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育人视域下艺术院校辅导员权威培育路径

2025-02-18许欣妍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3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艺术院校

摘要:全员育人在“三全育人”机制中具有主体性、战略性、攻坚性地位。辅导员权威作为一种能够使学生信服的力量,既是“全员育人”的角色需求也是目标要求。当前,高等艺术教育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新的文化使命,如何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守正创新进行高水平艺术创作等是艺术院校辅导员面临的时代之问。辅导员要以专业权威的塑造为根本、以感召权威的发扬为核心、以法定权威的树立为保障,成为艺术院校全员育人的领航者、组织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全员育人;艺术院校;辅导员权威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35

美国学者克里弗顿和罗伯特根据马克思·韦伯对权威类型的3种划分,对教师的教育权威进行了系统分类,即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在内的外在的制度权威、以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为主的内在的个人权威[1]。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辅导员权威对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紧紧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不断创造出惠及人民的高品位大众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艺术院校辅导员权威的必要性

1.1"全员育人的角色需求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明确了“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职能,即使在“全员育人”的大环境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也比其他教职员工更加具有主导性和特殊性。由此,相关规定赋予了高校辅导员外在的制度权威。

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也担任着知心朋友的重要角色。从人生导师的层面而言,要求传道受业解惑,需要具有丰富的育人知识和育人技巧,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辅导员需要具有体系化的专业权威。从知心朋友而言,辅导员内在个人魅力型的感召权威对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艺术院校是文化教育、文艺创作、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是文艺人才培养的高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要在落实上下苦功夫、真功夫,也要在实践中显才能、勇担当。辅导员作为“人生导师”,在思想价值引领和行为养成引导中既要拥有外在的制度权威,也要拥有内在的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才能够培养出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全员育人的目标要求"

全员育人就是要不断适应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以系统化的思维进行思考,着力构建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组织、管理、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的工作体系,需要各方教育力量的合力,从而办好这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其中,高校是育人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育人的主渠道,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指导者,对贯彻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目标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作为实施者,对联结“课程思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要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组织者,在全员育人要求下加强主体协作,构建有效贯通的育人格局的目标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

艺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科专业具有特色属性,还承担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艺术人才、以文化艺术创作服务社会彰显民族形象、促进文化交流等重要责任使命。在艺术院校中,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辅导员角色责无旁贷,提升辅导员权威势在必行。

2"艺术院校辅导员权威面临的现实困境

2.1"艺术院校学生教育的特殊性:感召权威地消解

艺术院校学生具有更加自由开放的情怀,他们渴望在大学期间享受独立,同时感性的情怀又希望老师能够在其迷茫困顿时及时出现,答疑解惑。由此,内在的精神力量对影响人、引导人的力量是最为深刻的。辅导员的感召权威源自自身的道德品行和人格魅力,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向好向善。同时,高度的感召权威也要求着辅导员需要对职业以及所带学生专业有明晰的角色认知。然而,在多数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远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同时,教师与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辅导员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学生出现人际关系矛盾的调节者、学习生活遇到困难的服务者、求职就业的引导者、心理健康的疏导者、进修提升的求知者等,导致大部分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角色,沉浸于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难以由内而外提升自我感召力,用好感召权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而言,辅导员的教育身份没有被很好地彰显,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感召权威便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2.2"艺术院校时代发展面临的挑战性:专业权威的失却

在全员育人的目标要求下,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纷纷参与育人环节,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其专业性对大学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另外,随着艺术学院的扩招,更多学生投身艺术专业,面向未来无论升学和就业都面临更大的压力,这就对辅导员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带来挑战。同时,在高等院校辅导员的招聘环节,大多数高校并无特别的专业限制,这就导致大多数辅导员自身的专业与所带学生专业不一致,很难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观念,在学生生涯、学涯指导方面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不专业”的影响。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隔阂也会逐步加深,大多数学生认为宁愿去咨询学长学姐、去网络上寻找“真理”。

2.3"艺术院校育人定位的不确定性:法定权威的解构

教师的法定权威来源于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特殊地位,它是由传统“尊师重道”文化而形成的权威,故又被称为“继承权威”或“世袭权威”[2]。学生们尊崇自古以来教师崇高的身份。然而,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艺术教育不免受到商业和营生的影响,教书育人不再是唯一的目标追求,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如部分高校会根据自身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联合校外企业参与到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一些教师成为公司的经营者和创办者;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高校为了进一步迎合学生,教师纷纷从授业者转为项目服务者,教育服务项目成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纽带;高校“绩效管理”现已经成为高校的主要管理方式,辅导员纷纷为了一项项快速可见成效的科研项目疲于奔命,学生工作已经无暇顾及[3]。以上,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师生关系不再像传统一样单纯,自古以来的法定权威开始消解,师生关系也不再深厚,利益的供与求成为主导定位。

