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到“引领”:新时代高中班级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2025-01-26刘付淼

师道·教研 2025年1期
关键词:指导者教育者个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思维更为活跃,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单一的管理往往容易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为回应这一时代呼唤,我们应倡导人性化理念,融入情感因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数字化手段优化班级管理流程,更应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探索创新的班级管理方式。这样方能引领班级迈向新时代的新台阶。

转型要素一:从权威管理到独立引领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常常以班主任为中心,而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观念转向一种更为现代和人本化的管理路径——即引领模式。在引领模式之下,班主任不再仅仅扮演着一个命令下达者的角色,而是成为一个倡导、协调和支持的指导员。他们更加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并积极地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去,致力于创建一个开放共享的空间,鼓励并激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发表观点和提出创意。这种转型意味着对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新定义,即教师由纯粹的指导者变身为引导者、激励者。引领模式下,班主任更多地扮演导师角色,注重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个性化发展、合作学习以及实践体验,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每个个体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道路和发展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引领模式需依赖一系列具体策略的实施。首先,建立明确而富有包容性的规则框架是关键。这些规则不应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基于理解与尊重基础之上制定的,以支持每个成员的权益和平等性。接下来,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注重任务式、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同时,鼓励正面的反馈文化也是引领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班主任应该扮演积极聆听和即时反馈的角色,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正面强化或针对性指导,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另外,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班级或学校项目中承担领导角色,有助于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转型要素二: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引领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班级的转型”不仅是一次形式上的更新,更是一场深刻的价值观革新,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才能与情感等各方面的素质。这一理念下,“管理”被重新定义为“引领”,它要求教育者不再仅仅是管理员的角色,而是成为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这一角色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知识获取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与价值观念,以适应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需求。多元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者需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与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一项关键的策略便是“拓展教学边界”。教育者应当跳出教室的传统范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社团活动等,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成长平台。

转型要素三:从强制管理到自我引领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学校与教师面临着更广泛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出不仅能在特定环境中获得短期成就,更能够在未来社会持续发展的个人。这意味着从过去的单一灌输式的教育转向更加开放与灵活的学习环境是不可避免的变革路径。在这个转变中,班主任不再仅仅限于执行既定的教学计划或者纪律规范的角色,而是要作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领航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引领能力首先需建立在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之上,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班级管理的问题,并给予充分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决策并实践相关的规则。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还能够通过参与过程中体验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修正班规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决策力和组织能力,还能让他们深刻理解每个个体行动如何影响群体利益。这种直接的经验不仅是一种权力分享的过程,也是一堂宝贵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的课程。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独特光芒,并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指导。这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以及提供情感的支持与反馈。自我认知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它涉及理解自己的情感、动机、优势与挑战,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自己作为个体的责任与目标。班主任应成为这一进程的陪伴者,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理解外部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成熟而理智的人生规划。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指导者教育者个体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善倾听会提问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发掘有效的指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