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欣赏并重,构建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2025-01-20樊祥陈婷婷

留学 2025年2期
关键词:个体体系评价

当前,在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鉴定,轻发展;重区分,轻激励;重显性,轻隐性;重个体,轻团队”等状况,人的整体性及全面与长远发展,人的情怀情感及自我实现等精神层面的需求,组织中个体、群体、全体发展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团队建设等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构建教师适性发展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应综合考量教师作为个体人的完整发展、自我发展力提升、多群体发展以及多维度构建等四大要素,构建教师适性发展评价体系。通过激励和欣赏每一位教师,使教师获得与之相宜的全面、持续、适性发展,从而以完整、立体的正面形象影响学生。

基于人的完整发展构建评价体系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教师作为个体人,有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有后天发展的“个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教师作为个体人,有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独特”价值观、心理认知、情感认同。作为社会人,教师有参与社会劳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希望获得他人认同的“社会性”需求。

无论是出于对人的生命生长的尊重,还是出于育人的需要,都必须关注教师的完整发展。因此,教师评价必须从人的完整发展出发,唤醒教师的天性,发展其个性,挖掘其潜力。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既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关注人的天性个性以及心灵丰盈、人格完善等,促进教师更为适性地发展,让教师的生命生长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加真实。

基于自我发展力提升构建评价体系

教师自我发展力是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教师的自我发展力包括自我认知力、自主选择力以及持续建构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价值认同、成就动机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与反思等。为此,教师需要对自我有全面清晰的认知,立足自身特点,分析自身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并持续地付诸行动,最终实现自主成长。

为此,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赋予教师发展、管理、创造的权利和能力,引导教师在实践中体现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探索中发挥能动性。教师评价要在基于学校育人价值取向和办学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差异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将教师自我发展力纳入评价体系。通过激励和欣赏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原动力,提升教师自我认知力、持续构建力、实践研究力和反思再造力,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自我创生发展。

基于多群体发展构建评价体系

坚持“遵循规律、尊重差异、多把尺子、以长扬长”的原则,为促进教师的适性发展,我们构建了指向全体性的“保底+品质”评价、指向群体性的“共性+个性”评价、指向个体性的“成长性”评价三个评价体系。

一是“保底+品质”评价。赋权部门设计通俗易懂、简单易操作的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导向性目标、标准,各部门根据学校发展实际与教师发展期望,制定基础性、保底性指标,实施考核性评价。二是“共性+个性”评价。不同的教师群体,有不同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点,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关注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共性特点,关注学科组、年级组、年龄组等不同教师群体特点,实行分类评价。三是“成长性”评价。不同教师的特点、起点不同,所负责工作(所带班级、所教学科)的起点也不尽相同,为尽可能激励、认同教师的努力和成效,需要采取适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成长性评价。

基于多维度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要多角度发现、挖掘教师的闪光点并给予“放大镜”式的肯定,以“可视的变化、可量的增长、可感的发展”激励教师创生发展、优长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感、引领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人人有获得感”。

过程与结果。强化过程评价,从发展性视角科学判断、评价教师实现目标的现实轨迹,让“可视的变化”助推发展、带动“成长”,为学校及教师团队“可感的发展”或策略调整提供实证性依据与信息支撑。

团队与个体。通过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工作室、年级组等实施团队评价,通过育人星、教学星、科研星、管理星、服务星、信息星等进行个体评价,实现共建共享、抱团发展,提升组织凝聚力,激发教师成长活力。

横向与纵向。通过横向比较,帮助教师根据学校及自我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找准位置,明确方向与目标,持续努力。通过纵向评价,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优势、特长以及兴趣,让教师有规划地快速成长。

综合与优长。建立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和适性优长评价体系,创设荣誉性评价,实施荣誉后管理,提升教师的学术自信,促进教师整体、优长发展。

情感与态度。教师职业情感在教师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追寻生命意义,厚植教育情怀,关注并将教师情感、态度纳入学校评价体系,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行,激发教师发展的源动力,进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量化与质性。实施“理性可视”的量化评价,通过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指标进行分解,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在教学、管理、德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轨迹。实施“等级描述”的质性评价,对教师的价值或特点进行判断。与量化评价的精确定义、精心设计、预设程序和工具等相辅,质性评价中的工具和方法是随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逐渐显露的。在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更新或改进相关的评价程序、工具和变量,质性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和鼓励教师成长的过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四川省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

猜你喜欢

个体体系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