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因材施教
2025-01-03刘永昶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教育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抓党建、强师德,以教育家精神涵养教师高尚人格。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好思政工作。一是坚持党建工作的核心地位,实施党总览全局的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备课组,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保证红色基因自然流淌。二是坚持师德师风违规“零容忍”。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引领,抓牢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三是坚持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引领。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师立德修身提供丰厚滋养,提升教师安心从教、长期从教的价值认同。
抓研修、促成长,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从青年教师成长为成熟型教师,再由成熟型教师蜕变为卓越型教师,需从以下几点着力。一是自主研修激发内生动力。教师的成长,主动作为是关键,只有激发了成长的内生动力,多读书、多反思和多写作,才能更快成长。二是同伴互助吸纳外部力量。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对于培养年轻教师效果特别明显,学校采取拜师结对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在日常教研中通过磨课、沙龙等方式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三是积极展示形成经验成果。给老师压担子,结合教师的不同成长周期,要求其展示学习收获、发表研究成果,通过任务驱动倒逼教师专业成长。
抓常规、提师能,以“四有”好老师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常规工作围绕德育常规、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开展,这些常规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抓好常规工作,能让国家的办学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理念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通过德育常规培育学生良好习惯,从学生进校起狠抓文明礼貌、一日常规、规范书写、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健康身心、卓越潜能。通过教学常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学校形成了“自主预学、自主生疑、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测评”的“五自”课堂教学范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研常规启迪教育智慧,学校规定教师的业绩考核30%基于团队贡献,70%来自自身努力,教师获得嘉奖的前提是其所在的年级组、教研组考核优秀。
在这种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下,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有省市区名师工作室6个、省市区在研课题18个,有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4人次、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与名师20人、区级骨干教师与名师45人,各级骨干教师人数达70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