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故里觅酒香
2025-02-20杜尚儒石林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润,汉江和湑水在境内潺潺流过,是酿造美酒得天独厚的好地方。自唐宋以来,城固因“酒肆玉液飘香,农家自酿常醉”而闻名,引得文人雅士纷纷造访。1952年,城固酒厂成立,其主导产品“丰乐桥”“城古特曲”“三分天下”等系列,先后荣获陕西名酒、中国文化名酒、亚太国际博览会金奖等诸多荣誉。2024年,城固酒厂入选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名录。
2024年12月,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名录,共计22处工业遗产被认定为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这个名录包括此前公示的13处和已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的9处,其中,酒厂有三家,城固酒厂为其中之一。
城固酒厂为什么能入选第一批陕西省工业遗产名录?它有着怎样独特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该酒厂在陕西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城固酒厂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企业故事与文化传承……日前,本刊记者专程到城固调研采访,希望能解答关于城固酒厂的许多疑问。
丰乐美酒谢家井
城固酒业大厦是城固县城的地标建筑,很容易找到。大楼旁边为厂区,远远地能闻到空气中的酒糟味儿,难怪有当地人把城固称作“酒乡”“酒城”。
“城固酒厂,即今天的城固酒业公司,始建于1952年。但城固酿酒的历史却有3000多年,当地的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2024年12月30日,陕西省城固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城固酒业)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何卫红向记者介绍说。
何卫红是地地道道的城固人,谈起城固酒业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何卫红介绍说,1967年在城固县出土了青铜罍和青铜卣等商代酒器,这说明早在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城固就已有了酿酒业。结合城固宝山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中盆地是中华农耕文明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有资料表明,唐代之前,城固的酒为米酒。当地史志记载,明代中叶,以高粱为原料的大曲酒兴起。至清末民初,汉中府大曲酒生产以城固县为最多,其生产中心为沙河营。据传,当时该地有烧坊18家,酿制的酒远销至安康和四川广元等地。因此,可以推测,两汉三国时期,“汉王”刘邦、诸葛丞相犒赏三军的城固酒,以及张骞辞别家乡、出使西域的壮行酒,可能是城固当地酿制的上等米酒或者黄酒。
新中国成立不久,以当地几家有名的传统酿酒作坊为基础成立了城固县三合酒厂。1952年6月,三合酒厂与迁入城固的南郑酒厂合并,成立了国营城固酒厂,主管上级为陕西省工业厅。据说,最初是城固县税务局局长兼任城固酒厂厂长,划归汉中行署管辖后,城固酒厂一度由县长兼管,当时有个说法叫“当好县长,办好酒厂”。城固酒厂在城固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962年,城固酒厂生产的酒开始有了商标,叫“丰乐桥牌”酒。据了解,丰乐桥原为城固老城区的一个石牌楼,位于城固钟楼正北70多米,也许是牌楼的样子像座桥,当地人习惯称它为“丰乐桥”。不过,此牌楼“文革”期间已被拆。相传丰乐桥在古时就很有名气,自唐宋以来,城固因“酒肆玉液飘香,农家自酿常醉”而闻名,引得文人雅士纷纷造访。更有传说,北宋诗人文同与好友苏东坡品尝了城固美酒后挥毫写下“饮罢丰乐酒,不思巴蜀烧”的诗句。因此,城固酒厂便以“丰乐桥牌”为商标。
1970年,城固酒厂从河南、山东引进了半机械化液态麸曲酒生产线。1975年开始发展人工老窖。1980年以后,城固酒厂重点生产浓香型白酒。
据悉,城固酒厂原址在城固老县城小西门附近,上世纪80年代初迁至现址——汉中市城固县莲花街道办谢家井社区。相传明朝末年,当地有个名叫谢仁义的酿酒高手,用自家井水酿酒,经营着祖传酒坊,因谢家井水酿出的酒香醇甘甜而远近闻名,后人因此把这个村子称为谢家井村,即今天的谢家井社区。
不过,谢家井社区已经用上了自来水,社区里原来的水井早已弃用,并陆续被填埋。何卫红向记者介绍说,城固酒业厂区内还保留了一口水井,供人们参观。现在,城固酒业酿酒用的是汉江与湑水河交汇处的优质地下水,而非普通井水。
汉中市村志文化工程丛书《谢家井社区志》记载了城固酒厂落户谢家井社区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国营企业落户村域内,改变和影响着谢家井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城固酒厂的建设、扩建过程中,七八个建筑单位,几百名工人,整天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酒厂建成后,省内外买酒的人、农村买酒糟的人,熙熙攘攘,终日不断。谢家井人也以此为机遇,组织起搬运队、运输队,专门为酒厂装卸、拉运货物。外来人员进入后,需要在当地解决吃和住问题,给谢家井村提供了难得一遇的发展机会。1985年后,在村域内的城石公路两边逐渐出现了餐饮、蔬菜、美发、租赁、住宿和日用百货的门店,成为谢家井村商业一条街的雏形”。
“城古”不改城固名
城古”?“城固”?“城固酒厂出品的酒到底叫啥?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会问到的问题。
