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2025-01-24李艳艳马丽霞
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未充分发挥吸引力优势。文章通过分析阿拉尔市红色旅游资源,得出其在资源类型、旅游体验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阿拉尔市红色旅游开发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红色旅游影响力不够、文创产品开发不足、内容载体不够充实等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提出提升设施承载能力、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打造精品线路等开发策略。
关键词:红色旅游;民族精神;阿拉尔市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3-005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3.014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建设所遗留的、具有旅游吸引力,并能被用于旅游开发的历史遗存和精神文化传统。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能够唤起各民族人民的红色记忆,激发“团结就是力量”的共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2]。如何提升红色旅游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凝聚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3]。“今日抗大”塔里木大学,培育了胡杨精神,这是阿拉尔市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阿拉尔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十六团老一营、九团红八连、三五九旅是模范红色演绎区、十二团丝路沙海湾景区、塔里木大学红色文化广场等。阿拉尔市作为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重要的传承地,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目的地旅游产品吸引力。
2"红色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界定了红色旅游概念,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4]。此类主题旅游依托的红色旅游资源,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含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标记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5]等有重要意义。
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地理坐标东经80°30′—81°58′,北纬40°22′—40°57′,北起天山南麓,南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总面积6923.4平方千米,下辖17个团镇、乡。市内旅游资源包括《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简称《国标》)中8个主类、19个亚类,其中,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和人文活动3个主类中的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比较突出,旅游目的地形象之一为“三五九旅传承地”。
3""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旅游资源特点
3.1"资源类型特点
阿拉尔市现有单体旅游资源317处,其中优良级55处,优质级17处,核心级3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以九团红八连、十二团塔河五姑娘影视基地、十六团军垦老一营等为依托,以市区老师部旧址、老火电厂旧址、六团修造厂旧址、七团老粮仓旧址、十团老医院旧址等文保单位为主,突出“三五九旅屯垦文化”红色旅游主题(见表1)。红色旅游资源最集中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展陈面积7000平方千米,馆藏文物有11200余件,文物9500件(套),展出文物1188件(套)[6]。从表1可见,阿拉尔红色旅游资源包含国标中E、F和H三个主类,EA、EB、EC、FA和HA五个亚类,EAC、EAE等九个基本类型,集中体现了三五九旅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光荣的屯垦建设历史。基本类型多,资源单体数量多,时间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居多。
3.2"旅游体验特点
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是游客通过参观游览红色旅游资源后,改变其心理结构和提升心理感受水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观赏、模仿和消费的活动形式。红色旅游体验的类型、强度是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指导。红色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包括旅游认知体验、红色记忆、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7]。阿拉尔市红色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旅游体验包括对红色旅游资源价值、环境氛围、演艺活动、培训讲解和红色文创产品的认识、感知和消费过程,阿拉尔红色旅游体验优势在于资源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但环境氛围、演艺活动、培训及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程度不够。红色记忆集中在对先辈的崇高敬意、缅怀和纪念,并由“塔河五姑娘”“冰峰五姑娘”“夜袭三井镇”、修筑中巴公路和戈壁母亲等人事活动记录资源激发部分缅怀、悲伤情感。地方体验是对三五九旅英雄部队的战斗、屯垦和建设历史的认同,对第一师阿拉尔市兵团城市特色的认同。民族认同体验集中在民族团结、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国家认同,通过对三五九旅战斗、屯垦、建设的相关历史遗迹的参观游览,形成对祖国、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一师阿拉尔市有着深厚的红色印记。阿拉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八路军120师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1949年,三五九旅挺进西北、解放新疆。1953年6月,三五九旅2万余名官兵遵照毛主席和党中央指示就地集体转业,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8]。这些与生俱有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使得第一师阿拉尔市在发展红色旅游上具有显著的排他性特征和先天优势。在建设成就上,近年来,阿拉尔已经成功创建了国家5A级景区,阿拉尔铁路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塔里木机场正式通航并不断开拓航线。同时,阿拉尔还成功建立了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兵团最大的特色林果种植基地,形成了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精细石油化工等现代产业体系[9],塑造了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三五九旅精神的精神谱系。
3.3"空间分布特点
第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南疆地理中心,国道314线、217线,省道207线、209线横贯阿拉尔市,随着温宿至昭苏、阿拉尔至沙雅、铁门关至阿拉尔等公路项目的实施,西出喀什、南下和田、东抵库尔勒、北上伊犁均在500千米范围内,阿拉尔市将成为入疆旅客南下、北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城市。阿拉尔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区中部的九团,市区西南部的上游水库、胜利渠,这三个点的红色旅游资源较集中,以九团的资源数量最多最集中,集中在半径为50千米范围内,是市区半小时生活圈内主要的目的地。其他团场的红色资源沿塔里木河走向分布,资源密度比市区小。
4"阿拉尔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1"基础设施薄弱
阿拉尔市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游客接待中心、文创产品展示陈列、自驾车营地水电、卫生等配套设施还相对缺少。酒店、宾馆承载能力有限,主城区总共不到6000张床位,旅游黄金季、高峰期一房难求,且价格出现阶段性失衡,影响城市旅游形象口碑。
4.2"红色旅游影响力不够
阿拉尔市与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相比,红色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宣传推介、景区打造、故事演绎、路线设计、资源利用等相对薄弱,以至于城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还有很大差距,甚至疆内很多游客对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红色旅游知晓度不高,制约了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4.3"文创产品开发不足
