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项目的思路拓展初探

2025-02-13刘玉柱顾涛武薇

新农民 2025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农村经济

摘要:我国城乡二元化差距在近20年来有了较为明显的缩小,客观上也有不少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部分社会媒体对于毕业生返乡创业的一些失之偏颇的报道,主要是有些媒体对于村镇地区产业经济形态的描述存在固化思维,也忽略了毕业生返乡创业可能会直接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笔者希望能为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思路,也希望毕业生及其所在家庭能够在正确看待返乡创业现象并拓宽创业思路,认真且慎重地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农村经济;创业风险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1]。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目标,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颇为严峻。截止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应届)总数已达到1 17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

21万人[2]。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我国不少乡镇与农村地区的人均生活质量已接近甚至超过一二线城市偏低收入群体对应的质量,因此,很多来自乡镇农村的毕业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会比较自然地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或就业。从趋势上看,《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五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农、林、牧、渔”行业的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较2017届增长了43%[3],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该比例还会有一定增长。

因此,毕业生如果能够成功返乡创业或就业,不仅有利于降低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利于壮大广大村镇的人才队伍,促进乡村振兴。

1 社会部分媒体对于返乡从事农业获益存在夸张性表述

农村经济不能跟农业经济画等号,部分媒体对于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相关报道存在思路窄化的错误,群众如果接触这类媒体内容多了,可能会误解以为返乡创业就是回农村搞种植、养殖。但实际上返乡创业者在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村镇,从事部分工业或第三产业的经营往往才是更具可行性的出路。

创业就会有风险,在农村乡镇创业的失败风险也不能小觑。有些地方性媒体或自媒体对于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效果描述存在信息扭曲夸大,尤其是部分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动辄以诸如“××大学博士放弃年入5亿的公司回乡养牛”等明显欠缺真实性的文字表述作为标题。还有些媒体(含某些地方性官方媒体)记者把返乡创业描述成轻松经营、获利丰厚的事业,似乎只要毕业生返乡从事某种作物的种植、养殖项目,或者从事农产品电商经营,便轻而易举可以成功,这同样属于失真报道。这些误导性的文字描述不仅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也可能会对政府的决策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发展规划产生负面影响。假如真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受误导,未经过严谨细致的业态分析,便贸然返乡创业,最终经营失败,对于毕业生的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稳定也将是百害无一利。

2 现实环境下从事农业应考虑的因素

不少新闻媒体经常围绕种植、养殖业作为毕业生返乡创业选择的热点展开报道,该行业实质上是利用农村地区的土地要素优势进行农林牧渔业生产,近年来,各地确实有不少毕业生返乡从事种植、养殖业获得了成功,但广大返乡毕业生也必须正视该行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困难与经营风险,然后才有可能做出相对科学成熟的决策。下面笔者将重点针对毕业生返乡创业从事种植、养殖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一定程度的分析。

2.1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种植养殖业的经营成功需要规模化的土地(含鱼塘等)要素支撑,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山多平原少,除了新疆等少数省区尚有未充分利用的成片化的可耕地外,现实社会中人多地少的农村、乡镇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占比还较高,且近几年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亦有明显增加,毕业不久的学生(含学生家庭)获得这类成规模化要素的承包权有一定难度。在农业用地确权后,创业者如果需要使用较大面积的耕地,也可以有偿租用,但租赁成本并不低。

2.2 种植、养殖业的经营风险

传统的种植、养殖业经营利润受天灾、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波动大,资金回收周期比多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更长,容易导致创业者在最初的1~2年里偿还贷款都可能遇到困难。例如,四川省离攀枝花较近的一个县盛产芒果等热带水果,但经营农户常有诸如去年净收入20余万元,今年却基本没挣到钱的经历。即使投保农业保险,也只能部分弥补灾害风险损失,对于非粮食类农作物的价格暴跌等市场风险尚无法有效对冲。显然,如果毕业生创业首次投资种植业遇到亏损,对于打算持续经营的信心的打击必然会很大。

2.3 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壁垒

农业技术知识博大精深,譬如涉及适合当地种植、养殖的作物品种选择、农药和化肥的选择和喷施、病害防治、收获后的储藏与销售策略实施等都有着一定技术壁垒,一些细节知识以及经验可能在网上并不容易完整地搜到或会搜到有严重误导性的内容。有些媒体新闻栏目一谈到返乡创业相关案例,常会提及返乡毕业生将全新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带回到老家村镇,于是种植、养殖产量及品质获得了突破。但如果深入调研,我们可能会发现返乡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大多并非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假如真的投身农业生产,必然还需要经过系统性的基础知识培训。应届毕业生返乡从事该行业的比较优势可能并不如有些记者想象得那样大。

当然,前述的一些问题与障碍并不是完全绝对化的,我国幅员辽阔,讨论具体细分行业和区域的情况并不能一刀切,在面对有些村镇和具体的家庭时,以上问题也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影响无足轻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常见于媒体报端的毕业生返乡种植、养殖创业的案例,在部分地区实际操作难度(针对毕业生而言)偏大,可推广性有待商榷,需要另行研究拓展一些新的并且是可持续的创业项目供参考。

3 村镇地区的非农项目创业思路拓展

3.1 不同地区村镇经济环境的差异对于返乡意愿的影响

笔者在对所任教的本科专业班级里7名来自浙江、湖南等省的大四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时候,发现学生家乡所在地的基本环境状况,事实上和返乡创业的难度有较大的关联性,但这种环境状况又很难进行量化衡量。

