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习近平积极老龄观的内核与实践
2025-02-19戴天娇
摘 要:尊老敬老是我党优良传统,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汲取中华传统优秀孝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尊老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并将构建尊老敬老体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形成了以“老有所养”等一系列“老有”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的积极老龄观。
关键词:尊老敬老;积极老龄观;老有所为
中图分类号:D25,D669.6 " " "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0142(2025)01-0021-04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的优秀品质,我党早在延安时期就将其作为优良传统之一。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第一代领导人不忘师恩,到改革开放后第二代领导人将孝敬老人与国家治理相提并论,再到第三代领导人关注老龄化问题,强调重视老年事业发展,我们党一直注重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尊老作为执政兴国的要务,上升到治国理政高度,不仅将优秀的传统孝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尊老思想有机结合,而且还创造性地将老一辈红色家风融入其中,逐步形成了以“老有所学、所教、所养、所医、所安、所依、所乐、所为”八个“老有”(以下简称“老有”)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积极老龄观。
1 积极老龄观的核心与内涵
WHO在2002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系统归纳了前期整合的“健康老龄化决定因素”,并发布了题为《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主旨报告,认为:“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不仅具备身心健康的基础条件,以及掌握某些方面的技能,而且还可以根据自身潜能、需求以及兴趣喜好,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从1996年提出积极老龄化,到2002年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形成,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成功老龄化走向健康老龄化,再到积极老龄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不但多次研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组织专题学习,听取人口学专家的建议,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要求全社会重视并解决这一人类难题;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积极老龄观。
1.1 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安:积极老龄观之前提
“老有所养”是指老年人在失去或者不再依靠劳动力获取收入之后,依靠社会和家庭能有必要的生活照顾与保障。“老有所安”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安心、安全地生活。只有实现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安,才能保障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依和老有所乐。中华文明素有老有所养传统,《礼记·礼运》中曰:“……使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早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谏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我党执政之后就将老有所养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来保障。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养老问题,并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开宗明义:将实现“老有所养”作为战略目标,对加快完善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养老服务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在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服务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积极老龄观的前提内涵。
1.2 老有所依与老有所医:积极老龄观与之保障
“老有所依”强调的是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确保基本生活保障,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能让老人感到有所依靠,得以安享晚年。“老有所医”则是随着老年人机体的老化和器官功能的衰退,疾病的发生率将大为增加,必然需要基本的医疗条件来保障。不仅要满足有病治病,而且要予以必要的健康指导,从而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安享晚年。保证老有所医,才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为老有所养奠定基础,并为实现其他“老有”提供保障。由于组织器官老化,应变力、免疫力和抵抗力随之变弱,一些急慢性损伤及器官组织退行性疾病也会随之增多,老人对医疗的需求也随之加大。据初步统计,2022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77.7岁[3],这无疑导致医疗需求持续上升。但在我国医疗资源本就稀缺的背景下,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无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那些有着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感受则更为深切。为保障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早在2013年,国务院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国发(2013)35号文件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通过医养融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关注老年人的保障问题,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4]。”将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作为积极老龄观的保障内涵。
1.3 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积极老龄观之核心
“老有所乐”强调的是人的晚年生活不仅物质上无忧,而且精神上充实。“老有所为”是指老年人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从事力所能及之事。有此理念,才能老有所学和老有所教;才能感受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才能进一步体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故为积极老龄观之核心。老年人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工作经验,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余热”,不仅可以继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对年轻人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因此,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希望老年人继续为国家出谋划策、建言献计,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家庭内发挥作用,减轻子女负担。二是尽其所能,参与社会事务。比如:在原单位延聘或返聘;到新单位再就业;参与社会公益、担当志愿者;发挥自身一技之长,从事第三产业,或提供咨询服务、为社会治理出谋划策,或继续科研,或开设讲座、科普宣传等。三是弥补工作阶段难以顾及的业余爱好,如上老年大学“充电”,跳舞打球、打牌下棋、习字作画、吟诗作赋、种花养鸟等,使生活丰富多彩、积极有为。其他“老有”或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或是为之服务,因而她是积极老龄观之核心内涵。
1.4 老有所学与老有所教:积极老龄观之导向
“老有所学”是指老年人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既可以在传统的课堂上学习,也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等渠道,涉猎文化、艺术、科技、健康等领域。“老有所教”则是指社会对老年人的教育支持和服务,如开设老年大学、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班等,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理念的落实。积极探索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让老年人在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因而成为积极老龄观之实践导向。
2 习近平积极老龄观之形成与发展
