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2025-01-24鹿其凤
摘"要:当前经济环境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风险及成因,如规划不足风险,未充分考虑发展环境;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需求分析不够;组织管理架构不完善,软硬件方面存在风险;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不足等。其次从目标与架构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最后详细分析了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细化需求;立足于实际,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做好可行性分析;管理者发挥领导作用,有效组织企业成员参与其中;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明确划分职责;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解决运行问题等。以期通过上述分析与研究,能够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导向;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3-013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3.032
1"引言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具有特殊性质和地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可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国有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原则
首先,在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精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这要求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准确无误地收集、存储和处理所有的财务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其次,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风险状况,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动态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企业需要建立能够实时更新、自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变动。此外,鉴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还需要遵循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原则,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恶意篡改。最后,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和稳健性的原则,通过持续的技术更新和系统优化,确保信息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
3"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1"资金集中管理的必然需求
在风险导向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其一,资金集中管理是国有企业运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对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精确的控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支持。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能够实时获取各类财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流量、成本、收益等,从而进行精确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其二,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决策速度,对于抵御市场风险、抓住市场机遇具有重要意义。其三,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资金的透明度,使企业管理者、股东和社会公众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升企业的公信力,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3.2"全面预算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风险导向的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变得尤为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了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包括收入、支出、投资、融资等各个环节,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财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化工具,企业很难做到对财务活动的精确控制和风险管理。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处理这些数据,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允许企业根据市场和业务的变化实时调整预算,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降低运营风险。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必然要求强调了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3"提升决策支撑度的要求
在风险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市场挑战,这无疑体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财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获取到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企业才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财务数据,为企业提供深入、细致的财务报告,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财务风险,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发现财务数据中隐藏的信息和规律,提供更深层次的决策支持。因此,基于提升决策支撑度这一要求,进一步凸显了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风险及成因
4.1"信息化建设未充分考虑发展环境的特点
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行业特点等因素,导致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仅浪费了资源,甚至还出现了反向效果。例如,一些企业在没有充分了解自身需求和业务流程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推进信息化,结果只是增加了许多烦琐的流程和冗余的信息,没有真正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需求分析不够
部分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需求分析,往往只是为了跟上行业的步伐或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导致信息化的效果不佳,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没有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没有明确自身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和目标,只是简单地引入了一些信息化工具,但这些工具并不能真正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多新问题。
4.3"组织管理架构不完善,软硬件方面存在风险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架构来进行协调和管理。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架构,这就会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没有明确各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和角色,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混乱和推诿现象,影响了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4.4"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不足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人员队伍来支撑。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缺乏足够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财务人员也存在信息化素养不足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缺乏具备财务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甚至出现技术问题。
4.5"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存在风险,系统难以高效运行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来进行支持和保障。但是,一些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往往存在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方面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无法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维护,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了技术故障。此外,一些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方面也存在着风险意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重要性,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5"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及框架构建
5.1"目标
在风险导向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国有企业需要设定一系列实质性的目标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风险管理不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选项,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设计和实施能够系统地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的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以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在必要时进行快速的风险应对。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分析,形成全面的、准确的、实时的决策支持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1]。
5.2"架构
在风险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中,有三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披露,以及内外部信息沟通。首先,财务信息确认与计量。国有企业应建立高效且精准的财务数据处理系统。财务数据处理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性,能够处理各类复杂的财务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确认和准确计量。其次,会计信息披露。国有企业应构建全面、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信息披露系统需要满足所有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定和标准,以便能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最后,内外部信息沟通。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开放且互动的信息沟通平台,要求该平台能够支持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和沟通,以提高信息共享和协作的效率。
6"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6.1"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细化需求
在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目标,细化需求,这是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2]。首先,在风险导向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为目标。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其次,在明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对所需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制定出详细的需求清单。这个清单应该包括数据处理、风险控制、决策支持、财务报告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出现遗漏和不必要的浪费。再次,企业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包括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以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稳定和安全。最后,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和任务,同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风险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决策效率、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的必要手段,也是对企业战略高度、明确需求和安全保障的全面体现。通过细化需求,完善组织体系,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稳定、高效和安全,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在风险导向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和壮大。
6.2"立足实际,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分析
在风险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中,基于实际情况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至关重要。在确定了清晰的建设目标和详细的需求后,企业需要对整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企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及法律可行性等。技术可行性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具备实施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技术能力,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以及人员技能等;经济可行性则需要分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预期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分析以及风险成本分析等;管理可行性主要是评估企业的管理团队是否有能力和经验管理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化项目,以及企业的组织文化、管理制度是否支持信息化的建设;法律可行性则需要考查信息化建设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数据保护、隐私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分析,包括对企业的技术实力、经济状况、管理能力以及法律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6.3"管理者发挥领导作用,有效组织企业成员参与其中
在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中,管理者需要发挥领导作用,激发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其一,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管理者需要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制定明确、具体的计划和目标。这些计划和目标应包括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数据处理、风险控制、决策支持、财务报告和数据分析等,以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其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涉及企业全体成员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管理者需要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包括制定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方式,明确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3]。因此,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者从全局视角制定明确目标,同时发挥领导作用,激发全体成员的参与热情。通过细化计划,加强协调,实现各部门和员工的协同努力,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系统实施,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6.4"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明确划分职责
在风险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中,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和明确划分职责,能够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其一,在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需求,确保规范能够有效地支持风险管理。例如,企业可以在规范中明确信息的分类和级别,以确保重要的信息能够得到重点保护。其二,企业需要明确划分职责,包括财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在划分职责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以及他们在企业中的位置和角色,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其三,企业还需要定期对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进行审查和更新,以应对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收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以便优化和改进规范。因此,风险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充分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并明确职责划分,这对于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性和提升其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审查和更新规范,以及积极收集反馈,以确保制度规范的实时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效能,赋能企业发展。
6.5"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解决运行问题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运行问题的解决机制。首先,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等。其次,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解决各种运行问题,以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性能监控和优化工作、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等。最后,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以便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包括评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评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满意度、评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贡献等。
6.6"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信息化素养
在风险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强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财务人员信息化素养是关键环节,此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其一,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财务、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种人才能够全面理解企业的业务需求,熟悉财务管理的规则和流程,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解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培养和吸引复合型人才。内部培训可以通过提供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帮助员工提升财务、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部引进可以通过招聘、合作等方式,吸引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加入。其二,企业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这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技术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参与信息化项目、提供信息化的工作环境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实践,财务人员可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和风险。
7"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充分的规划和深思熟虑,还需要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素养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支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应对挑战,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尤艳.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问题与优化建议[J].财经界,2023(5):147-149.
[2]罗翔云.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品牌研究,2023(11):117-120.
[3]李静.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与创新[J].中国市场,2023(8):179-181.
[4]孙江瑜.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24(27):163-166.
[作者简介]鹿其凤(1990—),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