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新六产”融合创新发展实践探索
2025-01-24范丹吴连翠
摘"要:进入信息社会,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大大推动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从传统的“接二连三”融合向农业“新六产”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特征突出,数字技术驱动融合作用初现,涌现出许多农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其中,山东益客集团(以下简称“益客集团”)是最具特色和代表的案例之一,其创新之处在于:深耕全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业融合的“数据链”,实现“数据”的二次运营,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等。益客集团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农业“新六产”理论内涵,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新六产”;乡村振兴;利益联结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3-019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3.046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全国各地农村产业融合实践不断推进,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强调要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主体、业态和利益融合,持续提升“三产”融合发展进程。农业“新六产”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升级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集中体现,正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和经济运行等产生重要影响。从国家的政策导向看,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命题,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但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渗透率仅为8.9%(同比增长0.7),远低于在第三产业中的渗透率40.7%,与国外高收入国家12.5%的渗透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全局看,数字经济与农业的融合不深,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新的价值创造方面还要发挥更大作用[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张来武(2016,2018)创新和发展了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于1996年提出的“六次产业理论”[4],构建了“新六产”概念框架[5],将技术、数据、知识和人才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更关注第四、第五产业如何促进一二三产跨行业融合,以及价值增值、利益共享和合作等问题[6]。目前,我国农业“新六产”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解构、理论框架、形成路径及产业融合机制等方面[7-11],大多数研究尚且停留在理论设想层面,互联网与农业融合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在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层面的融合模式及实践案例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12]。
课题组前期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实践案例处于传统的“接二连三”融合向“互联网+农业”“文化创意+农业”转型升级阶段[13-14],科技创新特征逐步突显,数字技术驱动融合作用初现,但对于“大数据”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数据、知识和人才等要素驱动机制不明晰,缺少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案例经验提炼和理论归纳。由此,文章拟以益客集团为例,剖析其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融合成效和不足,以及对未来产业更加深度融合的思考,以期为农业“新六产”理论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为其他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助推乡村振兴。
2"案例背景介绍
益客集团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中国领先的、成长速度最快的大型农牧食品集团之一,是世界第二大肉鸭供应企业,中国肉禽供应企业前三名,国内畜禽行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引领者,于2022年1月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业务贯穿家禽(肉鸡、肉鸭)品种繁育、种禽养殖、饲料、屠宰、调理品、熟食连锁、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与分析等全产业价值链。2015年,益客集团在山东省新泰市建成众客食品产业园,并正式投产运营,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千米,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产业城IOT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第一个农业行业应用级物联网中心。3"益客集团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1)定位“平台化产业生态组织者”,发展开放、合作、分享的平台经济和生态经济。益客集团致力于“平台化组织+创业团队”的组织设计与制度安排,围绕食品、羽绒两大板块,建设食品深加工、羽绒制品、食品包装、食品机械、生物医药等10个骨干项目,形成现代金融、研究开发、商业服务、教育培训和信息化五大服务平台。产业链的合作发展模式和创新团队、组织运营能力成为集团的两大核心资产。益客集团在内部打造“企业联盟平台”,合作发展、共建共享;在外部加入新泰市“乡村振兴联盟”,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特色产业村交流互动跨界融合。
(2)遵循“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打造八大循环协同产业链,形成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形态。益客集团遵循“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第一,由政府主导水禽产业规划,益客集团与新泰市政府一起建设大型规模化的生态养鸭场;第二,益客集团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打造第四产大数据平台;第三,农民是产业价值链的生产者,贡献土地与体力;第四,益客集团为农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第五,益客集团为农户提供保险代理服务,金融与保险成为“五位一体”发展模式的两翼。集团从孵化、养殖、饲料、禽肉加工上游产业,延伸到熟食品、包装、羽绒、机械、医药下游产业,再延伸至商业、金融、电商、信息高端产业,形成了八大协同产业链。
