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2025-02-14牟雪姣张伟
摘要" 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以及农民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本文分析了安徽凤阳近3年(2021—2023年)农业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以及其在资源配置、实际需求和培育效果等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育经验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该地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地方院校等7家机构承担培育教学任务,培训班分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3个类别,培训内容包括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参训人数、培训班次呈逐年增加趋势,参训人员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优化措施包括优化资源投入及整合机构、匹配培训内容与需求、评估农民培训效果、提高农民培训参与度和热情、加强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培育机构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结果表明,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源;培训需求;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25;[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3-0140-05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30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n Fengyang County
MU Xuejiao ZHANG W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ngbu 233000,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rural talent team,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farmers’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abilitie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raining content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farmers in Fengyang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was analyzed in the past 3 years (2021-2023),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in resource allocation, actual needs, and cultivation effect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experience,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7 institution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School,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local colleges, were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and teaching in this area. The training courses were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type, skill service type,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type. The training content includes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and skill service.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nd training cours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participants is improving year by year.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cludes optimizing resource investment and integrating institutions, matching training content and needs,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armer training, increasing farmers’ participation and enthusiasm in 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demon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und utilization, optimizing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vigorously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famers’ income.
Keywords" high-quality farmers; training resources; training needst;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不仅需要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更要求农民素质全面提升。高素质农民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之一,其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该群体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应具备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以便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不仅增强提升农业竞争力,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康红芹等[1]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的模型构建及量表编制,发现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4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以此为基础编制的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的测评工具。高素质农民培育不仅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持的关键抓手。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多,苏旭东等[2]对乡村振兴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耦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挑选难度较大且机制不健全、培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接地气等问题,并提出了重点挑选培育对象,增设帮扶机制等解决路径。崔勇等[3]针对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精准度不高等情况,结合江苏省区域内培育现状及需求,提出了精准完善培育模式等策略,从而更好地培育高素质农民。但针对凤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深入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凤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基本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待改进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培育基本情况
1.1 参训人员基本情况
近3年(2021—2023年),研究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参训人员共1 353人,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地方院校等7家机构承担培育教学任务,培育合格率达100%,教学满意度在90%以上(表1)。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院校参与研究区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任务。
由表1可以看出,参训人员数量、培训班次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分布增加约22%、2个班次。从参训人员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每年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约7∶3。从参训人员年龄上看,占比最大的是36~50岁的中年农民,平均占比约45%;35岁及以下的青年农民,平均占比约25%;50岁以上的农民,平均占比约30%。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培训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培训人数仅23人,2022年的人数是99人,2023年的人数增加至170人,年增幅较大。可见,参加高素质培育的农民整体素质逐年提高。
1.2 高素质农民培育内容
以2023年研究区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例,培训班分为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和经营管理型3个类别。
1.2.1 专业生产型班次 该班次共3个,包括2个粮食种植专业班和1个水稻水禽综合种养专业班,每班48学时。培育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技能为主要目的,重点内容包括良种选购及制种、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耕地保护建设等,整体培育围绕作物生产全过程、全周期展开。
1.2.2 技能服务型班次 该班次共5个,包括农机大院种粮大户专业班、种粮大户农机手专业班、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建设从业人员专业班、综合种养农产品电商人才专业班以及粮食种植联合体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班,每班48学时。培育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为主要目的,培育内容包括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市场营销、冷藏保鲜、信贷融资、风险防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育。
1.2.3 经营管理型班次 该班次共3个,包括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粮食种植专业班、种植业农村创业创新者专业班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粮食种植专业班,每班128学时。培育以提升农村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内容突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防灾减灾、金融信贷保险、乡村规划建设、乡风文明和农耕文化等知识领域(表2)。
1.3" 凤阳县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
