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高效田间管理方法的实施总结

2025-02-05郭素芹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2期
关键词:薯苗薯块种薯

红薯归属于粮食作物的范畴,为1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块根味道甜美,是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不仅如此,红薯还是制作淀粉的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比较大,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种植。为实现红薯优质、高产的目标,要了解相关的栽培技术,掌握田间管理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应用。

一、红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1)优选良种

红薯栽培过程中,品种的选择与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培育壮苗阶段,要对红薯选种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临泉县的气候条件,结合市场对红薯的需求情况,选择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生长周期短的红薯品种,为优质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

(2) 育苗

红薯的品质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育苗的影响,由此使得育苗成为红薯优质高产栽培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实践表明,粗壮的苗木比细弱的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有利于提高红薯的品质和产量。红薯育苗的技术要点如下:

①作床。由红薯的生长习性可知,它是一种喜阳且耐阴的植物,根据这一特点在制作苗床时,要选择适宜的地块,为红薯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光照。用于作床的地块越平坦越好,土壤应当足够肥沃,不要选择土壤贫瘠的地块,并且要保证所选的地块便于管理,苗床的长和宽以20m左右为宜。整理苗床的过程中,可以选用适宜的药剂施于苗床内,以此来消灭苗床中的致病菌,避免苗期病害的发生。同时要对苗床进行全面消毒,选用多菌灵300倍液喷施苗床。

②排种。选好的种薯在排种前要先晾晒并消毒,排种时将种薯摆放整齐,这样可以确保苗齐,给之后苗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种薯排列好以后浇适量的水,用细土填满种薯之间的空隙,随后将预先准备好的地膜覆盖到种薯上,通过地膜覆盖,可以为种薯创造出温湿度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壮苗的培育。当苗床所在位置处的地下水位偏高时,要选择适宜的地方挖设排水沟,以此来防止种薯覆盖对出苗的影响,从而确保红薯的出苗率达到规定要求。

③苗床管理。排种后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防止地膜在风力的作用下揭开,导致膜内的温湿度出现异常的情况,对种薯的正常出芽造成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排种后1周左右,种薯便会在苗床内生根,2周左右开始发芽,天气晴朗时,如果膜内的温度达到30℃以上,则应揭膜通风,降低膜内的温度,避免高温影响种薯出苗,待膜内的温度恢复正常后,重新覆盖好地膜,为薯苗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进入4月后,气温不断升高,苗床内的杂草逐步复苏,为避免杂草对薯苗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要及时开展中耕除草工作,并在中耕的过程中,向苗床内施入适量的氮肥,待薯苗生长至6-7节时,便可炼苗,当苗长达到25cm左右时,可剪苗插植。

2、整地施肥

(1)精耕细整

疏松的土壤透气性好,红薯的根系在这样的土壤中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使生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壤中的氧气含量越充足,越有利于红薯吸收有机质和钾肥。当土壤环境中的无菌气体较为活跃时,入土的有机肥会被快速分解转化为有效的养分,这些养分更容易被红薯的根系吸收,有助于促进红薯幼苗的生长发育。为使土壤更加疏松,并创造出适宜的土壤环境,应当对地块精耕细整。

①对土壤深耕能够使活性土层的厚度进一步扩大,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释放,给红薯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排种时,薯块一般分布在土层以下5-25cm的范围内,当耕深达到30cm左右时,能够达到增产的效果,产量的增幅约为20%左右。因此,整地时应将耕深控制在25-30cm之间,尽可能不要超过30cm,若是耕层过深,则会影响红薯的生长,产量会随之下降。

②当土壤为碱性时,为防止烧苗,可采取砂土压实的处理方法,并向碱性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或是秸秆,以此来增强土壤的肥力,抑制盐分回流。

③生产实践表明,垄作能够使红薯的产量得到有效提升,这是因为起垄的过程中,土层的厚度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获得显著改善,地温大幅度提高。可在整地时制作垄沟,要确保平直,间距相等,地势比较高的地区,可将垄沟的间距设定为100cm,垄高以30cm为宜,这种形状的垄不但具有抗旱的作用,而且还能保湿。为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淋,可选择山脊或是斜坡作为红薯的种植地。

(2) 施肥

红薯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红薯会经历多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别。例如,红薯在提蔓期时对氮元素的需要量比较大,通过氮肥的补给,能够加快茎叶的生长速度;膨大期时,需要钾元素维持根茎的正常生长发育,此时要多施钾肥。施用氮肥时,要控制好用量,避免过量造成茎叶徒长。

