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精神指引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探索
2025-02-13姜龙涛晁振龙王黎东郏凌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给予哈工大在人才培养和国之重器打造方面的赞扬和希冀。材料力学性能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对于科研人才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例,对标贺信中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三个方面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地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理工科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贺信精神;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材料力学性能;思政映射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5-0045-05
Abstract: Universities bear the central task of nurturing advanced specializ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foste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aised and hoped f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contributions in talent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national assets in his congratulatory letter on the occasion of the university's 100th anniversary. Material Mechanics and Performance,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ours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of research talents. Taking the course Material Mechanics and Performa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entioned in the congratulatory letter: fostering moral integrit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into specific classroom teaching,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STEM courses.
Keywords: congratulatory letter spiri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guidance; Material Mechanics and Perform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pping
2020年6月7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哈工大百年办学历程的辉煌,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工大在国之重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寄予了更多期望和希冀。贺信的内涵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1]。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同样要求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3],避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张皮”,为党育人,为国育人[4]。
在这样的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作为一门材料物理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必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提供可靠的力学性能依据;也为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改进或创新工艺,研制新材料及机械零件或构件的失效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航天、国防等尖端领域及国家重点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该课程与“国之重器”的打造密切相关,因此具备许多可供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切入点,很适合也很有必要将贺信的内容融入该课程教学全环节[5]。
本文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案例,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引入与国家重大工程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案例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此外,通过深入讨论材料科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思考科技发展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国家尖端领域的需求,为国家创新力量的壮大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引领下,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思政教育的拓展空间。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 基于贺信精神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深入了解力学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和技术意义,同时通过详尽的测试方法了解如何准确测量这些指标,进一步明晰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我们也要分析材料性能受内在因素(如材料成分和组织状态)和外在因素(包括应力状态、加载速度、温度以及环境介质)的复杂影响。
2)不仅要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还需要深入掌握材料的变形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掌握材料的强韧化途径。
3)学习如何运用微观断裂理论来深入分析材料的断裂过程,同时明晰冲击韧性在工程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此外,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测定材料的断裂韧性以及影响这一参数的各种因素。
2" 能力目标
1)积极进行文献收集与分析,以全面了解各种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同时能够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的优劣势。在材料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具备初步提出材料选择方案的能力,同时也能够理解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针对材料物理领域有特定需求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环境等因素。断裂过程、明确冲击韧性的意义及应用、了解断裂韧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具备深刻的材料物理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以针对材料物理领域中有特定需求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考虑到环境等因素。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断裂过程,明确冲击韧性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同时了解断裂韧性的测定方法及其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
3" 思政目标
1)对标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同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对标人才培养,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科研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程规范意识。
3)对标科研攻关,培养科研人员的时代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精神,引领学生主动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航程,积极为祖国最需要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教学内容及思政映射
课程一共包括8个章节的内容,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在每个章节引入了1~2个思政点,思政点映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三个思政目标。具体的章节内容和思政要点见表1。在立德树人和科研攻关方面,课程思政以“大国重器”的打造为引子,引出课程的讲授内容,例如表1中第二、第四和第七章中相关国之重器的引入,这种引入方式不仅使课程更具吸引力,还让学生明白课程所学对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在立德树人方面,哈工大作为“工程师的摇篮”,必须肩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目标。这部分主要以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科研品质和正确的科研态度为切入点。例如第一章和第五章中相关国家标准的引入,引导学生建立科研标准化的思维方式;再例如第六章中,通过一些反面案例,向学生传输严谨认真科研态度的重要性。将这种国内、国外,以及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合理地与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通过将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三个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我们旨在培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严谨科研态度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以多角度的方式影响学生[9],激发他们对科研和工程的兴趣,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培养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二" 典型案例
以课程第六章“材料的断裂”的第一节内容中“材料断裂的分类”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此节课程共计1学时,50分钟。
(一)"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积累分析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的方法,弹性行为和塑性变形行为及其机制有了了解和掌握。这为学生理解“材料断裂的分类”提供了基础。这一章节的内容将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材料科学中的断裂现象。
2" 思政分析
材料的断裂是材料三大失效形式之一,其危害性远高于磨损和腐蚀等其他形式的失效。历史上发生过众多由于材料失效断裂导致的灾难性事件。例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由于低温下O型封环发生脆性断裂失效,导致火箭推进器内高压高热气体泄漏,最终导致航天飞机空中解体。这种灾难性事件加深学生对于材料断裂危害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即使是“大国重器”中的小零件也具有巨大的重要性。这种案例强调了材料断裂对于工程安全和性能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责任感。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将学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定义断裂形式,包括韧性断裂、脆性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这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材料断裂知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材料的断裂形式,并理解这些形式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联。
2" 能力目标
学生将能够基于不同材料的断口特征,准确分辨材料的断裂形式以及材料的性质。这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以及标准化的科研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识难点
可以根据断口有效分辨不同种类的断裂失效模式,掌握不同断裂失效的机制。
2" 课程思政难点
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负责的科研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6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时间占比以及思政目标见表2。
(五)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应注意以下问题。
课程思政导入案例的更新和扩充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在“大国重器”技术方面的不断突破,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引入案例,确保案例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信息,并增强他们的代入感。同时,这也有助于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与国家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关于教学效果评价的问题,建议采取更全面的方法。不应仅仅依赖单一的成绩来对学生和老师进行总结性评定[10]。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反馈节点,以多元化的方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表现数据。自主学习平台可以起到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的作用,这些信息对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价值。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来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总之,通过不断地更新和扩充课程思政导入案例,以及采用更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同时提高课程的思政效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这些反思和建议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既包含着对哈工大的赞扬,也蕴含着对哈工大的期许。这使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这在高等教育领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思政工作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他们应该能够为国家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一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如何培养这样的人。顺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课程思政,我们可以将隐性教育有机融入到显性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将有助于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融合[11]。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材料力学性能这门课程在工科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长期且不断更新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这门课程的成功经验可以启发其他工科课程思政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更多有远见、有担当的工程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坚持立德树人,我们可以助力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上都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熊四皓.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的学习思考[EB/OL].(2021-1-14)[2023-9-6].https://mp.weixin.qq.com/s/3Zc_5BQDIpkhsHVDuDwhqw.
[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3] 杨淑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8):153-156.
[4]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6] 杨波,刘烨瑶,廖佳伟.载人潜水器——面向深海科考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国之重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5):622-631.
[7] 齐竹泉,陈红兵,李洋,等.从《大国重器》看工业纪录片创作实践[J].电视研究,2018(4):22-24.
[8] 李砚祖.工匠精神与创造精致[J].装饰,2016(5):12-14.
[9] 魏凤春,徐三魁,彭进,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5):129-132.
[10] 赵汉卿,邸可新,胡明,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2,50(4):174-176.
[11] 梁萍,陈岩,张弛,等.课程思政在“材料化学”中的教学设计——以碳材料和单质硅为例[J].科教导刊,2021(33):72-74,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SJGY20220026)
第一作者简介:姜龙涛(1972-),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属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