红色旅游产品在文化故事挖掘、适应游客需求、打造品牌形象上力度不够,特别是文创产品设计方面,真正能够体现第一师阿拉尔市特色、地域文化、富有价值内涵、具有纪念意义、值得收藏保存的文创产品缺失,景区和文创产业互动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氛围还未建立。
4.4"内容载体不够充实
红色主题景区除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外,其他红色景点不够成熟,旅游体验种类和强度不够。“三五九旅是模范”实景演绎景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九团八连、十六团老一营等红色经典开发程度不够;阿克苏原司令部旧址、工二团老办公楼等尚未开发。
5"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5.1"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第一,保护红色旅游资源,设计红色旅游景观。对水利部门计划建设的师部办公楼等40个老建筑群进行维护改造,通过开发红色体验项目来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以三五九旅精神为核心,以三五九旅传承地为依托,在阿拉尔市红色旅游资源核心区域建设王震、张仲瀚、林海清等革命先辈的人物雕塑,完善休憩廊道绿化养护,以台楼阁、花卉造型和小微雕塑相辅相成,在醒目位置配以文字说明,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承氛围。借助九团八连、十二团红色影视基地、十六团一营红色印象博物馆、十三团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平台,打造一系列功能齐全、内涵深厚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实地教育基地。
第二,完善接待设施。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引进红色文化主题酒店,深挖军垦文化内涵及精髓,推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特色菜系,吸引更多社会投资者;鼓励创作红色演艺项目,创新推进经典老歌、老戏等小型红色演艺活动进社区、进广场、进餐厅活动。同时,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施红色旅游统一规划,优化整合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合力规划红色旅游景点的布局,使其具备教育、观光和娱乐等多重功能[10]。增设现场教学点和红色演绎区,密实旅游项目节点,改善旅游景点线长点少的现状。完善交通网络,加快阿阿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开阿拉尔至乌鲁木齐以及内地城市客列,密实阿拉尔至内地城市航线,完善景点连通道路,提高第一师阿拉尔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以及到达各个景点的便利性。加大对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酒店床位容量和接待能力。
5.2"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挖掘红色旅游主题,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兵地联合开发“阿克苏博物馆—八团粮仓—十六团老一营—九团红八连—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沙雅县博物馆—库车王府”红色旅游线路;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建成一批有军垦特色、本土文化、乡愁记忆、地域风情的名团名镇名连;重视红色旅游氛围,整合屯垦文化元素使其融进城市、团场和基层连队建设;以阿拉尔市红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团史馆)为核心,开发高质量研学旅游产品;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研发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反映三五九旅军垦文化的工艺品、书画美术作品、摄影明信片等[11]。深挖红色资源,通过对历史文献、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挖掘出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红色遗址等,制作和拍摄三五九旅精神传承纪录片,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和载体。
5.3"创新产品营销
借助节日庆典等红色旅游营销活动广泛推介红色旅游产品及文化周边,在主要客源集聚地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专题推介会,打造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旅游特色名片。通过深入研究挖掘兵团精神、三五九旅精神内涵,精心创作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把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使人们从红色旅游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着眼新时期、新形势、新市场和新消费,以创新为核心推进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升级,联合旅游管理部门、文旅公司等单位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协同用力,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动力。
加快构建第一师阿拉尔市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创新基地,结合其地域优势、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对红色旅游产品生产供应的技术研究与改良,提升旅游商品吸引力,培养红色旅游精品购品;同时,重视红色文创产品包装和设计的创新,提升商品的价值和品质。
5.4"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阿拉尔市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教育基地、旅游基地已初具影响力,可借鉴井冈山、瑞金、延安等地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经验,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推进串点成线、点面结合,改变点少线长的劣势局面,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中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同时,推进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旅游与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的南疆特色旅游融合发展,与沙漠越野、实景演绎、沙漠徒步、网红旅拍、胡杨秘境、塔河观景、特色美食等业态相结合,主动融入环塔里木盆地文化旅游圈,打造兵地共融共享的旅游格局,真正把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新疆旅游产业中的一支奇兵,让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陆英运,张卢盈,梁威,等.红色游学视域下红色文化认同与红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3(5):14-17.
[3]张振华,"张明玲.试论兵团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弘扬[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9-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J].小康生活,2005(4):7-8.
[5]许芳.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关系浅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1):4-6.
[6]刘春阳.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兵团精神[J].当代兵团,2015(23):47.
[7]刘润佳,黄震方,余润哲,等.红色旅游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21(7):1673-1683.
[8]左冰.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基于井冈山景区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4(9):60-72.
[9]吴文婕,陈俏.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屯垦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J].中国商论,2023"(13):138-141.
[10]郑强,喻晓玲.阿拉尔市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3):15-17.
[11]李健,李崧岳,牛凤莲.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策略探究——以新疆阿拉尔市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91-397.
[基金项目]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兵团特色小镇生态位测评及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YB30)。
[作者简介]李艳艳(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马丽霞(1980—),女,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