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025-02-07严燕芳蓝峰卢敏张月婷曾文恒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方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梧州市工人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生存质量、血液学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及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干预前血红蛋白、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均升高,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血钾均降低,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血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内瘘感染、内瘘堵塞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改善血液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时机理论 血液透析 过渡期护理
Application of Trans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Scheme Based on Timing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YAN Yanfang, LAN Feng, LU Min, ZHANG Yueting, ZENG Wenh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5, 22(03): 0-0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ransitional nursing scheme based on timing theo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received hemodialysis treatment admitted to Wuzhou Gongre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rans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iming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apacity management behavioral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hematology index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capacity management behavioral ability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gt;0.05).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capacity management behavioral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oglobin and serum potassiu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gt;0.05). After 3 and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hemoglobin in both groups were increased, the hemoglobin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potassium were decreased, the serum potassium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The incidences of fistula infection and fistula block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the transitional nursing scheme based on timing theo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can improve capacity management behavioral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mprove hematology index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Timing theory Hemodialysis Transitional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Hemodialysis Room, Wuzhou Gongren Hospital, Wuzhou 543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03.020
目前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突然面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现状,在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期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饮食控制能力不强,容量管理水平低下,这可能导致急性左心衰竭和高钾血症的发生[1-2]。同时,由于缺乏关于血管通路维护方面的知识,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此外,在血液透析过渡期间,患者会经历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患者的需求不同,存在不同的问题,患者容易因知识缺乏而造成应对困难[3]。因此,进行有效的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梧州市工人医院血液透析室采用基于时机理论构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根据血液透析患者过渡期不同阶段的动态演变需求,充分评估分析每一位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接受健康宣教的方式等[4-5],帮助患者顺利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社会生活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1)纳入标准:①慢性肾脏病5期,需进行规律血液透析(1~3次/周);②大于18岁;③神志清醒,语言表达清楚;④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2)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②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③既往行透析治疗。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单,并由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床边健康宣教,主要内容有:本病的一般特点,什么是肾脏替代治疗,怎样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使用与保护,血液透析可能遇到的常见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和处理,饮食建议及指导。(2)出院后干预。患者出院后,护患可在科室构建的信息平台相互沟通,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的学习情况与疾病恢复情况充分了解并解决其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护理难题,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 (1)建立干预团队。由专科医师、专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信息工程师组成。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范围与要求:信息工程师在构建信息平台的同时也要注重微信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主治医生需综合评估患者症状及体征,各项辅助检查情况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既往病史,分析病情,制订治疗及管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利用所建的信息平台与患者进行必要详细的沟通,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则担任“过渡性护理联络人”角色,以便为患者提供具体的病例管理服务及指导。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与患者充分沟通与交流,利用所得信息来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建议。由营养师评估患者当时的营养状况,并制订针对个体的营养方案。(2)明确干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常见血液透析试验项目介绍、血液透析原理、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内容、血液透析时机与时间、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与评估、血液透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常用药物和并发症预防与监测、针对性营养治疗、心理指导和运动建议。(3)落实干预措施。用5个阶段来划分血液透析患者过渡期,分别为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针对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①诊断期:从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到决定建立血管通路之前。对于首次确诊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知识手册,鼓励自行阅读,并解释和指导存在疑惑的部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内心的焦虑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稳定期:从患者准备建立血管通路至病情稳定。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及治疗有关知识,包括水分与体重控制、饮食、药物、日常注意事项。讲解的方式可以采用PPT讲解、视频教育和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③准备期:从患者病情稳定至出院前。指导患者办理慢病特殊门诊,发放随访教育手册和延续护理卡片。采用护士提问患者回答的方式,询问患者及家属后续治疗、用药和紧急情况处理、出院后饮食和运动等相关知识,根据回答情况再次向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知识。协助患者培养自我护理的信心,促进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照顾。④实施期:从患者回归家庭至门诊行血液透析3个月。