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中国生鲜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2025-01-28孙杨阳
摘要:本文选取2003—2022年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数据,分析生鲜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并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贸易结合度TII等指数对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RCEP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紧密且多为产业内贸易;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流向RCEP国家的占比过半;中国进口生鲜农产品来源是RCEP国家的占比较大;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同时中国的物流绩效不断提升。但近几年,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呈现贸易逆差,且中国生鲜农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正逐步减弱。本文认为,我国需提升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力,改善生鲜农产品品质,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竞争性;互补性;RCEP;进口;出口;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F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b)--05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形成始于2012年,由东盟(ASEAN)十国和六个对话伙伴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共同启动。各方就多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多年协商。其中印度在2019年退出谈判,其他国家继续推进,最终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RCEP涵盖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5.9%(来源:UN),GDP约占全球GDP的24.0%(来源:IMF)。RCEP强化了区域内供应链和投资的关系,通过更优惠的原产地规则吸引外资,进一步降低了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并被视为加强区域内国家间关系、缓解经济和安全压力的工具,同时有望提高成员国的经济效率。
生鲜农产品是指农业和畜牧业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加工或仅少量加工的、对储存要求较高,具有高度保鲜需求的初级产品,包含水产品、果蔬和肉蛋奶等。在RCEP背景下,中国生鲜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文献综述
1.1国内文献
在RCEP协议对农业相关规则政策的影响研究方面,早在RCEP协议生效前,于鹏(2021)[1]对RCEP和CPTPP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要做好RCEP全面生效前的准备工作,在规则领域加快先行先试。乔翠霞等(2021)[2]的研究指出,RCEP农业规则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和供应链安全。钱静斐等(2022)[3]认为RCEP协定实施有利于中国以更低价格保障农产品供给和满足国内需求。在RCEP协议对特定农产品的影响方面,宁夏等(2023)[4]对出口东盟的广西柑橘产业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度规模发展、物流冷链建设、地理标志管理等发展建议。秦江楠等(2022)[5]提出中国应充分利用RCEP协定生效实施契机,全面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在RCEP的影响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方面,张夏恒等(2023)[6]通过分析陕西省农产品出口数据和跨境电商渠道利用率,认为RCEP涉农条款为农产品出口带来了积极影响,尤其在出口结构、产业链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刘丹羽(2024)[7]认为,虽然广西和东盟之间的跨境电商存在一些问题,但在RCEP背景下市场潜力巨大。
1.2国外文献
国外较少直接研究RCEP国家之间生鲜农产品贸易的情况,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与消费者行为两方面。例如,K.Hyung-geun和J.Y.Hong(2015)[8]探讨了中国与韩国在水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差异,指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并提议通过跨部门合作来提升效率。Z.Gao,H.-H.Kim和S.Jaeyeon(2020)[9]验证了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模型,强调产品质量、物流服务质量、平台互动质量、产品价格和认知价值等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拟从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两方面对中国与RCEP国家的生鲜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分析,以把握中国生鲜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走向,并提出对策建议。
2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的贸易现状
2.1总体
RCEP生效以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生鲜农产品贸易取得了显著进展,总体呈现以下现状和趋势:(1)贸易量显著增加。(2)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优化。(3)新鲜农产品种类增加。(4)双边贸易深化。(5)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发展。
2.2中国方面
2003—2022年,中国对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的出口额稳步上升。2022年,中国对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的出口额为148.7亿美元,占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0.3%。中国向RCEP国家出口生鲜农产品占向其出口的所有农产品的比重较高,仅2003年就达到34.9%,2016年达到最高的48.5%,近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2年降至35.8%,说明RCEP国家是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2003—2022年,中国从RCEP国家进口生鲜农产品总额快速稳定上升,平均每年的增速为3.55%,2022年达301.9亿美元。同时,中国从RCEP国家进口的所有农产品中,生鲜农产品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29.2%到最高2019年的52.1%。中国从RCEP国家进口生鲜农产品的进口额占中国进口生鲜农产品总额的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4年最高,为48.4%,虽然近年有所下降,但依然稳定在30%以上,这说明中国生鲜农产品进口的物流更加便捷,渠道更加宽广,RCEP国家是中国进口生鲜农产品的重要来源(数据来源:UNComtrade)。
2.3RCEP国家方面
与中国进口相对应,2003—2022年RCEP国家对中国生鲜农产品的出口额也呈现快速增长。从2003年5.0%的生鲜农产品出口给中国到现在的32.8%,说明中国近20年对RCEP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强劲。
2003—2022年,RCEP国家从中国进口生鲜农产品的进口额稳步上升。其中,日本在2003年从中国进口生鲜农产品占其进口生鲜农产品的比例达60.3%,虽然到2022年降为25.9%,但比例依然较大。与中国从RCEP国家进口生鲜农产品的强势增长不同,RCEP国家从中国进口生鲜农产品的总额虽然稳定增长,但总额占其所有生鲜农产品进口的比例十分稳定,近20年都在12.7%左右。这说明中国的生鲜农产品在RCEP国家中的竞争力一般(数据来源:UNComtrade)。
3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3.1研究方法
