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优化创新及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运用

2025-02-05冯洋柯志远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2期
关键词:稻虾田埂水草

安徽地区在提高小龙虾养殖的经济效益时,当前的一种重要尝试是运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稻田中既种稻又养虾。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有多方面的优势值得肯定,但同时这一种养模式涉及较多专业技术,增加了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必须充分掌握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及其要点。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中,应该着重关注五方面的技术及其要点,包括稻田改造技术、两种养殖模式、放养前的准备、放养后的饲养、病害防治技术。

现阶段,安徽地区广泛养殖小龙虾,并且尝试基于再生稻稻田环境进行小龙虾的早繁和养殖,当前已经较好开展再生稻稻田环境下的小龙虾早繁技术试验项目,积累较多成熟经验做法。在推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之时,安徽地区当前的有效尝试是运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使稻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小龙虾养殖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发挥好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价值与提高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的综合效益,必须充分明确和掌握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对此不能轻视或忽视。结合当前的文献资料,笔者进一步分析探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做如下的论述。

一、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概述

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核心理念是在同一稻田中既种稻又养虾,具有生态养殖的属性。生态养殖是指依据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的共生互补关系,发挥养殖系统中自然循环体系的作用,使养殖实现生态平衡。生态养殖技术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养殖过程中不需要投放肥料和药物,再比如生态养殖可以促进绿色养殖,可以保证养殖产品的品质。实际运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时,主要运用的技术是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可以达到“稻+虾”综合种养的良好效果,选用的模式主要是稻虾轮作模式与稻虾共生模式。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的运用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已经成为安徽地区小龙虾养殖产业中致富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技术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的广泛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来看,所运用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有效,可以科学有效地进行稻田种稻与小龙虾养殖。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主要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稻田资源,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条件。同时,稻田养虾能够确保小龙虾有效地为稻田除去杂草和害虫,可以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不仅不会导致水稻产量的减少,而且有利于增产,同时达到促渔、增效、稳粮、生态环保、提质等重要效果。毋庸置疑,为切实有效助力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的推广运用。

二、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分析

1、稻田改造技术

(1)稻田选择

要求必须选择远离村庄和工厂的稻田,并且保证稻田无污染与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的渔业水质标准。除此之外,选择的稻田应该是黏性土壤,保证有良好的保水性,要求稻田在遇洪时不涝及遇旱时不干。在选择好稻田之后,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田间工程的统筹规划。

(2)田间工程的建设

田间工程中,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工作,即开挖虾沟、加固围埂、安装进排水设施、安装防逃设施。

①在开挖虾沟时,可以考虑在田埂内侧距离田埂2—3m处开挖环沟,严格控制虾沟的下底宽、上口宽及深度,分别控制为1—2m、3—5m、1—1.5m。如果稻田有较大面积,则可以考虑在稻田中间开挖“回”字形、“井”字形和“十”字形,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深度和宽度。通常情况下,在开挖沟、坑时,要求开挖的面积占比不能超过稻田面积的10%。

②在加固围埂时,要求对稻田养虾的田埂进行3种处理,即加固处理、加高处理、加宽处理,充分确保田埂的可靠稳固,避免田埂垮塌。在田埂建设时,可以考虑将田埂建设成梯形状,将上部宽控制为2.5—3m,在加高处理时可以将田埂加高至0.8—1.2m。对于虾沟开挖作业中产生的多余填土,通常是堆放于虾沟边上筑牢夯实,有利于避免虾沟被虾沟水泡垮与塌堵。

③在安装进排水设施工作中,可以在稻田的田埂上建设进排水沟渠,按照“高进低排”这一原理设置排水口和进水口的位置,确保排水口坡度低于进水口。设置的排水口和进水口,可以通过运用塑料网、钢丝网或者栅栏而起到双重过滤的作用,同时有利于防止小龙虾的逃逸。

④在安装防逃设施工作中,要求将防逃设施有效建设在稻田四周的田埂上,在田埂内侧坡脚处可以设置防逃网,可起到防止小龙虾逃逸的作用。现阶段,应该在安装防逃网时注重运用聚乙烯网片加钙塑板这一方法,田埂内侧全部运用聚乙烯网片进行覆盖,要求聚乙烯网片下埋入土可以达到20—25cm,并且聚乙烯网片上部要有效高出田埂70—80cm。

2、小龙虾两种养殖模式

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为切实发挥出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的优势,可以重点运用两种养殖模式,即稻虾共生模式、稻虾轮作模式。

