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视角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对策研究

2025-01-24杨梅李玲

中国市场 2025年3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价值链制造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地位不断凸显,其为社会发展带来的优势也不断发挥,成为推动社会价值创造的重大动力。文章从价值链视角,对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在对价值链及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制造业产业发展、制造业产业研发投入、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分析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而指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价值链;制造业;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3-0009-06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3.003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受全球贸易快速发展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更加明显,呈现出一体化及区域片段化现象,表现出网络化的发展状态。当前,全球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已从单一的竞争不断朝着产业链竞争的方向发展,而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实质出现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前注重技术创新及产品质量转变为产业价值链竞争。在价值链理念的影响下,企业越来越注重价值链价值增值及创新,从价值链各个环节创造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地方政府要想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需要从价值链视角考虑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升级。安徽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非常重视制造业产业发展,近年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短缺等,制约了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基于此,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对于提高安徽省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研究意义

国内外学者研究制造业产业升级多从某一个角度开展研究,将价值链应用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研究领域,能够为文章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价值链视角出发,研究安徽省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能够进一步丰富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研究的理论体系,拓展制造业产业理论研究视野,对于安徽省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当前,安徽省制造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水平,但安徽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通过多种方式嵌入到国内外产业价值链中,着力提高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水平。从价值链视角出发,研究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对策,对于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相关概念

2.1"价值链

价值链是指由一些基本活动及辅助活动构成的价值创造体系,包括后勤、生产、市场销售、服务、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由以上这些各不相同但又密切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能够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就是价值链。

2.2"制造业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及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制造业产业升级是指制造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业由污染高、附加值低、技术创新水平低不断朝着绿色低碳、附加值高、技术创新水平高的方向发展,有效改进制造业产业要素结构,转变制造业产业发展模式。

3"基于价值链视角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

3.1"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安徽省十分重视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并将制造业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得安徽省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制造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由图1可知,安徽省2018—2022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672.7亿元、11454.9亿元、11662.2亿元、13081.7亿元、13783.8亿元,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徽省2018—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整体上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在30%以上的比例。可以看出,安徽省工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安徽省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为11354.1亿元,占GDP的比例为26.40%,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为11936.92亿元,占GDP的比例为26.50%,因而可知安徽省制造业增加值有所增加,在GDP中的比重也有所提高。

由表1可知,安徽省2018—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情况。安徽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2022年整体上在不断下降,因而可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例有所降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2022年整体上在有所增加,因而可知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对安徽省制造业的影响较大。

由表2可知,2018—2022年,安徽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新能源产业产值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速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因而可知安徽省新能源产业产值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快。

3.2"制造业产业研发投入现状

研发投入是衡量一个地区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地区及企业要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必不可少。对于制造业来说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安徽省十分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企业自主创新也越来越重视,增加了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安徽省2017—2021年研究人员及研究单位数量情况详见图2。2017—2021年,安徽省研究人员数量分别为52213人、47064人、57926人、56676人、64202人,可知安徽省研究人员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表明安徽省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研究人员的投入,重视研发人员培养及引进,以便能够依靠研发人员来提高安徽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安徽省2017—2021年研究单位数量分别为4646个、4412个、5844个、6819个、7851个,可知安徽省研究单位数量整体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表明安徽省制造业研究实力总体不断增强,对于提高安徽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图3可知,安徽省2017—2021年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49788件、54963件、54798件、70467件、78480件,整体上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表明安徽省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对于推动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图4可知,安徽省2017—2021年应用研究支出分别为75428万元、77108万元、121307万元、159814万元、214395万元,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表明安徽省对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安徽省2017—2021年试验发展支出分别为4284276万元、4892482万元、5641091万元、6213094万元、7146637万元,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表明安徽省为推动制造业试验研究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3.3"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状

安徽省作为制造业生产及出口大省,将制造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上,并积极拓展制造业产出口市场,提高制造业产品出口能力。

由图5可知,安徽省2017—202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分别为2850597万美元、3398625万美元、3821142万美元、4413576万美元、6162690万美元,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表明安徽省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安徽省工业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4"基于价值链视角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通过对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研发投入现状进行分析,能够知道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研发投入实现了快速增加,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但总体上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徽省与湖北省2017—2021年研究人员数量、应用及试验发展支出、有效发明专利数对比分析情况详见表3。与湖北省相比,安徽省2017—2021年研究人员数量、应用及试验发展支出远远少于湖北省,表明安徽省在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人员及资金投入与湖北省存在较大差距,且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湖北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有效发明专利数方面,安徽省2017—2019年取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多于湖北省,但2020—2021年取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都少于湖北省,略显后劲不足之势,说明安徽省通过制造业产业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也远远少于湖北省,与湖北省的差距也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2"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较小