①红薯排种后,可结合首次中耕将尿素与草木灰混合施于茎基部,当薯苗的高度达到50cm左右时,可进行第二次中耕,此次中耕应以深耕为主,进一步提升土壤的疏松度,并施入尿素及复合肥,其中尿素的施用量控制在每公顷45kg左右,复合肥的施用量控制在每公顷225kg左右。

②裂缝肥在红薯增产、提质方面的效果比较显著,通过裂缝肥的施用,能够起到预防植株早衰的效果,有助于促进薯块膨大,重量随之提升。施用裂缝肥最佳的时机为80%以上的垄面出现土壤裂缝,并且红薯的叶片颜色明显变淡,此时可以选择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是高钾型水溶肥。

3、薯苗栽植

(1)选择壮苗

在对薯苗进行移栽的过程中,应当以壮苗作为首选,这种薯苗的茎秆更加粗壮、叶片更大、长势更好,不但营养器官发达,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移栽之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返青,可为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2) 栽植方法

红薯常用的栽植方法有三种:分别为直插、斜插、水平插。选择适宜的方法栽植红薯,不但能够提高栽植后的成活率,而且还能起到促进薯块膨大的作用。

①直插。这种栽植方法适宜栽植较短的薯苗,具体是指将短苗以垂直的方式插入到土壤中2-3节,其余的部分露在土外,栽植深度为8-10cm左右。由于直插入土的深度较大,从而使得薯苗的根系能够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水分,有助于促进成活率的提升,适用于土壤较为贫瘠的地块。

②斜插。当薯苗的长度达到20cm左右时,可以采用斜插的方法进行栽植,即将薯苗倾斜45°角,插入土壤中,深度控制在苗长的1/2左右,露出表土1-2节。薯苗斜插后,用短耙从另一个斜面将土覆盖到薯苗上,要确保苗顶露于土外。这种栽植方法具有入土深度大、抗旱等特点,适用于干旱的地块。

③水平插。栽植时,需要先在垄上开沟,沟深以3-5cm为宜,随后将薯苗平放于沟内3-5节,用细土对薯苗进行覆盖并压实,使薯苗露于土外2-3节。以水平插的方法栽植的红薯,能够使结薯的条件达到一致,薯苗插入土中的深度较浅,可以加快薯块的形成速度,更容易膨大。处于土壤中的薯苗节数比较多,结薯的位置随之提高,结出的红薯体形更加匀称,有助于提高产量。水平插因需要开沟,所以比较费工,用苗量较多,栽植成本高,薯苗入土浅,根系无法吸收到深层土壤中的水分,薯苗抗旱能力较差。故此,该方法适用于雨水充足的地区。

(3) 插植要点

薯苗插植的过程中,应在确保成活的情况下,以浅栽为主。通过浅栽能使薯苗入土的各节处于较为疏松的土层内,有利于促进块根的形成。栽插的深浅程度,可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种薯应尽可能带水栽插,并增加入土的节数,这样能促进薯苗在土壤中快速生根,从而提高成活率,结薯量会随之提升。通常情况下,薯苗入土的节数以4-5节最为适宜。

(4) 合理密植

红薯的栽植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在确定栽植密度时,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栽植时间、所选品种的特性等因素。当红薯种植地的土壤肥力比较高时,可以选长蔓、大薯形的品种,并稀植;如果种植地的土壤肥力偏低,可选短蔓、小薯形的品种,并合理密植,每亩的栽植密度控制在4500株左右。

(5) 适时早插

红薯的营养生长期与栽植时间的早晚有着密切关联,通过适时早插,可以使营养生长期进一步延长,随着营养生长期的延长,红薯的产量将会大幅度提升。

二、促进红薯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方法

为确保红薯优质、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在红薯栽培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如此可为红薯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1、查苗补苗及除芽

薯苗移栽3-5天后,要开展1次全面检查,针对未成活的死苗进行补栽,以确保苗齐。补苗时应当选择壮苗,并在补栽后及时浇水,提高薯苗的成活率。同时,要做好补栽薯苗的管理工作,确保与大面积栽插的薯苗长势一致,给后续的田间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当薯苗的主茎生长至50cm左右时,可以选择晴好的天气,对顶部的薯芽进行摘除,薯苗的分枝生长至40cm后,应及时摘除顶部的薯芽。

2、控旺

为使红薯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生长的态势,应当做好控旺工作,给增产、提质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通常情况下,控旺可以分3次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 首次控旺

