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花三弄

2025-02-18孟红娟

美文 2025年4期
关键词:王徽之梅花三弄琴曲

处处阳关三叠,夜夜梅花三弄。一曲琴音,清声弹落冰梢月。

一弄起

清亮的笛音从遥远的晋朝传来。

那是黑暗中潜藏志趣与浪漫、霜威下菊花盛开和青松傲立的时代,那个时代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恬静,有阮籍“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的啸歌伤怀,还有王羲之《兰亭序》墨痕的轻盈流畅,更有嵇康的“参谭繁促,复叠攒仄”之“广陵”绝唱。魏晋风度或许就是因此而来,压抑下潜伏的是思想的火花和精神的灵光,更是人性张扬的暗流涌动和知音者的高山流水。

长亭外,古道边,笛音悠远,两个人,一文一武,穿越时空,踏马而来,这二人是东晋大将桓伊和王羲之之子王徽之。

这日,狂狷博闻的王徽之进京。春风轻扬,阳光闪着金色的波线从对面青山直铺清溪。清溪两岸杨柳依依,道上人来人往。当王徽之将船只停泊在清溪码头休息时,敦和儒雅的武将桓伊从岸上经过。他们二人互不相识,恰好船中有客人认出岸上走过之人就是音乐才子桓野王。野王是桓伊的小字。王徽之听说过野王的名声,便命人对桓伊说:“听说你笛子吹得好,能不能为我演奏一曲?”

此时的桓伊已是有地位的显贵人物,但仍然十分豁达大度,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于是即刻下车,蹲在胡床上,出笛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曲风悠扬,从容舒缓,平和顺畅,实乃天地间正气之音。野王吹奏完毕,即刻上车走了,宾主二人没有直接交谈过一句话。

这则令人称道的故事源自《晋书·桓伊传》。《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记载:“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根据晋书介绍,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是东晋赫赫有名的“王、谢、庚、桓”桓氏大家族的成员。桓伊不仅有文韬武略,且音乐素养颇为深厚,也许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下心来精研音乐,并且做到了举国闻名——“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嗜琴如命,他发现柯亭椽是良竹所制,便取下来做成笛子,命名柯亭笛,声调极美。后来人们以“柯亭笛”“柯亭竹”“柯亭椽”称良笛或比喻良才。桓伊吹柯亭笛,足见其精深的音乐修养。

桓伊和王徽之二人性情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二人在清溪畔的不期而遇,成就了一首千古琴曲《梅花三弄》的诞生。

二弄承

梅香细细,笛音悠远,《梅花三弄》始为笛音,后为琴曲,多个琴谱提及桓伊出笛吹《梅花三弄》之调。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辑有《梅花三弄》琴曲,曲前小序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杏庄太音补遗》题解云:“桓伊善吹笛,作梅花三弄,后人因其声,遂拟入琴。其曲一名梅花引,一名玉妃引。”《重修真传琴谱》题解:“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其音清爽,有凌霜之趣,非有道者莫知其意味也。”

仙风和畅,琴声清悠。最早提及琴曲《梅花三弄》者为宋末元初杨公远,诗人在《友梅吴编校寿宫之侧筑庵曰全归有诗十咏敬次之》其五写道:“屋瞰梅间倚竹林,一炉香篆一张琴。有时月上黄昏后,三弄寒梅夜正深。”之后元代中期冯子振有《琴梅屋》诗:“三弄花间小院深,玉人遥听动春心。清声弹落冰梢月,唤起高怀共赏音。”元代后期叶颙诗道:“琴张瓯茗伴炉薰,三弄梅花月下庭。香影孤高音调古,空阶谁许鹤来听。”

月夜、竹林、小院、香炉和玉人,古人于月辉下品茗、听琴。庭院深深,夜寒雾浓,梅花绽放,琴意绵绵,幽凉的空阶上白鹤伫立,诸人莫不春心萌动,而这皆因香清而色不艳的梅花和音调高古的《梅花三弄》。

傲雪之梅乃诗人笔下之魂,历代文人的笔墨里皆有梅花之英姿,尤其唐宋以来。唐白居易诗曰:“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唐张祜有诗:“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宋李清照词云:“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陆游诗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兰、竹、菊”四君子,梅为四君子之首。梅花傲雪独立,凌寒而开,其花清丽而不媚,其香清甜而不烈,其枝劲瘦而不芜,其气清雅而不俗,它与风雪相连,不与人同流合污,它连接着情绪和意蕴,乃傲骨铮铮、高洁不屈之文化符号。

琴曲《梅花三弄》和赏梅风尚概受宋初林和靖孤山咏梅之影响,日渐引起文人雅士广泛关注与喜爱,至南宋后期,发展到登峰造极之地步。至元代,文人普遍边缘化,幽隐野逸情结弥漫士林,琴与梅以其古雅幽逸之格调,成为士大夫文人最为心仪的两个精神寄托。南宋饶州鄱阳人洪皓,出使金国曾被扣留十余年,面对威胁和利诱,不屈不降,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返回南宋。临行前夕,他写下了《江梅引·忆江梅》词,其中有“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句子,表现了词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操起绿绮古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凌雪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并以回忆江南的梅花寄托自己对南宋的深切怀念之情。