通过对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能够知道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且制造业产业规模整体上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较小,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安徽省与湖北省2017—2021年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对比情况详见表4。与湖北省相比,安徽省2017—2021年制造业企业数量多于湖北省;但2017—2019年制造业资产总额少于湖北省;2018年、2019年、2021年的制造业利润总额少于湖北省。尽管2020—2021年的制造业资产总额高于湖北省,2017年、2020年的制造业利润总额高于湖北省,但总体上看,安徽省拥有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多于湖北省,但创造的资产总额及利润总额总体上却少于湖北省,表明湖北省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发展成就。通过对比分析,能够知道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质量。

4.3"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通过对安徽省制造业产业营业收入现状进行分析,能够知道安徽省制造业产业营业收入整体上实现了快速增加,制造业产业收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但总体上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徽省与湖北省2017—2021年制造业产业营业收入对比分析情况详见表5。与湖北省相比,安徽省2017—2021年制造业产业营业收入少于湖北省,并且存在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通过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获得的营业收入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在制造业产业发展质量及销售能力、制造业产业市场竞争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发展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能够知道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于安徽省制造业产业来说,只有大力推动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转型发展,才能够通过制造业获得更大的产业价值,促进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价值的创造。

5"基于价值链视角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对策

5.1"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安徽省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应当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其一,安徽省应当重视制造业产业技术研发。在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制造业企业应当加强合作,注重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研发,通过组建研发中心,加大制造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形成制造业领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资源聚合,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制造业的研发能力,不断攻克新技术,突破新领域,为安徽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二,强化与高校的合作。依托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资源,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发挥高校在理工类领域人才培养及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培养优势,注重复合型、科技型人才培养,使得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拥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其三,加大制造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为在安徽省建设制造业产业生产基地的企业提供土地、配套设施、财政优惠等诸多政策,提高制造业企业落户安徽的吸引力,使得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创新发展。

5.2"扩大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

对于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较小的问题,应当扩大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其一,注重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当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较快,也是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为此,安徽省应当着重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产业等制造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将奇瑞、江淮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阳光电源等新能源电池生产制造企业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来培育,进一步壮大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制造业产业规模,发挥制造业产业的集聚优势,提高制造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其二,注重制造业产业的均衡发展,做好制造业产业的合理规划。安徽省各个地级市拥有的资源优势及产业配套等各项资源明显不同,应当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差异化、规模化及协同化发展,形成制造业产业协同发展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规模,积极打造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及特色品牌。其三,积极拓展制造业产业消费市场。安徽省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拓展制造业产业的消费市场,通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化合作力度,注重制造业产品销售,使得能够进一步拓展国际消费市场,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消费市场支持。同时,还要积极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形成集制造业产业研发、生产、制造、消费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发展体系,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

5.3"提高制造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对于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应当提高制造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其一,积极培育制造业企业品牌。安徽省在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制造业产业品牌的培育,通过扶持一批制造业企业或制造业龙头企业,将其作为重要的品牌来打造,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如培育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装备制造产业品牌等各种制造业产业品牌,获得市场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好的消费口碑,对于助力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积极打造安徽省制造业产品品牌,还能够形成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价值优势,助力安徽省制造业企业拓展国内外消费市场,加大出口力度,进而提高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二,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安徽省制造业企业在注重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将研发的科技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优势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及市场拓展能力,进而提高安徽省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其三,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安徽省制造业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形成制造业产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模式的创新发展及优化,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将这种发展优势转变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6"结语

制造业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显著。通过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对策,指出安徽省制造业产业整体发展较快,制造业产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湖北省相比,安徽省的研究人员和应用及实验发展支出远低于湖北省,有效发明专利数的涨幅后劲远低于湖北省,可见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制造业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进而从技术创新、制造业产业发展规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助力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红,郭昕.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黑龙江省林产工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J].中国储运,"2023(3):208-209.

[2]唐荣,黄抒田.产业政策,资源配置与制造业升级:基于价值链的视角[J].经济学家,"2021(1):63-72.

[3]王静.供需匹配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实证检验[J].广东商学院学报,2021(5):41-51,60.

[4]"魏景赋,巩凡歌.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制造业升级路径研究——基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比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1-94,127.

[5]吴方,吕思雅.基于国内价值链视角的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研究——以广西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3):32-35.

[6]"赵蓉,赵立祥,苏映雪.国内价值链,产品间关联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要素禀赋视角的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2):57-70.

[7]"陈伟宏,王娟,张鹏,等.全球价值链下技术溢出对产业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服务化投入异质性视角[J].科研管理,"2021(9):79-86.

[8]古须强.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广西民族节庆旅游产业发展及升级路径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2(16):32-34.

[9]"胡锦文,郑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我国航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9):18-19.

[10]"吕思雅,吴方.国内价值链构建视角下广西制造业升级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21(2):30-34.

[11]徐华亮.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理论逻辑,变化态势,政策导向——基于价值链升级视角[J].经济学家,"2021(11):52-61.

[12]胡锦文,阮杰,郭震霄.“三链协同”视角下航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8):172-177.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全球价值链分工助推安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21A1093);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基于‘硬-固-软’三层模型探究区域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与启示——以安徽为例”(项目编号:SK2024A017);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23B009)。

[作者简介]杨梅(1992—),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财务管理;李玲(197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与智能制造。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价值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