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的设计与开发

2025-02-16张秋婷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活动设计一带一路

[摘 要]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教育改革有了多元发展的内容和平台。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在国际理解课程的背景下,推出了“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主题系列活动,目标设计以和平文化为理念,以素质教育为重心;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以美育为内核,以全面发展为目的。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合唱、器乐、舞蹈、美术、戏剧五个模块构成。该实践活动尊重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具有创新性,鼓励了学生的创意表达;重视跨学科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倡评价多样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自信、世界胸襟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活动设计;课程融合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工作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有了更多元发展的内容和平台,同时要求教育者们拥有更开阔的世界观和教育观,以大格局和高眼界创设课程内容,培养出具有新时代“世界公民”意识的、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以“一带一路”的理念为指导,在构建国际理解总课程中,围绕艺术教育开展了“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主题系列活动。从2018年开始,江浦实小着手“蓄力课程”的打造;2020年“在教室里眺望世界:‘一带一路’国际理解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被确立为南京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2021年又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其中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成为国际理解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学习世界多民族文化艺术的活动基地,也是展示素质教育实践成果的平台;既是一扇从校园眺望世界的窗户,也是学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域。

一、“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之目标设计

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落地需要融入学校基础教育中,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此,江浦实小“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活动做出如下的活动目标设计:

(一)以和平文化为理念,以素质教育为重心

国际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和平文化”,其意在于各国各族文化是平等的、共荣的。“一带一路”倡导的“优势互补”和“自愿平等”的内容更是体现了“和平”“和谐”的思想,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体现于“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中。

江浦实小的办学理念围绕着“和”字展开,校园园林命名为“和园”,其意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沟通;重视学科文化的共荣与和谐,力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能人、小强人、小主人”。

(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培养“世界公民”为目标

国际理解课程内涵的核心之一在于“理解”,而“理解”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既要用宽阔的胸怀去容纳文化艺术的差异,也要在理解他人的过程中使他人更加理解我们的文化。所以“一带一路”的精神是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并非单纯地吸纳他国文化艺术,而是在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博览兼照。

艺术节活动内容重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如京剧、书法教育等素质教育,意在让学生立足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并喜爱的基础上,体验、学习并展示他国的艺术文化,从而增强全球意识,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沟通能力,成为“世界公民”,有“世界公民”的使命和担当。

(三)以美育为内核,以全面发展为目的

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它们在个体的智力结构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每个个体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文学作品、民族音乐、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要想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重视学生多元发展为前提。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为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展示舞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从而打造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校园活动环境。

二、“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之活动内容

“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以尊重主体性、具有创新性、重视跨学科性及鼓励评价多样性为主要特点,并围绕着美育的内容充分展开,主要分为合唱、器乐、舞蹈、美术、戏剧五个模块,分别是:

(一)“一带一路·声入童心”校园合唱节活动

合唱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示,其目的在于全员参与,做到“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音乐教师们经过研究,将“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区域上的划分,并收集整理了各个区域内脍炙人口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形成合唱节歌曲曲库,供各个年级和班级挑选。每个班级的学生利用音乐课和课余时间进行学唱和排练,班主任担任班级合唱团的指挥。

(二)“一带一路·乐星璀璨”校园器乐秀活动

器乐秀为学生开辟一方展示演奏才能的天地。在校园内每周进行的“乐星教室”器乐才艺展示活动中,演奏者可以自行选择与“一带一路”国家相关的乐曲,难易程度不限,表演方式不限。学生既可以乐器独奏,也可以组成小型乐团相互配合。这样一来,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还能够提升器乐技艺。

(三)“一带一路·舞彩童年”校园艺术节之舞蹈展示活动

由于小学阶段的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受学生喜欢的美育内容,江浦实小的艺术节舞蹈展示活动内容有别于专业的舞蹈表演,其中不仅有校舞蹈社团中专业舞蹈队的参与,还有非舞蹈专业的学生表演集体舞。表演内容是能充分反映“一带一路”国家风俗文化的标志性舞蹈。