据考证,琴中大曲《梅花三弄》有

40多个版本,从宋、元,穿越明、清、直至今日。人们将吴景略和张子谦演奏的版本分别称为“新梅花”和“老梅花”。“新梅花”节奏规整,旋律明朗,曲调激昂;“老梅花”则给人以跌宕不羁之感。

作为笛音和琴曲的《梅花三弄》,飘荡在历史和人文星空里的不仅是千年前的名士风范,也因其傲然风骨走进了寻常百姓的情感生活。

多年前的暑假,整日窝在搁几上的电视机前看琼瑶著作改编的爱情电视连续剧《梅花三弄》,时至今日,对剧中姜育恒演唱的主题曲仍念念不忘:“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代表三个动人故事的《梅花三弄》: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琼瑶的《梅花三弄》看得人心潮起伏。

三弄转

走出历史典故、文人笔墨和电视剧情,琴曲《梅花三弄》和我之前学的曲子一样,已在我的灵魂深处紧缠并幽居。

最早接触《梅花三弄》是初学古琴时,老师发下来的一段泛音练习曲,这是吴景略演奏谱即“新梅花”的选段。拿到选段之前的泛音练习皆为音阶训练,左手食指和名指交替爬弦、触弦,要求眼睛看左手,不能看右手,更不能左顾右看。按要求练一段时间后,轻盈的泛音果然从指尖流逸而出。随后老师让我们练同音不同弦的泛音,左手大指和名指在一弦到七弦的七徽和九徽或七徽与五徽之间轻灵跳跃,初步领略了双手在高山和流水间闲情放飞的意味,不知不觉不看右手也能触弦了,对琴的感觉越来越好,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

火候已到,老师开始让我们练习《梅花三弄》节选,这是一段旋律完整的泛音片段,可谓浓缩的琴曲。在练习这段旋律时,反复听《梅花三弄》曲的CD录音,查看曲意题解,因曲子是以这个泛音节选为主旋律,在低、中、高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分别描写了梅花含苞、绽放、舞羽三个场景,喻示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明代杨抡《伯牙心法》云:“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膝上横琴,梅与琴在《梅花三弄》中达成了至上的默契和最完美的演绎。现代浙派古琴艺术大师徐元白在《游湖》诗中道:“不问升沉且问梅,一枝红傍水云隈。”从诗中但见一枝红梅傲立于冰雪和云水间,让人心生无限遐想和敬意。自此,内心无比向往《梅花三弄》的学习。

颇感遗憾的是,习琴多年,但进展极其缓慢,堪比蜗牛速度,目前正学习已半年过去,竟才学到一半。业余时间总在写作和古琴间彷徨游离,往往顾了写作,把琴耽误了;练了琴,又无暇投入写作,正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当写下上述文字,对琴曲的来龙去脉有了基本了解时,尚不能整曲弹奏《梅花三弄》,原因在于心里总想着要先扎实基础,将好的大曲留着,待日后琴技熟练了再精心研习、打磨。千草万花,各有其胜,此憾定当于日后弥补。

某日在俱乐部“春之韵”古琴雅集上,一位琴友从容地弹奏了雅集的压轴曲《梅花三弄》。初夏的阳光透过窗棂,悄无声息地栖在室内的绿植和书画作品上,全场肃静。时光将每一个鲜亮的日子晒成了一束束干花,而《梅花三弄》依然鲜活。

屏息聆听。十分钟的曲子,洋洋盈耳。对照谱子和琴友的弹奏,一个静谧祥和的冬景在眼前徐徐展开:沉寂的大地上,皑皑白雪如一床大棉被严严地盖住了山川原野,遮住了万籁之声。突然,一簇鲜红跃入眼帘,那是红梅。满树红梅,一朵一朵,在冰雪世界中傲然开放。琴友在曲中反复使用的泛音,亦是我弹得最熟练的那个片段,空灵、淡雅,犹如红梅经历了风荡雪压后正次第绽放。

神思一恍惚,竟随了贾宝玉从俱乐部往芦雪庵走去。“行至山坡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数十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也便跟着宝玉立住,细细地赏玩一番。之后,和宝玉一起看众姐妹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又悄悄地跟了去向妙玉讨一枝二尺来高的红梅,这枝梅花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花吐胭脂,香欺兰蕙。等回到诸姐妹身边时,邢岫烟、李玟、薛宝琴三人已吟成“红梅花”诗了。“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踏雪寻梅,梅花,有世间最美的颜色,也有最好的香味。这场景是《红楼梦》里冬天生活中美的记忆和青春的相处,也是我反反复复最爱看的片段之一。

灵魂归窍,初夏的阳光与冬日的梅花在琴曲《梅花三弄》里邂逅交集,无限意味尽在曲中。不禁微闭双目,静静感受丝丝缕缕的梅香迎面袭来。

风荡梅花,欲罢不能。

猜你喜欢

王徽之梅花三弄琴曲
赵元任早期琴曲的“选(编、创)曲配伴奏”思维分析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未知生,焉知死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夜的钢琴曲(六)
给俺吹个曲儿
给俺吹个曲儿
梅花三弄 一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