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增强“四力”路径初探

2025-02-08张炜

新闻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摄影记者四力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摄影和摄影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补短板、强弱项”成为摄影记者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为摄影记者提高站位、夯实基础、跟上新时代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分别阐述摄影记者“四力”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摄影记者增强“四力”、练就真本领的路径。

【关键词】“四力”;摄影记者;融媒体;新闻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是对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寄予的殷切期望,为摄影记者提高站位、提升综合素质、跟上新时代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

一、“补短板、强弱项”成为摄影记者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摄影事业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进入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队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优秀的摄影记者凭借自身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新时代脱颖而出;另一部分摄影记者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已经成为新时代摄影记者的当务之急。

(一)配图时代:摄影记者存在明显短板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媒体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是媒体的主力军,内容形态方面,文字报道是主体,新闻照片的地位和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照片主要充当美化版面和配合文字的角色。这一阶段可称之为“配图时代”。

因为是配角,所以媒体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不高。摄影记者一般不需要撰写文字稿,只需要能写简短的图片说明即可,因此当年摄影记者总体上综合素质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技能存在欠缺。

由于新闻照片是配角,所以很多摄影记者缺少主观能动性,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坐等版面编辑下达指令去拍摄;普遍存在以下短板:快门按得多,读书写字少;浮光掠影多,深入采访少;因循守旧多,新颖画面少等。

(二)读图时代:摄影记者水平参差不齐

1990年8月,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新理念,推动了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新闻摄影的变革期、发力期,一直到21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新闻摄影发展的黄金时代。[1]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以都市报为主体的市场化媒体蓬勃发展,“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的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照片成为媒体的“宠儿”,这一阶段是新闻摄影的高光时刻,可称之为“读图时代”。

读图时代,摄影记者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媒体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个时期的很多骨干摄影记者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他们通常具备机智灵活的头脑、深入基层的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得心应手的拍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但摄影记者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两极分化,只会按快门、不会写稿的摄影记者越来越难以立足。一些摄影记者仍存在如临场发挥多,提前策划少;埋头拍照多,开口交流少;我行我素多,受众意识少等短板。

(三)融合时代:摄影记者面临重大挑战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第二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全国新闻媒体掀起了新一轮自上而下的主动变革。[2]新闻摄影迎来了媒体融合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 99.9%。[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工具,移动互联网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主战场。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受到严重冲击,用户大量流失,众多纸媒面临生存危机。曾经是媒体“宠儿”的新闻摄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一,传播渠道发生根本变化,印刷媒体不再是新闻照片呈现的主场,智能手机独霸天下,新闻照片面临小屏幕的挑战;其二,传播内容方面,“有声有色、动感连续”的短视频成为新时代的宠儿,静态的新闻照片被短视频抢走风头;其三,摄影主体方面,“全民摄影”时代已经到来,庞大的摄影爱好者群体中藏龙卧虎、高手云集,职业摄影记者面临更高职业标准的挑战。

二、摄影记者增强“四力”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融媒体时代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内容永远是市场的“宠儿”,新时代对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面对挑战,摄影记者必须在实践中增强“四力”,才能克服自身短板、提升素质、转变作风,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首先,摄影记者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摄影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

其次,摄影记者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核心技能。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功能和角色发生重大转变,摄影记者从新闻照片生产者向全媒体影像产品创作者的方向转型。摄影记者必须遵循新闻摄影的传播规律和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树立互联网思维、用户意识和产品理念。除了提升新闻摄影的核心技能外,摄影记者还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文字表达能力、视频拍摄和制作能力、新媒体分发能力等“十八般武艺”,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

三、摄影记者如何增强“四力”、练就真本领

增强“四力”是提升新闻工作者素质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对摄影记者来说,脚力是基本功,眼力是看家本领,脑力是制胜法宝,笔力是文才武略。摄影记者只有练就“铁脚板,强眼力,活头脑,好笔头”,才能更好地“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

(一)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基层练就“铁脚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力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4]这句摄影箴言揭示了深入核心现场的重要性。

1.什么是摄影记者的脚力?