有些乡镇和农村远离工业重镇,地貌接近于山地、峡谷地形,一方面,这种地形导致连片的平坦耕地很少,妨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进出村镇绕行山路的路途远、路况差,物流条件不够好。类似这样的发展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条件都不够充分的区域,人口外流严重,客观上并不适合当地多数毕业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返乡进行创业。当然,在此并不是说当地就不值得发展经济,而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需要有个时间过程,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忽然涌现出大量的市场机会,毕竟毕业生创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家庭积蓄,而创业成败也会影响到所在家庭的安定与幸福。

对毕业生返乡创业较为有利的村镇环境,一般是和外界的产业链存在多方面挂钩的村镇,这样的区域往往在地理上属于平原或低矮丘陵地带,物流末梢的道路状况也较好,乡镇连通前往大中城市的高速路或国道较便捷。有些地方即使只有农业相对发达,但也可以衍生出对于物流、包装、深加工等第二第三产业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地区能够吸收一定数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就业和定居。

还有些东中部地区的工业和第三产业也形成了一定的中小规模产业链,比较有利于毕业生创业。在东部沿海的一些省份,常可以见到以县域规模为单位的产业集群,例如,江苏泰兴的某乡镇被称为“提琴之乡”,当地的不少民企或家庭工坊专门制作某一类或几类的乐器零配件,又如江苏丹阳被称为“中国眼镜之都”等。产业集群相对容易实现物流的规模经济,这对于当地生源毕业生返乡创业或就业是具有天然的便利条件的。

另外,我国沿海的一些百强县下辖的乡镇属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相对高度发达的乡镇(例如,江苏昆山花桥镇、温州乐清柳市镇等),有不少国内知名企业把生产制造部门和物流中枢放在了这些乡镇,这些企业甚至吸引了不少外省市重点高校的非当地户籍财经政法类本科毕业生前去应聘。可喜的是,伴随着近十多年来部分第二、第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非沿海地区省份也出现了不少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譬如,湖南益阳桃江县的灰山港镇等)。虽然当前这类乡镇在我国的总体占比仍然是凤毛麟角,但在吸纳省内其他地区人才就业、创业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3.2 以农业为基础衍生的产业项目浅析

在村镇地区创业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可行思路是研究村镇地区相对发达的农业产业链,调研产业链的衍生需求,发展对应的第二、第三产业。因为农村和乡镇的家庭创业不一定就是从事农业,和农业产业链挂钩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如今的不少乡镇农村地区也很广阔,例如,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可以做成罐头、果汁等食品工业产品,使用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可以将草莓、榴莲、秋葵等果蔬制作成冻干,一方面,大大延长了保质期;另一方面,也属于一种增值加工,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当然,这类创业项目除了营业执照等常规手续外,还需要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于生产设备、消毒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有门槛要求,毕业生涉足创业前须将这些法规政策内容纳入考虑。

此外,我国的农产品传统物流操作模式导致果蔬等产品的物流损耗成本一直很高。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出台文件鼓励投资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4],因此,创业者也可以顺应政策导向,依托农业供应链,在村镇地区建设冷库并开展出租库位经营业务。目前,该业务的特点是利润率虽然不高,但是,业务来源有保障,日常操作要求不太复杂,市场较为稳定,比较适合初创业的各类专业返乡毕业生。

3.3 村镇地区的创业工坊项目浅析

这类思路是研究农村地区的低价格要素种类,发挥这类低价格要素的优势加入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链,这种优势可以部分地弥补物流条件的相对不足。例如在某些距离工业园区不太远,物流相对较为方便的农村地区,创业人员可以利用农村地区房租低廉,发出轻度噪声不容易扰民的优势,在工作作坊中完成某些复杂程度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小体积日用品配件的加工环节,如装配、钻孔、冲压成形等。

3.4 村镇里的计算机服务业浅析

这类思路主要是利用当代的网络远程技术优势,以低风险低成本的投入进行相对脑力密集型产业创业,也就是把原先大中型城市里的典型服务业放在村镇地区进行创业。比如,部分软件操作娴熟的毕业生还可以借助电商渠道,在乡村地区为其他城市的客户开展远程图片加工、CAD图档绘制、视频编辑加工等业务,这类返乡创业项目优势是包括房租等在内的固定成本可以很低甚至接近于零,创业风险极小。因为在分析创业项目可行性的时候,需要把握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可持续这两个关键点。例如,有的项目如果真的站在毕业生个人(或家庭)的角度上去全盘推演的话,初始投入资本门槛较高,失败风险太大,风险的损失个人难以承受,这样的项目就需要审慎对待。

4 结语

毕业生返乡本身并不是发展的社会目标,毕业生返乡后能站住脚,能达到比在城市工作更好的生活水准,能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才意味着政策实现了其预期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城市在飞速发展,而且农村地区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乡镇农村地区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形态与二十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分析和选择返乡创业项目的时候不妨把视角放到更广阔的层面上去考察。当然,有关任何具体项目市场需求如何挖掘,该行业采购和销售合同常规条款内容包括什么,会发生哪些成本,存在哪些不可控因素和风险,周期波动的规律表现如何等等,也都是创业者需要去仔细分析的。

参考文献

[1] 本刊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J].中国水产,2024(3):2-9.

[2] 张斌,蒋怀滨,王叶飞,等.大学生就业焦虑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4-5.

[3] 王伯庆,王梦萍.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4] 翟世贤,彭超.农产品冷链建设成绩、瓶颈和发展建议[J].中国食品工业,2022(18):68-70.

猜你喜欢

毕业生就业农村经济
保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新经济时代下两岸毕业生就业研究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校友会就业基地”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浅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关于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