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功能异常之调节过度案例详解

2025-02-16吴飞王立书沈倩羽史功臣

中国眼镜科技 2025年1期

摘要:调节过度,亦称为调节过剩或调节超前,是指眼睛的调节机制未能适时放松,导致调节反应超过调节刺激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头痛、在不同注视距离间切换时难以聚焦、眼部肌肉紧张和困倦等症状。患者在从事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时,常会抱怨这些不适,且症状在下午或晚间可能有所加剧。调节过度不仅会引起视觉不适,还可能加重睫状肌的负担,从而引发视觉疲劳。因此,调节过度患者需要充分进行雾视验光,以获得合适的配镜处方。在此基础上,可进行针对性的视觉训练,帮助眼睛放松睫状肌,改善调节功能,从而消除视觉不适症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调节过度带来的问题,提升视觉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调节过度;眼睛酸胀;视疲劳

1 基本信息与主诉

王某,在读大学生,女,20岁,戴镜史10年,无全身疾病及眼部疾病史。

主诉:看近短时间视物模糊重影、眼睛酸胀、远近距离切换聚焦困难。

相关的伴随症状如下:

a.由近及远时视物模糊(需要10秒适应时间);

b.看近看远均有视疲劳、眼睛酸胀现象,看近时尤为严重;

c.太阳光照下喜欢单眼闭眼,偶尔见光表示有轻微痛感;

d.看近阅读喜欢将屏幕及灯调亮;

e.看近20分钟后有模糊重影现象,30分钟后眼睛酸胀、疼痛,甚至有头晕头疼症状,视物时清时不清。

2 屈光检查

远距离裸眼视力:

OU:0.2

OD:0.1

OS:0.15

近距离裸眼视力:

OU:0.5

OD:0.1

OS:0.5

旧镜度数:

OD:-3.75DS/-1.25DC×175=1.2-2

OS:-2.50DS/-1.25DC×20=1.2-2

OU:1.2

客观验光:

OD:-3.50DS/-1.50DC×22

OS:-2.50DS/-1.50DC×173

主观验光:

OD:-3.50DS/-1.50DC×15=1.2

OS:-2.50DS/-1.25DC×175=1.2

OU:1.2

PD:62mm

3 双眼视功能检查

在屈光不正完全矫正基础上进行双眼视功能数据采集:

Worth4-dots(远):4

立体视:有

NPC:7cm/9cm

遮盖远眼位:2exo

遮盖近眼位:7exo

远眼位(Von-greafe):3exo

BI:X/9/8

BO:X/22/18

近眼位(Von-greafe):8exo

BI:24/28/25

BO:28/33/28

40cm+1.00D眼位:12BI

AC/A(梯度法):4△/D

BCC:0.00D

NRA:+2.50D

PRA:-6.00D

调节幅度(镜片法):

OU:8.50D

OD:8.00D

OS:8.75D

调节幅度(移近法):

OU:12.50D

OD:11.00D

OS:12.50D

调节灵敏度:

OU:0cpm(+)

OD:0cpm(+)

OS:0cpm(+)

单双眼正镜片均不通过。

4 双眼症状调查表(CISS)

见表1。

5 案例分析

5.1 验配处方分析

被检者原眼镜右眼存在轻微过矫,且原眼镜度数的散光轴向与本次验光散光轴向不一致,不精准的散光轴向也是诱发调节不稳定的一个因素,从而引发视疲劳、复视等症状;

最终屈光不正配镜处方为:

OD:-3.50DS/-1.50DC×15=1.2

OS:-2.50DS/-1.25DC×175=1.2

经过20分钟试戴,被检者反应清晰且舒适,对配镜处方满意。

5.2 视功能检查数据分析

a.被检者视近存在外隐斜(8exo);

b.AC/A正常;

c.NPC结果正常;

d.近距离BO数值正常,且高于正常范围;

e.BCC数值低(调节过度);

f.双眼调节灵敏度(0cpm,正片通不过)低下;

g.单眼调节灵敏度(0cpm,正片通不过)低下。

5.3 日常行为与性格表现

a.集中注意力工作很容易疲劳,需要长时间休息后才能继续工作;

b.书写和阅读时不喜欢看密集的比较小的字(喜欢大行间距和大字);

c.容易疲惫,感到烦躁;

d.不喜欢束缚感,喜欢大自然、开阔的地方,比如逛公园;

e.松弛感较强,很容易从紧张工作中抽离出来,放松速度快。

6 检查结果

从分析隐斜入手,看近8exo,存在有效外隐斜。检查正融像性集合(PFV)组关联数据:

