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棘阿米巴角膜炎
2025-02-16余佳欣童子涵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是一种由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罕见寄生虫性眼感染,主要影响的是眼睛的角膜部分,一般情况会对一只眼睛产生影响,但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双眼。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起病隐匿,主要特征为角膜神经炎症反应、点状或环形角膜浸润或角膜溃疡,其症状与其他感染性角膜炎相似,当出现这类角膜炎,需及时就医,如误诊或延误治疗,则会严重损害患者视力,重者甚至可致盲。

一般情况,引起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原因主要是棘阿米巴原虫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触了眼组织而引发眼部感染,而眼表组织外伤或角膜接触镜的不规范配戴也是引发这一感染的高危因素。棘阿米巴原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一般呈现两种形式:活跃的滋养体形式和具有坚硬外壳的包囊形式,后者能在极端条件下生存。

1 相关症状
a.眼痛:患者早期有异物感,进展后可表现为眼部剧烈刺痛成放射痛,这种疼痛通常与角膜炎病变的程度不成比例。
b.畏光:对光线敏感,患者在光线强烈时不自主地发生躲避、闭目的反应,严重者不能睁眼。
c.流泪:泪液分泌异常,易不自主地流眼泪,用眼时间越长,流泪越严重。
d.视力减退:随着角膜的损伤愈加严重,患者的视力可能会逐渐减退,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度劳和先天性视力不良等问题。
e.眼红: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眼部血管扩张,因此,越靠近眼角膜,症状越明显。
f.异物感:由于角膜上皮细胞发生损伤或炎症,导致眼睛出现异物感。
g.光敏性:对光的敏感度增加,导致在明亮的光线下感到不适。
2 治疗方式
2.1 药物治疗
a.抗寄生虫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阳离子防腐剂(如0.02%氯已定和0.02%聚六亚甲基双胍)、芳香族双脒(如0.1%普罗帕脒和0.15%依西双溴丙脒)。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棘阿米巴的DNA合成,对滋养体和外部包囊均有效。
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可以破坏棘阿米巴的外膜,促进其他药物进入虫体发挥作用。
c.咪唑类药物:如克霉唑、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等,可以影响棘阿米巴细胞壁的稳定性,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
d.糖皮质激素:目前,这类药物的使用存在争议,因为它们可能会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加重病情。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有巩膜炎或葡萄膜炎时,则需谨慎使用。
e.其他药物:包括0.4%甲硝唑滴眼液、0.4%替硝唑滴眼液等。
2.2 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a.角膜清创术:适用于早期且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角膜上皮层内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较多的患者,通过刮除病灶区角膜上皮,可以清除部分病原,增加药物渗透性。
b.角膜移植术:适用于严重感染或其他治疗效果欠佳者。首选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中病灶剥离尽量达到角膜后弹力膜。对于角膜穿孔、术前评估角膜内皮失代偿和病变已经累及全层的患者应行穿透角膜移植手术。

2.3 治疗周期
这类角膜炎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需要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如果治疗期间中断用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和恶化,由于棘阿米巴原虫能在包囊形式下抵抗许多物质,包括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物,因此,治疗可能较为困难。综合来看,药物治疗应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在治疗的不同阶段,用药方法也不同。急性期强化治疗可能需要昼夜每小时进行1次局部点药,并且需连续使用48~72小时,随后逐渐减少用药次数,疗程一般在6个月以上。
2.4 密切随访
患者需密切随访,最初需要每天进行随访,直到临床反应出现或病情进展得到控制。由于复发的可能性和棘阿米巴包囊对治疗具有高度抵抗力,因此,药物治疗应非常缓慢地减少,如有必要,需持续数月。
综上所述,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治疗复杂且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严格遵守医嘱以避免病情恶化。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amp;眼视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