协助患者适应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生活方式,调整日常生活节奏,重新建立个人生活和职业。行门诊血液透析时,护士应对其透析容量管理能力、饮食、活动、用药、心理等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干预措施。⑤适应期:患者规律血液透析4~6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鼓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护理等存在疑问时及时和团队成员沟通。再次请营养师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学习群等形式强化指导患者进行功能练习,提供自理技能演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干预3、6个月后,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容量负荷症状监测、容量负荷体征监测、饮食管理,共9个条目。每条目评分,0分:近3个月从未做到;1分:近3个月1、2次/周做到;2分:近3个月3~6次/周做到;3分:总是做到。总分0~27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容量管理能力越强[6]。(2)生存质量。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实施评定,该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4个方面共26项内容,采用5级评分制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7]。(3)血液学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进行检测,血红蛋白采用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钾采用希森美康XN-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4)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至干预6个月后,记录急性左心衰竭、内瘘感染、内瘘堵塞等发生情况。内瘘穿刺点或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痛或脓性分泌则判定为感染[8]。内瘘自然血流量lt;500 mL/min,不能满足透析处方所需血流量,则判定为内瘘堵塞[9]。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述,采用字2检验。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1~68岁,平均(55.2±7.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4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3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及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以上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3 两组血液学指标比较
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干预3、6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均升高,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血钾均降低,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血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内瘘感染、内瘘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血液透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肾脏排泄和过滤功能,减轻患者症状[10]。因血液净化相关技术及设备提高,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提高,其5年存活率在75%以上[11]。血液透析患者因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加重等诸多因素,常伴有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症状。临床资料证实,患者出院时间越长,自我管理护理能力的依从性下降越明显。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和问题,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在过渡期易出现应对困难,增加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身心健康[12-13]。有资料显示,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管理运动、饮食等,可使生活质量提高,延缓疾病进展[14-15]。重视血液透析患者过渡期的护理质量,可减少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再入院或死亡,以及低质量过渡期护理导致的临床治疗结果差、患者满意度低等的发生[16]。目前卫生保健系统中医疗保健实践多限于单一干预,不能有效维持护理连续性,而基于时机理论的新型过渡期护理干预,可使院内与院外护理措施充分对接,形成连续完整的护理。
为体现慢性疾病各时期的特点,将血液透析患者过渡期分为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和适应期5个时期,通过细化分期,明确不同时期患者的状态,在不同时期实施具体的护理、教育,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17]。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体现了“以患者为本、一站式”特点,患者可以减少顾虑、提高战胜疾病的决心与信心,以积极乐观态度配合治疗,同时该方案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护理计划和目标,提供具体的信息和教育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18-20]。另外,在群内给患者分享高质量知识讲座,让患者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不仅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还可以减少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焦虑抑郁感,同时,允许患者在群里提问并及时答复,可以促进患者相互交流情感,进而排解压力和孤立感等[21-22]。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加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红蛋白、血钾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瘘感染、内瘘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充分证明,应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
总之,基于时机理论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提高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群.延续性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1):80-83.
[2]李玉平,孟欣,户俊凯,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筛查与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2024,38(14):2582-2586.
[3]江琴.PDCA循环护理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0):71-73.
[4]刘小敏,刘彩飞,高菊林,等.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探索与现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4,39(13):61-65.
[5]黄海昭,田丽丽.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护理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4,41(4):11-12.
[6]刘钊.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管道的护理干预策略[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4,41(4):2.
[7]陈东.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4,44(3):116-118.
[8]卞月秋,王茜,繆阿凤,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14-16.
[9]金其庄,王玉柱,叶朝阳,等.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6):365-381.
[10]高亚丽,徐茜茜,尹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17):1-3.
[11]阴媛,刘晓文,王敏.家庭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24,10(11):1998-2001.
[12]王玲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躯体活动维度的改善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3):302-303.
[13]闫慧慧,林淑霞.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3):365-366.
[14]李娟.分阶段延续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4,37(11):154-157.
[15]王嘉乐.营养管理结合阶段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15):78-81.
[16]谷双双,戴茹雯,王晨.针对性强化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9(10):165-167.
[17]唐智慧,刘香陵,罗小花,等.前瞻性护理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5):25-28.
[18]王伟伟,王和平,张娟.个体化运动疗法护理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5):177-179.
[19]邓凤英,曾谷清.过渡期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9):111-113.
[20]孙敬文.过渡期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23-333.
[21]丁韵,吴楠.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7):131-132.
[22]唐鉴.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94-96.
(收稿日期:2024-09-23) (本文编辑: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