3.1.1竞争性指标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RCA)是由BélaBalassa在1965年提出用于计算某个国家在特定商品或服务类别中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或劣势的指数。RCAfxi≥2.5表明i国f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1.25≤RCAfxilt;2.5表明i国f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0.8≤RCAfxilt;1.25表明i国f产业具有中等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RCAfxilt;0.8表明i国j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较弱[10]。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Xfi为中国生鲜农产品出口额,Xi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额,Xkw为世界生鲜农产品出口额,Xw为世界农产品出口额。
3.1.2互补性指标
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ComplementarityIndex,TCI)表示区域内两国贸易互补性程度与贸易紧密关系的指标。TCI大于1,表明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互补性高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贸易关系比较紧密。TCI在(0,0.5)之间则表示具有较弱的互补性,TCI在(0.5,1)之间则表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11]。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RCAfxi表示中国在生鲜农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fmj表示RCEP国家在生鲜农产品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其数值越高,说明劣势越明显。在本研究中,Mfj为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的进口额,Mj为RCEP国家农产品的进口额,Mfw为世界生鲜农产品的进口额,Mw为世界农产品进口额。
贸易结合度指数(TradeIntegrationIndex,TII),也称贸易强度指数,一般被用来度量两国之间贸易相互依存强度。贸易结合度指数越大,表明两国之间贸易联系越紧密。若TII>1,表示i国与j国贸易关系比较密切;若TII<1,表示i国与j国贸易关系相对疏远;若TII=1,表示i国与j国贸易关系中性[12-14]。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TIIij表示i国出口对j国进口的贸易结合度,Xij表示中国对RCEP国家出口总额,Xi表示中国出口总额,Mj表示RCEP国家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Mj/Mw表示RCEP国家进口能力。
3.1.3辅助指标
(1)产业内贸易指数(GL)也称为Grubel-Lloyd指数,是用于衡量特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标。该指数由赫伯特·格鲁贝尔(HerbertGrubel)和彼得·劳埃德(PeterLloyd)于1971年提出[14]。GL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1。GL=0:表示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GLlt;0.5: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表明该国家在某一产品上主要是出口或进口,而不是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出口和进口;GL≥0.5: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表明该国家在某一产品上既有大量的出口也有大量的进口;GL=1: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对该产品的进口量和出口量相等。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中国对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2)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sPerformanceIndex,LPI)是由世界银行创建的一个交互式的数据库,用于帮助各国了解其在国际贸易中各个方面的评分及优劣,为各国改进其物流效率提供参考。LPI通过对全球货运代理和快递运营商的广泛调查,提供各国物流绩效的详细概况和见解[15]。LPI由六个主要指标组成:清关效率Cust;基础设施质量Infra;国际运输的便捷性Ship;物流服务质量Logi;货物追踪和追溯能力Track;到货准时性Time。
3.2数据说明
由于缺失2023年部分国家或者部分商品的数据,本文采用较为完整的2003—2022年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贸易的数据。为了便于分析,以HS分类标准的前两位编码将生鲜农产品(具有一定食用价值)分为以下5类:02(肉及食用杂碎)、03(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04(乳品、蛋白、天然蜂蜡、其他食用动物产品)、07(食用蔬菜、根及块茎)、08(食用水果及坚果、柑橘属水果或甜瓜的果皮)。数据来源于国际贸易数据中心(UNComtrade)。
4结果与分析
4.1贸易竞争性分析
4.1.1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2003—2008年,中国生鲜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中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RCA值在0.985~1.092波动。加入WTO后,市场逐步开放,竞争加剧,但也带来了进出口机遇。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改善,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2009—2017年,生鲜农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RCA值升至最高1.309,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进一步的市场拓展。然而,2018—2022年,生鲜农产品竞争力有所减弱,RCA值降至最低0.999,原因在于受中美贸易摩擦、国际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同时,政府对环保重视度提高,农业生产方式面临调整,其他国家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见图1)。
4.2贸易互补性分析
4.2.1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
2003—2022年,TCI大多数年份均高于1,表明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总体比较紧密,互补性较强。
图22003—2022年中国与RCEP农产品TCI指数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与RCEP国家的贸易更加频繁。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国际贸易受到冲击,进而影响了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关系。TCI在这一年下降至0.98。随着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加之中国实施一系列贸易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推动了与RCEP国家的贸易互补性。2011年TCI达到最高值1.31。2009—2011年,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保持在较高水平。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虽然TCI有所下降,但大多数年份仍然高于1。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中国迅速复苏,但整体贸易环境依然受到了冲击(见图2)。
4.2.2贸易结合度指数TII分析
2003—2022年,TII指数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从2003年的3.24到2022年的3.41,逐渐波动上升。中国与RCEP国家的生鲜农产品贸易十分紧密,原因在于中国实施与非洲、拉美、欧洲国家等加强交流的多元化贸易策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区域间合作的诉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2020年的TII指数达到了4.01,说明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关系正变得更加紧密(见图3)。
4.3辅助指标
4.3.1产业内贸易指数GL
