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和预后观察
2025-01-02陈涛耿凤勇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48例,行改良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和研究组(148例,行区段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乳房美观度、肿瘤相关因子[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和肿瘤异常蛋白(TAP)]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lt;0.05)。研究组患者整体美观性优于对照组,乳房美观度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lt;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均降低(均Plt;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lt;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FACT-B评分更高(Plt;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较好,且患者围术期指标更佳,安全性更高,短期预后良好。
【关键词】乳腺癌;区段切除术;改良根治术;生活质量;预后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1.001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06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式,改良根治术可完整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和转移,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易破坏乳房结构,使乳房塌陷,影响乳房美观性[1]。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保乳术式,具有切除彻底、操作简便等优势,并可保持乳房外形。但有研究显示,区段切除术术后存在复发、转移风险,影响患者预后,且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情况严重时则需行乳房全切术,患者面临的风险和创伤更大[2]。有研究显示,区段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区段切除术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2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48例)和研究组(14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4.57±9.43)岁;病灶位置:右侧72例,左侧76例;TNM分期[4]:Ⅰ期76例,Ⅱ期48例,Ⅲ期24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3例,糖尿病12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癌分别为69例、71例、8例;病灶最大直径1.8~2.9 cm,平均病灶最大直径(2.55±0.27)cm。研究组患者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4.13±9.25)岁;病灶位置:右侧79例,左侧69例;TNM分期:Ⅰ期72例,Ⅱ期54例,Ⅲ期22例;合并疾病:高血压27例,糖尿病1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黏液癌分别为71例、64例、13例;病灶最大直径2.0~3.0 cm,平均病灶最大直径(2.58±0.30)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航空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5],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⑵TNM分期为Ⅰ~Ⅲ期且临床资料完整;⑶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⑵合并精神异常者;⑶入组前接受抗肿瘤治疗者;⑷伴免疫系统疾病、脏器功能异常者;⑸合并凝血异常者;⑹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术前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远处转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梭形切口,游离组织,上至锁骨、下至乳房下皱襞、内至胸骨旁、外至背阔肌前缘,切除病灶3 cm内皮肤和患侧乳腺,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沿腋窝皮纹作一弧形切口,在胸大肌外侧缘和背阔肌全缘间,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胸背、肋间臂神经损伤。研究组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前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远处转移,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全身麻醉,肿瘤位于上象限时作乳晕平行切口,肿瘤位于下象限时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切除肿瘤表面皮肤、病灶及胸肌筋膜等组织,乳腺切缘至肿瘤距离≥2 cm,完全切除后重建乳房、缝合腺体,乳腺缝合在2层以上,为保证乳房美观和减少疤痕,可不放置引流管,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常规清扫腋窝淋巴结(同对照组),保留神经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放化疗,并根据病情情况行内分泌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1年的随访,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肿瘤转移、复发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称重法)、住院时间(出院标准: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完全愈合,饮食恢复正常并经临床评估即可出院)。⑵比较两组患者乳房美观度。采用Harrrs四分类法美容评定标准[6]评估患者乳房美观度,优:无后遗症;良:术区轻微色素沉淀,毛细血管局限性扩张,瘢痕可见;一般:有后遗症,乳房变形、皮肤放射性改变但可接受;差:乳房严重变形,乳腺严重回缩。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制作血涂片,检测肿瘤异常蛋白(TAP),TAP正常:凝聚物面积lt;121 μm2。采用离心机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3 cm,转速为3 000 r/min),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检测时间均为术前、术后3 d。⑷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切口感染+上肢水肿+皮下血肿+出血)例数/总例数]×100%。⑸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1年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7]评估患者生活质量,FACT-B总分范围为0~144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⑹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乳腺出现新肿块,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如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为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乳腺癌细胞转移至远处部位(包括骨、脑、肝等其他组织或器官)为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率=远处转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乳房美观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整体美观性优于对照组,乳房美观度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FACT-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FACT-B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lt;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5。
3 讨论
目前,改良根治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可彻底清除肿瘤组织,近、远期疗效均得到临床认可,但由于切除范围较大,且不保留乳房,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法满足患者美容需求[8]。有研究显示,改良根治术由于创伤大,对上肢功能损伤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9]。区段切除术既可达到根治效果,又可改善乳房美观情况,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远期出现复发、转移,导致预后不佳[2]。因此,本研究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疗效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整体美观性优于对照组,乳房美观度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在淋巴结清扫术基础上,行区段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状况更佳,并可明显提高患者乳房美观性。分析原因为,区段切除术切除范围小,创伤较轻,使各项围术期指标更佳;同时,由于该术式操作更简便、术野清晰,所以便于完整切除,且淋巴结清扫避免病灶残留。该术式手术切除范围小,术后恢复快,又可保留乳房外观。另外,在乳晕处作切口,可避免永久性瘢痕,还可隐蔽切口,术中保留残腔,可避免乳腺变形、硬结和乳头偏移,继而维持乳房外形,保留乳房美观性,满足患者美观需求[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区段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相似。两种手术方案均能够达到较高的切除率,有效控制病情,疗效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提示区段切除术安全性更高。可能是因为该术式切口相对较小,术后感染率低,同时术中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能减轻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和提高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区段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是因为区段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患者对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且该术式保留乳房完整性,降低手术损伤,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行区段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与改良根治术效果相当。分析原因为,区段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细胞黏附分子水平,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风险,并且术后采用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未增加术后肿瘤远处转移率、复发率[11]。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行区段切除术疗效较好,患者围术期状况更佳,安全性更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上无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秦雪,刘广舒,张全刚.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 33(12): 34-37.
陈晓辉,雷会轻,王文君,等.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24, 39(4): 663-666.
常志坤,闫立果,王丹丹,等. PM联合ALND对早期乳腺癌患者VCAM-1水平的影响及远期疗效[J].河北医药, 2022, 44(1): 107-109.
薛卫成.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第7版)[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0, 17(4): 241-24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0): 954-1040.
王婷,祝东升, ZHU L.乳房术后美学效果评价内容的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7, 28(8): 475-476.
蔡乐,万崇华,汤学良,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的制定与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13(5): 592-594.
张斌,姜鹏,郭慕红.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 2017, 41(11): 1170-1171.
丁宇,翟怡,胡玮,等.乳腺癌患者术后劳动能力与手术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1): 40-44.
朱辉琴,陈卫军,朱建华,等.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对照比较[J/C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1): 48-50.
吉文仲,刘春丽,陈建中.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 2023, 21(12): 1327-1329, 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