正向信念和自信心、习得沟通技巧、家庭抗逆力提升等方面有显著成效。[26]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通过在历奇游戏中的互动、刺激和分享,解难、沟通、情绪管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7]历奇游戏是通过模拟现实情景的游戏,在各种挑战性环境中激发人们的潜能。历奇辅导的概念框架包括通过游戏体验进行学习、游戏中设置挑战和问题解决环节、全面的价值契约、团队形成和发展等四个基本要素。按照互动形式和难易程度分为七种类型,破冰游戏、建立团队关系的游戏、建立信任和培养同理心的游戏、锻炼沟通的游戏、培养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培养社会责任和个体责任的游戏。[28]

因此,通过干预实施前的抗逆力水平测量,本研究拟筛选出抗逆力水平较低的小学四五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2人随机分成干预组(21人)和控制组(21人),并对干预组实施八周的团体历奇辅导方案。在干预方案完成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变化是否明显,从而了解干预计划的有效性程度。旨在通过农村留守儿童的历奇辅导干预研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福利服务质量和水平。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这里的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务工、经商等原因外出将未成年子女留置在老家半年以上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河北省D市K县Y镇的农村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结合问卷得分、校长、班主任和学生访谈情况反馈,最终确定42名学生。将其按男女匹配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人(男生11名,女生10名),年龄(11.6±1.01)岁;控制组21人(男生10名,女生11名),年龄(11.5±1.03)岁。将他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控制组,每组21人。学生总体特征是抗逆力水平较低,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差,有强烈的自我提升动机。

(二)研究工具

1、研究工具: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包含五个抗逆力因子,α均大于0.7。心理韧性的总分和RS的相关为0.53。采用五点记分法,其中1、2、5、21、27、15、16、17、6、9、12、26题反方向记分,得分高则表示抗逆力水平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0.85)和复测信度(0.83)均符合要求。

2、统计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进行描述(表1)。从前测资料(表1)来看,干预组和控制组在五个抗逆力因子的得分非常接近。资料经正态检验(单样本K-S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表2),呈正态性分布且方差齐性(gt;0.05)。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3)的结果看,抗逆力各因子对干预组和控制组的影响显著(lt;0.05)。事后比较应用简单效应分析,干预后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效应值衡量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改善程度,计算公式为:效应值=(干预后均数-干预前均数)/干预前标准差,0.2≤效应值≤0.5为轻度,0.2≤效应值≤0.5为中度,0.2≤效应值≤0.5为重度,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三)研究设计和服务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1、研究设计

实验设计为双组前测、双组后测的重复测量设计方法。历奇辅导干预方案于2019年4月到6月在Y镇的农村小学实施。干预组接受每周1次为期8周的团体历奇辅导。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辅导。在干预结束后再次使用量表对全部被试进行测试,旨在探索历奇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改善效果。

2、服务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历奇是一种以经验为主的学习历程,参与者可以用在游戏中学习的新经验应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图1)。[29]历奇辅导以库伯的经验学习圈为支撑,参与者在特定游戏情境中体验分享、观察反思、产生经验和习得能力。

历奇辅导通过融合历奇训练、体验学习法、野外环境和小组及个人辅导技巧,去协助参与者提高自信心、自尊感和自我价值,改善人际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和提升解决问题技巧和自我认知。

历奇辅导是集合历奇游戏任务、户外体验和情境学习、辅导技巧在内的一种学习和辅导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和提升个体和群体的解决能力和积极认知。历奇即经历新奇事物,它可以创造一些逆境和挑战的环境,将历奇辅导与抗逆力相结合,可以在有挑战的环境中培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

在历奇游戏中,通过体验“成功”的心理拓展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从不断失败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使个体充满自信,习得成长所必需的勇气。[30]因此,这次团体历奇活动方案的干预重点是培育留守儿童学习运用自身优势及外部资源提高自身的抗逆力,引导它们建立抗逆力意识和正确认知逆境,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增强自我效能感(表4)。

研究结果

(一)干预前后两组儿童抗逆力水平比较

由表5可见,组别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发现干预组得分高于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lt;0.05),历奇辅导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对改善后的效应值进行分析,发现在五个抗逆力因子方面,历奇辅导对干预组目标专注效应值(=+2.69)情绪控制(=+2.78)积极认知(=+2.42)家庭支持(=+3.43)人际协助(=+2.99)五个抗逆力因子的改善效果明显。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干预前后干预组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存在显著差异。

