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02-19徐宁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1期

摘 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lt;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肾上腺素、24h皮质醇、空腹血糖等生理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45.18%),数据差异明显(Plt;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传统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低位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R735.37 " " " "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142(2025)01-0052-03

直肠癌的发生与肠道慢性炎症、饮食污染、长期吸烟或罹患直肠息肉等癌前病变有关,流行病调查显示,约有百分之七十的直肠癌患者为低位直肠癌,直肠癌位于盆底腹膜以下距离肛门边缘8cm处,低位直肠癌常用术式为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1,2]。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3]。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62例分别行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以及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行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44岁~66岁、平均(53.42±1.42)岁,肿瘤距离肛门边缘的距离在2.23~4.65cm,平均(3.02±0.22)cm。对照组31例行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44岁~65岁、平均(53.41±1.44)岁,肿瘤距离肛门边缘的距离在2.23~4.62cm,平均(3.01±0.24)cm。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以及平均肿瘤距离肛门边缘的距离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gt;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因便血、排便困难、腹痛以及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入院,结合患者直肠指检、直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此外,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会相关研究的要求,术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低位直肠癌复发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肛门狭窄的患者。(3)术前六个月接受过肛门手术患者。(4)合并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起效后取脚高头低位,于肚脐上做一10mm的弧形手术切口,置入10mm Trocal以建立气腹,腹内气压维持在14mmHg。采取五孔法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下探查肿瘤位置、大小、淋巴结数量以及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分离右侧乙状结肠系膜下动静脉,切开乙状结肠内、外侧腹膜,应用超声刀将直肠系膜后壁分离并将其分离至肛提肌,于乙状结肠动脉分支根部应用Hemo-lok夹夹闭,而后离断两端血管并清扫周围淋巴脂肪组织,切开乙状结肠两侧与直肠上段系膜后,游离乙状结肠、直肠至肿瘤病灶下1~2cm处,并切开骶骨直肠韧带进入骶前间隙,并沿骶前间隙向下游离,分别沿直肠系膜与盆壁间隙向前分离,在距离肿瘤下缘2cm处应用切割闭合器切断直肠,在肿瘤近端10cm处游离并裸化肠管,经肛行端侧吻合。创面充分止血后,3-0倒刺线关闭盆底腹膜,置入骶前引流管一根。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2h后肾上腺素、皮质醇、空腹血糖等生理应激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数据采用平均值±方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验证和“X2”验证,Plt;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以及骶前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见表1。

2.2 生理应激指标 实验组患者术后72h肾上腺素、皮质醇、空腹血糖等生理应激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但低于对照组升幅,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 实验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膜感染、切口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据目前相关研究报道,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管癌等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大,及时行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此外,直肠癌常见类型为低位直肠癌[4-6]。近些年,我国外科术式开始向微创发展,腹腔镜手术为首选术式,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由于低位直肠癌位置较为特殊,腹腔镜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视野有限,手术质量依赖于主治医师手感,易对直肠系膜以及坐骨神经造成损伤[7-9]。此外,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中未关闭盆腔腹膜,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损伤较大,会加重对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刺激,促使皮质醇、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致使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度增加,增加患者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相比,首先:在术中缝合盆底腹膜,该操作将术后腹、盆腔相对分开,在避免患者术后腹腔组织对吻合口的干扰的同时,杜绝了手术区域的术后出血、感染及吻合口的微漏对腹腔的干扰,降低腹膜感染风险。达到减少患者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膜感染,排尿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再者,术中关闭盆底腹膜可以使吻合口的位置相对固定,降低术后肠蠕动对吻合口张力的影响,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促进机体痊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1]。

关闭盆底腹膜在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放疗性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显著促进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为后续的辅助治疗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关闭盆底腹膜还能提高辅助治疗的效果,减少肿瘤复发风险,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它也有助于优化整个治疗流程,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直肠癌手术中,关闭盆底腹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对于提升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具有深远意义。

周乐其等临床研究显示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分别为(163±45)min、168 mL(85~280 mL)、2d(1~5d)、3 d(2~6 d)均优于传统腹腔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12]。本次研究结果与周乐其等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开展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骶前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此外,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72h肾上腺素、皮质醇、空腹血糖等生理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为,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肠道造成的刺激较小。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手术疗效好,安全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兴,李洪亮.腹腔镜经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随访比较[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20,14(2):158-161.

[2]谢爽,张春旭,尹智渊,等.改良腹腔镜肛提肌外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0,19(10):1091-1097.

[3]GADAN,SORAN,FLOODEEN,et al. Does a Defunctioning Stoma Impair Anorectal Function Afte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 for Cancer? A 12-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J]. Diseases of the Colon and Rectum,2017,60(8):800-806.

[4]韩加刚,王振军,魏广辉,等.生物补片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肛提肌外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盆底重建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2):161-167.

[5]戈伟,陈刚,蒋松松,等.组织再生修复材料重建盆底在低位直肠癌经肛提肌外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1):79-82.

[6]NAMAZOV, AHMET, KATHURUSINGHE, et al. Double Disk Excision of Large Deep Endometriosis Nodules Infiltrating the Low and Mid Rectum: A Pilot Study of 20 Cases[J].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2020,27(7):1482-1489.

[7]李俊川,杨烈,康乐平,等.腹腔镜经肛提肌外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9,30(5):594-597.

[8]赵鹏跃,胡时栋,李松岩,等.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围术期指标及远期并发症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7):624-627.

[9]王琦,徐成文,王佳佳,等.经肛提肌外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优越性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2(3):320-327.

[10]GARG PANKAJ. Intersphincteric Anal Abscess Completely Encircling the Rectum Presenting as Chronic Low Back Pain[J]. Indian Journal of Surgery,2018,81(2):201-202.

[11]田川,张东兴,章立,等.腹腔镜辅助经肛提肌外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J].广东医学,2018,39(3):386-389,393.

[12]周乐其,严夏霖,冯波,等.腹腔镜关闭盆底腹膜的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8):768-772.

(责任编辑 杨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