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办学理路
2025-01-26郑弢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究是日久弥新的研究课题。这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模式的反思和重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很多小学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诚然,过去不乏学校提出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探究,但是更多只是从学校制度层面进行实践和探究。然而,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必须从物质、行为、制度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可能构建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育人场域。
一、物质文化:以美为本转向以学为本
校园环境应该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目的,彰显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校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也是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办学思想,为全校师生提供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1.校园环境建设主题化
校园环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应是全体师生认同的物质风貌,具有本校的个性特征,是学校的一门隐性课程。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发展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弥补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足。传统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只是片面追求“高、大、全”,不能很好地贯彻以生为本、以学为导的理念,导致校园物质环境在育人功能上出现“假、陋、空”的现象,没有让校园环境建设形成系列化和主题化,甚至远离学生年龄特点。
因此,可以将校园环境建设按照不同区域,分设不同主题,例如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启蒙等,并依据儿童特点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百看不厌的儿童主题隐性课程。让环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校园环境处处散发育人魅力。
2.校园环境师生齐建设
校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场所,创建健康、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和教师都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还能让师生更专心地投入教育和学习之中。校园就像一个家,每位师生都是家庭成员,每位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为家庭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定期开展“我是中国好少年、中华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少年讲书人,经典弘扬者”等演讲活动、“我为校园做一事”“我为校园献一策”等服务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体师生用实际行动建设校园、管理校园,进而增强师生的价值感、成就感。特别是在凝练办学理念、校训、三风时,或者是对校园公共场合开展大型改造时,都可尽量广泛征集师生建议,集思广益,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活动文化:以管为本转向以理为本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全面发展被视为最高目标,要注重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1.让孩子站在校园中央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关注并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让孩子站在校园的中央,这不是物理环境的中央,而是在师生民主关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处理上的中央,需要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导,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学、愿学、乐学的校园学习环境。例如,我校每年开展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校园四大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读书节已经成为学校靓丽的风景线,充分为师生提供展示才能和分享成果的平台。
2.让人人都有发展可能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点和潜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应该努力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切的学习环境。坚信天生其人必是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等理念,这可以通过细致的教学计划、个别辅导、项目学习和兴趣课程等方式实现,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潜能。例如,我校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坚持以发展为本,让每位学生在校园都有发展可能,做到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
三、制度订立:以章为本转向以心为本
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必须要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以引领和规范,这种强制力量也是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健全一套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制度从“管、卡、压”转变到“民主参与、促进发展”的轨道。
1.让制度成为师生公约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应该将教职员工视为组织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关心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学校需要积极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与教职工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这样的关心和尊重可以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此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应该认识到每个教职工都具有自己的潜力和发展需要。为了更好服务教职员工,应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帮助教职工克服工作压力和个人生活的矛盾。例如,实施“双减”政策后,全校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课后基础托管服务,教师在校时间明显延长,工作压力大。为优化学校管理,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我校以“弹性管理,人文管理”为抓手,将人性化管理落到实处,先后推行“精简会议”“弹性下班”“弹性休息”等制度,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2.让每位师生得到尊重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还注重关注师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校有计划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节奏等个体差异。教师应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其次,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等,提供发展空间。同时,学校应该为教职工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和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实践证明,现代学校的品牌博弈,就是管理模式的竞争。系统实施以人为本的办学管理模式将有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