讨论与对策建议

(一)历奇辅导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成效

历奇计划模拟抗逆力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可以激发活动参与者的抗逆力。[31]研究结果表明,历奇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干预组在接受历奇辅导之后,抗逆力得分比之前有显著提高。抗逆力理论的核心是风险因素和调节机制,就是保护因素的建构。[32]团体历奇辅导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历奇辅导有利于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在保护因子。自尊和自主性、目标感以及社会胜任力是抗逆力的三个重要内在保护指标,而历奇辅导设置的新奇、有一定挑战的环境可以培育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自信心等内在保护因子。儿童比较活泼可爱、好奇心强,社工按照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环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历奇游戏。实践中社工讲解完游戏规则后,让他们自己理解游戏规则和寻找完成游戏的办法。社工通过观察来发现他们游戏中暴露的问题,在分享环节引导他们表达感受、改变认知。这些孩子都是农村留守儿童,平时和父母交流很少,好多孩子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来照料。他们不善于和其他同学沟通,自信心和有意义参与都比较低。社工运用香港吴国雄老师倡导的4F原则,即从事实、感受、发现、未来四个维度引导儿童分析感受,从而达成在游戏中学习、感悟和成长的目的。

二是历奇辅导有利于改善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外部保护因子。外部保护因素具体指家庭、学校、社区和同伴等外部环境。如果这些环境充满关爱、互助和发展机会,就可以促进儿童抗逆力启动。儿童在参与历奇游戏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阻碍和挑战,更多的是可以直接感受到身边小伙伴的支持和协助,而这对抗逆力发展极其重要。历奇活动中,有的游戏需要同学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有的游戏需要同学认真思考然后才能找到答案,有的则需要同学们克服心理胆怯、协调配合才可能完成。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很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的认知可以在和团队成员交流碰撞中得到改变,在团队中可以近距离感受归属感和增强合作意识。活动最后同学和老师的反馈也表明,历奇辅导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刺激和体验,在不断尝试失败和成功过程中他们的抗逆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历奇游戏与伙伴们建立良好信任关系,老师们在观看学生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后也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优势。

三是历奇辅导有利于控制农村留守儿童的风险因子。抗逆力能提高个体应对困境的能力和从创伤中复原的能力。[33]历奇辅导可以促进儿童积极正向成长,能够防止负性事件的发生。在历奇游戏中,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怎么在周围环境获取资源,当他们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就会积极应对和良好适应。我们提高了穿越火线、绳索等较难达成的历奇游戏,锻炼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勇气和依靠团队等社会支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奇辅导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成效与不足

首先,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对历奇辅导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验证力度不够。并且在历奇辅导期间,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因生病请假缺席几门课程,导致干预组和控制组未能完全匹配。参与历奇辅导的农村留守儿童同时也在参加社工组织的“让我们做朋友”项目以及兴趣班等活动,也不能排除它们对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影响。

其次,在量表选取上存在一点问题,对测量结果有一点影响。虽然我们用的是专门的青少年抗逆力量表,但是量表的表述逻辑让四到五年级的儿童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最后,历奇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干预效果是否稳定还需要干预后的跟进和回访进一步了解。同时,未来研究要进一步增加样本容量,在尽可能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来考察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历奇辅导后的效果,数据收集上使用更加有针对性的量表,干预手段上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和常态化的历奇辅导干预项目。

(三)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资源保障和服务提供组成的行动体系。[34]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成效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培育,具体看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社工人才引进和培养,学校要认识到社会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辅助作用,有条件的学校设置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和引进社会工作人才。二是提升社会工作职能定位,鼓励学校开设历奇辅导课程,聘请具备专业技能的社工和历奇辅导师开展相关活动。三是完善社会工作服务,除了历奇辅导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个案咨询、小组活动,以多种方式结合培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调节功能和应对能力。

第二,建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抗逆保护功能。研究表明,个体对支持性社会网络的感知可以提高个人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将个体置于生态系统中看待,认为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个人病态和性格缺陷所导致。[36]更多关注保护性因素而非风险因素,以此培育处于不利环境的青少年的潜能。[37]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受人道主义影响,强调尊重人的独立、自由、价值和尊严, 人具有社会性并需要与周围环境连带、承认和互动。[38]社会工作者要坚持生态原则,协助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利用外部环境资源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建立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外部环境。