何卫红介绍说,城固酒厂也曾用过“城固”这个品牌,由于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不能作为商标使用,只好将“固”字的城墙拆掉,改用“古”。字虽不同,但“城古”与“城固”同音,也算保留了城固的产地元素。
熟悉酿酒行业的人都知道,上世纪80至90年代,是城固酒厂的高光时刻。1988年10月,城固酒厂生产的55度城古特曲在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酒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国文化名酒”。当时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300多个厂家的1000余种酒参加了这届中国酒文化节,其中参与评比的白酒,大部分是1987年前荣获省优和部优的“双优”产品。
两个月后,1988年12月,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食品专业博览会,有来自全国5000多家企业的近两万种食品参展,城固酒厂选送的38度城固特曲、55度城固特曲和丰乐桥酒脱颖而出,全部拿到中国食品博览会的最高奖项金奖。一家企业同时拿到三项金奖,这在陕西酿酒行业是绝无仅有的,放眼全国也不多见。
与此同时,城固酒厂出品的城古特曲、丰乐桥酒等六大类二十多个产品,凭借其性价比高的优势畅销国内,还飘洋过海在美国注册,远销日本、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一鸣惊人的城固酒厂先后荣登全国轻工企业200强、中国饮料制造业百强榜单,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当时的厂长张帆也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陕西省优秀企业家”“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中国行业百强企业企业家”等称号。
“那时候,一进入腊月,城固县的大小宾馆就住满了人,都是来买酒的。到厂里拉酒的车辆能排一里多长”,何卫红对记者说。何卫红是1991年参加工作的,据他介绍,那时城古酒是紧俏商品,一般人很难买得到,逢年过节单位发两瓶城古酒、一包金丝猴香烟,就是很不错的福利了。
据了解,城古特曲等系列产品不仅汉中本地人喜欢喝,在省会西安以及关中、陕北、陕南的其他城市口碑也非常好。新闻工作者王祥玉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首届中国酒文化节期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自己不会喝酒,却硬是挤到展柜前买了一箱城固酒厂的酒。原来他是为在兰州工作的弟弟买的,因为弟弟多次写信想喝城古酒,这是专为弟弟“效劳的”。在展销专柜上购买城古特曲的还有操山东口音的陕西师范大学老教授,按老教授的话说,城古特曲“价廉物美”。本刊记者在调研中采访到一位70后的马先生,马先生是陕北榆林人,他说城古特曲曾经在陕北的知名度也很高,他本人对那种长脖子玻璃瓶的城古特曲印象非常深刻。
在城固酒业的名人藏酒馆,陈列着从建厂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部分产品,有城古特曲、大曲、二曲、丰乐桥、巴山曲香等。工作人员介绍,酒瓶外观为六棱、八棱的两款明星产品,当时售价分别为8.8元和18.8元。业内人士认为,城古酒除了阳刚之秀,还兼阴柔之美,表现出滋润、和谐、清幽、绵柔、细腻的口感特色。
浓香技艺传四代
据悉,城固酒业申报陕西省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为原城固酒厂1#车间厂房和筒仓。其中1#车间厂房,建成于1982年8月,主体为混凝土框架结构,车间内部地面以下两米深为城固酒业部分生产酿酒用设施——窖池。窖池为砖墙结构,窖底用黄泥填筑,窖墙上敷有城古酒业特有的人工老窖泥,该窖泥是根据城固酒业独有的生产配方和独有的制作工艺,经过多次人工培养老化,制作而成的富含多种微生物菌落的酿酒用生产设施。
该车间主体结构自建成后未进行过任何人为改造,车间顶部的防水材料因为使用寿命有限,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维修或更换,现有防水材料为2014年更换的。车间南北两侧墙上的排潮窗户原来为双排窗户,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及生产需要,2012年改为现在的单排窗户,将原先的下排排潮窗户用砌砖的方式进行了封闭。车间内部的窖池在2010年左右陆续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窖池中间的砖墙进行了拆除,变成现在尺寸的大窖池。
何卫红介绍,1984年,城固酒厂搬迁至现址。城固酒厂新的厂区厂房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城固酒业采供物流部部长云建东接受采访时说:“这些窖泥可是酒厂的宝贝,当年酒厂搬迁的时候连同窖泥也一起搬过来了。老酒厂的窖泥,有的甚至是从清朝传下来的。”
车间为城固酒业现有厂址上建造的首批建筑物,也是城古酒酿造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经历了城固酒业最辉煌的历史阶段。这里还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陕西省浓香型白酒酿造的重要工业化试验场所,西凤酒厂、太白酒厂等省内主要的白酒生产厂家曾多次到此车间考察学习。1995年前后,在时任厂长张帆的带领下,在此车间开展了多项重要的工艺创新实验和技术改造。