(1) 稻虾共生

也被称之为稻虾兼作,核心原理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进行小龙虾的养殖,并且需要通过人为设施种稻养虾。若是种稻效益有限,可以考虑运用稻虾共生模式,如此可以使单产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前为取得稻虾共生的良好效果,一个重要要求是选择抗倒伏中稻品种,保证水稻具有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较强、耐肥性较强、抗病虫害、茎秆粗壮、叶片开张角度较小这些显著特征。除此之外,运用稻虾共生模式时要把握好两大要点,水稻的生长期不可以超过140d,将水稻在稻田中的生长期控制为100d以内。通常在6月中旬前便完成栽秧作业,在9月下旬前便完成水稻收割作业。

(2)稻虾轮作

也被称之为稻虾连作,是指1季水稻在收割之后再开始养殖小龙虾,至第2年时继续种1季水稻,在水稻收割之后再一次养殖小龙虾,通常是将3年作为1个周期。当前在运用稻虾轮作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一点,即此种模式有利于使稻田生态环境得以保持,可以创造出适宜小龙虾生长的环境,尤其是小龙虾可以获取到充足的天然饵料,还有助于使小龙虾病原体种群数量得到减少。具体来讲,在实际运用稻虾轮作模式时,可以在9—10月将水稻收割完毕,然后立即将小龙虾种虾放养于稻田之中,至第2年的5—6月时,可以将小龙虾全部收获,在收获完毕之后利用免耕栽秧这一方式种1季水稻。

3、小龙虾放养前的准备

在运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时,一大要点是小龙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创造出小龙虾放养的有利条件。在开展小龙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时,应该着重关注五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稻田条件

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中,要求所选择的稻田面积宜大,建议可以选择面积为4—30hm2的稻田。对于养殖小龙虾的田间沟要高度关注,充分确保田间沟是处于完整连通的状态,并且保证水流通畅无阻。

(2)开展消毒工作

通常可以在小龙虾种虾放养前的10—15d进行消毒作业,重点是进行虾沟与虾田的消毒处理。在消毒工作中,可以将生石灰75kg/667m2加水之后有效混合,然后泼洒于虾沟与虾田,起到消毒的良好作用。在消毒工作中,要重点强调将病原生物、敌害生物、野杂鱼全面且有效地消灭,所选用的药物要保证有良好效果,同时要避免药物残留问题。

(3)开展施肥工作

目前来看,可以选择在小龙虾种虾放养前的7—10d进行施肥作业,确保在稻田中有效施用农家肥,通常是施用900—1000kg/667m2。在施肥作业中,要求一次放足,如果没有足够的农家肥,则可以考虑施用复合肥与碳铵,均是50kg/667m2。在田间沟注水时,应该将水深控制为50—80cm,所施用的农家肥可以有较长肥效,对于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有益。

(4)进行水草栽种

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一个重要条件是“水草”。丰富的水草利于小龙虾养殖。在水草栽种作业中,可以将沉水性植物栽种于虾沟内,常见的是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将空心菜、水葫芦可以栽种于田间沟边。需要科学控制水草栽种面积,通常是要求水草栽种面积可以占到虾沟面积的30%—50%。水草栽种过程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①控制好漂浮性植物与沉水植物的栽种时间,前者的栽种时间是4—9月,后者的栽种时间是10月—次年的3月。

②用土有效压实水草栽种的根部,目的是促进水草可以有效生根与长根。

③在水草栽种时必须进行严格有效的消毒处理,坚决避免水草带有有害生物和病菌。

④在将水草有效栽种之后,需要进行施肥,可以将钾肥施用于水草近根部5—8cm。

⑤随着水草长根情况,需要加高水位,并保证水草可以零星均匀分布,如此可便于虾沟水流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

⑥有效培育生物饵料。生物饵料的培育至关重要,要凸显其重要地位,以确保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在虾塘中可以放入充分腐熟的畜粪便有机肥,以羊粪肥和牛粪肥为宜,应该避免运用鸡粪和猪粪,原因是含有大量的抗生素和重金属。

4、放养后的饲养方法

在完成小龙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之后,便可以进行小龙虾种苗放养,这一过程中充分保证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的优势得到发挥。小龙虾种苗放养后的饲养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掌握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在小龙虾种苗放养后的饲养工作中,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3方面的技术要点:

