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2025-01-03徐增阳杜亚楠杜猛

华东经济管理 2025年1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共同富裕

摘 要: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乡村振兴,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而有差异;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对外开放跨过门槛值9.386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减弱。由此得出分类施策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营造创新环境、处理好农产品外贸出口与内销的关系等政策启示。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3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5097(2025)01-0052-11

The Impact of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XU Zengyang, DU Yanan, DU Me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Optimization of the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article uses panel data from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23, and employs fixed effect models, moderating effect models, and threshold effect model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promotes rural revitalization, but there i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e impact of the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the moderating effect which varies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the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exhibits a single threshold effect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fter the threshold value of 9.386 is exceeded following the opening-up,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diminishes. From this, policy insights can be derived, such as adopting classified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advanced 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foster an innovative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and domestic sales.

Key words:rural human capital struc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mmon prosper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ening up

一、引 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实施了以城市为中心、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有效地引导了资本与生产要素大规模向城市集聚,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改革开放后,农村地区的“空心化”现象逐渐凸显,制约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尽管中国在2021年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仍然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口群体,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这一重要论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要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同时抓紧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这些政策举措旨在通过优化人才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然而,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1]。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较低的人力资本阻碍了农民的流动和减少了其获得非农收入的机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Schultz(1964)[2]在《改造传统农业》中首次将人力资本引入农业发展领域,阐述了农业从业者技能提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力资本,凭借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尤为突出;马磊(2016)[3]研究发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相对占比越高,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方超和罗英姿(2017)[4]提出,可以通过巩固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和扩大高等教育等方式,推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梯度升级。无论是从异质性人力资本差异化作用角度还是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角度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难以刻画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对其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刘智勇等(2018)[5]提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这一概念。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的是一国或地区通过调整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促进各类型人力资本协调发展,使初级人力资本比重逐步下降,高级人力资本比重逐步增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力资本需求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演进、教育程度提升、高价值人力资本增加、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空间非均衡分布的特征。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人口视为初级人力资本,将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人口视为高级人力资本[5]。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初级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技能层次以及在创新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适应能力上具有一定差异,高级化的人力资本结构有助于推动经济向高端转型,而初级化的人力资本结构则可能限制经济的长期发展。随后,众多学者纷纷考察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劳动生产率[6]、经济增长[5]、经济高质量发展[7]、产业结构[8]、失地女性就业[9]、企业投资效率[10]、区域协调发展[11]、城乡收入差距[12]、数字普惠金融[13]等的关系。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此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还有助于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民工面临就业难题。而通过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减轻城市就业压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4]。但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层级差异,通过精准施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本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15]。

本文探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其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①在研究视角上,现有研究在考察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本这一因素时,注重不同层级人力资本的积累或人力资本存量,忽视了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高级优化,但是本文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地区人力资本的整体数量、质量状况及结构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②在研究内容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等要素纳入其中,深入探讨这些要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这一框架的构建,不仅深化了对乡村振兴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理解,也为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③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大多使用教育年限法度量农村人力资本[16-19],考察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而本文采用空间向量夹角法计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该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乡村振兴的实践提供更坚实可靠的依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和高素质农村人力资本密不可分,不同层级的农村人力资本拥有不同的劳动技能水平,而劳动技能水平又决定了劳动力的创造力和收入水平。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政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日益显著,导致大量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外流。此外,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高级人力资本因其学习能力强,能够胜任研发等复杂劳动,会涌向具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城市。而初级人力资本主要从事技能要求低的简单劳动,并且因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创造力的不足,大量滞留农村。这制约了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时,高级人力资本呈现明显的城市集聚特征,限制了农村地区开展技术学习、获取知识和进行产业升级的途径,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然而,受资源稀缺性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双重影响,部分高级人力资本为追求更高收益而选择回流农村。这一过程在知识传播和技术扩散的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下,有助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Fan和Stark(2008)[20]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从农村流向城市会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和农村居民平均收入减少;Josipović和Molnar(2018)[21]进一步强调,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是驱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提升农村经济活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朱德全和杨磊(2021)[22]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人力资本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指出其在不同地区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表现优异,而中部地区则面临挑战。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越丰富,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越高,会显著提高群体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可能性,进而产生强大的激励效应。因此,当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力资本回流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带来的人力资本结构改善,能够拓展农村发展空间,优化生产要素的城乡配置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促进乡村振兴。