当薯蔓生长至2条垄沟交接的部位,蔓长达到35cm左右时,应开展首次控旺,可以选择浓度为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g,兑水30kg,以喷施的方式给药,由此能够促使薯苗深扎根、早膨块,可以提高红薯生长的均衡性,有利于高产目标的实现。

(2) 二次控旺

雨季到来后,可以结合红薯的生长发育情况,确定第二次控旺的具体时间。与首次控旺有所不同,本次控旺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薯蔓的生长速度,防止只长蔓不结薯的情况发生,使薯块的膨大速度进一步加快。可以选用浓度为15%的多效唑100g,兑水15kg,以叶面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14天用药1次,持续2-3次可以见效。

(3) 再次控旺

当薯蔓的长度达到50-70cm左右时,应开展第三次控旺,可以选用缩节胺,用量控制在10mL/667m2,或是用助长素,用量为20-25mL/667m2。由此不但能够使薯蔓的生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能促进薯苗根系生长,有利于产量的提升。

3、水肥管理

(1)浇水

红薯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缺水会影响红薯的长势,进而造成产量下降。因此,当田间的含水量低于60%,要及时浇水。薯苗移栽后,要确保田间水分充足,如果遇到干旱的天气,则应勤浇水,并在薯苗成活后,及时开展中耕,当垄上遍布薯蔓时,应停止中耕,以免对红薯的茎叶造成损伤,影响长势。红薯进入生长旺期后,要提起藤蔓,以此来抑制茎叶生长,避免出现不定根结薯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提蔓操作时应防止用力过大造成藤蔓折断,要保持藤蔓原本的形态,不可以翻转。

(2) 追肥

薯苗栽植40天后,可进行首次追肥,选用硫酸钾,施用量以10kg/667m2为宜。为提高肥效,可于追肥前,在薯苗基部位置处开设1个直径为8cm左右的孔,并用少量的土壤进行覆盖,以此来促进薯块的形成。红薯进入生长后期时,为提高产量,可在收获前50天左右,选用浓度为1%的硫酸钾溶液,对红薯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施1次,持续2-3次,为提高肥效,可以选择夜间喷施。

4、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的防治

红薯生长发育期间,会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如病毒病、黑斑病、茎腐病等。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①病毒病多为昆虫传播,如烟粉虱等,针对这一情况,应当以防虫为主,这样才能降低病毒病的发生几率。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哒螨灵等药剂。

②黑斑病的发生原因多为土壤带菌或是薯块带病,该病害一旦发生,会影响红薯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黑斑病的发生,可将红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或是在整地时,用浓度为50%的氯溴异氰尿酸粉剂拌制药土,均匀撒施,并在薯苗移栽时,用浓度为50%的氯溴异氰尿酸3000倍液浸泡薯苗的根系,时间以8min左右为宜。

③为降低红薯茎腐病的发生几率,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并在耕地前,用浓度为2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拌土,2.5kg的药剂拌50kg的土,均匀撒施。

(2) 虫害防治

对红薯生长发育危害比较严重的害虫有两大类:一类是茎叶害虫,如红薯麦蛾、斜纹夜蛾、潜叶蝇等;另外一类是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蝼蛄等。

①针对茎叶害虫,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对地块深耕,杀灭潜藏于土壤内准备越冬的卵蛹,降低翌年的虫口基数。薯苗移栽后,应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成虫的活动情况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成虫产卵,可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药效较好的有浓度为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浓度为40%的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以喷雾的方式给药,7天后补喷1次,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②针对地下害虫可以选用生物防治措施,薯苗栽植后,在垄沟内种植蓖麻,由于蓖麻根茎有毒,地下害虫啃食后会中毒死亡,这样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不仅如此,蓖麻对部分成虫也有消灭作用。

5、适时采收

红薯成熟后,要把握好采收时间,通常情况下,薯块在地温低于18℃后会停止膨大,当地温低于10℃时,可能会引起冷害。所以要在平均气温为15℃时进行采收,并在气温降至12℃前完成采收。如果是高产田,则可适当延长收获期。红薯收获的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块茎,留种时应当以优质的薯块作为首选,并选用适宜的药剂对薯块进行消毒处理。

综上所述,在红薯种植过程中,要掌握培育壮苗、整地施肥、薯苗栽植等栽培技术,同时还要了解田间管理方法,尤其是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从而为红薯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这对于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此方可给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236400安徽省临泉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薯苗薯块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红薯苗栽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