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典藏鉴赏与释读

2025-02-13裴蕾刘振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期
关键词:茶叶

摘 要: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独特的展示方式、鲜明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全方位地呈现了张库大道的历史风貌,是研究张库大道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文章选取馆中代表性藏品,通过对它们的解读,挖掘张库大道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这条大道在中外交流、地区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以期为张库大道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张库大道;纸质藏品;茶叶;释读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1.003

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由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参与、檀邑溪谷文化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馆内展陈由“千年茶道”“商道春秋”“商埠辉煌”“记忆乡愁”四个部分组成,展线总长220米,陈列着千余件与张库大道息息相关的珍贵藏品。

张库大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之一。博物馆通过丰富的藏品展示,完整记录并再现了张库大道的兴衰历史,展现了这条大道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馆藏中,既有历史文献、老照片等珍贵史料,也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遗物、民俗器物,丰富的藏品为张库大道历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 纸质藏品释读

1.1 清末山西汾阳—张家口下堡的茶叶发货单据

该藏品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太谷县三同茶店的发货票证(图1)。品相较好,纸质,长37.5厘米,宽37.5厘米。在17至18世纪期间,中国福建武夷山所产的茶叶,为了满足蒙古与俄罗斯地区的庞大需求,历经了一段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的运输历程。茶叶首先由驮夫、挑夫从福建运至江西,再通过水路经由鄱阳湖、九江抵达湖北武汉,最后到达河南。跨越黄河后,茶叶进入山西境内,改由牛车、骆驼等陆路运输工具,途经长治、忻州,历经艰难险阻,经大同抵达张家口。最终,从张家口出发,使用骆驼、牛车等将茶叶运出大境门,途经西沟、张北、康宝、化德、滂江等地,最后运抵库伦和恰克图。这张发货票证印证着清代张库大道上频繁的茶叶贸易运输活动。

1.2 《蒙汉会话本》《俄罗斯语》

旅蒙商、旅俄商在进行贸易时,必须具备与蒙古人和俄罗斯人交流的语言能力。《蒙汉会话本》和《俄罗斯语》(谦益堂)中的词汇绝大多数都与贸易相关(图2、图3)。“山西商号的雇员在与蒙古人、西藏人、俄国人和满族人的交往中非常善于谈判,除了学习语言,他们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对算盘的熟练度,使商号在边境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些会话本是旅蒙、旅俄商人编写的。《蒙汉会话本》里出现的“上堡”“下堡”“西沟”“正沟”等正是张家口本地地名。

1.3 《东口杂货便览》

这里的“东口”指张家口。这本《东口杂货便览》(图4)大约成书于清同治年间。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记录了中国商人在恰克图从事皮货贸易的全过程,包括俄国商人对中国各类商品的报价、货物运抵东口需缴纳的关税、各地镖费和运输费用,以及不同地区银两在东口的兑换比率等。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商人在恰克图如何向官员报关等实务操作。这本便览书法工整、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了张库商道经营的各个方面,堪称研究该商道的第一手资料,对了解清代中俄贸易的具体情况以及当时商人的经营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4 民国时期天津启元号茶庄茶叶价目表

晚清到民国时期,张家口经营茶叶的商号有数十家,启元号茶庄在怡安街南首设有分店。从广告(图5)的内容来看,启元茶庄经营的茶叶品类丰富多样,可谓应有尽有。其中包括久负盛名的红茶普洱、清香怡人的龙井流茶、别具一格的大小叶香茶、雅致高贵的珠兰香茶以及各种别具风味的香末。茶叶作为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与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息息相关。

早在清政府筹备修建京张铁路时,怡安洋行买办梁炎卿、陈祝龄慧眼独具,在张家口创办怡安有限股份公司。该公司创办后,兴建民房千余间,在东距张家口火车站百米处,建造了著名商业街怡安街。该街道南北走向,全长约200米,街宽4余米。街道两旁商号聚集,几乎包罗了当时所有的行业。启元茶庄分店选址于此,正是看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的集中。

