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专题教育探究

2025-02-13屈红军秦凯伦丁壮李秋玲宋玉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国家公园塞罕坝生态文明

摘 要:自然博物馆展陈涵盖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和人类学等方面标本与展品,其专题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十分契合。通过中国森林沉浸展、国家公园与国家森林步道体验展、濒危物种朱鹮互动展、珍稀动物标本展、塞罕坝精神传承展系列活动,开展生态文明专题教育,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森林博物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有效阵地,充分发挥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森林博物馆;生态文明;国家公园;动物;塞罕坝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1.0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②。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实现民族复兴、成就伟大中国梦的关键要素之一③。而生态文明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是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有力保障。

自然博物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收藏自然历史的见证物,研究自然界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的使命,与生态文明密不可分。其展陈涵盖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和人类学等方面标本和展品,例如古茶树资源展馆④、地质博物馆⑤、湿地博物馆等⑥。这种自然科普知识的教育和传播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十分契合,具有开放化、大众化的特点,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与学校教育互补,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⑦。

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简称森林博物馆)围绕“展示生态之美,传承文明基因”主题开展生态文明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美丽中国”森林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动物展和塞罕坝精神传承展3个主题板块5个展项,以展、演、讲、答等形式述说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文明内涵。其中,“美丽中国”森林展由65个森林植被自然景观的沉浸展和5个国家公园与穿越12条国家森林步道的体验展组成,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动物展,由濒危物种朱鹮互动展和66件珍稀动物标本展组成,在感受动物野性之美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塞罕坝精神传承展,通过展陈讲解述说47名东林校友扎根塞罕坝的事迹和几代东林人践行并传承“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使命。

1 中国森林沉浸展

中国地域辽阔,江河湖泊众多,山脉纵横交织,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以及纬向、经向和垂直地带的水热条件差异,孕育了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的森林。展项主要介绍中国森林植被的树木个体、群落、景观。全面展示森林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以及影响森林植被分布的因子(温度、水分、土壤、地质地貌等)。通过讲述森林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地理分布和环境条件等特征,让公众直观感受壮美森林景观,对中国森林植被分布有全面的了解。展项运用数字化沉浸式新媒体技术,采用全数字CG方式,镜头采用飞行视角,制作全视角展现中国森林的数字影片,内容涵盖中国极具特色的森林景观31处、特色植被34种。影片中所有森林景观视频均依据真实场景仿真建模实现,镜头采用透视绘画方式,在虚拟空间构筑现实场景,围绕参观者的上、下、左、右组成立体画面,展示祖国壮美山川、江海澎湃,使观众沉浸在“人在林中游”的意境中,在科普森林知识过程中有收获,在弘扬生态文明、培植爱国情怀中有实践。

中国森林沉浸展包括森林类型景观、森林垂直分布景观、特色植被景观。

森林类型景观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原始森林、张家界森林、茂兰喀斯特森林、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塔里木河胡杨林、天山雪岭云杉林、小兴安岭红松林、东寨港红树林、高黎贡山常绿阔叶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尖峰岭热带雨林、武夷山常绿阔叶林、长白山林海、九寨沟林海、秦岭林海、喀纳斯原始针叶林、阿尔泰山泰加林、神农架林区、塞罕坝林区。

森林垂直分布景观有南迦巴瓦峰、海南俄贤岭、高黎贡山、黄岗山、梵净山、贡嘎山、神农架、秦岭、祁连山、长白山、天山。

特色植被景观有牡丹、峨眉拟单性木兰、珙桐、海南粗榧、红豆杉、樟子松、红榄李、红树林、红松、梨树、胡杨、绞杀榕、坡垒、青海云杉、秋枫树、榕树、苏铁、桫椤、梭梭、泰山花楸、桃花、秃杉、望天树、吴茱萸、香樟、橡胶树、银杉、银杏、油松、玉兰、竹、棕榈、海棠花、芍药。