研究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努力,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其次,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吸纳了一批优秀的农业专家和农村能手参与实践教学,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再次,提高了农民管理水平,通过培育活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有利于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且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培育体系和实施方案,但仍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一是资源配置方面。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部分资源分配不均或不足,影响了培育效果[4]。二是培育内容与实际需求方面。当前,培育内容涵盖了经营管理、专业生产和技能服务等多个方面,针对当地农业特色和发展阶段的特定需求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调研和优化[5]。三是培育效果的跟踪与评估机制方面。高素质农民培育需要长期的效果跟踪和评估,以确保培育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跟踪监测和评价体系[6-7]。四是农民参与度方面。如何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愿,以及确保培育活动同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相协调[8],是提高培育效果需着重考虑的问题。五是示范引领作用方面。高素质农民培育不仅要提升个体农民的素质,还需进一步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农民提升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体效应。六是培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资金是培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培育资金有待合理使用,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培育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质量的培育机构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培育工作的基础,培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3 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优化措施研究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在资源配置、培育内容与需求匹配、培育效果评估、农民参与度、示范引领作用、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培育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培育目标。
3.1 完善资源配置
一是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构,专门负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工作方案,确保资源整合的高效性与协同性。该协调机构负责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制定配套措施及政策,确保落实任务和高效工作,形成完整且科学的培育体系[9]。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用于收集农民培育需求,发布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等信息,并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精准投入教育资源和资金,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3.2 匹配培育内容与需求
定期开展农民培育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访问和信息共享平台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农民的培育需求。在调研过程中,邀请农业专家、教育专家和农民代表参与,以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调研结果,定制培育课程,涵盖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培育内容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更多的要安排现场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培育的实效性。郭静等[1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更喜欢通过现场和外出参观的授课形式,因此课堂教学占比不宜过大。
3.3 建立培育效果长期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培育效果评估体系。在培育过程中,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和调整培育内容和方法。培育活动结束后,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如技术咨询、市场信息和政策解读等,帮助农民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借鉴温徐涛[11]的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育班均高度重视跟踪回访环节,并对部分参与培育的农民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和服务,邀请涉农高校组成专家团队,指定专人与培育对象建立联系,强化对培育对象成长过程的分析研判与联系服务。
3.4 提高培育对象的参与度
建立农民参与培育的激励机制,适当给予参与培育的农民优先权,以实际行动支持其学习和发展。对于在培育课程中表现突出、将所学知识技能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农民,给予荣誉表彰和一定的经济奖励。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播媒介,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益处,宣传通过培育知识、技能获得显著提升,并实现增收的成功案例,激励更多农民参与培育活动[12]。
3.5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区建设示范点,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集中,打造高标准培育环境。定期在示范点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培育农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增强吸引力。通过示范点建设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增强培育吸引力。例如,定期评选县级示范村,并给予较高的扶持经费,通过有效的示范带动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13]。
3.6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对培育资金使用的监管,构建一套完整的资金监管体系,包括资金申请、分配、使用和审计等各个环节,确保资金流向透明且合规。建立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包括资金使用效率、培育效果和农民满意度等,全面评估资金使用绩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不断优化资金使用和培育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育质量。阮树松[14]研究提出,要强化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等的过程监管,对培育质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评价结果提高监管考核水平。
3.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培育机构的资质认证体系,对其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认证,确保培育质量。鼓励培育机构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优质师资、教学资源和培育经验,形成培育联盟,提高培育效率。加强对培育机构的质量监管,定期对培育效果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整改或取消资质。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通过参与实践来了解农民需求,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专家、技术能手等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15]。
农民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培育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有利于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和谐文明和农民全面富裕提供人才支持。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不断通过经验积累和措施优化,提高农民教育的培育实效,破除当前面临的各种难题,更好地发挥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综上,本文分析了研究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培训内容与实施效果等。对当前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完善资源管理、匹配培育内容与需求、建立培育效果长期评估机制、提高培育对象的参与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对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进行分析,为今后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康红芹,李萧阳,赵雨.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的模型构建及量表编制[J].职教论坛,2024,40(1):94-10.
[2] 苏旭东,陈玉玲.乡村振兴与高素质农民培育耦合机理及优化发展探究[J].农业科技通讯,2024(2):17-19.
[3] 崔勇,朱佳,傅饶,等.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江苏省高素质农民精准培育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2023,22(23):16-20.
[4] 杨书苑,王学鹏. 乡村振兴视阈下安徽省凤阳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 当代农村财经,2023(3):55-58.
[5] 沈明宏,徐德明. 凤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3):135-137,18.
[6] 郭艳,姜勇.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以凤阳县为例[J]. 黑河学刊,2023(6):7-1.
[7] 凤阳县统计局.《凤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EB/OL].(2024-10-22)[2025-01-30].https://www.fengyang.gov.cn/public/161055613/1112153955.html.
[8] 许艳芳,黎娜,陶雨萍.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生态” 协同振兴的机制研究:以凤阳县为例[J]. 绥化学院学报,2024,44(2):47-49,109.
[9] 李敏. 浅析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的途径[J]. 现代农村科技,2024(2):9-10.
[10] 郭静,程明,王晓菊,等. 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 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廊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 河北农业,2023(12):13-14.
[11] 温徐涛. 南京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农技推广,2024,40(1):14-18.
[12] 郭成燕. 会东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2023(10):62-65.
[13] 钟颖. 乡村振兴背景下昆明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策略研究[J]. 中国农机监理,2022(1):27-29.
[14] 阮树松.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3):213-216.
[15] 陈楷辉,黄栩,甘彪.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2023(9):48-49.
(责任编辑: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