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的经济特性及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2025-02-05郝晶晶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2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产品农业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重点以山西省阳泉地区为背景,探讨本地区生态农业的经济特性以及经济发展策略。通过对照观察现阶段本地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果,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农业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方向提供支持。通过本文分析可知,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引进高质量农业人才、加大科研项目投入研发力度、推动生态农业信息化转型,为适应生态农业经济特性,获得良好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状态提供支持。

生态农业的经济特性非常显著,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把握生态农业的特性。根据本地区的客观资源条件特点和优势,做到调动多方面资源、体现本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优势,为取得更好的生态农业发展状态提供支持。在不同的实践策略推进落实时,更需要地区农业生产部门加强协同合作,通过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开发生态农业试点项目,为维持地区生态农业良好的发展运行状态提供保障。

一、生态农业的经济特性分析

生态农业凭借其循环、再生的综合性,通过对物质的深加工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高了农民的增值收益,加快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改变了局部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科学技术,通过生态模型的技术方式来实现特定经济作物的增值生产。

1、经济发展效率高

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会引入多元的技术和资源做支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也会借鉴应用一些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另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强调资源利用时的高效性和节约性。同时,会尽可能降低化肥农药这些生产要素的使用率。这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更快地获得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引入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农产品的品种也可在生态农业背景下基于技术的支持,实现多样化的研发与种植,从而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农产品需求,保障农产品安全。这对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提升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农业生产中引入生态农业理念也意味着农产品的加工以及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衔接融合,农产品经营也会获得更加多元的方法和渠道,形成更加完善更具系统性的产业链结构,从而体现出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一系列的成效都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而这种优势性的特征也是生态农业经济的主要特性。

2、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强

在生态农业模式下,不同类型的资源都可实现可持续利用。这主要是由于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学原理注重兼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能够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形成良性循环状态,在生态农业背景下,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都讲求科学性和系统性,强调积极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物质做辅助落实开展农作物培育管理工作。这意味着土壤和水源污染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不同类型的资源可在生态农业运行模式下得到循环的利用。另外,生态农业模式下的自然环境中生物多样性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自然界中的生物与农作物之间也可保持互利共生的循环生态。从而达到修复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效果,这也为农业生产工作长期稳定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市场适应性强

生态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具备市场适应性强的经济特性,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以及食品需求品质的不断提升,生态农业产品也成为在市场上受到青睐的典型产品。从特点上来讲,生态农业产品具有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特点。同时,生态农业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落实时,也非常注重传达节能环保的理念,这也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使得生态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进一步提高。最后,生态农业背景下,其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也会有所加快。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发展所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必然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价值

1、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

乡村振兴政策是现阶段农村地区发展建设中比较典型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进落实不仅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据,也能够使得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状态发生创新转变,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引入农业生产中进行应用,兼顾生态环保和农业生产两方面的要求,为促进地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具体来讲,所谓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主要是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对乡村振兴政策的重要体现。从目标上来讲,乡村振兴政策强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强调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和谐度。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在于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方位统一,这与乡村振兴的宏观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落实注入新的动力。另外,生态农业发展也能够带动乡村地区的旅游业、电商行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保证上述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加充足的发展契机,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同地区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和农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势,通过促进转型引入更多的资源条件做支持,为取得更好的区域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状态积极响应,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提供保障。

2、有效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中,乡村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多元挑战。现阶段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农作物种植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废弃物排放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出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以便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能够有效利用生态农业经济的特性,清晰认知本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进一步以维护生态环境,同步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生态农业对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非常重视。例如,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生物物质能源或饲料就属于农业废弃物处理时比较典型的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生态农业发展优势的目标。