3"艺术院校辅导员权威的培育路径

3.1"挖掘艺术教育特性锻造专业权威:成为全员育人的领航者

“权威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的形而上学的良善性基础之上的绝对好的东西。就权威的本质性功能而言——它与社会在其集体行动中的明智是同一个东西——它就是旨在追求共同善的、社会统一性的永恒不变的善的原则”[4]。艺术院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艺术学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的育人价值;在“双创”上下足功夫,精准“人生导师”的角色定位,不断将谈心谈话、班会活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传承接班人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辅导员抓住一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增强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努力担当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不断赋能自身专业权威。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好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等思政课程上好大学生新生的第一堂课,启蒙良好的艺术创作观;利用好寒暑期社会实践,积极指导实践团队,带领学生参与到“三下乡”的火热实践中,利用情景式教育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用艺术语言唱响时代凯歌;要带领学生发挥艺术专业才能积极参与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用艺术思维点亮创新创造之路,走好引领全员育人之路。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红色圣地,温峥嵘岁月、访绿色生态,观产业振兴、品官山乡情,助基层建设,同学们在深学细悟中运用多元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共同探索乡村美育中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之路、乡村美育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之路以及乡村美育浸润农民文化生活的革新之路,由此,在一个联合起来的群体的联合行动中,辅导员专业权威在引导学生“追求共同善的、社会统一性的永恒不变的善的原则”上于无形之中产生巨大作用。

3.2"激发艺术创作才能提升感召权威:成为全员育人的组织者

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是发挥感召权威的关键,对学生来说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最容易被当前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所接受。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基层管理者,充分发挥感召权威对其他各部门联合开展好育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万金油”作用。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作为辅导员,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感召权威的唤醒、诱导、激励作用。其次,对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性格更加开放自由,同时也有着细腻感性的一面。作为辅导员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入情入理,既能够明确底线、摆明要求,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给予学生学涯、生涯发展的自由空间,使学生自发地产生敬佩感和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带来积极的育人效应。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大学生在哪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扎根在哪里。除却课堂之外,宿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辅导员充分提升并发挥感召权威进行“寓”教于“情”“寓”教于“理”的第二课堂。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大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中,辅导员应当通过勤进、乐进、善进宿舍,提升自身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感召力,将公寓管理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及其他教职员工组织起来。在宿舍环境育人方面,应当充分激发学生艺术创作才能,提升艺术素养、陶冶艺术情操,重视一系列文明宿舍、先进宿舍、党员宿舍等标杆宿舍的创建、评比、展示过程;在宿舍制度育人方面,引导学生自发创作文明宿舍海报、张贴标语、展板,强化校纪校规教育;在宿舍服务育人方面,要勤走访、勤调查,帮助学生解答其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在宿舍组织育人方面,要凝聚起班干部、学生党员、学生网格员的力量;在宿舍网络育人方面,要重视榜样先锋的选树,通过网络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开展“进宿舍、讲安全”宿舍安全教育、“设计学院十佳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反诈短视频大赛”“反诈标语海报创作宣传”“冬至欢愉”包饺子活动等,通过充分发挥感召权威,推动师生共同参与,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大学生宿舍的育人实效。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捍卫法定权威:成为全员育人的创造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认知根深蒂固,并由心地认同教师的权威。在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在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属于教师。辅导员的法定权威包括角色定位、职责和权利都受到官方的法律认定,如果辅导员不能平衡好法定权威和感召权威的关系,作为保障的法定权威就会显现出强制性、压迫性,“官威”“摆架子”“高高在上”便成为横亘在师生关系中的一堵墙,加深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学院打造“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系列品牌活动,利用“辅导员工作室”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职务范围内,“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模式外,强化“自选动作”,主导开展主题班会、学生自导自演自编创作艺术节目等,进行“精准滴灌”,坚持把服务放在前、把教育摆关键、把管理作为手段,真正成为全员育人的创造者、创新者、维护者。

全员育人作为“三全育人”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其根本目标就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辅导员权威作为一种能够让学生信服的教育力量,对深入贯彻落实全员育人机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明晰定位辅导员权威、理清当前发展困境、建设辅导员权威培育机制,通过挖掘艺术教育特性锻造专业权威、激发艺术创作才能提升感召权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捍卫法定权威,对进一步夯实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现代化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永勤,靳玉乐.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J].教师教育研究,2003,(6).

[2]程帆.高校辅导员教育权威的时代变迁与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15(01):4649+98.

[3]陶美重,骆秋成.学生消费主义功用与高等教育发展反思[J].教育与经济,2017,(3).

[4]叶会成.在权威与自由之间——评耶夫·西蒙的《权威的性质与功能》[J].政治思想史,2019,10(04):181195.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艺术院校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初探——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