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模型构建与实践路径

2025-02-16李若男赵轩

中国数字出版 2025年1期

摘 要 版权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是数字出版平台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伴随“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逐渐成为不断创造和充分释放版权价值的重要手段。文章借鉴企业价值链分析框架,以版权价值为核心,构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模型并提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基础性和支持性实践路径,以期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 价值链模型;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

21世纪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并呈现平台化趋势。在一些数字出版先行企业的前沿探索下,大量数字出版平台进入出版市场。所谓数字出版平台,即从事复制、发行和传播的网络内容服务者[1],如网络文学平台“掌阅App”、学术成果网络分享平台“万方数据”等。近年来,数字出版平台已然成为人们获取内容、知识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版权在数字出版平台各类运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下,只有积极建设与运营版权资源,同时不断维护版权秩序,才能充分挖掘版权价值,创造数字出版平台的良好版权生态,从而推进数字出版平台的可持续发展[2]。

然而,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中,版权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利用存在较多现实障碍,如版权市场垄断、版权侵权现象频发、作品本身版权价值不高、微版权价值开发不当、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所带来的版权问题等。这些现实层面的版权生态问题极大地影响数字出版平台进一步发展,亟待治理。基于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的治理问题,除颁布并多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外,还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2021年12月24日,国家版权局印发的《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不断完善版权工作体系,推进版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2021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提高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平台……创新版权监管手段”[4];2022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同时强调“版权全链条保护和经营开发”[5]。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结合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现实需求,借鉴价值链分析工具,以版权价值共创为切入点,构建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模型,为推进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实践提供新思路。

1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内涵

版权(亦称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人依法对某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包括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方面的权利。以生态学的视角对版权进行考察,更容易理解版权客体发展的生命周期及其与多元主体、外部环境的交互关系,形成以“版权创造、版权集成、版权运营、版权保护”为主要模块的版权生态链研究结构[6]。基于此,可以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加以界定:即由政府、行业协会、数字出版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作品版权客体以及非物质环境等组成的、不断运行的、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与稳定性的动态平衡系统。

然而,在传统的行政公共管理模式下,数字出版平台及其用户缺少一定的版权管理意识,而且欠缺相应的版权管理能力,使得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中的市场垄断、版权侵权、版权运营不当等现象接连不断,从而导致版权生态失衡,许多版权资源在产品和服务供给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社会协同共治、合作共赢的格局和背景下,随着人们对行业协会、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版权生态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版权生态治理概念应时而生,同时版权生态治理的范畴愈发扩大化。狭义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往往仅强调政府、行业协会、数字出版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对版权侵权现象的监管。其中,数字出版平台作为海量版权资源的拥有者,其版权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成为确保版权价值实现的关键性条件。广义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不仅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同时也将治理对象广泛化,即指政府、行业协会、数字出版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对版权侵权、版权运营不当等一系列现象的系统性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版权创造、获取、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等全方位的介入,实现版权经济价值和版权社会价值的最大化[7]。基于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全面探索的研究目标,本研究所分析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内涵是广义的。

2 价值链理论及其引入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合理性

研究发现,将企业价值链理论运用到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具体分析中,具有内在契合性。

2.1 价值链理论概述

1985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价值链”概念。他指出,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以创造价值为最终目的,且企业的价值创造并非是由某单一环节来实现的,而是一个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有机整合的动态过程(参见图1)。

根据价值链理论,创造和实现价值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关键。围绕价值生成,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可划分为基础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其中,企业的基础性活动是指与价值创造有直接关系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作业、市场销售等;支持性活动是指为直接创造企业价值的基础性活动提供保障的活动,包括提供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在企业价值生成过程中,基础性活动与支持性活动二者相互关联,共同围绕推动价值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价值链理论引入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合理性