第三,推动历奇辅导的本土化实践。历奇辅导具有寓教于乐、以学生为本、主动学习和灵活弹性等特征。历奇辅导能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能够丰富学校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39]历奇辅导贴近生活现实,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调动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等:《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8页。

[2]吴贾、张俊森:《随迁子女入学限制、儿童留守与城市劳动力供给》,《经济研究》,2020(11):138-155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https://www.mca.gov.cn/n152/n164/c35771/content.html。

[4]刘志军:《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37个案例的回溯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216-234页。

[5]李丹、林贻亮:《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机制的解构及启示——基于CHKS理论的个案叙事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43-52页。

[6]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页。

[7]罗国芬:《儿童权利视角:农村留守儿童“再问题化”》,《探索与争鸣》,2018(1):79-83+143页。

[8]万江红、李安冬:《从微观到宏观: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素分析——基于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26-35+43页。

[9]同雪莉:《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机制及社工干预模式研究》,《学术研究》,2019(4):64-71页。

[10]Wolin, S. T and Wolin, S The Resilience self . New York: Villard Books, 1993.

[11]Masten,A.S and Powell, J.L A resilience framework for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In S.S. Luthar(Ed.),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Adap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ldhood adversities (pp.1-28).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2]Werner E E.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alty,1995.23.

[13]Luthar C, Sharon L, Cohan,et al. Relationship of re-silience to personality, coping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 Behaviour Researchand Therapy, 2006,44:585-599.

[14]Tusaie Kathleen, Dyer Janyce. Resilience: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construct. Holist Nurs Pract, 2004,18(1):3-8+10.

[15]Michael Rutter.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Br J Psychiatry, 1985,147(6):598-611.

[16]张帆、刘琴、郭雪等:《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关系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8):822-826页。

[17]宋广文、何云凤、丁琳等:《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13(2):87-91页。

[18]彭华民、刘玉兰:《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63-71页。

[19]MEREISH E H, POTEAT V P.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growth-fostering relationships promote resilience and alleviat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sexual minorities: applications of relational cultural theory. Psychol Sex Orientat Gend Divers, 2015,2(3):339-344.

[20]SALTZMAN W R, PYNOOS R S, LESTER P,et al. Enhancing family resilience through family narrative co-construction. Clin Child Fam Psychol Rev, 2013, 16(3):294-310.

[21]]PADESKY C A, MOONEY K A. Strengths-based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a four-step model to build resilience. Clin Psychol Psychother, 2012, 19(4):283-90.

[22]同雪莉:《抗逆力叙事:本土个案工作新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6-134页。

[23][26]彭振:《历奇辅导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启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4):55-58页。

[24]John Kelly. Influence of outdoor and adventure activities on subjective measures of resilie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019,42(3):264-279.

[25]Ian R. Williams, Lauren M.Rose, Craig A. Olsson, et al.The impact of outdoor youth programs on positiv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study protocol for a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Int J Educ Res, 2018,87:22-35.

[27]郭丽霞:《历奇辅导对儿童能力提升的探究——以深圳B儿童福利院历奇成长小组实践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2:36-39页。

[28]刘有权:《历奇为本辅导的理念及反思》,《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4):14-19页。

[29]麦淑华:《成长体验》,突破出版社,2006。

[30]李德成、麦淑华:《整全的历奇辅导》,突破出版社,2002。

[31]陈宇:《历奇辅导对在校大学生抗逆力的影响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位论文,2018。

[32]吴帆、杨伟伟:《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人口研究》,2011(6):90-99页。

[33]Andres Gonzalez. The effects of an adventure based program:Mechanisms promoting resilient outcomes among youth in transition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2014).Undergraduate Honors Theses. P106.

[34]关信平:《论当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制度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5):21-27+144页。

[35]Todd F. Heatherton. Personal accounts of successful versus failed attempts at life change. Pers Soc Psychol Bull, 1994,20(6):664-675.

[36]梁玲玲:《历奇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的小组工作研究》,兰州大学学位论文,2020。

[37]严骏夫、徐选国:《社会资本、抗逆力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获得——基于7省“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6-105页。

[38]王思斌:《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社会工作》,2020(2):3-9+108页。

[39]杨成:《历奇为本辅导的本土化实践与启发》,《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25-29页。

作者简介

福 鹏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企业

猜你喜欢

社工辅导儿童
青春社工
社工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