2 国家公园与国家森林步道体验展

截至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先后公布了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途经20个省份,全程2.2万余公里。截至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即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展项采用隔空手势互动数字技术与图文结合方式,通过UI特效、动画特效、立体声音响、中控系统、Leap Motion体感编程、立体声音响、中控系统、沙盘配合棚面激光投影,显示当前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和国家森林步道沿途走向等信息。同时,设计AI抠像拍照留念功能,给参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展项使观众欣赏体验5处国家公园独特景观和12条国家森林步道沿途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自然遗产地、古村镇、古驿道等自然美景,宣传建设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步道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大意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1 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

①秦岭国家森林步道:东西走向,全长2202公里,其中河南414公里、陕西1268公里、甘肃520公里。典型森林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②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南北走向,全长2200公里,其中河南180公里、山西1130公里、河北710公里、北京180公里。典型森林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③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南北走向,全长3045公里,其中、内蒙古2705公里、黑龙江340公里。典型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④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南北走向,全长1400公里,其中江西942公里、湖南458公里。典型森林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⑤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西南—东北走向,全长1160公里,其中福建930公里、江西138公里、浙江92公里。典型森林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2 第二批国家森林步道

①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130公里,其中浙江274公里、安徽324公里、江西532公里。典型森林为北亚热带森林、中亚热带森林。

②南岭国家森林步道:东西走向,全长3016公里,其中广东908公里、江西106公里、湖南838公里、广西1164公里。典型森林为中亚热带森林。

③苗岭国家森林步道:东西走向,全长1118公里,其中湖南102公里、贵州1016公里。典型森林为中亚热带森林。

④横断山国家森林步道:南北走向,全长3302公里,其中云南1850公里、四川1452公里。典型森林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林。

2.3 第三批国家森林步道

①小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西北—东南走向,全长1464公里,其中黑龙江伊春段518公里、黑河段946公里。典型森林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②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东西走向,全长840公里,其中安徽252公里、湖北279公里、河南309公里。典型森林为北亚热带森林和中亚热带森林。

③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南北走向,全长1162公里,其中贵州261公里、湖南606公里、湖北256公里、重庆39公里。典型森林为中亚热带森林。

3 濒危物种朱鹮互动展

展项布景取自朱鹮的最初发现及保护地—陕西洋县。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洋县发现仅存7只野生朱鹮,森林博物馆的7只朱鹮标本,寓意着世界上现如今一万多只朱鹮,都是由这7只野生弱小种群发展壮大而来。采用数字多媒体融合、半景画与传统的实物仿真技术,从朱鹮保护历史、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方面全面介绍朱鹮相关知识,向观众展示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通过仿真室内造景与数字沉浸式画面相结合,展示朱鹮在青翠的山林飞翔、扑打翅膀的优美姿势;它们在溪流、沼泽及稻田里悠闲漫步,觅食小鱼、小虾、泥鳅、蟹、蛙、蟋蟀、蚯蚓、螺等动物;参观者可以通过投放鱼篓中的道具小鱼进行答题的方式进行互动,画面中将出现朱鹮吃鱼的场景,以轻松的体验形式向观众呈现朱鹮的生存状态。展项向公众宣传朱鹮的保护是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主要仿真实物如下:

仿真马尾松,高3.2米,胸径40厘米,冠幅3米。树干笔直挺拔,采用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工艺加固,松针用塑料包裹,钢筋铁骨作为主杆塑形,用丙烯调色塑造树皮纹理。

仿真山杨树,高3.2米,胸径30厘米,冠幅2米。树干实木制作,通过药物处理、驱虫、烘干,树叶面叶脉清晰,颜色过渡自然,树形自然美观,观赏性强。

仿真灌木丛,以秦岭地区灌木丛为主,根据半景画内容搭配高1.2米、冠幅1~1.5米灌木,高矮搭配自然,灌木丛下配些许沙土。

地面植物造景,整体景观时节为夏末秋初。采用不同的树形、色彩、图案、树阵等设计手法,根据植物自然属性的不同,展示其多样性,均衡配置形态,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达到协调一致的美感。

微地形,从展项入口处到出口处至人行步道边缘,仿真植物下方制作土缓坡,整体土坡角度较小,灌木丛下制作高于平地的小土丘,与附近环境和谐搭配,与半景画和周围植物完美融合。