价值链理论以企业价值创造与实现为主要线索和核心目标,深入剖析了企业经营活动。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活动,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与企业管理二者均以创造与实现价值为基础与目标方向。就企业管理而言,企业价值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主要是通过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得以实现。而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来说,不仅是版权侵权管理和版权资源配置等工作,其本身也是基于一定价值体系下的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中,版权价值融汇于治理全过程,持续性地直接影响着治理的整体方向。由此可知,虽然企业管理活动与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活动在具体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取向上存在着差异,但二者都是以价值为根本驱动力的经营管理活动。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和企业管理在流程管理方面具有一致性。从管理流程上来看,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与企业管理二者的价值生成,都是以“资源投入一价值输出”为核心的过程。

综上,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和企业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点,因此,在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进行治理时,可以学习与采纳企业管理活动在运用管理知识、设置管理环节与流程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基于此,将企业价值链理论运用到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具体分析中,具有内在契合性。

3 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模型构建

基于价值链理论引入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合理性,本研究借鉴波特价值链模型的“价值目标–基础性活动–支持性活动”框架并立足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存在的实际问题、版权生态治理的现实需求与版权生态治理实践情况等,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模型。在该模型中,基础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合力推动着版权价值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平台所创造与实现的版权价值既包含版权经济价值[8],也包含版权社会价值[9]。

3.1 基础性活动

基础性活动是指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过程中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基于版权生态治理的基本内涵,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中的基础性活动主要包括版权侵权现象治理和版权运营不当行为治理两个维度。上述两维度的基础性活动包含诸多环节,共同作用于版权价值的创生与实现。

一方面,版权侵权现象治理是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核心与关键。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所呈现的版权侵权现象主要表现为平台侵犯他人版权、用户侵犯平台或其他用户的版权等。随着AIGC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内容再生产的技术化使得数字出版平台版权侵权现象泛滥,极大地影响了版权作品创作者的创新激情,进而制约了数字出版平台的版权资源整合,从源头上阻碍了版权价值的创生和实现。因此,数字出版平台应针对版权侵权现象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促进版权价值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过程中,版权运营不当行为治理是对版权侵权现象治理的补充。数字出版平台的版权运营行为主要包括版权资源整合、版权信息处理和版权开发利用等。其中,版权资源整合即通过版权交易等方式获取、收集所需的海量版权资源;版权信息处理即数字出版平台将在版权资源整合环节所获取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杂乱无章的版权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服务化处理;而版权开发利用则是指数字出版平台在完成版权资源整合和版权信息处理后,对各类版权资源进行价值化利用的过程。然而,由于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技术应用不到位以及其他客观原因,数字出版平台可能会在版权运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当行为,如不规范地获取信息网络传播权、不科学地处理版权信息、不恰当地进行版权商业性经营活动等。这些版权运营不当现象不仅会降低版权运营自身的绩效,影响版权价值的实现,同时还是造成版权侵权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运营不当行为加以治理,即通过版权资源整合维度、版权信息处理维度和版权开发利用维度的治理等对版权运营行为进行改善优化,以达到版权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2 支持性活动

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模型中,由风险管控、技术赋能和质量保障组成的版权生态治理支持性活动,不断助力着版权生态治理基础性活动的顺利开展与版权价值的创造。

首先,风险管控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版权生态治理基础性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主要包括主体关系风险、价值失衡风险和涉外风险等。主体关系风险主要表现为数字出版平台同政府、行业协会、用户等其他版权生态治理主体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关系失衡,进而持续间接影响版权生态治理活动的开展。价值失衡风险则指版权侵权治理与版权运营之间的矛盾愈发严重,往往会影响版权经济价值和版权社会价值的释放,导致版权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失去动态平衡。涉外风险则表现为当在版权交易过程中涉及国外合作对象时,可能会引发国际性的版权纠纷,进而形成全球版权生态治理失衡的现实局面。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引进的版权内容可能会影响国内的社会思潮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上述风险极易对版权生态治理整体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亟需对这些风险进行严格管控,进而实现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活动的支撑,推进版权价值共创。

