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漫漫 上下求索
2025-02-16孙寿山
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全年共出版6期,刊发了107篇文章,涉及10个栏目。其中,《特别策划》(25篇)、《产业观察》(21篇)、《行业热点》(14篇)、《数据洞察》(11篇)、《国际瞭望》(9篇)、《新兴业态》(8篇)、《刊首语》(6篇)、《专稿》(6篇)、《学术交流》
(6篇)以及《圆桌沙龙》(1篇)。这107篇文章既体现了《中国数字出版》的关注重点,也是我国数字出版业态发展的年度写照。它不但客观记录了传统出版业的“探索转型”,还忠实反映了新兴数字出版业态的“发展壮大”,更有效折射了中国出版融合发展与数字文化产业的“重点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数字出版》2024年第1期文章《中国出版业的人工智能应对策略分析》(宋吉述、王惠)、2024年第2期文章《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顶层架构与关键环节》(高书生)被《新华文摘》2024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24年第5期文章《从〈西游记〉到〈黑神话:悟空〉:孙悟空的游戏形象变迁与跨媒介叙事》①成为中国知网周下载排行榜第1名。《中国数字出版》还荣登“2024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海外排行榜②。
《中国数字出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既体现了广大出版同仁的鼎力支持,也表明了刊物走上了正确的探索之途。在此,我们要向各位编委、执行编委、作者和广大读者致敬、致谢、致意!
盘点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一系列主题词及研究重点阐释了《中国数字出版》助力中国出版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坚定立场,彰显了《中国数字出版》唱响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心
壮志。
主题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文化自信
这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破除束缚文化生产力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决定》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是思想路线上的引领。《中国数字出版》及时邀请高书生、王飚、姜楠3位作者分别撰文开展研究,既有宏观上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精准画像,又有中观上的出版强国和新时代出版战略部署,还有微观上的出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路径选择。这些学者的文章,回应了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的关切,有效宣传和阐释了《决定》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建设文化强国的自信
自强。
主题词:出版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决定》中也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此,《中国数字出版》连续策划了两期“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如何通过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来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魏玉山提出:“认识新质生产力,要把握‘新’和‘质’两个关键字;要牢牢把握‘三高’的主要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调整生产关系结合起来。”这篇文章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其观点为出版界研究如何构建出版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效指导。
主题词:数字阅读 主题出版
这一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业态与模式创新持续开展,规模和质量有效提升。《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观察:业态创新、技术赋能—基于〈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提出:“未来的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将主要从内容质量、技术赋能和海外生态构建等3个方面发力,更好推进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蒋茂凝、刘志江在《聚焦主题出版 服务全民阅读》中提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人民出版社在做好主题出版、服务全民阅读工作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主题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出版融合发展
这一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是世界上数字化应用场景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出版业又是最好的技术与内容结合的“试验场”。宋吉述、王惠在《中国出版业的人工智能应对策略分析》一文中指出:“出版业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需更加重视其对产业变革的推动作用,增强技术自主性,深化内容建设,探索专业模型开发,重塑出版在文化传播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题词:数据要素 资产入表
这一年,数据要素深入地影响出版业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一种资源和资产,更是一种出版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敖然在《数据要素的底层逻辑与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提出:“深入研究数据要素的底层逻辑,重视数据要素在出版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应该成为发展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王芳提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数字化时代,‘炮声’就是业务数据,‘炮火’就是后台资源。在数据的帮助下,出版社的生产效率会极大提高,对管理者经验的依赖也减少了很多。”
主题词:教育数字化 数字教材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带来了新的要素,即数据和信息,也同样对教育数字化和数字教材等新兴知识服务业态产生了重大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出版:机遇分析、现实挑战与实践转向》提出:“纸数并存、纸数融合将在很长一段时间继续下去,但传统形态的知识服务产品的生存空间会被不断压缩,教育出版也会有更多智能化的产品形态出现。”而教材的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面向纸质教材的一系列政策在实施层面很难直接套用于数字教材。对此,《数字教材政策:发展历程、问题分析与未来展望》认为:“现阶段,可以按照分步制定、重点攻关、逐渐完善的思路推进数字教材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数字教材政策体系。”《高校数字教材建设的价值向度、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更从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构建数字教材业务新流程、适应教育数字化新生态、学习和运用科学新理念4个方面深入阐释高校数字教材的逻辑理路。
主题词:网络文学 数字音乐 数字游戏 电子竞技
这一年,网络文学、数字音乐、数字游戏和电子竞技等数字出版新业态作为超级数字场景,对出版业及相关行业的贡献,正在成为共识。《〈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解读—内容生态日趋完善,业态模式持续创新》提出:“20多年来,我国网络文学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正在进入提质增效、产业链扩张的高质量发展期,业已成为新时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模式创新、技术赋能、IP整合以及国际化发展,将为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游戏科技与超级数字场景的跨行业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超级数字场景源动力—游戏科技与创新应用研究〉报告数据》提出超级数字场景融合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来研究测量游戏对其他行业的推动作用,通过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超级数字场景融合指数,首次较为系统地解决了游戏及其技术底座对于其他行业贡献的量化测评问题。《数据洞察》栏目2024年刊发的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网络文学、数字音乐、数字游戏和电子竞技等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的累计下载量接近5万次。
回顾2024,印证了《中国数字出版》对中国出版业“真问题”的关心、关照和关注,体现了出版界对“数字摇篮时代”出版实践的分析、阐释和探究。这16个主题词和107篇文章可做存照!
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产业是中国出版界的不懈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解“中国数字出版”可能需要两种视角:一是从历史脉络中考察数字化转型在带来“变革”的同时,哪些元素没有被改变、不能被改变、也不会被改变!二是通过今天的“数字社会”早期实践,预判出版业在其本质属性驱动下,外在表征如何变化、产业模式如何
演进!
展望2025,《中国数字出版》仍将戮力前行!
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