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的医护教育革新与技术应用
2025-02-13黄晨陈虹尘
摘要:为探索医护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医护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分析了数字化工具如何促进教育方法创新、提升教育效果,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医护人员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医护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医护教育;技术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5.01.054
中图分类号:G 434;TP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2-7274(2025)01-0-03
0 引言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护理教育的核心应聚焦于培育具备高度岗位胜任力的专业人才。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操技能的训练,这种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业已无法满足现代护理职业对于全面胜任力的迫切需求。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模式的革新,充分优化教学效果,让所培养的护理人才符合职业标准并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这一改革举措的实施已刻不容缓。
1 数字化时代医护教育革新背景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数字医院市场规模达到430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0%,表明数字化技术在当前医疗领域已经得到极为迅猛的发展。数字化医院数量激增,从2018年的200多家到2023年的1 100余家,这充分反映了医疗行业数字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也在稳步增长,其中医院数量增加至47 670个,床位数达到852.4万张。这一背景下,传统医护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疗需求。数字化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医院的工作环境[1]。面对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革新医护教育模式、融入数字化技术,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培养新时代医护人才的必然选择。这既能助力医护人员适应行业变革,也将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
2 数字化时代医护教育中应用的技术
2.1 网络教学平台
在新冠疫情期间,网络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MOOC与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育资源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大放异彩。此类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自主掌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依需进行反复研习,自行深化对护理知识的领悟。MOOC以其独特的短视频授课模式,舒缓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点燃了其学习热情,更开辟了广泛的选择余地。教师在网络授课的摸索中,亦从网络上汲取了诸多精华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品质的有效提升。借助超星学习通,教师可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课业完成度及正确率等核心数据,并据此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打造出一个更为高效与科学的护理教学环境。这一教育模式的革新,彰显了技术的力量,更昭示了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2.2 社交平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公众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交行为和信息传递方式。以微信这一社交平台为例,其公众号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学习护理知识的渠道。学生可借助此平台,及时获取多元化的信息资讯,与教师实现无延迟的交流互动。这样既便于教师提供即时的课后辅导,也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学术探讨的深度与广度[2]。微信公众号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可谓是传统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一次重要革新。它将电子教学材料与学生常用的微信平台相融合,实现了课前准备、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反馈的全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经过一系列实践验证,此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进而收获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2.3 数字故事形式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传统叙述教育的进阶形态,它通过融合多样的多媒体技术,如图像、影音及动画等,让原本抽象的故事内容变得更为直观与生动。这种方法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更有效地触动了他们的情感共鸣。研究表明,学生在撰写反思日志后,对于病患的关怀情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数字故事的引入,可让学生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得到充分深化,对于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症等病状会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进而减少他们对这类病患的畏惧感,增加了对患者的理解与同情心,最终提升他们的护理技能。
2.4 VR技术
运用先进的虚拟现实(VR)技术,借助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视觉图像和沉浸式环境,可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交互式学习体验。在这种仿真的虚拟空间中,学生不仅能作为积极的参与者进行实时操作与感知,还能深临其境地探索和学习。此种方法明显提升了学生的自发学习意欲,强化了他们的多维技能,诸如细致观察、深度专注、动手实践及逻辑推理等。通过融合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在游戏式挑战中磨练如急救措施等实用技巧;通过运用专家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助力学生熟悉在相同护理环境下的最优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操作中的不当之处,最终实现自身技能的持续精进与提升。
2.5 AI技术
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已逐渐成为推动护理教育领域进步的核心力量。借助AI技术,人类智慧与机器稳定性得以交融,高度模拟人类举止与言谈,AI技术在护理教育领域可以作为'智能教学辅助',通过模拟真实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在基础护理教学中,AI的引入能将难以观测的教学内容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感受。同时,AI系统可深度剖析学生所提交的图片等信息,据此出具一份全面的操作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一个及时有效的反馈。课后,AI技术可持续提供个性化辅导,为学生提供比传统教师更长时间的个性化辅导,极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操能力,深受学生欢迎[3]。鉴于护理专业学生在沟通培训方面的普遍不足,AI技术可以模拟多样化的临床场景,创建虚拟病患,让学生通过语音交互与这些虚拟病患进行沟通练习,进而有效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3 当前医护教育面临的难题
3.1 传统护理专业教学资源过于陈旧
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实体标本、挂图展示以及录像资料等方面。这些资源受到出版周期、来源渠道及成本价格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导致其在数量和更新频率上均受到不小的限制。与此同时,由于护理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也不够充分。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就会使护理教学资源略显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需求。