我国有着尊老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更加注重保障老年人权益,并且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予以保障。从根本大法《宪法》到《民法典》《社会保险法》无不对老年人的权益作出明确规定。1996年我国又专门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明确提出了五个“老有”。为重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我国还在2001年7月专门制定了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其中增加了“老有所教”等,积极老龄观的内涵不断丰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且将如何积极应对上升为国家战略。
2.1 习近平积极老龄观之思想基础
习近平积极老龄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并与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融为一体,同时又与我党的红色家风一脉相承。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家庭关系,强调对老年人的尊重及生活保障。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5]。”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通过诠释两种生产形式,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性予以深刻揭示。他们认为,一定要为工人阶级争取养老保障,并且强调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尊老观,在十月革命成功后,积极呼吁为老年人争取更好的养老保障。他在《关于对杜马提出的工人的国家保险法案的态度》一文中明确指出:“老年人在丧失劳动力后,可以通过国家保险的形式进行养老[6]。”习近平传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尊老观,他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尊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强调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7]。”“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8]。”他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而且将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积极养老观之基本内涵。
2.2 习近平积极老龄观之形成过程
习近平积极老龄观的形成与发展,既有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的教化和其红色家风的熏陶,也源自受马克思主义尊老观影响后,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他在给父亲米寿的贺信中真情流露:“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这也体现在其工作中。1984 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中青年干部要“尊老”》一文,从“学习坚强党性”“继承优秀品德”“发扬优良传统”“照顾好晚年生活”等方面,阐明了自己的尊老观。担任总书记后,更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在2011年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要求“全党既要尊老爱老,又要积极发挥老同志的作用[9]。” 2016年他组织第32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专项研究人口老龄化,指出:这一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要求“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并在十九大上作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在2021年5月政治局会议上,他又将“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作为主要议题,为推进积极养老布局谋篇。
3 习近平积极老龄观之实践路径
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WHO将“健康、参与、保障”作为积极老龄化内涵写进大会政治宣言,并且强调:这三大支柱不仅适用于个体养老,同样也适用于群体养老。积极推进从健康老年化转到积极老龄化。我党自十八大以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形成了积极老龄观,并付诸实践。
3.1 积极养老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为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完善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养老服务制度。”十八大后,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得到大力发展,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和农村留守老年人以及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在政府帮助下能够安享晚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十八大以来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目标,自此我国步入养老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标准、智慧养老以及多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在历次党的全会文献中是第一次,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二十大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从十八大到二十大,10多年来我党一直将积极养老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党和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有关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文件10多件;民政部等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出台制度近100件、国家和行业标准50余件,形成了构建积极老龄化的制度体系。
3.2 积极养老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习近平反复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10]。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着力发挥老年人作用,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截至2023年底,各地面向老年人开放的教育学习点近5万个;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达576.4万人[11]。一些城市打造集食堂、学堂、康养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到周边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托养等专业化服务,并通过信息平台的“关爱地图”,实时显示老人的点单需求。民政部长陆治原在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加快发展和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个人未来的养老问题提供长远统筹[12]。不难看到,推进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心。
参考文献:
[1]戴圣.礼记[M].刘小沙,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李华.孟子与汉代四家诗[M].台北:中华书局,2021.
[3]国家卫健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EB/OL].(2022-07-05)[2024-07-28].https://china.hu
anqiu.com/article/48hJn2kRIc0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列宁.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左桂秋.明代仕宦乡贤的家风家教思想刍议 [J].临沂大学学报,2022(2):52-60.
[9]习近平.在北京市看望一线职工和老年群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9-28(001).
[10]习近平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向全国老年人致以节日祝福[N].中国民政,2021-10-15(001).
[11]教育部.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成立40家老年大学分部[EB/OL].(2024-01-26)[2024-07-28].https://www.sohu.com/a/754412838_162758?scm=1102.xchannel:325:100002.0.6.0.
[12]银发资讯.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21.1%,逾4千万老人享老年人补贴[EB/OL].(2024-09-24)[2024-09-28].https://www.zhihuiyanglao.com/12765.html.
(责任编辑 杨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