一张启元茶庄的普通广告,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虽微小却熠熠生辉,却反映了彼时张家口的商业繁荣,折射出晚清民国时代市井生活的缩影,今天值得我们去细细发掘和品味。

1.5 清咸丰八年(1858)双舜全商号合同

中国古代商业行为中使用合同的现象非常普遍。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一份清咸丰八年(1858)订立的合同(文字略有缺失,图6)。合同表明,位于库伦的双舜全记,由六位合伙人共同出资创办,五人分别出资原本银一千两、六百两、六百五十两、五百两和六百两作股,一人完全以人力入股;合同约定一千两为一俸,不足一俸者,以十进位计,称“厘”;经营获利后按照股份均分;另有四位“玉成人”(保证人)参与,使合同更加规范化。双舜全商号合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代合伙制的资本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反映了资金与劳动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形式普遍存在于坐贾中。

2 张库遗珍鉴赏和释读

2.1 清代出口茶叶盒

图7所示的是一只非常精美的清代出口茶叶盒。盒身为木质,外面上漆,漆面上再用金线勾勒出传统的中国图案,做工精细,显示出它的高档华贵。茶盒内还装有一对锡制茶叶桶,锡质轻盈、不易氧化,可以很好地保存茶叶。特别的地方是这个茶盒还配有锁具,据说钥匙由女主人保管,体现了茶叶的珍贵,也反映了当时欧洲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件精美的茶叶盒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物,更是一件能反映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艺术珍品。它见证了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也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生活的一抹亮色。今天我们通过它,依然能感受到前人对生活品质的讲究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2.2 民国银茶壶及保温壶套、清代俄罗斯铜茶炊

瀹饮法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流饮茶方式。“瀹”的意思是煮沸,指将茶叶放入壶中,加入沸水冲泡。这种饮茶法要求水温较高,茶汤温度适中,以突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为了保温需要,出现了茶壶套。图8中的茶壶套做工精美,用红布做底,上面绣有美丽的花草图案,底部用蓝布衬里,内有厚实的棉花和蒲草填充,足见制作者的匠心。俄罗斯的铜茶炊(图9)同样考虑到饮茶的保温需求,采用内置炉、外置水的设计,利用炉子加热水。这些茶具的设计和工艺各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和俄罗斯传统手工艺的精湛及两国人民对茶文化的重视与喜爱,同时也反映出茶文化在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2.3 清代旅蒙商从西库伦捎给家里的梳妆镜

这是一件清代旅蒙商从西库伦委托返乡之人捎给家里的梳妆镜(图10)。在库伦、恰克图的商人遇有回乡探亲的乡亲,往往会给家人捎去产于异域的物件,由此推断这面镜子可能产自库伦。如今,这件看似普通的梳妆镜,承载了旅蒙商人对家人的牵挂,也折射出他们在艰苦的旅途中始终惦念家乡亲人冷暖的情怀。这件跨越时空的物件,也成为我们了解百年前旅蒙商人生活的窗口。

3 结论

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馆藏藏品,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旅蒙商人在张库大道上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透过这些藏品,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商人并肩而行。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坚持。这条大道承载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见证了他们的不屈与勇气。

在经营的过程中,旅蒙商人秉承着认真规范、诚信守业的商业精神,以规范为准绳,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尊重。这种宝贵的精神,成为他们立足市场的根基,也为后世商人树立了典范。更令人敬佩的是,旅蒙商人凭借着不懈的拼搏和努力,创造了商贸奇迹。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点亮了张库大道两旁的繁华,崛起的城镇成为中、蒙、俄商贸往来的重要枢纽。

张库大道历史遗珍也给了我们诸多宝贵的人生启迪。它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我们要秉承包容、开放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文化自信之心、创新进取之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本文撰写得到张家口张库大道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冀海先生的大力支持,特表谢忱。)

参考文献

[1]曾小萍,欧中坦,加德拉.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M].李超,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310.

[2]刘振瑛.品评张库大道[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万里茶道河北段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摘茶叶的学问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叶包上的日记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六年扶持 茶叶富了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