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研究
2025-01-18陈筱薇
[摘 要]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学习的深度体验。同时,技术的跨学科应用对高效地收集音乐资料及其长期的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的有效配置对推广这些技术和持续进步具有关键作用。建议未来方向应关注开发既经济又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本土和国际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新疆音乐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J607"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5)01-0072-03
在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新的大环境下,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新疆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而著称,其音乐遗产包括民歌、传统乐器和表演艺术,不仅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与日常生活,也是对其情感与世界观的一种表达。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传承方法正逐渐被现代生活所取代,许多珍贵的音乐文化资产面临被遗忘或消失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数字化技术不仅能为文化遗产提供更安全稳定的保护环境,延长其生命周期,还能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手段,让这些文化更易于被公众发现与理解,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及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1]
本文旨在探讨新疆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传承方面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策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保护方法的创新,也是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本项研究,我们期望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发。
一、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传承挑战
(一)新疆音乐遗产的历史与文化特征
新疆地区音乐种类繁多,涵盖了从传统的民谣到现代的民族交响乐等各种风格。例如,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木卡姆”及哈萨克族的“达斯坦”,这些独特的音乐风格不仅在旋律上各有千秋,其特有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也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新疆,音乐与社区的庆祝活动以及各种社会仪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维吾尔族的“纳吾鲁孜”春节庆典以及哈萨克族的“诺鲁孜”节日中,音乐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这些节庆活动中,如都塔尔、罗布和加瓦等民间传统乐器极为重要。这些乐器和音乐活动不仅是传递文化的关键工具,也是维护民族身份和传统的纽带。[2]
这些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及其表现方式,将新疆的传统音乐塑造成了研究中国乃至中亚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料,深刻体现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融合的特征。
(二)当前传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现代影响下的文化侵蚀
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新疆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正受到严峻考验。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流行让西方流行音乐及韩国文化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注意,使得他们对传统音乐越来越不感兴趣。这一趋势正在逐步削弱传统音乐听众的规模,并威胁到音乐传统的传承。
2.传统传承方法的局限性
在传统音乐的传承方法上,新疆地区主要依赖师徒制和家族口传。这种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显示出诸多限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长期艺术修炼变得不切实际;统一教学体系的缺乏使得学者和音乐爱好者难以进行系统学习;资深艺术家数量减少,一些罕见的音乐作品及演奏方法正面临失传的危机。这些问题导致传统音乐传承效率低下,有断裂的风险。[3]为应对这些挑战,新疆音乐传承者及相关机构需要探索创新策略,以适应时代变迁并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数字化技术在新疆音乐遗产传承中的
创新应用
(一)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技术的应用
1.实现高质量音乐采集的技术创新
对数字传承来说,优质的音频采集是基础。利用尖端音频设备和细致的录音技术,如环境音频录制和多通道捕捉系统,技术专家可以精确地记录新疆传统音乐的每一个细节,确保音乐的特色和表演风格得以保存。另外,使用全方位麦克风和高保真音频格式进行录音,可以极大地保证音质的纯净和完整性。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录音的精度,也为音乐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优质的音频材料。例如,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项目,正是通过高精度的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展示,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全球推广和高效保护。这一成功案例为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借鉴。
2.长期存储与数据管理的现代解决方案
对采集到的新疆音乐资料进行长期存储和有效管理极为关键。通过利用云服务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等现代化的数字存储方案,可以确保新疆音乐遗产的稳定保存。同时,应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AM)等高级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对音乐文件进行分类、标记及查询。这些系统不仅优化了元数据的维护,而且提供了便捷的关键词搜索功能,使得音乐资料的访问和分享更加便捷。采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方案,不仅保障了新疆音乐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和赏析,也极大地推动了其长远的保存和传承。苏州评弹艺术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成功争取到了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了专属的数字存储系统,实现了艺术形式的长期稳定保存和传承。
(二)增强传承与教育的数字化创新手段
1.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
在新疆的音乐传承教育中,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VR技术能构建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参与者不仅能观看新疆传统音乐演出,而且能亲自演奏传统乐器。这种体验突破了地理和时间的界限,让全球任何地方的用户都能深入感受到新疆音乐的魅力。AR技术则通过在现实场景中添加数字化的信息层,如在音乐会现场增添有关演奏者的背景、乐器的详细信息和歌曲的历史,大大丰富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新疆音乐教育的吸引力,而且简化了音乐传承的流程。[4]例如,陕西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AR技术将碑文内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增强了观众的互动体验和学习效果。同样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新疆音乐的传承,增强教学和体验效果。
2.构建互动式在线学习平台
为了广泛传承新疆的音乐遗产,开发多功能的在线互动学习平台至关重要。这个平台集成了视频教学、音乐资料库、互动问答和社区论坛等多种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学习空间。在这里,用户可以观看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表演视频,掌握演奏技巧,并能上传自己的演奏视频以获得专家和其他用户的评价。此外,平台通过设立游戏化的学习任务和虚拟成就系统,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个平台不仅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深入了解新疆音乐遗产的机会,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开辟了一条创新的途径。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平台通过丰富的互动功能和海量的文化资料,吸引了大量用户,取得了良好的传承和教育效果。这为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新疆音乐遗产数字化传承的现实挑战
(一)技术与实施的具体挑战
1.技术适配与更新的难题
