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2025-02-14曾祥羽田风华
摘要" 为培养适应食用菌产业专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教育在该产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当前专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必要性方面,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以及产业体系完善等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专硕教育以创新、实用和复合为特点,以专业实践为导向,其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跨学科课程设计,引入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优化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合作,确立实践导向课题,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分阶段在企业实习,强化实践教学;设立“产业项目报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食用菌栽培、管理和加工等工作;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升;企业成功引进并转化了多项食用菌先进技术,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布局。本文为推动食用菌等产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基因编辑;农业物联网;专硕教育;食用菌栽培;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S5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3-0129-05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2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ZENG Xiangyu1,2 TIAN Fenghua1,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2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versatile tal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rofessional master’s)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is industry had been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tal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In terms of necessity,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ized tal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dustrial system in th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had shown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who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 practicality, and versatility, guided by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 high-leve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s it cultivates are conducive to meet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d strengthening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introducing modern technologies such as gene editing, and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using case teach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deepe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practice; strengtheni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establishing practice oriented topics, adopting the “engineering alternation” model, and allowing students to intern in enterprises in stages to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establishing an ‘Industrial Project Report’ that focuses on evalu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innovat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enabling them to independently complete tasks such as 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bility and research level of teachers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nterprise had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and transformed multiple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edible mushrooms, which helps optimize the layout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edible mushroom and 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gene editing;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edible mushrooms;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环保有机特性、鲜美口感以及食用与保健的双重价值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黄小云等[1]研究指出,食用菌在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再利用,这有助于有机物质的循环利用,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张艳明[2]研究发现,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改善人们饮食结构、增加农民效益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食用菌新品种。目前人工培育的食用菌种类超过60种,如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双孢菇、毛木耳、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滑菇、银耳、袖珍菇、草菇和鸡腿菇等。在一系列积极措施的推动下,部分地区食用菌种植面积得以扩大,产量有所增长,并建立了众多食用菌种植基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体系逐渐成熟,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进步。
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食用菌产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策略。邵光华[3]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其课程设置需注重实践导向,通过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人才。李琳琳等[4]研究了现代产业化视角下创新型专硕培养模式与体系构建,得出要紧密联系行业相关产业,充分考虑现代产业化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等结论。王杰等[5]从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性、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的同步性、实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教学方式的主动性等方面,探讨了食用菌产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更新对食用菌产业的认知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推行三方综合的考核方式等对策。陈义勇[6]分析了该产业相关课程教学目标的偏差、课程内容更新的滞后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通过改革产业教学模式,将教学方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吴奕[7]聚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为其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激励生产主体推广技术、建立交流平台和完善教研体系等措施,以全面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分析了专硕研究生教育在食用菌产业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专硕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将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通过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培育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填补人才缺口等方面发挥作用。
1 专硕研究生教育在食用菌产业应用中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具备食用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贵州省各地区均有食用菌种植,其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以农户大棚种植和工厂化生产为主。优质、生态、健康的食用菌采摘后,通过产地冷链保鲜,并进行烘干、阴干和盐渍等初加工处理,包装后将其作为特色保健产品或创意旅游商品销往各地。食用菌产业具有“短、频和快”特点,现已成为贵州地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技术革新以及产业体系完善等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专硕研究生教育以创新、实用和复合为特点,以专业实践为导向,致力于培育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能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有利于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助于解决资源开发、栽培技术、病害防治和产品加工研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黄锐[8]对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认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尚需加强,且需进一步与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对接。牛贞福等[9]、牛晓艳等[10]特别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教学拓展等措施,有效培养食用菌创新型人才。此外,通过加强产业导师计划,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将产业前沿技术和实际问题及时融入教学科研,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确立食用菌产业专硕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食用菌产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高校等科研平台和相关合作企业的技术平台,将企业需求作为专硕研究生的科研课题,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从事生产实践活动,在切身体会食用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学习相关技术,并就食用菌产业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理论或实践上的应用创新,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并根据其应用成效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
2 食用菌产业专硕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措施分析
