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5-01-24李明霞

中国市场 2025年3期
关键词:反馈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调整管理战略,提高企业的管理稳定性,提升企业行业竞争力,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力度,适应行业形势的变化,提高企业管理活力,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国有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战略,完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文章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性风险;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3-0094-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3.022

1"引言

当前,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为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价值,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质量,解决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还需要对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做好优化,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减少内部存在的控制性风险,保证企业管理安全。

2"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以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基础,实现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控制,统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优化资源调度,通过精细化的控制手段,转变以往预算管理过于粗放的局面,保证内部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以往的工作方式相比,这种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企业资源投入与产出的优化。国有企业一般具有经营规模大、业务类型多的特点,在企业中引入新型的预算管理方式,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将企业战略目标细化、分解,利用预算执行达成预算编制目标,并且可以提高资金控制力度。对跨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管理[1],可以避免出现项目资金挪用等问题,借助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还能够对企业业务与财务活动实施全流程监督,提前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风险,做好风险控制。

与一般管理工作相比,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2.1"战略规划性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传统预算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型升级,更加强调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业财融合,也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可行性提升,可以从战略层面出发,借助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对企业内外部形势展开综合分析,确定可行的企业管理方向,从而制定科学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有助于企业管理目标落地,避免了以往管理目标过于宽泛而导致的管理形式化问题,增强了管理工作的可控性,在具体的目标指引下,可以规范企业内部工作,减少企业内部工作随意性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规范性。通过将短期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还可以约束企业员工行为,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

2.2"全流程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全流程的控制,从前期的预算编制到后期的绩效考核等工作,都需要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监督管理。借助全流程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管理闭环,构建科学的自我反馈机制,通过工作反馈发现管理中的不足,从而调整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性。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阶段,通过全流程控制,可以对各阶段的预算管理情况实施监督,了解存在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对预算执行偏差能够做好及时的原因追溯,了解预算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利于企业预算编制工作的落实,提高企业预算执行阶段的控制力度。在后期的绩效考核与激励阶段,通过加强对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视,也能够规范绩效考核流程,切实发挥绩效考核作用,全面掌握企业预算管理情况,明确工作中的不足,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优化工作流程,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2.3"动态性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动态管理特点[2],在全面预算管理周期中,可以根据管理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在风险发生之前,转变工作重点,规避风险损失,解决了传统预算管理事后管理为主的问题,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损失降至最小,保证了企业资产安全,对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内部业务与财务环节能够实现协调控制,企业的资金以及人力等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而且更加重视管理的全面性。管理范围涵盖企业财务、业务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企业各部门的统筹管理,符合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稳定性,在国有企业中实施这一方式,可以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首先,企业业财一体化进程加快,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能够实现及时的信息沟通,企业资源与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各部门间的沟通效率也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等环节能够实现统筹控制,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尤其是财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可以对业务活动做好全面分析,能够结合业务情况开展预算活动。在此过程中,企业内部纵向协调性与横向协调性不断增强,可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激发企业发展潜力[3]。

其次,通过预算管理转型升级,企业能够提升风险防范水平,避免风险损失。这是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在全面了解企业内外部形势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能够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优势,提前预估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制定专门的风险应对措施,减少内外部风险对企业安全造成的影响。同时,借助全流程控制手段,对各环节存在的关联性因素做好分析,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解决安全隐患,避免了过度关注某一环节的风险控制,而忽视了其余环节风险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控制水平。通过对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统筹规划,实时调整内部管理措施,还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确保企业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维护国家资产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4"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全员参与意识较弱

新时期,很多国有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工作尚未完成转型,从客观角度来看,企业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对市场化管理了解不足,难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并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做好评估,将其看作普通的财务预算工作,各项工作开展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余部门参与积极性较低,全面预算管理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例如在全面预算绩效考核当中,考核重点依旧以财务指标为主,忽视了对业务指标的考核,导致绩效考核的全面性难以保证,无法充分发挥新型预算管理机制的优势。一些企业在预算管理制度的调整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了解不足,导致管理制度流程既不满足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也与公司现阶段的发展不匹配,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甚至由于制度调整,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增加了企业内部的管理隐患,现有的管理制度难以为工作开展提供全面支持,企业各项工作开展受阻,全面预算管理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全面预算管理效率较低。

4.2"信息系统支撑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往往面临管理范围广泛、管理数据类型多样的问题,不但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容易导致工作失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企业需要对内部信息处理机制进行优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传统的信息传输渠道以及信息处理方式,构建新型的信息处理流程,精简内部信息传输层级,提升内部信息传输效率,帮助预算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企业管理数据变动。但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并不统一,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带来了困难,不利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导致管理数据的传输存在阻碍。此外,由于缺乏对企业数据的筛选以及检测,现有的企业管理数据真实性也难以保证,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数据要求较高,需要以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开展预算编制等工作,这也导致全面预算编制无法有序推进。另外,由于内部信息系统彼此独立,企业总部人员也无法及时了解各分公司的工作情况,对下属分支机构的控制力度偏弱,总部预算管理人员无法跟进下属分支机构的预算执行情况,有可能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企业总部制定的战略计划无法实施,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安全。

