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01-24黄恒昌王艳辉赵伟亮朱欢欢

大医生 2025年3期
关键词:混合痔生长因子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风险、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8月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患者以正常丝线结扎,观察组患者以痔科生肌散药线结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症状评分、血清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肛门功能指标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lt;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lt;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降低,TGF-β、VE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lt;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降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升高,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延长,观察组均更优(均Plt;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合疗效较好,可改善创面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痔科生肌散;混合痔;并发症;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3.0133.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3.043

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其中,混合痔是一种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静脉丛共同曲张、扩大所形成的痔,患者会出现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疼痛等症状,部分混合痔患者由于长期局部摩擦、肛窦充血等导致肛瘘,增加治疗难度[1]。因此,混合痔需尽早治疗。手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主要手段,如外剥内扎术。西医常以医用丝线进行内扎,但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通过药膏、汤剂等手段干预,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逐渐得到临床证实[2]。痔科生肌散由煅龙骨、煅石膏等组成,能够生肌敛口、清热解毒[3]。因此,本研究在混合痔患者术中应用痔科生肌散药线,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8月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1.18±10.19)岁;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11.42±3.22)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8±10.27)岁;病程5~17个月,平均病程(11.06±3.1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4];⑵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⑴合并直肠息肉等其他肛肠疾病者;⑵合并恶性肿瘤者;⑶合并其他感染、炎症疾病者;⑷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⑸合并精神疾病者;⑹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⑺合并糖尿病等代谢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药线制备:痔科生肌散(煅龙骨、煅石膏各30 g,血竭20 g,赤石子、煅人中白、海螺蛸、芒硝各15 g,轻粉10 g)加水300 mL,大火煎煮0.5 h,取汁30 mL,采用医用丝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型号:3-0)为载体,反复煎煮3次(10 min/次),煎煮后浸泡72 h制成药线,由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供应室灭菌后备用。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消毒、铺巾。两组患者均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剥除外痔皮瓣下静脉丛及结缔组织后,将内痔组织纯性加锐性分离至齿线上0.5 cm处,用弯血管钳钳夹内痔基底部,进行丝线结扎,对照组患者以正常丝线结扎,观察组患者以药线结扎。术后均随访2周。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痊愈:混合痔消失,创面完全愈合;有效:混合痔缩小,创面部分愈合;无效:混合痔无明显变化,创面未愈合[4]。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症状评分。于术前及术后2周评估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分泌物:根据分泌量分为无(0分)、少量(1分)、中量(2分)、大量(3分)[4];肉芽形态:呈鲜红色(0分)、鲜红颗粒状(1分)、呈淡红颗粒状(2分)、呈暗灰颗粒状(3分)[4];创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5]评分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以上3项评分均与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采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机离心15 min(转速:3 000 r/min,离心半径:10 cm),取血清测定上述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⑷比较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指标水平。包括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与肛管最长收缩时间。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ZGJ-D2)进行检测。⑸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肛门狭窄+肛缘水肿+排尿障碍+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创面症状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创面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NF-α、TGF-β、VEGF、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降低,TGF-β、VE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肛门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降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升高,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延长,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5。

3 讨论

临床针对混合痔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症状较重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外剥内扎术[6]。外剥内扎术通常采用丝线或胶圈对内痔进行结扎以去除痔核,但西医丝线无药用效果,仅能阻断痔核血供,无法促进其愈合。中医使用药剂熏洗、灌肠等方式促进混合痔患者创面愈合,经实践证明使用药线结扎内痔能够提升混合痔手术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这提示痔科生肌散药线可提高混合痔手术疗效。分析原因为,以丝线将痔核结扎,阻断血液供应,能够使痔核坏死、脱落,达到治疗目的[8]。痔科生肌散中煅龙骨止血涩肠、平肝潜阳;煅石膏清热泻火、生肌、敛疮、止血;血竭化瘀止血、生肌敛疮;赤石子散寒消肿、理气止痛,起到止血,生肌敛疮的作用;煅人中白、海螺蛸可清热解毒、制酸止痛、止血化瘀;芒硝泻下通便、清火消肿;轻粉敛疮生肌,多味药材共用有止血化瘀、生肌敛疮等功效,对消除内痔有良好效果。将痔科生肌散制成的药线应用于内痔基底部结扎中,不仅能够阻断内痔痔核血液供应,使其缺血干枯、坏死而脱落,还能使痔科生肌散直接作用于创面,促进恢复,提升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这提示痔科生肌散药线可促进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恢复。分析原因为,痔科生肌散药线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发挥生肌敛疮、止血化瘀等功效,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降低,TGF-β、VE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这提示痔科生肌散药线可抑制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中医认为,炎症由机体阴阳失衡造成,与气滞血瘀、湿热、火毒等有关,痔科生肌散中煅石膏、海螺蛸、芒硝等药物具有清火消肿、活血化瘀、解毒的功效,可消除引起炎症的病机,进而减轻炎症[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降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升高,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延长,观察组改善均更优,这提示痔科生肌散药线能够保护肛门功能。分析原因为,外剥内扎术保留痔环能够保留肌肉的完整性,维持肛门和直肠的正常功能。而痔科生肌散能够生肌敛口、清热解毒,消除肛管、肛周毒素,促进其愈合,因此,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更小。最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痔科生肌散药线安全性良好。分析原因为,痔科生肌散中多味药材配伍,能够减轻药物毒性,且使用中药药剂浸泡丝线,药线中药物剂量较小,因此,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合疗效较好,可改善创面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严美悦,刘仍海,高静,等. Ⅱ~Ⅳ度混合痔患者PPH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 29(2): 166-169.

付皓,聂汶涵,蒋笑影,等.混合痔围手术期中医综合治疗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四川中医, 2020, 38(1): 153-155.

周阿成,储正达,黄伟,等.定向控制挂线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高位肛瘘13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19, 51(1): 43-4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 26(5): 519-533.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2): 273.

刘玮玮,蒋厚记,冯宏俊,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 21(17): 3388-3391.

王文刚,翟文炜,张溪.中药药线内痔结扎外痔切缝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42(6): 142-145.

刘友和,毛晓伟,赖净.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内痔围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2): 2051-2053.

周阿成,黄晓东,黄伟,等.外剥内扎术加内痔柱状缝扎悬吊联合痔科生肌散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24, 21(10): 73-76.

猜你喜欢

混合痔生长因子并发症
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艾灸结合耳穴压豆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研究
TST与PPH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ZZ型肛肠综合治疗仪HCPT治疗混合痔60例疗效观察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