在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过程中,挑选与音乐属性相符的技术设备是一项重要任务。[5]例如,传统的弦乐器不仅音色独特,节奏结构也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技术工具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以精确捕捉这些音乐细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系统以适配新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变得尤为必要。这对技术团队来说,意味着必须持续进行学习和技术更新。这种技术升级不只是硬件层面,也包括软件及数据管理系统的完善,确保数据能够长期保存且与新技术兼容。
2.经济投入与资源分配的平衡
在新疆音乐遗产数字化的工作中,资金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端的采集与储存技术往往代价高昂,而专业人员的训练及聘用同样需要经济基础。面对资金的限制,如何有效分配这些资源以确保项目的连续性与效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项目在起步阶段与长期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分配需谨慎考虑,以维持技术更新和财务的可持续性。探索多样化的资金渠道,如申请政府资助、国际捐赠或私人资金,并建立一个清晰有效的资金运用机制,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新疆音乐遗产数字化项目的稳定与发展。
(二)社会文化适应性问题
1.传统观念与现代技术的冲突
在新疆音乐遗产保护与传承活动中,经常出现传统观念与现代技术应用之间的对立。某些社区成员和传统艺术家对采取数字化手段表现出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对传统音乐的核心价值造成损害或误解。有些艺术家认为,真正的传统音乐体验应该是通过现场的表演和与观众的互动实现的,不应依赖录音或数字化手段。这种思想上的差异有可能成为技术接受度的障碍,影响数字化进程的普及。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必须在尊重及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教育社区成员,引导他们理解并欢迎数字技术为传统音乐带来的新机遇。
2.文化保真性与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推广,如何保护文化的真实性及知识产权尤为关键。在数字化处理中如何保持音乐遗产的原貌和风格,避免任何可能的篡改或失真,是文化保真的重大挑战。同时,随着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增加,包括确保音乐作者及相关民族的利益不受侵害,以及防止商业活动中的非法复制和盗版,都显得尤为重要。推进音乐遗产的数字化工作,必须同时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及法律保护机制,确保传统艺术家和民族群体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让他们能够从数字化成果中公正地分享利益。例如,爱尔兰传统音乐在数字化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版权保护措施,确保了音乐家和社区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保护。
四、推进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创新的对策
(一)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策略
1.政府与公私合作的策略
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推动过程中,政府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政府不只是以资金作为支持,更需要通过制定支持性政策,鼓励私人企业和非政府机构的参与。政府可以采取税务减免和资助计划等措施,吸引私人企业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存工作中。此外,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开发适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专业软件和硬件,也是推进项目成功的关键途径。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还能利用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2.国际资金与技术合作的机会
在全球化浪潮中,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同样可以通过跨国合作加以推进。可以考虑与各国文化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发展组织展开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世界银行经常支持各类文化遗产项目。这种跨国合作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支援,也有助于引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新疆音乐遗产在全球的知名度。此外,这样的合作还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新疆音乐遗产的了解与关注。这些战略将为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承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其在地方和全球层面的保护及发展。如贵州苗族文化的保护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和技术支持,成功实施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全球推广。
(二)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案
1.跨学科技术开发与应用
为了有效推动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工作,跨学科的技术开发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融合信息技术、音频技术、数据分析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知识,开发出符合新疆音乐特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工具。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或者设计程序自动将民族音乐演奏转换成乐谱。此外,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我们能够创建沉浸式的音乐学习和体验环境,这样不仅提高了参与者的互动性,也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效果。借助这些交叉领域的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和推广新疆的音乐文化。
2.本土与国际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培养专业人才是新疆音乐遗产数字化传承的核心基础。建立地方性人才培育计划,高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设与数字化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和实操平台,是培养专业力量的主要途径。同时,与全球知名的文化保护和数字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为本地人才提供出国学习和实习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此外,举办国际研讨会和工作坊,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帮助新疆音乐遗产建立与全球其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合作网络。这些国内外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活动,确保了项目的顺畅实施和持续发展,为新疆音乐遗产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例如,通过与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合作,中国传统戏曲得以在国际平台上展示,同时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数字化保护人才。
这些创新技术与人才发展策略全面支持了新疆音乐遗产的数字化进程,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结" "语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跨学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对音乐信息的收集和存储的效率;在教育推广和文化继承方面,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显现了巨大的潜力;技术落地的核心支撑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援。此外,国际合作和国内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的持续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未来应当重点开发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的新型数字化工具,并进一步深化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张晓琴,廖肇羽.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3):51-52.
[2] 马巧梅.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音乐教育的结合路径分析[J].艺术教育,2024(03):37-40.
[3] 李婷.新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探索[J].黄河之声,2017(03):115.
[4] 陈晓艳.浅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以木卡姆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06):218-219.
[5] 周吉.“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见证——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J].中国文化遗产,2005(06):48-55.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