4.3"工作方法科学性差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持,并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引入新型的管理技术[4],以此确保工作的顺利实行。但从当前实际管理情况来看,企业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缺乏创新性思维,难以实现内部管理工作的创新,特别是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工作人员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思维,为了减少工作失误,没有积极拓展管理形式,采取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一些企业主要以增量预算方式为主,虽然对零基预算等新型工作方式有所了解,但由于新型预算方式工作量较大,依旧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以往相比也有了较大变动,增量预算方式难以适应这一变化,极易导致企业预算规模增加,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因此,在后续的管理过程当中,企业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主动借鉴并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创新内部管理理念,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4.4"预算管理考核机制缺失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必须以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作为保障,为适应预算管理目标的变动,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要注重科学性原则,对预算管理考核机制进行完善,但当前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考核内容基本上以财务考核为主,过度注重财务指标的达成情况,忽视了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考核。基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全面预算管理考核也应加强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估,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这部分的考核内容,导致预算管理考核存在片面性的问题。

此外,企业的预算管理考核结果没有实际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使得考核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员工参与预算管理考核的主动性,不利于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开展。

4.5"预算工作人员专业性亟待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基础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能力,对管理会计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较晚,管理理论以及实践工作都处于探索阶段,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相对较低,难以适应预算管理岗位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这一问题,企业内部应当加强重视,实行专岗专人等方法,提升预算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5"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5.1"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

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当中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根据市场环境变动以及企业发展需求,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全员参与,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开展各项工作。

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政策宣传力度,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门的宣传,提高内部员工对这一工作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可以作为牵头部门,搜集相关案例以及整理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体系,在企业内部会议中进行讲解,使得企业管理者与基层员工能够对全面预算管理有直观了解,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其次,企业要提高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提升各部门参与主动性,通过定期的宣传活动,使内部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自身定位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主动参与预算管理的转型升级。

最后,企业内部需要优化原有的管理制度,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点,重新梳理内部工作体系,将工作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制度的优化阶段,可以借鉴先进企业的工作方式,并安排预算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企业学习,通过行业交流会议等方式,了解新型预算管理的要求,明确全面预算管理重点,有计划地调整内部管理体系,保证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5.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力度

为保证工作的全面落实,企业内部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力度,统一内部数据标准,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5],实现对数据的标准化管理,解决以往纵向数据以及横向数据传输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数据共享水平,进而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基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特点,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循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化原则,对数据口径进行统一,并对数据的收集、填报流程等做好明确工作,确定信息传输的具体流程。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对原有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搭建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预算管理人员掌握内部信息变动情况,将预算管理工作在信息平台中集中处理,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化。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注重定期更新升级系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此外,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解决以往数据分析效率低的问题,例如在会计核算、财务报销等环节实行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内部处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压力,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数据分析的精确度,为预算编制等工作提供支持。

5.3"创新内部工作方法

新时期企业要创新内部工作方法,探索适合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提升预算管理质量,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增强企业的管理稳定性,有序落实各项工作内容,减少内部管理风险。

在预算编制环节,企业可以引入零基预算等新型工作方式,以此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保证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的环境变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为了节约企业资源,企业各部门可以轮流开展零基预算工作,或者在特定年份开展零基预算,从而避免零基预算带来的工作量偏大的问题。在中期的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构建的信息共享平台,动态监督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设置专门的监督岗位,负责相关的监督控制工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汇总内部管理问题,将其上报给企业管理者,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内部的管理情况,从而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风险损失,确保企业的管理安全。

5.4"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在预算管理转型阶段,企业要完善原有的绩效考核机制,注重绩效考核的全面性,从业财一体化视角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对企业管理情况做到全面考核,保证绩效考核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工作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首先,在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过程中,企业要对原有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增加非财务指标权重,按照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差异性,确保绩效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各部门的工作情况。

其次,注重考核结果的实际应用,根据考核情况优化内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战略稳定性,同时结合考核情况,对完成岗位职责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奖励,例如可以对表现优秀人员进行职位晋升,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最后,根据工作的开展结果,不断调整绩效考核工作流程,保证绩效考核工作内容的先进性,通过建立自我纠正机制,避免绩效管理僵化问题。

5.5"提高预算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新时期的预算工作人员,既需要掌握必要的财务基础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管理思维,具备信息化操作能力,以此满足新的工作要求。因此企业内部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重视专业人才的招聘以及员工培训等环节,充分提升预算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管理方式,安排内部工作人员分批次参与外部培训,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行业先进知识,从而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同时,企业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在企业内部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借助招聘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全方位提升内部人才储备水平,以此适应新的工作形势。

6"结语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更好适应外部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虹林.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9):19-21.

[2]徐琳.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4):26-28.

[3]宋岩.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应用措施[J].现代企业,2022(3):18-19.

[4]苏怡.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21(2):61-62.

[5]刘一萍.浅谈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纳税,2020(6):233-234.

猜你喜欢

反馈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大学生课程考试反馈机制的研究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浅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的沟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