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信息科技课堂,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25-01-20田建锋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创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在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与创新素养。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信息科技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其功能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科技育人。
运用恰当手段,激发兴趣。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教学必须以实践为重心。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开放活跃的学习氛围,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以《猜数字算法设计》编程教学为例,由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式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新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具象的事物,孩子对于程序中的“变量”理解存在认知能力上的困难。为此,我策划实施“猜数字”小游戏,通过“玩中学”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从分别标注为1至10的10张纸牌中随机抽取一张,请同学们来猜,通过“猜大了或猜小了”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并通过游戏后的复盘环节,帮助学生分析游戏原理、理解“变量”,进而延伸建立程序思维和编程规则。有了兴趣,将抽象的程序语言融入游戏情境,学生通过玩游戏、分析游戏步骤、设计程序流程、编辑游戏程序的递进过程完成课程学习,体验创作乐趣。
提供知识支撑,拓展思维。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建构起信息科技知识体系并学以致用。
以设计制作游戏的项目式学习为例,在《猜数字算法设计》编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入流程图,帮助学生分析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理解游戏程序流程,熟练掌握编程语言和编程逻辑,独立完成编程任务。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流程图和学习提示,更换背景、更换对象,尝试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提升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合理运用评价,事半功倍。信息科技课程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合作精神潜力。
在《猜数字算法设计》编程教学中,除了情景式教学法,还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主题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创设学生玩游戏的情境,在游戏过程中引出编程理论模型,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级进阶。在评价环节,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从以前教师教,转变为教师教、学生自学、师生互学、大家共学相结合,培育教学相长、互学互鉴的良好风气,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全面的信息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