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评价

2025-02-19赵庆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谷胱甘肽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和炎症反应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损伤症状存在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均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提供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能够缓解患者肝损伤的症状,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药物性肝损伤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049-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575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临床上因为服用各种处方药或非处方药所出现的肝脏损伤现象。调查显示,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达到了1.4%~8.1%,并且该情况的发生还呈上升趋势[1]。对于病情表现较轻的患者,停止用药后肝功能能够自行恢复,而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衰竭、肝细胞坏死等严重情况,如果临床治疗不及时、有效,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等,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这2种药物,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并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因此临床开始联合应用这2种药物开展对患者的肝功能损伤修复工作[3],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存在明确的肝损伤性药物服用史,并且患者在使用药物前不存在肝损伤;治疗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对药物有成瘾性、酗酒成瘾;病毒性、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依从性差;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恶性肿瘤。

1.2 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之后,立即停用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50)1.8 g加入250 mL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84)465 mg加入250 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症状已经完全不再出现,肝功能恢复正常,即显效;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其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功能都得到了一定水平的改善,即有效;症状、肝功能指标没有发生改善,即无效。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肝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对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 transferase,AS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的检测。(3)治疗后肝损伤临床症状存在率。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乏力、尿黄、纳差和皮肤巩膜黄染症状的存在率。(4)生活质量。基于SF-36,对患者的生理、情感、社会和精神等开展调查,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使用酶联免疫法完成对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肝功能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2.3 肝损伤症状存在率

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肝损伤症状存在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生活质量

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5 炎症反应指标

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各炎症指标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6。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通常为急性发病,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特征分为特异质型和固有型,其中固有型的发生与药物使用量有关,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预测性[4]。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主要表现出尿黄、纳差和乏力等症状,而这一系列症状的发生将会严重降低患者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并且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5]。在临床上患者所使用的化疗、抗抑郁、抗结核和解热镇痛等药物都有可能会导致肝损伤,在使用相应药物后,肝脏是人体中对于药物代谢与分解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机体作用后,药物依旧有小部分含量会残留在体内,并于肝脏中储存[6-7]。若患者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导致大量的药物残留,出现免疫应答以及炎症反应的概率相当高,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非常显著[8]。临床上针对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首先让患者停止使用该类药物,给予保肝治疗[9]。

多烯磷脂酰胆碱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保肝药物,所拥有的分子结构与机体内源性磷脂非常类似,经过与细胞器膜、肝细胞膜的结合之后能够修补受损的肝细胞膜,患者也能够拥有更加稳定的肝脏内代谢系统,从而有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酶活性增加[10];同时该药物对于肝脏能量平衡也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并阻碍机体内胶原合成,降低自由基含量,产生更为显著的保肝效果[11]。为了提升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临床上通常会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谷胱甘肽是细胞质自然产生的一种常见肽结构,其中包含了谷氨酸、半胱氨酸等物质。机体谷胱甘肽含量最高的器官为肝脏[12],一旦机体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自我修复将会消耗大量的谷胱甘肽,从而降低该物质的水平。而该情形下,谷胱甘肽的含量减少会导致肝细胞的坏死症状更严重,无法获得理想的细胞生物功能[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这一结果说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究其原因,谷胱甘肽能够通过谷氨酰胺循环有效促进胆酸代谢工作,而该过程的产生是因为肝脏中含有的蛋氨酸含量增加,肝脏细胞与系统均拥有正常的活性和功能,能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并参与到氧化还原过程中,阻断或减轻组织细胞所出现的损伤,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修复肝细胞膜,减少体内自由基,会产生更为显著的保肝效果,因此,二者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效应。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炎症指标均较前降低,更低的为观察组(P<0.05)。由此说明,2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明显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继而减轻肝脏损伤。

综上所述,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提供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肝损伤症状,有效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焦艳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1):20-23.

[2] 尚明岩.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34-37.

[3] 莫俊俏,林景,羊莉.水飞蓟宾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5):666-669.

[4] 赵丹,牛焕,于婷婷,等.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2,22(3):252-254.

[5] 肖露,胡弦,蔡颖珂,等.腺苷蛋氨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1):66-69.

[6] 赫琰,王景春.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16):94-97.

[7] 蒋范黎,刘永军,邱玉,等.五种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成本-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23,44(8):832-840.

[8] 陈序,杨涛铧,陈观源,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3,44(5):117-123.

[9] 冯克娜,曹磊,张淼,等.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患者氧化应激产物、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23,44(3):252-257,274.

[10] 钟闽铭.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9):93-96.

[11] 徐昌.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11):2138-2141.

[12] 肖敏敏,王玉梅,姚碧波,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患者肝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3):287-289,294.

[13] 袁陈婷,孙锦秀,郭晶晶,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2):359-362.

(编辑:张兴亚)

猜你喜欢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谷胱甘肽响应型纳米制剂的制备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的荧光成像与治疗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条斑紫菜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分光光度法结合抗干扰补偿检测谷胱甘肽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TBBPA对美洲鳗鲡谷胱甘肽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