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园林类专业课程建设实施路径探索
2025-01-28王丹王倩倩
摘要" 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视域,分析园林类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设计、职业素养培养、教师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建设现状,并对其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从专业层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三层衔接的课程思政体系;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紧密对接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关键岗位群;优化教师教学理念,通过培训活动、激励机制等增强其思政育人能力;完善教材内容,将园林行业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纳入其中;优化教学实施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与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申报了省级示范课程,并组织学生编写了《校园植物志》,增强了其专业能力,培养了其社会责任感。本文为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紧密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园林;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G71;S6-3"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2-0134-06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2.025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ndscape related majors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WANG Dan1" " WANG Qianqian2
(1Educational I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Center,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2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 To cultivate composite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scape related courses current situation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atic design, professional ethics cultivation, teacher teaching philosophy, textbook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l,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paths were studied. Specifically, built a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ystem at the professional level, forming a three-laye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that connected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s; developed professional ethics based on job requirements and closely connect with key job group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ptimized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eachers, enhanced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ilities through training activities, incentived mechanisms, etc; improved the textbook content and incorporated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landscape industry; optimized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odel, adopted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teaching, role-playing, and group discussions, and designed practical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had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successfully applying for provincial-level demonstration courses, and organizing students to write Campus Flora, enhancing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cultivating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Landscape related major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landscape; new urbanization
产教融合有助于高职院校紧跟市场发展,了解园林企业需求,从而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适应园林、市政和园艺等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园林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长期以来,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之间尚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行业前景的信心有待提升,对口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张锴[1]对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认为乡村振兴将催生诸如乡村旅游开发、乡村规划设计、乡村互联网、乡村金融、乡村电子商务和乡村信息技术等新型行业及相关职业,这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高。当前,园林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在此情况下,城市景观提升、乡村旅游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业园区规划等领域,均需要大批能够将园林专业理论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有机结合的一流园林人才。常规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形势下社会对园林行业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经济发达地区是大部分园林类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应君等[2]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认为探索实践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其中价值塑造是基础。严红[3]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产教融合为前提,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路径,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而如何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成为高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必要课题。
本文对园林类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包括从专业层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优化教师教学理念,完善教材内容,以及优化教学实施模式等,弥补了现有的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缺乏系统设计,思政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的融合度较低等不足;回答了如何根据园林行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和完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等意识,如何将学生个人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等目前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结合园林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要求来开展,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园林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来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并选取植物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和花卉栽培技术3门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试点。
1 园林类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于2023年7月和2024年7月对安徽省内外部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进行了访谈,以走访和电话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同类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实践情况,包括园林类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创新探索,实施效果评价,以及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入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园林类专业的课程建设现状。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在园林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业课程建设逐步推进,但也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职业素养培养缺乏针对性,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内容与园林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结合不紧密,以及教学模式生硬等问题。同时,涉及园林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项目有待进一步增加。
1.1 系统性设计方面
目前,园林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一般在个别专业课程中实施,暂未在专业整体层面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三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总体规划。相关教育内容前后衔接不足,不同类型课程需进一步突出思政教育重点,避免出现某类思政元素重复出现或从未涉及的现象。例如,在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手绘基础和效果图制作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中,均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但未进一步结合不同课程的特色对思政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如园林手绘基础、效果图制作等课程对学生美学思想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力度不足,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与减碳零碳、乡村生态修复等发展理念的结合程度不深,园林工程技术课程缺乏对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技艺等理念的培养,等等。
1.2 职业素养培养方面
不同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素养的需求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基于岗位特色的特殊需求,园林行业不同岗位(如设计、施工和植物管理等)对接不同的核心课程。例如,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对接岗位为花卉园艺师,园林养护与管理课程对接岗位为园林绿化工,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对接岗位为园林设计员。这3种岗位的从业人员不仅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基本职业素养,还需具备针对具体岗位的特色专业素养。具体来说,花卉园艺师、园林设计员要求具有美学素养、创新意识、生态意识和团队沟通协作等能力;园林绿化工要求具有敬业精神、规范意识等素养。实践中,由于园林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办学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企业并未参与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部分教师对行业不同岗位特殊需求的了解程度不足,在专业教学中实施的课程思政更多的是基于共同素养需求层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暂未充分对岗位差异进行有特色的全面深度剖析,导致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园林行业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
1.3 教师教学理念方面
目前,园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较少,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在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环境提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与园林专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此外,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具体做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将思政元素与园林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的能力较弱,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1.4 教材内容方面
部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是教材,而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材与大纲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针对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系统性设计,缺乏对思政元素的合理融入。园林植物、园林发展史和市政工程概论等职业基础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专业核心课,以及部分专业实训实习类参考教材,均较为重视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介绍,鲜少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部分教材介绍的园林设计案例多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经典园林,脱离了园林企业的发展实际,缺乏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生态修复和宜居乡村建设等实践案例的引用。韦洪发等[4]研究指出,课程思政的根本遵循在于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育人性与育才性相统一。若课程思政的实施缺少教材内容的价值引导,而完全依赖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且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差异较大,可能会导致课程思政实施达不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1.5 教学模式方面