(四)“一带一路·童画世界”美术作品展

江浦实小的“一班一国”看“一带一路”游园活动为艺术节的美术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各个班级的学生围绕“童眼看世界”这一主题所绘制的,美术作品收集后再由教师评选出最有国家和地域代表性的画作参加“一带一路”专题画展。美术成果展览不局限于画作,还有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所设计出的能够反映异国文化的服装,整个美术展汇聚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将独特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一带一路·欢剧一堂”校园戏剧节

江浦实小校园艺术节戏剧展示活动由英语话剧、音乐剧等构成。其内容建立在实小讲坛、实小话剧节及英语节的成果之上。由各学科老师齐力作为指导教师,将歌曲演唱、表演、口语表达汇聚成一个个跨学科的成果。戏剧节中的节目以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为素材,比如用英文话剧的形式表演《阿凡提卖树荫》的故事,不仅有新意,也引得观众忍俊不禁;也有用小型的音乐剧讲述战争故事,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出学生渴望美好生活、呼吁世界和平的心情。戏剧节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成果。

三、“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之实践成效

江浦实小校园艺术节形成了焕发教育情怀和文化特征的特殊场域,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可能性,是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和显著标志。它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理解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尊重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

艺术节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和体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既是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的,也是要学生通过活动去形成的。知识是间接的知识,而形式上表现为“直接的”探索活动。学生能够在艺术节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展示、切磋和探索,参与活动的经历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催化剂。

(二)具有创新性,鼓励了学生的创意表达

创意实践能力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如演唱同一首歌曲,学生提出了多种歌曲处理、表达方式;七彩颜色在学生笔下勾画出风格迥异的作品;更有“一带一路”的民族服饰设计,斗巧争新。学生在活动中从构思到实践再到最后的作品展示,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的创意和个人风格。

(三)重视跨学科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国际理解课程的教育让学生能用宽容理解的态度去面对不同文化,具备知识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校园艺术节的活动锻炼的就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如英语话剧表演考验学生平时的单词储备量和口语水平,同时学生也要具备表演及歌唱能力;舞蹈节目需要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唱好不同国家民歌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学习语言的能力等。

(四)提倡评价多样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优化评价机制,艺术课程的学习评价要能够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艺术节活动评价的多样性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进步空间和学习信心,如评价角色有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网友及学生;评价方式有网络投票、现场投票、问卷调查等等。教师要坚持使用多样的评价方式,“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性的基础上去赋能、点亮、唤醒。

四、“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之经验反思

通过在实践活动后的复盘和反思,江浦实小“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有以下几点仍需要重视和完善:

(一)要明确艺术节活动内涵,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活动内容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把控,还需要在微观上渗透。例如,在合唱节中,我们要在学唱之前就组织学生学习“一带一路”的路线、国家及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何为一带一路,我们为什么学唱他国的民歌。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不忘根不忘本,才能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到弘扬传承。

此外,教师要重视艺术节活动背后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浸润教育,既要加强德育的宣传引领作用,又要将“一带一路”精神深化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校园集体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从而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品牌。

(二)要明确艺术节活动目标,与校本课程深度结合

艺术节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准备不够充分、排练时间紧张的问题,内容多,范围广,缺乏事先的精心准备,令很多师生一时间都手足无措,此外学生缺少对活动的复盘,老师缺少对活动目标达成度的反思。这些问题说明目前我校的艺术节还欠缺规范化和科学化,所以需要将校园艺术节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当中,与学科整合,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像备一节精品课那样明确三维课程目标,将“一带一路”艺术美育内容开发成根据学生的需求,指向多元、内涵丰富、实践性强的课程,让师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亲身实践,有所积累。

(三)要尊重艺术节的活动主体,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艺术节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合唱还是舞蹈,是器乐还是绘画,艺术节都不能忽视多数儿童,不能变成少数有才艺的学生的舞台。相反,可以降低表演的门槛,不用单纯的好坏评判节目的质量。要把活动交到学生手中,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一带一路·校园艺术节”的设计与开发既是“一带一路”国际理解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本课程展示与实践的媒介和平台。在当下倡导“五育”融合、“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实了我校的素质教育内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多样实践的场域和丰富路径,力求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民族自信、世界胸襟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战秉聚.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2]郭华.深度学习的关键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J].人民教育,2019(Z2):55-58.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活动设计一带一路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课证融合”的《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