其次,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全流程离不开专业技术的赋能、支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平台版权侵权的技术门槛逐步降低,使得传统的版权生态治理技术工具很难有效解决频发的版权侵权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开发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先进技术手段,并加以创新应用,这已然成为有效提升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能力、保证版权生态治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再次,可通过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制度保障等方式,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提供全面、可靠的质量保障。其中,资金投入能够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风险管控、技术赋能、人才队伍建设等其他支持性活动以及基础性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投入和财力保证,使得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整体效能得以提升,有效确保版权价值生成。另外,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价值创造始终无法脱离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人才的素质、能力、规模等,均是影响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强化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以促使人才效能充分发挥,为版权价值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运转所涉环节较多,同时因AIGC等新兴技术的引进使得版权流转过程产生较大变动,因而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与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此作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行动准则,促进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有序进行,进而确保版权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3.3 基础性活动与支持性活动的关系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基础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以创造与实现版权价值为纽带,嵌套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版权生态治理的价值实现过程并非基础性活动与支持性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耦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模型中基础性活动与支持性活动的任一环节的变动,均会对其他环节以及治理价值链模型整体形成一系列影响,因而基础性活动与支持性活动中的每一环节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4 基于价值链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实践路径

立足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模型的深入剖析,目前应该从下述3个维度来推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及其价值创造。

4.1 树立价值驱动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理念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理念是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中各项活动的开展。为了在现实层面进一步落实、推进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版权管理观念可谓首要任务。目前,政府、相关行业协会、数字出版平台、用户等主体往往仅从工具理性视角将版权生态治理简单诠释为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对版权问题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并未从价值理性视角对版权生态治理内在价值追求进行考量。从本质上来看,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不仅是对版权问题的解决与管理,同时还承载着版权价值创造与实现的目标。因此,树立价值驱动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树立价值驱动的版权生态治理理念,意味着数字出版平台等多元主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版权价值创造与实现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进而将版权价值的目标导向性融入整个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过程中。

4.2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基础性实践路径

本研究认为,立足对版权侵权现象、版权运营不当现象的基本治理需求,结合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模型的理论构想,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基础性活动的具体做法。

4.2.1 与时俱进,落实新型版权侵权现象治理

新时代,面对复杂多样的新型版权侵权现象,数字出版平台等多元主体应与时俱进,在应用AIGC等先进技术的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技术、管理策略和伦理准则,充分发挥多主体协同治理功能,确保AIGC等先进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能够发挥其潜在优势的同时,降低其带来的版权风险和挑战,进而实现版权生态治理的价值。

首先,在政府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引导下,数字出版平台在应用AIGC等新型技术或引进AIGC作品时,应规范模型训练成果标注,并公开、透明化AI模型的训练数据,旨在尊重他人版权。Stability AI公司近期允许版权人在“Have I Been Trained”网站中查找自己的作品,并在发布的 Stable Diffusion 3.0训练数据集中将其删除[10]。因此,大模型的训练方可以在训练数据前将数据公示,并允许版权所有人退出训练数据集,以此做到训练数据的公开、透明,从作为源头的数据中规避侵权风险。基于此,用户应积极配合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内容生产过程中的训练数据,同时根据训练数据源的授权范围以及训练目的,将开源的AI模型做好使用用途的规范与标注,并提供商业授权、独家授权等渠道,以此推动AI模型训练的发展并提升AIGC在数字出版产业应用中的质量,同时进一步推进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建设。

其次,在出版行业协会、版权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辅助管理下,数字出版平台应与其他数字出版平台、技术服务商、数据供应商等联合,建立内容审核机制,确保版权侵权问题的实时监测。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对AI自动生成内容的严格把关,数字出版平台可通过设计版权最小识别单元算法,构建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I生成内容版权识别保护机制,为版权归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保障原创者的版权权益[11]。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保障公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而且对提升数字出版平台社会责任意识,助力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可持续建设也大有裨益。