(二)科技创新的调节效应

科技创新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本作为科技创新投入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提高创新能力及创新水平方面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绩效水平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本绝对数量,还取决于人力资本质量和结构[23]。在这一过程中,高级人力资本作为知识、技术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受教育程度高和专业技能强的高级人力资本,其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类人才更能胜任科技创新工作中较为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严峻任务,为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第二,高级人力资本因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在吸收和消化新技术方面展现明显的优势。他们不仅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还能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与重构,从而降低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第三,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构建的知识传播网络和技术外溢机制,加速区域人才的集聚,推动新技术在城乡间的广泛传播和应用。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区域总体技术水平,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科技创新通过提高产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发展模式,显著提升非农部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使农民能够将更多的劳动时间投入非农产业中,从而增加非农收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科技创新能够正向调节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三)对外开放的门槛效应

对外开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曾多次强调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通过深化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利用国际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对外开放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一方面,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地区会吸引较高层次的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很多具有故土情结的高级人力资本正在等待返乡的契机,他们希望利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4]。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水平是衡量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深刻反映了该地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融入程度。这种开放程度不仅为当地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农产品的对外销售,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电商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型销售方式和渠道倒逼传统农村人力资本升级为高级人力资本,使其掌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2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使初级人力资本通过传统的“干中学”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26]。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但是在参与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熟悉农产品生产过程以及了解市场变化,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个人素质和技能,从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27]。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基于对外开放的门槛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1. 基准模型

为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本文构建基准模型如下:

[xczxit=α0+α1hstrucit+βXit+εit] (1)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xczx]表示乡村振兴;[hstruc]表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Xit]表示对乡村振兴产生影响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合集;[α0]为常数项;[α1]和[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 调节效应模型

科技创新会调节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在式(1)的基础上,引入科技创新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如下:

[xczxit=α0+α1hstrucit+α2innovit+α3hstrucit×innovit+βXit+εit] (2)

其中:[innov]表示科技创新;[hstruc×innov]表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科技创新的交互项;[α2]和[α3]为待估参数;其他变量含义同式(1)。

3. 门槛效应模型

基准模型只能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否影响乡村振兴,为了检验H3,本文借鉴Hansen(1999)[28]和韩冬日等(2023)[29]的研究,把对外开放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门槛效应。单一门槛效应模型构建如下:

[xczxit=α0+α1hstrucit×I(openit≤θ)+" " " " "α2hstrucit×I(openitgt;θ)+βXit+εit] (3)

其中:[open]为门槛变量;[θ]为门槛值;其他变量含义同式(1)。

若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式(3)可转化为如下模型:

[xczxit=α0+α1hstrucit×I(openit≤θ1)+α2hstrucit×I(θ1lt;openitlt;θ2)+α3hstrucit×I(openit≥θ2)+βXit+εit] (4)

(二)变量选取

1. 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乡村振兴(xczx),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概念,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因此,对于乡村振兴的准确测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充分借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陈俊梁等的研究成果[30-33]。同时,结合新时代对乡村振兴的要求和实际情况,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所列。

基于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计算,以避免主观因素干扰,过程如下:

(1)构建全局评价矩阵。对[α]个省份[N]年间的[β]个指标的乡村振兴进行评价,通过查找数据可以得到[N]张截面数据表[xN=(xij)αN×β],将[N]张数据表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得到一个[αN×β]的全局评价矩阵:

[x=[x1" " x2" " …" " xN]=(xij)αN×β] (5)

(2)指标标准化。设[xij]是第[i(i=1,2,…,m)]个评价单元中第[j(j=1,2,…,n)]项指标值,步骤如下:

正指标:[Zij=xij-minxjmaxxj-minxj+0.000 1] (6)

负指标:[Zij=maxxj-xijmaxxj-minxj+0.000 1] (7)

其中:[Zij]是标准化后的数值;[xij]是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maxxj]是最大值;[minxj]是最小值。为了在计算信息熵值时保证对数的真数大于0,把正、负指标的全部值都加了0.000 1。

(3)计算指标权重。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地区在该指标中的占比[yij]:

[yij=Zij∑αNi=1Zij,1≤i≤αN,1≤j≤β] (8)

(4)计算信息熵值。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值[ej]:

[ej=-k∑αNi=1yijlnyij,1≤i≤αN,1≤j≤β] (9)