(3)打造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以全产业链数据为核心要素,发展第三产高端服务业——科技金融,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第四产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益客集团采用智慧养殖系统(EIBS)实施智慧化、生态化养殖,EIBS的应用成为益客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科技金融产业,高效解决了农户养殖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形成“金融+电商+农业生产”的闭环。通过IBS系统内的养殖大数据,辅以线下背景调查对养殖户信用进行评估,形成养殖户信用档案,建立了风控模型,帮助养殖户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构建适合畜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产业。2016年11月开始,益客集团联手蚂蚁金服、中华保险为公司签约的养殖户和合作社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中华联合保险新泰公司签订全国首例商业性鸭肉产量保险,实现了扶助农险创新产品发展新突破。
4"益客集团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
(1)以“数字化平台、信息技术”为驱动力,实现全过程安全可追溯,打造全产业链“智慧型”农业新形态。益客集团围绕核心产业构建“养殖端IBS、工厂安全DTS及流通端CRM”三大数字溯源平台,推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建成完善产品从养殖到流通的全过程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智慧型”“循环型”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智能养殖系统(Intelligent"Breed"System,简称IBS)是完全自有知识产权,它通过IOT(物联网)技术,从室内控温、喂食到粪便清理工作,全部实现互联网自动化、智能化的智慧养殖。益客集团的数据溯源系统DTS"DTS是智能生产系统(IMS)的子系统,IMS是在各个屠宰厂内进行厂内布局、厂内物流、工艺程序、作业动作以及管理事务等作业分析优化,实现专家在线诊断、养殖户在线结算、手机遥控设备、适时在线监测一条龙的高度智能协同生产经营模式。和肉制品追测系统RFID,用于食品安全溯源。
(2)完善的“人才链”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益客集团着力于打造“领袖团队”“企业家团队”“创业者团队”,成为行业内最具凝聚力的人才发展平台之一。益客集团设有60余家产业基地与研发中心,为科研人员提供环境优良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联合中国畜牧协会、中国农大专家教授成立云禽大学,聘请中国科学院印遇龙院士等8人合作设立产业研究院和技术创新联盟,与中国人民大学包正教授“包子堂”咨询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3)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将产业链延伸到流通和零售领域,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构建与经销商、顾客的一体化关系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益客集团大力推行订单销售、连锁经营等模式,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全国二十几个大中城市,是海底捞、绝味鸭脖、周黑鸭、肯德基和麦当劳等30多家知名企业和快餐店的供应商。2014年益客集团组建物联网,与核心客户共享养殖和生产“大数据”,根据客户需求合作设计养鸭和开发肉鸭制品,共同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形成客户强关系,如专门为周黑鸭定制“大包装”冻品,缩短解冻时间,节约人工和包装成本,保证口感;与海底捞等建立战略联盟,成为其唯一的鸭肠供应商;成立“百草味益客卤味研究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国内卤味产品的创新。
5"益客集团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分析
(1)深耕全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向生态化、科技化和智慧化方向不断延伸和转型升级。益客集团从禽肉、禽毛到禽粪,从养殖、屠宰到包装,从有机肥、蔬菜瓜果到生物工程,深挖畜禽养殖每一个环节的潜能,不仅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达到了绿色生产的要求,而且降低了产业运营的综合成本,实现从农业养殖到工业生产、商贸流通、科技金融服务的全产业链升级和循环发展。益客集团对产业数据链的再次挖掘和利用,发展了供应链金融和保险代理等高端科技金融服务产业,创新性地走出一条科技型、互联网金融之路。
(2)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了“数据”的二次运营,不仅创造了新的价值链,而且将企业与分散孤立、高风险、低收益的农户捆绑在一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由于养殖户自身薄弱的信用基础和缺乏可依赖的抵押资产和担保物,银行放款速度慢、贷款周期长,养鸭周期与贷款周期不匹配,融资成为养殖户的最大难题。益客集团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通了整个产业链条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盘活了资产,减少了农户养殖的投资成本,充分体现了产业链数据价值所在。养殖户在供应链中是益客集团的上游供应商,作为下游的益客集团更具有把控力,农户通过贷款获得益客集团提供的饲料或先进养殖设备等,保证了“专款专用”,实现从“贷”到“销”的数据监控,严格控制了金融风险,为食品安全提供数据回溯基础。
(3)创新的“家庭农场+生态养殖”经营和“保姆式”服务模式,切实保障养殖户的利益,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完善和加强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益客集团生态养鸭家庭农场是由政府为产业化项目投资,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养殖场,负责完成养殖基地土建工程,是资产所有者,租给益客集团;益客集团成为资产管理者,与客户合作开发立体养鸭,并找设备公司入股合作建立体鸭棚等硬件设施,将养殖场承包给农户,采用“订单养殖、合同回收”的经营方式,为养殖户提供“五统一管理”和“三上门服务”,并与规模化养殖场签订保护价合同。针对贫困户,益客集团在苗、药、料和防疫方面作担保,切实解决贫困户养殖运营资金困难问题。
6"益客集团产业融合发展的不足与未来思考