再次,责任追究机制是数字出版平台与用户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版权行为、维护版权秩序的关键手段。相关部门和机构可加强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的监管,对不当的版权行为和版权内容进行及时发现、处置和纠正,并采取相应行政手段,对责任人和责任机构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形成强有力的行业自律机制。与此同时,被侵犯版权的用户也应积极采取法律等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4.2.2 联动发力,强化版权运营不当行为治理

基于本研究所构建的版权生态治理模型,数字出版平台在面对版权运营过程中的一系列不当行为时,应从版权资源整合、版权信息处理和版权开发利用3个环节综合联动发力。

在版权资源整合维度,由于诸多作品存在着版权授权不规范、效率低下等问题,数字出版平台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单一作品为授权单位、以人工为主要手段的版权获取模式,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手段与模式,高效、全面地整合各类优质版权资源,为后续版权价值的发掘和实现提供基础性条件。例如,数字出版平台应当适应现实需求,联合出版行业协会与版权协会,加快构建网络化、智能化的版权集体管理机制,以实现科学获取批量授权[12]。

在版权信息处理维度,面对已获取授权的海量繁杂的版权作品,数字出版平台需利用一定的大数据技术手段,坚持做好进行版权信息聚合、版权信息分析加工、版权信息可视化等工作,为使用者提供更方便的版权信息服务,进而为后续的版权价值化利用作出铺垫。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数字出版平台可以建立版权资源数据库,聚合版权信息;其次,数字出版平台可以通过对版权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等加工处理,将无序的版权资源整合成为有价值与意义的版权资源;另外,在聚合与加工版权信息的基础上,数字出版平台可以采用图表、动画等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以期实现用户便捷、精准地获得所需的版权信息。

在版权开发利用维度,数字出版平台应在完善出版物单一出版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版权资源的综合开发,即在成本考核与市场预测的理性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利用版权资源而进行内容订阅、知识个性化推送等多种出版服务,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生成。通过版权价值化利用层面的治理,数字出版平台更有效地将版权作品与版权内容向消费者共享、传播,以促进社会层面的版权创新,相应的,数字出版平台企业将进一步获得新的版权资源并等待下一轮的版权开发利用与版权创新。由此,数字出版平台可以通过版权价值化利用层面的治理来实现对版权资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充分

挖掘。

4.3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支持性实践路径

从现实层面加强版权生态治理支持性活动是推进数字出版平台整体性治理的必由之路。立足上文价值链模型的理论构想,应从以下3个维度探索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支持性活动的实践路径。

4.3.1 筑牢防线,完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风险管控

在治理过程中,各类风险可能阻碍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价值实现。因此,应不断完善不同治理风险的管控方案,以此筑牢防线,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活动助力。

就版权生态治理主体关系风险而言,数字出版平台应积极连结政府、行业协会组织、用户等其他主体,推动形成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共同体,以有效管控该风险,保障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基础性活动顺利进行,成功实现版权价值。为实现上述目标,可进行以下探索:第一,依据合作共赢原则,完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侵权现象监督功能建设,畅通行业协会组织、网络用户等社会主体的版权生态治理渠道;第二,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依据利益共享原则,通过建立可量化的数字版权价值评估标准与组织专业的数字版权价值评估人才团队,创新版权价值评估体系,使各主体的版权收益分配更加科学、高效;第三,依据风险共担与明确责任人原则,提前制定并严格执行版权责任清单,避免可预见的版权纠纷作用于多元主体间关系。

就版权价值失衡风险而言,应立足基本国情,重视平衡版权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版权价值的释放往往受版权生态治理力度影响[13]。弱化版权侵权治理会使得盗版泛滥,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降低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社会价值的创生。版权侵权治理过强则会导致权利滥用,制约商业模式创新,不利于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经济价值的实现以及平台自身的发展。基于此,应以版权价值和商业伦理为基准,合理控制治理力度,真正以版权生态治理助力数字出版市场良性发展,以优质产品服务来赢得用户和尊重[14],推动版权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释放。