筒仓,又称立筒仓,是原城固酒厂的万吨粮仓。该粮仓设计单位为商业部郑州粮食科学研究设计厅,施工单位为汉中地区建筑工程公司第五建筑队。1988年6月开工,1990年12月竣工,耗时两年半。该粮仓在当时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酿酒粮食存储筒仓基地之一。该项工程建设期间,正值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企业的自主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城固酒厂着眼万吨产量的配套建设需求,下决心解决困扰企业发展多年的粮食调运难、粮食储备难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及主管经贸局提出了“建设万吨粮食存储粮仓”的基建项目,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成后,城固酒厂酿酒用粮实现了可持续供应。如今,这座堪称20世纪80年代轻工企业产能体现活化石的筒仓,已经成为陕西省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工业历史遗迹。
这座筒仓的科技价值在于,它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粮食存储、自动化粉碎加工及成品装袋的万吨酿酒用粮存储加工一体的先进设施设备,筒仓可实现循环进出,保证了粮食的品质,而年万吨粮食存储加工全套设备操作人员不到8人,城固酒厂因此成为当时劳效较高、科技实力超强的知名酒企之一。这座筒仓还曾是众多企业、同行参观学习取经的“打卡地”,有四五家粮食企业业务人员长期住在城固酒厂的招待所,专门办理发货和增加订单业务。更有多省区糖酒公司代表常年驻厂,采购发运城古特曲酒。从某种意义上说,筒仓也是城固酒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物证。
筒仓还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筒仓整体雄浑大气,10个圆柱形仓体很像10个巨型的酒瓶,顶上的四边形房顶棱角分明,并与10个圆柱融为一体,寓意“天圆地方”。筒仓目前还是各种宣传片及媒体报道中上镜率很高的背景标志。据讲解员介绍,筒仓设计还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它内部自然的温度很低,即便夏天里面也非常凉快,非常适合酒坛的存储和自然老熟,如今已经成为城固酒业名人封坛酒仪式举办地和储酒天然藏酒坛库。
筒仓外观高大挺拔,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年代,矗立的筒仓成为城固县城最亮眼的标志性建筑,城固酒业的职工及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为筒仓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分别发表在厂办刊物和县市报刊上,成为几代酿酒产业工人心中永远的美好记忆,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城酒人”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城固酒业行政部副经理邓娜娜介绍,1#车间属于生产车间,城固酒业根据《陕西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严格落实各项保护制度,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先保护、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不影响车间利用,不改变车间原有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目前,参照工业旅游的有关标准体系,我们正在计划将城固酒业打造成一个集白酒酿造、老酒贮藏、酒文化深度体验、传统文化主题演艺、酒店会议休闲为一体,并包含酒文化博物馆等建筑的3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邓娜娜说。
邓娜娜还介绍说,城固酒业的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已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技艺至今已传承至第四代。城古酒酿造技艺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辅以大曲、稻壳等辅料,将传统的酿酒工艺与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经过近百年传承与总结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
二次腾飞望“复兴”
与许多知名企业一样,城固酒业的发展也经历了国营和民营两个阶段。1990年,原城固酒厂固定资产已过亿元,达到年产上万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规模。2004年城固酒厂由国营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2012年陕西恒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城固酒业,城固酒业由此迈上了复兴发展的新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陕西恒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涵盖能源转化、煤化工、盐化工、新能源及民生健康等领域的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发电公司、电化公司、洁净煤公司、赵家梁煤矿、锦界热电公司、城固酒业公司、鑫阳房地产公司、农丰农业公司等10个全资子公司,海湾煤矿、焦化公司两个控股企业及北元化工、精益化工等多个参股企业,员工6000余人。公司董事局主席孙俊良为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3年,孙俊良、孙恒以50亿元人民币财富列胡润百富榜第1179位。