(1)亟须打造纵向完整的产业数字化平台,挖掘和提升全供应链数据价值,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深度融合与联动。数据已经成为益客集团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数据不完整,“数据链”的价值还有可挖掘的空间。虽已上线运行智慧养殖场系统IBS和屠宰厂数据溯源系统DTS,但是,满足B2B社区商务和用户订制化为主线的新一代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才刚刚起步,生产与消费数据链未打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还未真正实现联结。未来要思考如何将这三套系统打通,构建纵向完整的产业数字化平台,将生产、加工、流通和冷链等供应链数据与客户端数据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数据链打通,为合理布局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提供精准支持,提升各环节参与者的经济效益。
(2)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多功能农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塑造终端型和体验型的新产业新业态,向更高水平、更富内涵的农业“新六产”迈进。目前,益客集团产业融合仍是“优一接二连三”的工业化思维模式,“终端型”和“体验型”产业发展是集团短板。未来益客集团要思考产业向“三二一”需求驱动模式转型,加强消费者终端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和认知度。提升“爱鸭”“益客多”品牌营销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与周黑鸭、来伊份和绝味等客户进行信息共享,将益客集团的LOGO印在客户的商品上,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利用农村田园资源、乡土文化等独特优势,与旅游、培训、研学、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比如开发以“鸭”为主题的家庭农场与亲子教育体验相结合的研学项目,建设集农业知识科普、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文化教育和农耕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农业体验园等;同时,培育第五产文化创意产业,对“鸭”文化内涵深挖掘,提高“爱鸭”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把创意与技术、营销等环节紧密联结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价值,向更高水平、更富内涵的农业“新六产”迈进。
(3)继续探索与农户利益联结的新机制,改善农户在产业融合增值中的获益能力,切实增强农户的积极主动性,突显农户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地位。乡村振兴中的产业融合发展根本是要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始终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体来看,益客集团作为龙头企业依靠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代替了农户的主体地位;从利益分配机制看,雇佣关系、购销合作关系和利润分配机制主导权主要被企业掌握,大多数参与的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是土地租赁和雇工关系,农户在当前的产业融合利益分配体系中易被边缘化。因此,未来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股权式等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将承包土地经营权折现入股合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最大限度地获得产业融合的“红利”。新泰市政府下一步打算将企业发展后利润的30%作为产业发展基金,返还给流转土地的乡村和农户,让农户入股企业,参与二次分红,共享产业融合带来的增值收益。
7"结语
山东益客集团秉持“情系三农、造福社会”使命,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为依托,发展开放、合作、分享的平台经济和生态经济,塑造“循环型”“智慧型”现代农业“新六产”形态,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农业“新六产”理论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益客力量”。
参考文献:
[1]何雷华,王凤,王长明.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乡村振兴?[J].经济问题探索,2022(4):1-18.
[2]GOLDFARB"A,"TUCKER"C."Digital"economics[J].Journalnbsp;of"economic"literature,2019(1)":"3-43.
[3]"陈一明.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81-91.
[4]"今村奈良臣.把第六次产业的创造作为21世纪农业花形产业[J].月刊地域制作,1996"(1):"1-6.
[5]"张来武.以六次产业理论引领创新创业[J].中国软科学,2016"(1):"1-5.
[6]"张来武.产业融合背景下六次产业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软科学,2018"(5):1-5.
[7]"严瑾.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28-198.
[8]"关鑫,姜文来,信军,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新六产”理论与形成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9):"19-27.
[9]"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10]"冯贺霞,王小林.基于六次产业理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和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9):"64-76.
[11]"易加斌,李霄,杨小平,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农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战略框架与实施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1(7):101-116.
[12]"陆刚.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数字农业:论逻辑、融合模式与条件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22(7):152-159.
[13]"盛瑛莺,扶玉枝,祁慧博.农村电商发展趋势下产业融合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的案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5):"94-96.
[14]"赵丹阳.互联产业与文创产业对农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山东乐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产业融合实践[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1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