就版权生态治理涉外风险而言,不仅要解决数字出版平台的国际版权侵权风险,还要解决由国际版权贸易而引发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一方面,关于国际版权侵权风险,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15]。这既是我国向全球治理提供的总思路,也是引领我国各社会主体共同、深度参与全球版权生态治理的根本方向。在该理念下,数字出版平台应协同政府、行业协会等主体,推动构建各方认同的国际版权生态治理机制,有机聚合不同国家创造的治理经验,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版权生态治理格局,有效缓解国际版权侵权治理复杂、困难的现实局面。另一方面,对于由国际版权贸易而引发的国家意识形态风险,我国数字出版平台还需严格把控内容安全审核,在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上推动版权生态治理价值

实现。

4.3.2 推进融合,优化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技术赋能

受技术发展的影响,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乱象层出不穷,因而应优化版权生态治理技术支撑体系,利用科技为版权生态治理赋能。基于此,数字出版平台应协同其他主体,加强对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的研发,推进前沿技术与版权生态治理工作的融合,推动版权价值实现的最大化。

首先,要深化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中的使用。当前,数字出版平台成为数字作品和网络用户的集散地,掌握海量的数字版权、用户行为等数据。为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效用,推动建设作品版权数据库、侵权用户数据库等十分必要。数字出版平台借此可为版权生态治理提供客观数据,便于科学决策,提升治理效率。

其次,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拓展其在治理全环节中的应用。当前,人工智能在版权生态治理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文字与影像识别、侵权行为分析等方面。数字出版平台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治理系统,在简化治理流程的同时,提升治理效率。另外,还可发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联动作用,利用侵权用户、侵权平台等黑名单数据库,对网络用户行为和其他平台内容展开“技术巡逻”,推动建立版权侵权行为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实时监察机制,尽早发现与处理版权侵权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精细化版权治理时,需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不能为了效率而“一刀切”,还应充分考虑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的健康发展和版权价值的实现。

再次,还需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利用区块链的专有特征提升版权生态治理效能,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出版平台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数字作品的发布时间、作者姓名等数据打包上链,实现版权信息不可篡改以及证据固化,为日后维权提供证据支撑[16];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平台还可将版权侵权所涉相关信息整合、存储于区块链上,并跨链连接法院司法区块链,从而实现电子证据与司法系统互联互通,提高数字出版平台举证维权的便捷性和法官核验证据过程的效率。

此外,数字出版平台还可在版权生态治理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云计算、防火墙、信息加密、水印加载等先进技术,同时建设起版权生态治理信息服务平台,串联起其他主体,打造现代化版权生态治理生态体系。

4.3.3 多点支撑,增强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质量保障

为了做好版权生态治理的质量保障,大力支持版权生态治理的价值实现,应在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平台制度保障、法律完善上多点支撑。

首先,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价值链中各环节的运行都离不开资金保障。为此,政府、行业协会、数字出版平台等主体需要适当加大版权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为版权生态治理的人才引进、技术支持等支持性活动以及基础性活动奠定基础,带动数字出版平台自身版权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平台应制定版权生态治理资金的绩效管理制度,将全面绩效理念融入版权生态治理过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障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活动及其内在价值的实现。

其次,应不断推进版权生态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出发,AIGC等新兴技术不仅作为工具被数字出版从业者使用,同时也可能对他们的工作模式、思维方式以及对道德法规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数字出版工作者需注意控制大语言模型生成的内容质量,确保生成的内容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避免数字出版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这对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具体而言,一方面,数字出版平台需要引进精通科技创新应用的版权领域专业人才,持续扩充版权生态治理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数字出版平台日益增长的版权生态治理业务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出版平台需要盘活现有的人力资源,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实施奖惩方案等途径提升其版权生态治理的专业能力。