本研究面向园林专业学生就该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0份,收回172份,有效问卷170份。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2.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32.9%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过程中未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进行合理联系与有效引导,21.2%的学生认为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25.9%的学生对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不感兴趣。于英丽等[5]研究指出,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生动和深入,生搬硬套与课程无关的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变成乏味的“说教”。实践中,部分专业课教师欠缺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的能力,也欠缺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技巧,没有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开展教学。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减碳零碳、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内容的讲解较少,偏重选择设计类案例,与新兴创新型技术相结合的案例较欠缺。例如,在讲授庭院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没有将“雨水花园”这一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兴案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介绍,缺少对如何将传统设计理念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创新性融合等问题的思考。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感染力不强,互动性欠缺,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6]。
2 园林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结合上述关于专业层面的系统性设计、专业岗位职业素养培养等现状可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施方案。因此,提出以下园林类专业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并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实践。
2.1 从专业层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
在制订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注重将课程思政教学进行统筹规划、整体设计,与产业需求、经济发展、职业素养和学生就业需求相结合,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三层衔接的课程思政体系,如表1所示。基于专业整体层面,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侧重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达到分阶段、分层次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效果的有机衔接。
2.1.1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思政元素应更具有人文深度与情境趣味。如园林植物课程思政元素应侧重植物文化内涵、物种多样性、尊重自然、生态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内容,市政工程概论课程思政元素应侧重市政行业规范、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内容。
2.1.2 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的思政元素应关注企业岗位需求,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应侧重设计规范、乡村振兴、辩证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创新思维等内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思政元素应侧重“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观、“三农”情怀、劳动教育和团队协作等内容[7]。
2.1.3 专业综合实践课 专业综合实践课的思政元素应侧重突出工匠精神和企业特色,与具有优秀文化特质的园林企业共同打造实践场所,使学生与企业工匠大师近距离接触,形成对工匠精神的感性认识。同时,立体化、多维度对接企业文化,促进校企文化深度融通。园林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课思政元素应侧重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安全教育、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资料整理等内容。
2.2 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园林类专业毕业生要适应岗位需求,不仅要有对园林企业文化的认同,也需深刻理解园林设计员、绿化施工员等不同园林岗位的职业素养和内涵。通过调研园林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未来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要求,分析企业对员工思政素质的期望。紧密对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等专业课程的关键岗位群,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行业协会或专业机构合作,调整思政元素教学内容,满足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对在职员工和管理者开展访谈,了解实际园林工作中所需的思政素质和职业能力;针对不同岗位特色,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找准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和环节。
2.3 优化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并积极将其融入实践教学。首先,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强化自身育人意识,主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其次,组织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思政培训活动,制订科学的培训方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最后,建立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增强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2.4 完善教材内容
更新产教融合下的教材内容,针对园林行业企业需求,结合行业标准,准确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确定与岗位需求直接相关的课程内容,分析可以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专业维度、岗位需求去思考问题。依据园林专业建设情况,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联合园林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园林企业导师,认真分析园林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岗位需求,结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将思政元素以案例设计、社会活动等形式融入教材,形成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思政教材。同时,注重对教材的更新与完善,及时将园林行业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纳入其中,使教材既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体现价值导向和思想性[8]。
2.5 优化教学实施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首先,把握思政育人元素融入的度,在适当的节点和情境中引入合适的思政话题,将思政元素“揉”到专业课教学中。结合热门话题,选择契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其思考。其次,结合专业特色,利用岗位教学优势,依托校企合作,精心设计与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深度实施思政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具体而言,充分利用企业思政教育资源,邀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走进课堂,充分发挥园林工匠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学生参观经典园林、博物馆、展览馆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场所,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老一辈园林匠人高超的园林建造技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岗位实践了解园林技术工作内容,在劳动中感受园林工作的价值,体会工匠精神[9]。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并熟悉企业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文化内容,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将思政考核纳入专业课程考核体系之中,积极探索课堂思政教学、课外思政实践和课程思政考核“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10]。
3 园林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园林规划设计和花卉栽培技术2门课程标准的修订,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了思政元素,形成了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纳入思政元素的2门课程教学标准不仅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类专业教学,而且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其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一个学期完整学时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案编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挖掘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并在每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适时呈现。实施该教学改革后,学生反馈与同行评价均较好,并带动了其他园林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园林专业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已成功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植物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校园物质环境这一优良载体,引导学生从校园植物调查入手,编写校园植物名录,并在此基础上将植物生态知识与植物文化、当地习俗等进行结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校园植物志》的编写,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了其专业能力,实现了专业教学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该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培养其环境生态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素养,而且对其展现才华、提升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启与大自然接触的新窗口,使其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直观和清晰的认识,逐步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并外化为自身的生态行为。实践中,《校园植物志》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已作为园林专业素质教育教材发放给学生,帮助其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为后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须结合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园林类专业岗位育人特点,立足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整体设计,深度融入岗位需求,提升教师主动性,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材内容,多措并举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体现基于岗位需求、价值引领和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思政特色,培养适应园林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本文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视域,分析园林类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设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教师教学理念、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建设现状,并对其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从专业层面建设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三层衔接的课程思政体系;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紧密对接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关键岗位群;优化教师教学理念,通过培训活动、激励机制等增强其思政育人能力;完善教材内容,将园林行业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纳入其中;优化教学实施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与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在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核心课和园林植物等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中进行试点,为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紧密融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锴.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发展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0(6):44-47.
[2] 应君,张晓静,张一奇.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与实践[J]. 现代园艺,2020(23):189-191.
[3] 严红.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职教论坛,2019,35(10):155-159.
[4] 韦洪发,王晓宇. 论 “课程思政” 中的 “三个统一”[J]. 江苏高教,2022(4):96-105.
[5] 于英丽,周求宁. 产教融合模式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23(12):129-131.
[6] 赵凯茜,吴桐,姚朋. 风景园林学助推乡村振兴的途径与策略[J]. 规划师,2019,35(11):32-37.
[7] 阎雯雯. 高职本科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群思政体系构建[J]. 艺术教育,2022(3):276-279.
[8] 张惟. “课程思政” 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22(4):62-63.
[9] 张阳,张志祥. 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15-16.
[10] 陈烨. 聚焦精神信念教育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思政探索:以风景园林建筑工程教学为例[J]. 高教学刊,2023,9(10):36-39.
(责任编辑: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