最新资料表明,城固酒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厂区占地300余亩,总资产5亿多元,现有员工400余人,是陕西省酿酒行业骨干企业,具备年产万吨基酒生产能力。产品有城古特曲、城古·天汉坊两大系列50余个品种。2023年,城固酒业实现产值2.18亿元、缴纳利税3500万元,是城固县纳税大户。公司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陕西省质量标杆企业”“汉中市市长质量奖”“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等50多项荣誉。
城固酒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胥彦明给记者介绍了城固酒业正在市面销售的几款产品,他指出,城古·天汉坊系列产品是城固酒业2013年精心打造的中高端品牌,城古·天汉坊H系列有四款产品,分别是H20、H15、H10、 H6。H是拼音 “汉”和英文单词“High“的首字母,数字20、15、10、6分别指产品的原浆基酒年份。
胥彦明特别介绍了新上市的一款浓酱兼香型白酒新品52度城古特曲“复兴21”,其产品包装设计以复兴、汉脉、荣耀为核心元素,最重要的是这款产品选用优质东北糯高粱和秦岭山泉为主要原料,优选陈年坛藏15年以上的浓香型原浆基酒和茅台镇坤沙酱酒,按一定比例精心设计、科学组合后再经过两年以上贮存老熟而成的浓酱兼香型白酒。这款酒刚刚在2024年四川举办的“国际烈酒大赛”中斩获银奖。胥彦明认为,“复兴21”具有芳香优雅、浓酱谐调、绵甜醇和、柔顺爽净、余味悠长等特点,是目前城固酒业的高端产品。
胥彦明是城固酒业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白酒评委和唯一“双料”(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级白酒评委,他还兼任城固酒业首席质量官和酒体设计中心主任。胥彦明以沱牌、全兴等川酒为例,指出,沱牌因推出“舍得”酒而闻名,全兴依仗“水井坊”而壮大,作为传统老牌酒企,城固酒业也应该适时推出自己的新品和高端品牌,城古·天汉坊系列与城古特曲复兴系列产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多年来,胥彦明对不同香型的白酒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取长补短,结合企业自身产品风格特点,先后开发了60多个新产品。其中,城古·天汉坊系列产品和城古特曲系列产品均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著名酿酒大师赖高淮先生对此产品的评价是“窖香浓郁,柔顺醇甜,香味协调,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流白酒水平”。
此外,2014年,胥彦明主持研发的50度城古特曲T9获得了西北地区优秀创新产品奖,并在西北五省区品酒会上名列第一。2018年,新品45度天汉坊“真美汉中M6”和42度城古特曲“臻品10年”分别荣获西北五省区第八届酒类质量进步奖和创新奖。同时,在果酒酿造上,胥彦明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的城古牌12度“金色桔韵”蜜桔果酒获得陕西省食品行业最具创新品牌奖、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后稷奖特别奖”等荣誉。“金色桔韵”系列果酒是合理利用中国生态柑桔基地的绿色果品——城固升仙蜜桔为原料经深加工精制而成,填补了柑桔果酒市场的空白,在国内果酒市场上独树一帜。不过,受果品产地、产量和季节等因素影响,果酒在城固酒业的占比还无法与白酒相提并论。
城固酒业品牌部经理田锋介绍说,近年来,城固酒业不断推出新品,产销量逐年递增,产品主要销往陕西、甘肃、江苏、内蒙古等省区。而汉中市的销量几乎占到总销量的一半,公司在汉中各县的年销量少的有几百万,多的上千万。汉中人有喝酒的习惯,也会喝酒,对城古酒情有独钟。
年初岁尾,是城固酒业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按照惯例,公司将要在汉中市两区九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客户答谢活动。田锋说,从明天开始,他们品牌部将全员出动,连续10天左右都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答谢活动不仅有领导讲话、客户联欢、抽奖、新品发布等内容,重要的是发奖,奖励销售业绩突出者,真金白银,当场兑现承诺。
田锋还说,与以前的销售方式不同,经销商已经成为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相关部门下沉到各区县,直接服务经销商,公司的新品和新的政策会立即传达给经销商。别的公司在市场上有什么新举措、大动作,也会第一时间反馈到公司,并很快作出回应。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竞争又是公开、透明的,酒的品质和服务质量都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田锋认为,前些年,城固酒业错失了向全国发展的大好机会,与其他省的同行相比,发展速度明显迟缓。现在有恒源投资集团的强力支撑,城固酒业又迎来了二次创业、二次腾飞的历史机遇。
就在这次调研即将截稿之际,记者获悉,城固酒业董事长兼总经理曹仲荣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回望2024,“我们不畏艰难,迎接挑战,销售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展望2025,“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产品,做亮品牌,聚焦‘品类、品质、品牌、服务、资金’五大优势,持续释放品牌张力,展示企业实力,推动‘酒文旅+消费’有效融合,以更大的作为回报消费者的选择和厚爱!”
正如网络上所言,任何一个白酒品牌要屹立于行业之巅,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和千锤百炼的市场考验,都难以被大众认可。城固酒业何时能迎来真正的二次腾飞,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