其中,[k=1lnαN]。

(5)计算信息效用值。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dj]:

[dj=1-ej] (10)

(6)计算指标权重[wj]:

[wj=dj∑mi=1dj] (11)

(7)计算乡村振兴水平[u]:

[u=∑mi=1yijwj] (12)

2. 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核心解释变量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hstruc),代表农村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的演化升级。为准确衡量这一高级化水平,借鉴刘智勇等(2018)[5]的研究,运用空间向量夹角法进行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基于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层级划分,具体包括: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以及大专及以上(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随后,采用空间向量的分析方法,将每一层级人力资本在农村总人力资本中的占比作为空间向量的分量,进而构建五维空间向量[X0=(x0,1, x0,2, x0,3,x0,4,x0,5)]。

(2)选择5个基本单位向量组[X1=](1,0,0,0,0)、[X2=](0,1,0,0,0)、[X3=](0,0,1,0,0)、[X4=](0,0,0,1,0)、[X5=](0,0,0,0,1),依次计算人力资本空间向量[X0]与它们的夹角[θj(j=1,…,5)]:

[θj=arccos∑5i=1xjix0,i(∑5i=1x2ji)1/2(∑5i=1x20,i)1/2] (13)

其中:[xji]为基本单位向量组[Xj(j=1,…,5)]的第[i]个分量;[x0,i]为向量[X0]的第[i]个分量。

(3)计算夹角[θj]的权重。首先将[wj]设置为[θj]的权重,然后把[w1]、[w2]、[w3]、[w4]、[w5]分别设为5、4、3、2、1,从而计算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公式如下:

[hstruc=∑5j=1wjθj] (14)

其中,[hstruc]的值代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

3. 调节变量和门槛变量

本文选取科技创新(innov)和对外开放(open)分别作为调节变量和门槛变量,检验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科技创新采用每万人Ramp;D人员全时当量表示;对外开放采用外商投资企业年底登记数来衡量。

4. 控制变量

为全面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本文借鉴李麦收和高星(2024)[34]的研究,选取城镇化(town)、信息化(internet)、经济发展水平(pergdp)、对外开放(open)、人口结构(pop)和政府干预(govern)作为控制变量,分别采用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每万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人均GDP、外商投资企业年底登记数、老年抚养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六个指标作为替代变量。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使用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多项式的方法补齐缺失数据。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以2000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根据各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换算。此外,为减少异方差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所列。

四、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文采用LLC和IPS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所选变量进行严格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均呈现一阶平稳序列的特征,符合面板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经过Hausman检验,发现P值是0.000 0,所以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所列。模型(1)显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回归系数为1.518,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每增加1%,乡村振兴水平提高1.518%,该结果与姚旭兵和邓晓霞(2020)[17]的研究一致,说明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演进过程中,农村高级人力资本的比例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相较于初级人力资本,高级人力资本拥有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和创新能力更强,对乡村振兴的贡献更大。因此,遵循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加快人力资本结构优化速度,可以有效提高乡村振兴水平,H1得以验证。

由于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所以本文将总样本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三组,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见表3所列。模型(2)显示,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乡村振兴,回归系数是2.163,说明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每增加1%,乡村振兴水平提高2.163%。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城乡发展差距小、公共服务水平高,吸引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返乡创业,掀起了一股“返乡潮”,使得农村高级人力资本数量增加,人才的涌入会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提高。模型(3)显示,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回归系数是-3.596,说明中部地区塌陷严重,与朱德全和杨磊(2021)[22]的研究结果一致。模型(4)显示,虽然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阻碍了高级人力资本回乡发展,造成初级人力资本多,高级人力资本少,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

(二)稳健性检验

1. 增加控制变量

本文通过逐步增加控制变量科技创新(innov)和政府干预(govern)的方法对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每万人Ramp;D人员全时当量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作为替代变量加以衡量,回归结果见表4所列。

由模型(5)、模型(6)可知,乡村振兴的回归系数分别是1.765和1.421,且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基准回归结果稳健。

2. 内生性问题

内生性问题会使结果出现偏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会影响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振兴也会对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产生影响;二是遗漏的一些变量会出现内生性问题。所以,本文解决内生性问题的方法是把核心解释变量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分别滞后一期和两期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所列。模型(7)、模型(8)显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三)乡村振兴分项回归