a.直接检查结果:近距离Base-out数据高于正常值(与眼位正常值比较,近距离外隐斜超出正常区间范围,但是代偿外隐斜的正融像性集合能力也高于正常值,并且满足Sheard’s准则,正融像性储备是外隐斜的2倍以上,因此,理论上不会出现聚散系统问题);

b.间接检查结果:NRA正常,双眼调节灵敏度(BAF:0cpm,正片困难)低下,BCC值减小。

通过PFV组关联数据综合分析,发现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数据前后存在不一致,证明该案例不属于聚散功能异常。根据与被检者用眼相关的众多主诉,再次分组到调节功能组:

a.直接检查结果:单眼调节灵敏度低下(0cpm,且正镜通不过);

b.间接检查结果:BCC减小,双眼调节灵敏度低下(0cpm,且正镜通不过)。在调节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数据同时反应的是正球镜放松调节时困难,前后数据基本一致,被检者的症状和体征均符合调节过度的判定结果,认为被检者现阶段处于调节极度紧张的状态,出现调节过度趋势。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主诉产生的原因:

a.由近及远时模糊(需要10秒适应)。这是聚焦困难问题,该被检者存在调节过度,由近及远时调节放松时间延长,出现模糊感,需要适应。

b.看近看远均有视疲劳、眼睛酸胀现象,看近时尤为严重。主诉症状对标检查数据可知该被检者看近外隐斜超出正常范围,在近距离工作或学习时,存在过度使用调节,通过调节性集合帮助维持眼位对齐问题,以此产生不良循环,导致视疲劳累积,眼睛酸胀,看近用眼极为不舒适。

c.太阳光照下喜欢单眼闭眼,偶尔见光呈现轻微痛感。太阳光对眼睛的刺激容易诱发调节刺激,产生微痛感。

d.看近阅读,喜欢将屏幕调亮,尤其在看书时,喜欢高亮度的光线。由于在明亮的环境或背景下,强光对眼睛的刺激会诱发调节产生,调节性集合的增加辅助代偿近距离较大的外隐斜,双眼集合更加容易,促进了双眼在一起使用的舒适性,因此,更喜欢在光照亮的环境下学习工作。

e.看近20分钟后有模糊重影,30分钟后眼睛酸胀、疼痛,甚至头晕头疼,视物时清时不清。调节过度紧张,放松困难,容易产生视疲劳,调节不精准使聚焦困难,引起集合过度问题,产生眼位不对齐,出现视物模糊且重影现象。如果不采取缓解措施,30分钟后眼睛过度调节的酸胀感更加明显,进而导致头晕头疼,引起头部的不舒服。

7 处理方法

7.1 屈光不正矫正(基础)

a.被检者此前所配戴的近视眼镜存在散光轴位不精准,视力稍差情况,因此,首先应解决被检者配镜处方问题,更换一副精准验配的眼镜;

b.通过试戴评估,结合被检者的主观感受,反应清晰且舒适,因此,最终确定屈光不正处方为:

OD:-3.50DS/-1.50DC×15=1.2

OS:-2.50DS/-1.25DC×175=1.2

PD:62mm

7.2 视觉训练

7.2.1 调节过度训练思路

见表2。

7.2.2 部分训练结果

在视觉训练过程中,结合视光中心的专业训练与家庭自我训练,视光师和被检者需要细致记录每次训练的详细结果,包括每个项目的表现。训练完成后,根据记录的结果规划后续的训练计划,并定期复查以监测数据的变化。在训练时,应注重训练的质量而非数量,强化调节、集合与眼球运动之间的协同训练;同时,采用正向化鼓励方式,引导患者不断克服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和目标。经过3个月的系统训练,该被检者的主诉症状基本消失,异常数据恢复正常。最后,指导患者根据定期复查的时间表和要求,巩固训练成果。见表3。

8 总结

调节功能异常引起的视觉症状较为复杂,分析时不应仅限于测试数据与正常值的对比,而应进行对标分析,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将主诉症状与检查数据紧密关联。通过对标分析,深入探讨主诉、测试数据与判断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问题发生的根本逻辑。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个体差异,遵循逻辑顺序,优先解决主要问题,同时观察次要问题的变化。此外,总结同类调节异常问题的共性与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案例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作为视光师,应自我严格要求、追求卓越,同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为大众提供优质的视觉健康服务。随着近距离用眼负担的增加,双眼视功能与调节异常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视光师应致力于做好相关筛查,及时发现、沟通并解决问题。以科学、严谨、务实、认真的专业态度,担当起维护公众视觉健康的“守护者”。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