(1) 种苗放养

放养小龙虾的种苗时,要保证种苗的大小一致与规格整齐,在放养虾苗或虾种之前,必须进行试水,只有在试水彻底安全之后方可以进行虾苗或虾种的放养。虾苗或虾种的放养规格可以控制为2—4cm,投放数量可以控制为2000—2500尾/667m2。或者,可以放养规格为1cm左右的小龙虾,投放数量为2万—3万尾/667m2。种苗放养工作中,通常秉承夏秋投种、春季补苗这一重要原则。

(2) 日常饲养及管理

底肥施足之后,可以不再需要投喂人工饵料,但如果存在稻田天然饵料不足、放养密度大等问题时,则需要投喂人工饵料。日常饲养及管理中,每日必须早、中、晚进行巡塘,在巡塘过程中重点观察小龙虾的活动情况、稻田虾沟水色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日常饲养及管理的方案。在小龙虾蜕壳生长时如果发现天然饵料不足,则可以将屠宰场的下脚料有效投喂小龙虾,控制好下脚料的投喂量,通常是将其控制为总投喂量的30%—50%。小龙虾的饲养管理中严格把握好一个重要原则,即必须饲喂新鲜的饲料,坚决避免饲喂变质饲料,综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小龙虾的合理饲喂。通常情况下,小龙虾在夜间活动觅食,应该在18:00左右进行1次投食,这一次的投食量应该占到全天投食量的70%。饵料台可以设置于田埂边的田沟浅水区,投喂时保证是呈带状散点分布,以确保所有的小龙虾可以吃到饲料,并且在投喂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龙虾的吃食情况。

(3)有效防治敌害生物

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中必须注重敌害生物的科学防治,主要是对鼠类、鸟类、水中的凶猛鱼类进行防治。在防治鸟类时,可以安置稻草人与防鸟网;在防治鼠类时,可以选择在田埂上有效设置鼠笼与鼠夹,可以有效捕捉鼠类;对于水中的黄鳝与水蛇要进行重点防治,避免危害到小龙虾的健康生长。

三、稻田生态小龙虾病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秉承原则

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出现病害,各种常见病害对小龙虾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必须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病害防治工作中,主要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一重要原则。在病害预防方面,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1)做好清塘消毒工作,确保将稻田中的病原体有效消灭。

(2)投喂鲜活的饵料。

(3)在水草栽种之前必须进行水草消毒处理。比如,运用高锰酸钾10mg/L进行水草的浸泡消毒。

(4)确保水质的清新无污染,必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养殖水环境的净化处理,确保养殖水质得以有效改良。

2、小龙虾常见病害防治

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中,常出现的病害是白斑综合征、甲壳溃烂病、肠炎病、烂腮病。以烂腮病的防治为例,当前已经积累较多成熟经验做法,值得推广运用。

(1)预防烂腮病

①种苗放养之前进行彻底性的清塘消毒,可以运用生石灰。

②将虾池中的残饵粪便污物及时清理出去,然后注入新水。

③定期或不定期运用底质改良剂,可以促使底质处于良好状态。当前可以运用生石灰水10—15g/m2,或者是微生态制剂1—1.2kg/667m2,均可以每15d泼洒1次。

(2)治疗烂腮病

①在全池泼洒聚维酮碘0.2mg/L,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可以连用2d。

②将0.05%的磺胺嘧啶加入饲料中,或者在饲料中可以加入0.2%的复方磺胺甲唑,均每日投喂1次即可,需要连续投喂10d。

③使用氟苯尼考拌药饵1—1.5g/kg、维生素C拌药饵2g/kg、大蒜素拌药饵30—50g/kg,均每日投喂1次,可以连续投喂3—5d。

④运用二氧化氯2.5mg/L对病虾进行浸洗处理,浸洗时间控制为10min。

在防治各种常见病害时,养殖人员要注重进行日常学习和实践探索,强调不断提高常见病害防治能力,还要积极寻求兽医部门的支持,以确保有效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避免危害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在现阶段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助于小龙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当前已经较成熟运用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积累较多成熟经验做法和取得良好成效,要充分肯定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的价值与优势。后续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继续探究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运用时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并且注重对当前运用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求进一步助力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238100安徽省含山县水产服务中心;238100安徽省含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稻虾田埂水草
四月初八晴,蓑衣满田埂
田埂上的稻草人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水草迷宫
田埂上
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稻虾共生高效种养关键技术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