定期分析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使专硕教育更加贴合食用菌产业的现实需求,对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重点培育学生处理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与产业实际操作紧密结合。
2.1 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引入食用菌产业的新技术和理论知识,加强跨学科(如生物技术、农业经济学等)课程设计,涵盖食用菌的基础科学知识[11],包括菌种选育、生长周期、营养需求和环境调控等。其次,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对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与储存等行业实用技能的培养。例如,在讲授菌种选育知识时,融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等技术在菌种鉴定和改良中的应用;在讲授生长周期与环境调控知识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对特定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并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进行调控实验。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学、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和农业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可以引入智能温室和远程监测系统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等知识,使学生了解新技术动态,通过实验操作、模拟实验和现场实习等方式,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2 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培养专硕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精选食用菌产业的真实案例,涵盖从菌种选育、栽培管理到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流程,并融入市场趋势等分析,使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二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发新菌种、优化栽培工艺以及创新深加工技术等项目,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攻关,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其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强化实践教学
2.3.1 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食用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计划,让学生与实际产业直接接触;共同开发课程,共建食用菌技术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技术、参与实际研发和实习实训的机会。学生在基地参与实际生产和管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增加实验室实训、现场实习和项目研究等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平台,切实提高其综合素养。
2.3.2 确立实践导向课题 李红娟等[12]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向学生讲授企业新产品立项、开发到生产的主要过程,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对企业新产品主要经历的9个过程进行全方位分析探讨,具体包括产品战略及规划、寻找商业机会、概念调研、商业立项、产品导入、开发确认、上市准备、上市以及生命周期管理,强调了教学的实用性。实践中,鼓励专硕学生作为研究助理参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培养其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深化专业知识。在确立专硕研究生科研课题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邀请企业代表分享产业面临的难题与技术瓶颈,如菌种改良、栽培技术创新、产品深加工和市场开发等,让师生了解行业前沿趋势。基于这些信息,双方共同确定研究方向,以深入探索科学问题,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针对病虫害防治,设立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课题,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在产品深加工方面,探索开发功能性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在课题执行过程中,采用“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分阶段在企业实习,并直接参与课题相关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并在导师和企业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开展针对性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合作研究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还能够提高其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2.4 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在考核机制上,除了对学术成果的考量,更注重考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表现。除了对学生的学术论文进行要求外,还要求其研究成果能实际应用于食用菌产业,解决具体的技术或管理问题。具体而言,设立“产业项目报告”作为毕业要求的一部分,要求学生撰写其参与的产业课题研究报告,详细阐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实施过程、成果应用及其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其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并关注其创新性、经济性及环境友好度。同时,将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等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小组作业、项目汇报等形式进行评估,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产业生产实践,为食用菌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3 食用菌产业专硕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成效分析
通过与食用菌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了解产业实际情况的平台,使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在此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独立完成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加工等工作;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此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进行常规的栽培管理工作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部分优秀毕业生作为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和科研项目,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加强了其与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教师团队在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和深加工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重大专项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厅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7项,纵向项目经费合计1 480万元,横向经费共计447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4篇,授权专利15项,制定标准3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认定新品种2个,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参与实践教学,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前沿的食用菌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引进并转化多项食用菌领域的先进技术,包括新菌种的商业化应用、栽培效率提升的改良工艺等,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招聘并培养了一批具备高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食用菌产业专硕毕业生,为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提供助力。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食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而优化自身的产业链布局,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和客户群体。企业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通过高校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推广渠道,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综上,食用菌产业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人才缺口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食用菌产业专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为企业带来了技术创新、人才储备、产业链协同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提升。专硕研究生教育与地方特色产业紧密结合,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关键路径。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为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更为培养出更多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小云,沈华伟,韩海东,等. 食用菌产业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0):125-132.
[2] 张艳明.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新农业,2023(9):25-27.
[3] 邵光华.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2):87-91.
[4] 李琳琳,张培辉,冯晓莹. 现代产业化视角下创新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MTI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211-216.
[5] 王杰,钟武杰. 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7):1612-1615.
[6] 陈义勇. 食用菌产业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9,38(8):132-134.
[7] 吴奕. 新农业发展背景下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J]. 中国食用菌,2020,39(9):111-113,117.
[8] 黄锐. 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 教育研究,2014,35(11):88-94.
[9] 牛贞福,国淑梅,董仲国,等. 基于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45-47.
[10] 牛晓艳,段志群.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食用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食用菌,2019,38(4):51-53.
[11] 田风华,王丽艳,荆瑞勇,等.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7):121-123.
[12] 李红娟,刘胜斌,于景华. 农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模式探讨:以食品新产品开发课程为例[J]. 中国轻工教育,2019,22(2):79-82.
(责任编辑: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