4 珍稀动物标本展

2021年10月,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宣传大会主题,森林博物馆经过认真筹备,举办珍稀动物标本展,展出动物标本66件,分属33科,标本制作精美,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力求自然呈现,还原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状态,让观众在感受动物的野性之美同时,进一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意识。2023年6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之际,赋予动物标本展“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之主题,有效地宣传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些珍稀动物标本不仅充实了博物馆馆藏展陈,也丰富了学校教学科研资源。

展出的动物标本包括以下几种:

牛科9件:金毛羚牛、白脸牛羚、跳羚、蓝角马、鹅喉羚、黑斑羚、南非剑羚、蒙原羚(骨骼)、岩羊(骨骼)。

鸭科8件:黑天鹅、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花脸鸭、绿头鸭、绿翅鸭。

鹿科6件:白黇鹿、黇鹿、梅花鹿(成、幼各1只)、黄麂、狍子。

雉科5件:蓝孔雀、环颈雉、石鸡、鹌鹑、斑翅山鹑。

猴科3件:赤猴、猕猴、猕猴(骨骼)。鸦科3件:红嘴蓝鹊、红嘴山鸦、喜鹊。

猫科2件:豹猫、豹猫(骨骼)。鸱鸮科2件:雕鸮、东方角鸮。小熊猫科2件:小熊猫、小熊猫(骨骼)。袋鼠科2件:赤颈袋鼠、赤大袋鼠。骆驼科2件:骆驼、羊驼。鼬科2件:猪獾、狗獾。秧鸡科2件:黑水鸡、骨顶鸡(骨骼)。犬科2件:狼(骨骼)、白狐(骨骼)。

鳄科1件:暹罗鳄。珍珠鸡科1件:珍珠鸡。鳄龟科1件:鳄鱼龟。鹤科1件:丹顶鹤。鹰科1件:苍鹰松鸡科1件:花尾榛鸡。松鼠科1件:旱獭。豚鼠科1件:水豚。马科1件:斑马。蟒科1件:缅甸蟒。鹦鹉科1件:和尚鹦鹉。卷尾猴科1件:松鼠猴。海豹科1件:斑海豹。兔科1件:草兔。鹭科1件:夜鹭。鸠鸽科1件:灰斑鸠。

5 塞罕坝精神传承展

展项展示了47位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生扎根塞罕坝艰苦奋斗的历史。为抵御风沙南侵,筑起京津绿色屏障,1962年2月14日林业部下达《关于在河北承德专区围场县建立林业部直属机械林场的通知》,决定成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当年东北林学院林学系毕业生172人,其中47人毅然踏上了建设塞罕坝的征程,成为第一批建设者的中流砥柱。

由于东林47位毕业生都是真正学习林业专业的大学生,成了当时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时的技术骨干。“来自塞罕坝的声音”展示了林场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当年的47位毕业生,很多人都在塞罕坝坚守了一辈子,并且之后的林二代、林三代也纷纷接棒建设重任。展览结合典型人物故事,展示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的艰苦创业历程。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号召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调研,再次强调要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此,展项展示了东林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成立塞罕坝精神研究会,制定并积极推进《东北林业大学“塞罕坝精神青年接力计划”实施方案》等资料,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6 结语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森林博物馆作为专题类高校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汇集了学校特色学科资源,秉承“森林与地球同呼吸、森林与万物同呼吸、森林与人类同呼吸、森林与未来同呼吸”之主题,长效发挥“收藏与积淀、教育与研究、展示与交流、文明与进步”之功能,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宣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方针,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有效阵地,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何冰,吴立红,马丽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5):51-53.

②彭先兵,陈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EB/OL].(2019-02-14)[2023-10-07].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02/14/c_1124113741.htm.

③李春英,王志新,张天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22(4):11-16.

④李法营,宋琴,石明,等.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世界古茶树原产地资源展馆为例[J].农业考古,2021(2):250-254.

⑤赵瑜.地质博物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J].华北自然资源,2019(2):132-133.

⑥[佚名].中国湿地博物馆以生态文明为基调打响自然科普品牌[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2(3):1-2.

⑦胡芳,李益名,罗德燕.浅论自然博物馆如何发挥生态文明教育职能[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1):45-46.

猜你喜欢

国家公园塞罕坝生态文明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科学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