摄影记者的脚力指的是摄影记者深入一线、贴近群众的能力。新闻摄影的对象是现场的人和事,新闻摄影不能闭门造车,抵达新闻现场是摄影记者采访拍摄的前提。没有双脚的抵达,摄影记者的手指就没有按下那个捕捉决定性瞬间的机会,所以说“脚板底下出照片”也不为过。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如果迈不开腿,不能深入现场,而是走马观花式地采访、浮光掠影式地拍摄,不可能捕捉到有价值、有新意的瞬间。

2.摄影记者如何增强脚力?

首先,摄影记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保持人民情怀。摄影记者必须走向街头巷尾,踏入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一线,从群众中发现新闻故事,才能捕捉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摄影作品,才能定格直击人心的决定性瞬间,才能传递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和主旋律画面。

其次,“铁脚板”是走出来的。摄影记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练就跋山涉水的能力、勤于奔波的耐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辞辛苦的承受力。天道酬勤,只有腿脚勤快才能接近新闻的核心现场,才能获知第一手的新闻线索。脚力所及范围越大,摄影记者看到的人和事就越多,摄影报道的素材积累也越多;脚力所及深度越深,摄影记者对新闻本质的理解越深刻。

近年来,新闻战线涌现了一批增强“脚力”的优秀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优秀摄影作品。例如,2022年9月,新闻照片《汶川哥哥》全网风行,感动了无数网友。这是新华社摄影记者沈伯韩深入四川泸定地震震区拍摄到的感人瞬间。如果没有爬钢梯、溜绳索、坐冲锋舟、过独木桥、徒手爬山的“脚力”,就不可能在一线拍摄到这张感人至深的照片。

(二)摄影记者必须关注细节练就“慧眼”

摄影是视觉艺术,新闻摄影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和传播新闻事实的视觉信息。摄影从寻找拍摄线索、发现拍摄对象、框选拍摄画面、定格典型瞬间都离不开眼力。

1.什么是摄影记者的眼力?

摄影记者的眼力是指发现能力、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眼力是摄影记者的“看家本领”。新闻现场从来不缺少亮点,只是缺少发现亮点的眼睛。在新闻现场,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记者能够冷静观察,善于发现亮点和细节,判断传播价值大小,然后才能定格决定性瞬间。

2.摄影记者如何增强眼力?

摄影记者都渴望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慧眼”。但眼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的。增强“眼力”的前提是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阔眼界,提升新闻敏感度,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和审美能力。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拥有敏锐的眼力离不开提前策划和精心准备,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现场“眼到擒来”。有了精心准备,抵达新闻现场后,摄影记者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现场情况干扰。通过冷静观察了解现场大致情况,对拍摄场景和角度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拍摄。摄影报道的特点是擅长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所以记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上,尤其是最能揭示新闻本质的典型场景和细节。

新京报摄影记者郑新洽拍摄的图片故事《重庆山火救援实录 热血“长城” 凡人大义》是一组以细节见长的优秀摄影作品,记者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在纷繁复杂的新闻现场寻找细节,拍摄了系着蝴蝶结的女骑手、送物资时受伤的骑手等感人瞬间,该图片故事播发后成为网络爆款,在海内外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最终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三)摄影记者必须勤于思考练就“活头脑”

脑力指人的大脑所具有的学习、记忆、想象、思考等能力。脑力是新闻工作者“四力”的核心,是“四力”的总指挥和总策划。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记者脑力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在配图时代,摄影记者通常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者,在一些人眼中,摄影记者的体力似乎比头脑更重要。直到读图时代,新闻摄影不再是文字报道的附庸,摄影工作既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的观念得到认可,大家认识到决定新闻摄影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体力,而是脑力。

1.什么是摄影记者的脑力?

摄影记者的脑力是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摄影的制胜法宝。其中“思想过硬、创新有力”是摄影记者脑力的主要内涵。摄影记者拍摄前的策划需要思考,拍摄时为了创新表现手法和捕捉最佳瞬间需要思考,拍摄后为了更好地呈现影像产品需要思考,播发后分析用户反馈以便改进工作需要思考,总之思考和创新贯穿新闻摄影“策采编播馈”等各个环节。

2.如何提升摄影记者的脑力?

