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5-02-18刘红刘俊霞张森
摘要:计量经济学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实用性和交叉性极强的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由于其对学科基础要求高,学习难度大,导致课程在教学过程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无法系统性掌握分析技能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试图以勾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和教学案例特色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立符合OBE教育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评价方式,打造金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反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66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数理经济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此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奠定学术研究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门运用数学、统计学、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变量间作用关系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需具备先修课程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对学生的学科基础要求较高,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由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牢,导致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存在很大难度,关于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未间断。为了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其学好本课程,西安翻译学院积极践行OBE理念,通过不断组织相关教育教学培训和研讨,鼓励教师开展和探索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讨论和反思,追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故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以提升教学效果。
1"OBE理念的内涵和目标
1.1"OBE理念的内涵
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同,OBE(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旨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1]。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讲授了什么内容,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原理,而非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OBE教学模式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产出进行逆向设计教育结构和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念的OBE教学模式,兴起于美国教育界,经过各国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一套完整并成熟的理论体系,先在美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兴起,后经过各国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2]。OBE理念强调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基于目标的培养逆向设计人才培养思路。首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的毕业要求,最后再设计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案。
1.2"OBE理念的目标
1946年,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将学习方式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大类,细分为7种方式,被动学习的留存率(吸收率)分别为:“听讲”(5%)、“阅读”(10%)、“视听”(20%)、“展示”(30%);主动学习的留存率(吸收率)分别为:“小组讨论”(50%)、“实践”(75%)、“教授给别人”(90%)。可见,高效的学习方式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和讨论,通过轻松灵活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见图1)。
OBE理念正是基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以致用的产出导向提出的教育理念。OBE理念既可以设计计量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建设课程,通过细化课程目标,可以实现教学目的,能够将课程的学习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呢?OBE理念强调运用反向思维设计教学路径,即从教学目标——产出的角度反向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来说,将学习成效既作为OBE教育理念的终点,又作为起点,通过多元化学习成果的设计实现最终教学目标[3]。基于产出导向的OBE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按照产出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检验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克服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复杂、学习难度大、实操困难的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2"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
教育界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影响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如张耀一(2017)通过研究发现,导致大部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是源自学生的先修课程,如线性代数、数学分析、概率论、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无法建立计量经济学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缺乏建模素养等原因;二是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安排,如张益丰、周卫民(2010)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论证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即教材、以案例和实际问题为导向、课程设置、评分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三是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包括TDT(任务驱动型教学),田翠杰"(2017)提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叶霖莉"(2014)提出的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起点,由教师模拟设置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基本知识和现实问题挂钩,梳理二者的联系,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解决此问题,既可以学习基本知识和原理,也有助于培养运用所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曹文献(2017)运用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学习任务,探讨改变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等方法促进学生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者对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为本文探索教学改革路径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但相关研究更多的是着眼于教学方法的层面,立足于科学教育教学原理层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相对不多。西安翻译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一直处于探索中,本研究是为破解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本着实现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的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整合与改进。
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难点
大多数高校在开展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面临以下难点和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繁杂且涉及面广,教学目标不明确。计量经济学的传统教授方法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目标。"但人才培养方案多缺少课程目标的清晰描述,所要求的能力适用于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完全匹配[4]。由于教学内容繁多,所以教师课堂以讲授为主,课后布置作业以促进学生复习消化,考试验收结果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多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被动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吸收率最低,最终结果是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5]。
二是教学案例内容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无法系统性掌握分析技能。目前教材中教学案例的内容多涉及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的经济活动,离学生生活较远,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工作关联度不大,无法体现学科前沿,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够,学生单纯学习软件,对理论的理解不到位,知识吸收率较低[67]。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理论对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到位,则实际应用就会出现错误,例如,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来源和形式,就无法作针对性的数据处理。另外,各种数据处理方法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满足前提条件才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
三是学生的应用研究水平有待提高。计量经济学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以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反映经济实证统计规律的课程。一般来说,对经济现象的观察会产生相应的预期结果,即研究先从提出假说开始,然后通过计量方法对数据进行验证假说,在整个检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要经过多次循环修订。例如,在建立计量模型时,经常会遇到变量选择和计量的困难;为获得符合理论预期的计量结果,需要反复修订模型以及解决由此产生的新问题。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是学生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必备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4"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
第一,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内容,帮助学生厘清学习脉络。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从未停止,OBE教育理念在多数高校教学实践也初显成效,将OBE理念贯穿于计量经济学的改革方式一直在不断探索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学”提供帮助的,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鉴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基础要求牢、课程内容繁杂、课程学习难度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教师应该建立起系统的、清晰的课程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好框架上的“枝叶”,厘清“树干”和“枝叶”的关系,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8]。要求学生能够绘制知识点的概念图或流程图,如,通过流程图将回归模型构建的基本假定与多元回归模型构建联系起来;画出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产生原因、检验和补救措施的思维导图(见图2);自相关的产生原因、检验和补救措施的思维导图;异方差的产生原因、检验和补救措施的思维导图等,给足学生代入感,建立起主导者思维,自己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第二,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案例特色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及逻辑架构,可以将知识以模块化形式体现,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块、多重共线性模块、自相关模块、异方差模块等。在每一个模块中,注重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融合,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晰[9]。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据模块化设计教学方案,融入热点、前沿问题,设定产出目标,由教师、学生、督导等评价主体对每一个产出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在每个模块中要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更新教学案例使之与前沿理论、热点问题相衔接外,还应当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注重适用性。以学生为中心,要遵循思维引领的逻辑,提升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要从思维层面将学生代入知识体系的逻辑框架中[10]。由于不同教学方法带来的体验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相比单一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思维松绑法和树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更为有效,将学生代入课堂,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第四,建立符合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评价方式。要明晰学生学习成果及是否达成预期教学目标,需要制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考核方案。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程考核不再如传统教学那样以期末考试衡量学习效果,而是更注重过程性考核,从教学的多环节、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核,从考核结果反观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分为课前学习评价、课堂学习评价和课后学习评价,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评价。OBE注重能力导向,在过程性考核中着重培养如实践操作演示、知识图谱讲解、问题分析讲解等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霖.基于OBE理念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2,(01):9599+114.
[2]蔡玉兰.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J].对外经贸,2023,(08):115118.
[3]王蒙,梁钧博,武洪宾,等.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构建[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5):196198.
[4]陈婷婷,史宁.新文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构建与实施—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J].商业经济,2023,(02):188190.
[5]杨玲.OBE理念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8):234236.
[6]孟德峰.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混合课程建设思考[J].科教导刊,2023,(31):126128.
[7]张凤娜,余相辰.OBE导向下《计量经济学》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3,(04):105110.
[8]朱依曦.新文科背景下医药管理类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重构[J].大学,2023,(32):6770.
[9]张丹凤,朱秋强,陈凡,等.OBE理念下地方师范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4,51(04):12311245.
[10]谢俊明.OBE理念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亚太教育,2021,(2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