再次,数字出版平台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版权生态治理的制度供给,加快构建覆盖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全流程的一体化版权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使其作为版权生态治理的行为准则,从而使版权生态治理有序化和规范化。

最后,在法治环境下,面对版权侵权现象,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的治理工作往往需要借助法律法规等公共力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从而使得数字出版平台版权侵权现象的治理工作有法可依。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兴起的AIGC技术改变了内容生产的创作流程,从训练数据的选取、指定模型的训练,再到创作者对AIGC工具的使用,各个环节均具有产生版权侵权的风险,并且在其内容生产“黑箱”内难以对具体环节进行追溯与责任认定。因此,AIGC衍生的版权问题也应当及时推行相应的制度,依据其技术特性与创作流程逐步拆解,制定相应对策及法律法规,引导行业与创作行为健康发展。

5 结语

近年,数字平台已成为战略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其与出版产业融合形成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维系亟需良好的治理工作,而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其在追求技术理性的同时,更应明确实践目标——版权价值的促生。本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提出的数字出版平台版权生态治理模型与实践路径,通过完善版权全环节治理、构建一体化的版权治理体系、优化版权治理技术赋能、健全版权法律法规、构建多方协作模式等,加快提升了政府、行业协会、数字出版平台、用户等多元主体的版权生态综合治理能力,进而促进了版权生态治理公共价值的实现,恰是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提供一种参考,也期待后续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创见。

(责任编辑:翟艳荣)

参考文献

[1] 李士林.数字出版平台内容审查的困境与纾解[J].出版发行研究,2022(1):61-69.

[2] 朱丽娜.出版业将更加关注版权价值[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3-24(5).

[3] 国家版权局关于印发《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29)[2023-11-04].https://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12228/355734.shtml.

[4]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30)[2023-11-04].https://www.gov.cn/xinwen/2021-12/30/content_5665670.htm?eqid=d2bcfdb900163eed0000000564706c5f.

[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2022-08-17)[2023-11-04].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5124071236216172466amp;amp;item_id= 5124071236216172466.

[6] 李想,夏德元.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生态建构研究[J].出版广角,2023(7):28-34.

[7] 周贺微.对严格版权治理的认识与解构[J].编辑之友,2022(3):86-91.

[8] 王智源.论版权的经济性质与价值实现[J].编辑之友,2012(7):97-100.

[9] 于慈珂.媒体融合发展的版权保护与运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29(T03).

[10] 王祚.AIGC的侵权问题探析及对策:以AI绘画为例[J].当代动画,2024(1):99-105.

[11] 朱凌宇,何静,田野.AIGC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探索与潜在风险[J].传媒,2024(2):47-49.

[12] 毕琼媛.数字出版视野中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创新[J].出版广角,2016(17):49-51.

[13] 于慈珂.坚持守正创新 努力推进网络版权严格保护与产业发展[J].中国出版,2019(11):15-17.

[14] 冯哲.5G背景下版权治理的破局之道[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47(1):63-67.

[15] 丛立先,谢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版权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与完善[J].中国出版,2022(3):21-26.

[16] 刘宗媛,刘曦子.区块链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应用[J].网络空间安全,2019,10(12):36-45.

Copyright Ecological Governance of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Based on Value Chain: Mode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Path

Ruonan Li1 Xuan Zhao2

School of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2,China; 2.Beijing Data Era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 The cre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copyright valu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Governance\", copyright ecological governance of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tinuously create and fully unleash copyright value.Drawing on the enterprise value chain analysis framework, with copyright value as the core,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value chain model for copyright ecological governance in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and proposes fundamental and supportive practical paths for copyright ecological governance in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opyright ecological governance in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Keywords Value chain model;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 Copyright ecological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