3.2 教学资源共享不足,存在信息割裂问题
目前医护教育资源建设存在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各职业院校虽然都在积极开发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共享平台,导致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浪费。同时,现有资源库普遍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不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也限制了医护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
4 数字化时代医护教育革新与技术应用
策略
4.1 共建护理专业数字化优质资源
为构建护理专业的优质数字化资源,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优质高职院校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八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精细化建设,这些课程涵盖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个体健康状态评估、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知识、以及药物在护理中的应用等内容。针对这些课程,研发网络版教学模块、标准化的教学课件与积件包、考核测试题库、电子版的教学演示文稿,以及各课程的教学提纲。为了丰富护理专业的公共资源,还可尝试着手制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收集与整理一系列通用的主题素材,包括但不限于护理行业的操作标准、实践训练项目、教学实例分析、考核题库、以及竞赛策划方案等。
4.2 统一数字化资源开发技术规范
在课程设计上,多所相关院校严谨筛选,最终确定了包括护理学基础在内的八门核心专业课程,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研发。每门课程均遵循行业标准,精心制定教学大纲,并开发出300至600个独立且完整的知识点模块。这些模块均配有相应的PPT资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为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为每门课程设计了150至300道练习题,全面覆盖课程要点。结合护理专业的特殊性,这些知识点模块可灵活组合,形成多种版本的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需求。相关教育部门或行业组织应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研发具有职业护理教育特色的单机版护理操作模拟实训软件,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相关机构或团队还应广泛收集护理行业规范、实践案例、评估题库及竞赛方案等多元素材,确保教育资源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在资源成果形态与技术要求方面,我们注重课程的兼容性与灵活性。独立运行版课程模块能够在X86架构的多媒体计算机上直接运行,无须复杂安装,同时支持32位与64位的Windows 7、Windows 8及更高版本操作系统。网络版课程模块则更具灵活性,能够在多种系统环境下的Web服务器上顺畅运行,不受目录结构限制,且无需服务器端运行代码、操作脚本或数据库支持,简化了服务器端的文件安装与配置。此外,我们提供的网络化课程单元符合SCORM2004规范,集成了行业规范、实践项目、教育案例、评估试题及竞赛策划等核心资源,这些资源均可转换为Word、Excel、PDF等多种文档格式。所有原始素材均通过标准化元数据标记工具进行细致标注,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在主流的相关资源平台上顺利实现数据的导入与导出,以便于资源在不同平台间的流通和共享,并提供便捷的搜索、查询、预览及下载功能[4]。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灵活且全面的护理教育资源体系,以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提升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3 做好医护教育革新与技术应用保障工作
在硬件层面,我们计划在校园网络基础上构建高级数据中心,配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服务器及先进存储备份系统,确保资源系统的高可靠性与安全性。所选设备均具技术前瞻性,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求。在软件保障方面,为推进资源共享与共建体系优化,将深入探索护理教育资源的协同创建、分享及运行机制,实现资源的全局规划、一体化执行与集中管理。为此,建议成立“国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协同创建与分享联盟·护理学科组”,加强资源建设的组织、监管与指导。同时,教育机构应严格遵守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相关规范与标准,确保护理学科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及高质量。此外,护理学科社群网络平台将承担资源申报审核、质量控制等职责,积极吸纳有益建议与优秀成果,并赋予贡献者相应资源使用权限以资激励[5]。通过由硬件建设、软件保障措施以及各主体协同合作所共同形成的这一整套保障机制,我们将建立政府监督、平台引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完备体系,该体系将有力地推动资源库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使其成为护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此举旨在推动护理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助力护理职业教育的内涵式、渐进式发展。
5 结束语
在我国护理学教育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标志着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亦符合中国教育系统改革及信息化时代演进的必然趋势。目前,教育与网络的深度融合已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驱动力。对此,我国数字化护理学教育的发展需紧密贴合国情实际,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精心甄别并吸收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积极因素,摒弃其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进而构建出与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相契合的数字化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孟李雪,张艳,吴兰心,等.数字叙事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16):19-22.
[2] 邱邑楠,钟琴.数字化教学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养生,2022(24):2101-2104.
[3] 王辉,叶萌,沈小平.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23(4):437-441.
[4] 康华,袁斓,胡黎姿,等.基于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外科护理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5-58.
[5] 王廷婷.中职护理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数字化用户,2022(47):269-271.
作者简介:黄 晨(1994—),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
陈虹尘(1994—),男,汉族,山东威海人,科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医学。
Innovation in Medical and Nursing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HUANG Chen, CHEN Hongchen
(Shandong Foreign Affairs Vocational University, Weihai 26450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nursing education,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medical and nursing education. It examines how digital tools ca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enhance educational outcomes, as well as how technological means can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thereby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nursing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era; 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