首先,摄影记者要打造思想过硬的脑力。脑力是“四力”统领,只有提升摄影记者的思想理论水平才能发挥“四力”的综合作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离不开学习与实践,只有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才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有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摄影记者要打造善于创新的活头脑。在新闻摄影实践中要多动脑、勤思考,尤其要树立创新意识。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摄影语言、拍摄手法、传播形态等方面的创新。

中新社摄影部原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贾国荣的摄影作品《杠上争锋》荣获第57届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这组照片抓取运动员的一连串抓杠离杠瞬间,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残缺构图等新颖表现手法与传统体育摄影手法迥异,令人耳目一新。这组照片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脑力”是摄影记者的制胜法宝。

(四)摄影记者必须善于表达练就“好笔头”

脚力、眼力和脑力最终要依靠“笔力”来表达,笔力是“四力”的集中体现和最终输出,如果笔力不济,那么前期的脚力、眼力和脑力都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1.什么是摄影记者的笔力?

对摄影记者来说,笔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摄影记者运用摄影工具(相机、手机、航拍器等器材)的能力,即摄影技能。过硬的摄影技能和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摄影记者文武双全的“笔力”。

“笔杆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媒体发展探索阶段,摄影记者的笔力却长期被忽视。在配图时代,重拍摄轻文字的观念很普遍,对摄影记者的动笔能力要求不高,图片的文字说明一般只有寥寥数十字,甚至有时候干脆不需要摄影记者动笔,文字记者和编辑直接代劳。直到读图时代,摄影记者的动笔能力才开始受到重视。

融媒体时代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笔力”要求。摄影记者不再是简单的新闻照片拍摄者,更是影像产品的创作者。摄影记者既要会拍照也要会拍视频,既要会写文案能做视频后期,还要熟悉网络平台的运作规律、语言风格和呈现方式,了解新媒体用户的需求,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和故事,打造更多新闻影像的“爆款”作品。

2.摄影记者如何增强笔力?

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作为摄影“职业选手”,唯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才能无愧于时代,除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摄影技能外,加强学习专业摄影理论和知识不可或缺。随着科技进步,无人机、穿越机、全景相机等新摄影器材推陈出新;航拍摄影、全景摄影、延时摄影、即拍即传等新摄影技术层出不穷;摄影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新媒体时代,新闻时效大幅提升,首发与后发的传播效果大相径庭。摄影记者必须熟练操作相机、手机和电脑软件,提高拍摄和传输效率,争分夺秒抢发稿件。必要时还要在现场进行图文或视频直播。

除了摄影技能外,写作能力也是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标配”。很多摄影记者之所以不能下笔成章,并非文字表达能力不够,关键是缺乏新闻素材,无从下手。所以,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不能做沉默的拍照者,而要做口勤、笔勤的采访者、记录者。只有深入采访才能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有了足够鲜活的新闻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生动感人、接地气的优秀新闻作品。

例如,2016年5月24日新京报刊发了该报首席记者陈杰独立采写的摄影报道《悬崖上的村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终促成了这座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的小山村发生巨变,成就了一个精准扶贫的奇迹。这个奇迹的诞生与陈杰过硬的“笔力”密切相关,正是记者凭借出色的摄影技能和深入的采访,才有了精彩的瞬间和干货满满的文字,两者共同成就了这篇摄影报道典范。

四、结语

归根结底,优秀摄影报道的产出是摄影记者提升“四力”的集中体现,“四力”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才能推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优秀摄影作品。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闻摄影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挑战面前,摄影记者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科学认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刻内涵和相互关系,努力在新闻实践中增强“四力”,才能在融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1]徐斌.从1.0到3.0,纸媒摄影部是如何进化的[J].传媒评论,2017(04):09.

[2]朱春阳,孙宇.融合时代传媒集团发展新动能及路径[J].青年记者,2019(10):09.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s://www.cnnic.net.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4]顾铮.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73.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社摄影部)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摄影记者四力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新媒体背景下分析新闻摄影的发展对策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