3、促进农产品研发创新

生态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品质种类也可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技术支持下实现创新和优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研发创新的价值。具体来说,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要求农产品的研发遵循自然规律,避免过度依赖化学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绿色环保技术会逐步在农作物种植和农产品生产中发挥作用,这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安全保障力度,体现出农产品绿色健康的价值。同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通过研发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生态农业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源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产品研发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激发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农产品创新研发的热情,从而使得农产品技术支持下的新品种不断涌现。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和技术研发人员,也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作动力,提升农产品的口感,保证农产品的营养。

三、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1、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升生态农业发展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的山西省阳泉地区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践中,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地农业生产部门通过树立有机肥加工厂的核心地位,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同时,引入了无花果、甜瓜、莲藕等特色农产品,丰富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甜瓜和无花果的成功种植与销售,为基层农民带来了非常直接而充裕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参加了市级农产品的展示展销活动,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为产品的销售拓宽了渠道。同时,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资,建设了有机肥加工厂,原本难以处理的羊粪转化为有机肥资源,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形成了循环性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不仅提升了阳泉地区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也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同一产业结构体系同步推进提升。另外,通过种植莲藕等多年生作物,意图探索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力求通过形成新的农业种植模式,避免土地资源过度浪费,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在农产品宣传推广的环节,重视引入微信平台、抖音平台等,为农产品的销售宣传提供便利条件。力求提升阳泉地区农业产业的市场适应性,提升农产品的风险抵御能力。通过上文的分析可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引入和构建需要以完善的产业体系做支撑,联动多方面资源条件作支持,形成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从而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2、引进高质量农业人才

技术人才对于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生产销售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专业人才更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人才的质量、人才的储备量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够基于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优势,以人才作动力取得良好的发展状态。关于引入高质量农业人才主要是指,不同的农村地区应当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结合现阶段乡村振兴政策的优势,对地区农民群众开展集中培训教育工作。将新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技术、养护管理技术向农民群众进行传达。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政策引入一些高质量技术人才,为基层农民更好更快地掌握先进技术提供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农村地区还应当基于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积极举办科技创新竞赛或主题性实践活动,为更加精准的引进高质量农业人才提供支持。

3、加大科研项目投入研发力度

科研项目在生态农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积极研发推广科研项目投入资金资源做支持,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了促进科研项目的投入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相关部门首先应当发挥好牵头引导作用,积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鼓励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以及企业实现联动合作,对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发。比较典型的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必要时,还可积极通过跨地区项目的联动观摩与推进,促进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生态农业开发技术得到应用。同时,还应当注重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保证科研成果能够在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民群众的全方位支持下,更好、更快的向更大的范围推广应用。通过加大基层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其科学素养和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形成具有系统性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对农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本文探讨的山西省阳泉地区来说,现阶段阳泉市聚焦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并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生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合作,共同研发相关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目前已通过推广智能灌溉系统和有机肥料,实现了降低农业生产化学肥料依赖,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的目标。

4、推动生态农业信息化转型

推动生态农业的信息化转型主要是指,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下更加注重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平台进行联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和病虫害预警信息。帮助农民基于农作物生长和作物养护,提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方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另外,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和物联网技术也逐步在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中引入应用。例如,无人机植保技术、远程监控平台等,都不同程度地在区域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意味着农产品的销量、农产品的宣传推广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销售宣传工作更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为农产品品质的优化和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的构建提供重要支持。对于本文探讨的山西省阳泉地区的生态农业信息化转型而言,该地区通过引入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蔬果种植大棚内,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确保作物健康生长。蛋鸡养殖场则利用智能喂料、清理、包装设备,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另外,阳泉地区还建立了电商数字化平台,改变了传统交易方式,使得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更加快捷顺畅。总的来讲,上述信息化技术与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阳泉地区涌现出了鱼菜共生、方舱种银耳、5G+智慧养殖等农业新兴产业,农业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和特色化。同时,数字技术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阳泉地区的生态农业信息化转型成果丰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中,不同地区一方面应当积极借助乡村振兴宏观政策的优势发挥支持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当从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链条构建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为促进不同地区应用区域优势,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045000山西省阳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