为考察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五个维度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分别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所列。

从全国层面来看,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主要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强度依次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产业兴旺。高级人力资本所拥有的技能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高级人力资本受教育时间长,具有较高的素养,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在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能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此外,高级人力资本自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想吸引更多人才返乡,环境建设必不可少,从而倒逼当地政府重视农村环境,努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地。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起显著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对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治理有效;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生态宜居起显著促进作用,对治理有效起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兴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地区需要在巩固现有农村高级人力资本所带来红利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的人才发展战略,巩固已展现促进作用的维度,在未展现作用的维度上继续发力。

(四)进一步分析

1. 科技创新的调节效应

为进一步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影响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本文在式(1)中加入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科技创新的交互项,探究科技创新的调节作用。由于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滞后性,因此,本文将科技创新这一调节变量滞后两期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所列。从全国来看,科技创新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对乡村振兴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为2.210,表明科技创新能够正向调节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H2得以验证。这说明当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和技能水平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时,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会随之增强。因此,农村地区可以在政策激励、资金投入、教育资源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吸引创新型人力资本回流,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对乡村振兴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2.485。可见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中具有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表明在科技创新的调节作用下,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不能促进乡村振兴。东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高,其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突出。东部地区劳动力所蕴含的人力资本红利在初期阶段得到充分的释放和体现,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劳动力人力资本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交互项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均显著为正,系数分别为5.221和3.318,说明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够正向调节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这表明中、西部地区亟须对农村人力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再教育和培训,以提升其基础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力在实践中学习,即“干中学”模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还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而提升其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

2. 对外开放的门槛效应

为了检验H3,本文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非线性影响。选取门槛变量对外开放,用Bootstrap重复抽样300次进行门槛检验,并对门槛值进行回归,结果见表7所列。

在确定具有门槛效应的前提下,确定门槛估计值和置信区间,结果见表8所列。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单一门槛,门槛值是9.386,位于[9.381,9.402]的置信区间。

以对外开放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所列。在模型(18)中,将样本划分为[open≤9.386]和[opengt;9.386]两个区间。可以发现,当对外开放低于或等于门槛值9.386时,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回归系数为1.87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对外开放每提高1%,乡村振兴水平提高1.879%;当对外开放跨过门槛值9.386后,乡村振兴的回归系数为1.726,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对外开放每提高1%,乡村振兴水平提高1.726%。由此可见,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乡村振兴呈现非线性递减效应。农村初级人力资本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更高端的农产品销售需要专业型人力资本参与,因此,当前不能盲目扩大农产品对外销售,要先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以免在遇到重大国际金融危机或国际冲突时造成农产品滞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这与冯德连等(2020)[35]的研究结论一致。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本质量角度出发,使用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此外,进一步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深入探究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最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塌陷严重。②从乡村振兴分项检验结果来看,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强,不同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具体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③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发挥的调节作用较大。④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基于对外开放的单一门槛效应,当对外开放跨过门槛值9.386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会减小,存在非线性递减效应。

(二)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农村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影响有所不同,应分类施策。针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需要在制度层面进行调整与创新。具体而言,应致力于解决人力资本在城乡流动过程中遇到的市场、资金和土地等瓶颈问题,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资金配置和完善土地政策,为人力资本的顺畅流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的吸引力。此外,应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三农”优惠政策,激励更多高级人力资本回流乡村,投身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初级人力资本质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建设周期长,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外部环境吸引高素质劳动力,但乡村振兴又迫在眉睫,因此,需要从内部发力,对目前已有的初级人力资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充分释放农村人口红利。此外,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农民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并构建一套完善的配套机制,以激发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机制,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具备经营智慧、技术能力和管理素养的高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主体不仅能够引领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角色的转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营造创新环境,深入挖掘科技创新的潜在价值。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激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首先,将原先允许和鼓励农村人员创业的政策导向,调整为将创业视为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方面,科技人员应积极从事和农业技术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用研究方面,应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发现农业、农村和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所出现的问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推广方面,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把创新性专利技术的研发与农业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技术发明专利的想法依赖农业技术并最终应用于农业发展。其次,充分体现创新在农业农村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从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关键是推动小农户经营方式的创新,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乡村建设来看,应致力于通过创新手段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加宜业、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城乡融合来看,通过创新促进城乡要素互换,加速资源流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早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第三,妥善处理好乡村农产品的外贸出口与内销的关系。对外开放无疑为乡村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能够优化营商环境,为乡村农产品创造更多的出口机会,提升乡村振兴的整体水平。然而,过度依赖对外贸易会弱化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平衡好对外开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在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时,应优先利用国内市场,通过自媒体等新型手段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各级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避免“GDP崇拜”,也要警惕对乡村振兴的过度简化理解的误区。盲目追求对外经济发展而忽视国内市场优势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完善,将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立足实际,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探索内外销售的新路径。沿边地区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乡村振兴;内陆地区应关注国内市场,将市场需求与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防止农产品滞销,确保农业安全,降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风险系数。