2003—2022年,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GL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接近完全产业内贸易。从2015年开始,GL值虽然有所波动,但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产业内贸易持续占优势。然而,自2021年起,GL值有所下降,但仍高于0.5,表示产业内贸易优势有所减弱。具体原因在于:(1)农业政策。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能向更多国家出口。(2)贸易便利化。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如简化海关程序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3)供应链整合。RCEP的实施促进了区域供应链的整合,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在农产品领域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4)农产品多样化。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RCEP成员国之间的生鲜农产品具有互补性,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增长。(5)市场需求与消费结构变化。随着RCEP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6)新冠疫情的影响(见图4)。
4.3.2物流绩效指数LPI
如图5所示,中国整体LPI得分从3.32(2007年)逐步提升到3.70(2023年),排名从30位提升至19位。除清关效率和货物追踪两个指标的排名保持稳定,其他四项均有明显上升。
中国的国际物流绩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1)基础设施投资:包括新建和升级港口、铁路、公路和机场等。(2)政策支持和改革:如简化清关手续、改善监管环境、推动物流标准化等。(3)技术创新:如使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来优化物流操作,提高货物追踪和追溯能力。(4)国际合作和参与: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物流合作,提升了国际运输的便捷性和物流网络的全球覆盖。(5)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经济增长和外贸扩张促进了物流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升级和优化。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通过对2003—2022年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贸易数据的分析,利用RCA、TCI、TII、GL等指标对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深入研究,表明中国与RCEP国家的生鲜农产品贸易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1)紧密的贸易关系: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生鲜农产品贸易呈现出紧密的互补性和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比例,特别是在RCEP协议生效后,区域内贸易关系更加深化。(2)显著的贸易增长:RCEP协议的实施显著推动了中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生鲜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3)生鲜农产品竞争力的波动:尽管中国生鲜农产品在2009—2017年竞争力显著增强,但自2018年以来,由于国际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和环境问题等因素,竞争力有所减弱。(4)物流绩效的提升:中国的物流绩效指数在过去20年中逐步提升,基础设施、国际运输便捷性和货物追踪能力显著改善,极大地支持了生鲜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5.2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RCEP国家生鲜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并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应继续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的种植、收获、储存和运输环节,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强化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标准。第二,优化贸易结构与市场多元化:为应对当前的贸易逆差问题,中国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比例。同时,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第三,强化区域合作与供应链整合:利用RCEP协议框架,加强与成员国的合作,特别是在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上。加强与RCEP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政策上的协调,减少贸易壁垒,提高通关效率,共同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变。第四,建立和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鲜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加国际农产品展销会,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交流和合作,拓展市场渠道。第五,增强冷链物流: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冷链物流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确保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推广数字化物流管理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透明度,增强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于鹏,廖向临,杜国臣.RCEP和CPTPP的比较研究与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21(8):27-36.
乔翠霞,王潇成,宁静波.RCEP框架下的农业规则:机遇与挑战[J].学习与探索,2021(9):98-106.
钱静斐,孙致陆,陈秧分,等.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量化模拟及政策启示[J].农业技术经济,2022(9):33-45.
宁夏,容建波,黄艳芳,等.广西柑桔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23,52(6):228-35.
秦江楠,张俊飚,赵丁洁,等.基于CMS模型分析中国食用菌出口RCEP国家影响因素[J].食用菌学报,2022,29(5):109-22.
张夏恒,肖林.RCEP对跨境农产品电商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23(1):68-75.
刘丹羽.RCEP背景下广西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4(7):37-40.
Hyung-GeunK,HongJY.ResearchonChina’sColdChainLogisticsofAquaticProduct[J].JournalofChinaAreaStudies,2015,2(1):1-21.
GaoZ,KimH-H,JaeyeonS.ResearchonInfluencingFactorsofConsumerBehavior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E-commerceinChina[J].JournalofDigitalConvergence,2020,18(6):167-75.
郭京京,穆荣平,张婧婧,等.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演变态势与挑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56-67.
宋蔚,姚继东,祁春凌.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3):9-15.
沈智颖,李敏,高维新.RCEP背景下中国与日本水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0):45-8.
马翠萍,杨水清.加入WTO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演变下的大豆贸易研究[J].世界农业,2024(5):69-80.
余振,王净宇.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评估与展望[J].当代美国评论,2021,5(4):20-36+126.
杨莉,陈原,刘欣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绩效指数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影响研究[C].proceedingsofthe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21年会暨2021新兴经济体论坛,中国广东广州,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