参考文献:

[1]FONSECA T,FARIA P D,LIMA F. Human Capital and Innovation:The Importance of the Optimal Organizational Task Structure[J]. Research Policy,2019,48(3):616-627.

[2]SCHULTZ T W.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

[3]马磊.人力资本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4):52-58.

[4]方超,罗英姿.中国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兼论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梯度升级的现实意义[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3):74-85,157.

[5]刘智勇,李海峥,胡永远,等.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J].经济研究,2018,53(3):50-63.

[6]BENHABIB J,SPIEGEL M.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34(2):143-173.

[7]张红霞,王天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J].商业研究,2021(2):30-39.

[8]陈加旭,何尧,詹惠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21,37(2):80-83.

[9]马继迁,朱玲钰,王占国.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家庭责任与失地女性就业——基于CFPS数据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8):95-102.

[10]侯粲然,刘欢,王化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企业投资效率[J].会计与经济研究,2022,36(1):46-67.

[11]胡艳,张加阳,杜宇.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J].华东经济管理,2023,37(10):13-22.

[12]李荣华,张磊.共同富裕背景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1(3):77-84.

[13]张辽,刘成飞.数字普惠金融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4(1):41-51.

[14]NELSON R R,PHELPS E S. Investment in Humans,Technological Diffusion,and Economic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69-75.

[15]ACEMOGLU D,AUTOR D. What Does Human Capital Do? A Review of Goldin and Katz′s 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2,50(2):426-463 .

[16]贾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14):142-144.

[17]姚旭兵,邓晓霞.农村人力资本、空间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6):111-126.

[18]姚旭兵,邓晓霞,罗光强.农村人力资本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基于双重异质性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6):136-149.

[19]罗仁福,刘承芳,唐雅琳,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和人力资本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7):41-51.

[20]FAN C S,STARK O. Rural-to-urban Migration,Human Capital,and Agglomer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mp; Organization,2008,68(1):234-247.

[21]JOSIPOVIĆ S,MOLNAR D. Human Capital,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Growth of the Serbian Economy[J]. Acta Economica,2018,16(29):39-62.

[22]朱德全,杨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测算分析[J].教育研究,2021,42(6):112-125.

[23]PARROTTA P,POZZOLI D,PYTLIKOVA M. The Nexus Between Labor Diversity and Firm′s Innovation[J].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2014,27(2):303-364.

[24]李海金,焦方杨.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城乡融合与农民主体性的三维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19-127.

[25]杜艳,操方舟,周茂.人力资本扩张与企业扩大进口——兼论“优进优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J].世界经济文汇,2023(6):37-57.

[26]吴炜.干中学:农民工人力资本获得路径及其对收入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9):53-60,111.

[27]向栩,温涛.乡村人力资本促进了农民共同富裕吗?[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1):102-116.

[28]HANSEN B E.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345-368.

[29]韩冬日,吕晓丽,董会忠,等.数字技术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的门槛效应[J].资源科学,2023,45(11):2130-2143.

[30]陈俊梁,史欢欢,林影.乡村振兴水平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华东6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4):91-99.

[31]孙杰,于明辰,甄峰,等.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评估——浙江省案例[J].经济地理,2023,43(2):115-123.

[32]乔家君,肖杰.黄河中下游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4,43(3):417-433.

[33]周锦.文化产业数字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J].现代经济探讨,2024(2):119-132.

[34]李麦收,高星.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影响研究——基于动态模型和门限模型的实证检验[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4(1):19-25,152.

[35]冯德连,王锦,王若梅.长江经济带OFDI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对外开放度门槛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20,31(8):1-13.

[责任编辑:余 芳]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西安市城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对外开放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