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分析

2024-12-31周翠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1期
关键词:财政税收经济新常态事业单位

[摘 要]为响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号召,促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推广实施,本文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究。首先,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分析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归纳可行的优化改进策略,提出规范财政税收管理流程、完善财政税收监督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创新财政税收管理方法等建议,希望能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事业单位;财政税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21.012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21-0044-04

0" " "引 言

事业单位承担着重要的科教文卫服务供应职能,是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产业格局升级迭代,事业单位面临的行业挑战和竞争更加多样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发布,对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响应政策号召,如何提高财政税收管理效率和质量,成为诸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

1" " "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流程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繁杂,主要包括税务计算、税务筹划、筹资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严谨、完善的管理流程作引导,以防出现错计、漏计等情况。但当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制度流程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很多单位的预算编制较为粗糙,未能按照国家提出的要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指标的计算方式不够科学,对后期财政税收资金的配置缺乏指导性,且预算后期的执行管理也相对松懈,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流失和浪费。财务税收管理中,票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也不甚严格,票据管理较为混乱,固定资产信息不全,部分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甚至会利用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制度中的漏洞进行非法活动,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容易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及法律风险。

1.2" "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增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能力的有力武器,能够切实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消除其中的盲区和隐患,规范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行为,因此对于新经济常态下的事业单位来说,做好监督机制的建设运营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但从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并未进行有效监督和管控,内部数据信息流通不畅,且单位也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便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异常与问题,单位领导干部也很难及时发现风险,容易造成风险隐患的扩散蔓延。同时,现行法律规定,事业单位有向公众披露财政状况的义务,但很多单位财政信息披露范围相对有限,披露方法也较为单一,很难实现切实有效的外部监督,可能会降低监督的有效性。

1.3" "人员素养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专业性相对较强,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能力较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财政税收管理团队,以确保管控过程科学合理,防止出现挪用、错漏等风险。但很多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团队人员结构失衡,人员编制相对不足,岗位人手紧缺导致工作压力加大,出错的风险也有所上升。且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财务部门孤军奋战的情况还较为多见,从信息收集、票据整理,到财务报表生成、资产盘点的方方面面均需要财务部门主导,财务部门的工作负担较重。再加上现阶段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无法从理论、实战两方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影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

1.4" "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步伐加快,各单位的核心竞争实力增强,运营规模也有所扩大,面临的财政税收管理压力激增,亟须寻求更有效、更优质的管理手段。但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采取的管理方法仍旧是较为陈旧的,一般采用人工采集数据的方式,信息的即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对事业单位财政使用状况、税款缴纳状况进行有效监控。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健全,后期执行环节同样难以进行高效的监控和评估,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进行了信息化改造,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政税收信息的采集,但对于数据格式的统一、数据标准的建设有所忽略,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还容易加重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负担。且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容易带来网络安全风险,若事业单位未能提前识别、预警和防范,同样会影响技术使用的有效性。

2" " "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规范财政税收管理流程

制度体系具有约束与规范作用,能够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活动提供指引,使管理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经营和竞争环境越发复杂,必须积极健全制度、明确标准,形成更加规范的财政税收管理流程,保证管理质量的提升。要加强对国家税法的学习和理解,认真落实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战略,结合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实况,制定出完整的预算编制、票据管理、记账盘点、核算报税等流程体系,消除管理盲区和漏洞。在预算编制环节,应当畅通各部门的信息交互渠道,根据业务信息优化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预算会计的作用。同时完善管理链条,所有业务往来均需要以预算编制为依据进行资金申请和使用,超出编制范围的资金应当进行专项说明。建立动态化的预算使用评估机制,以月度、季度、年度为单位核算和评估使用情况,发现超支等异常问题后及时查找原因,防止出现连年亏损、入不敷出的状况。在票据管理方面,要积极落实票款分离制度,遵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基本原则[1],执收单位根据国家要求开具具体的缴款书,事业单位收取缴款书并将税款汇到银行网点,如此完成税款的缴纳工作,可以较好地避免税款资金挪用风险,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安全。在记账盘点方面,要重点优化会计科目,按照新政府会计政策规定的内容进行科目调整,特别关注固定资产的盘点问题。可以引入台账管理模式,要求采购人员统一登记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产品厂家、参建单位、规格型号等,每年定期盘点固定资产毁损、遗失情况,将具体情况直观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提高风险识别和响应能力。

2.2" "完善财政税收监督机制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财政税收管理监督机制缺失、内控力度松懈问题,事业单位还应积极改进优化,通过合理的制衡、监管消除财政税收管控漏洞,降低偷税漏税风险。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实施监管:①扩大监督数据采集范围。要打破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孤立化困境,畅通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好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以及预算数据的采集。明确各类数据信息集成整合的规范和要求,加强数据的审核和校对,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尽可能减少错漏问题,为后续的内部审计和评估提供依据。②定期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监督管理的有力工具,能够以动态化方式评估管理期间可能存在的漏洞与风险,进而提升识别判断效率,将风险遏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要积极组建专门的审计队伍,吸引有扎实审计知识、丰富审计经验的人才进入事业单位,以季度、年度为单位展开审计,重点评估事业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是否正常,各项投资筹资活动是否正常,税款缴纳活动是否正常等,形成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全方位监管,避免出现错漏、违法等风险。③加强财政税收信息公开。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资产投建组成的单位形式,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其组建过程和经营特性决定了其有接受公众监督的义务,因此在新经济常态之下,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财政税收信息的公开和披露管理。通过定期披露财报,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透明性,帮助工作人员筑牢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国家财政法规和税务法规的要求,减少潜在的风险与隐患。可采用的公开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座谈会公布、报纸公布等传统方式,也可以采用网站公布、手机信息公布等方式[2],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切实提高自身的财政税务管理质量。

2.3"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是履行管理职能、践行优化举措的一线力量,其素养能力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实效,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专业能力扎实、管理能力出众的财政税收管控队伍。要重点梳理队伍架构,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吸纳各职能部门领导人员共同参与财政税务的监督工作,定期进行财政支出及税收支出管理审计,评估各类资金流向、金额是否正常,对于发现的异常问题,及时沟通和找寻原因,增强风险抵御防范能力,防止风险隐患的扩散蔓延。对于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投资需求,也可以采用多部门联合讨论的方式,由财务人员从财政预算角度、税务角度评估并给出建议,通过群策群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还应当重视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问题,积极更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一方面加强思想理念渗透,让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主动了解国家财政税收法规政策,筑牢思想防线和职业道德底线,远离违法犯罪,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丰富培训体系中有关税务筹划、管理会计分析的内容,鼓励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灵活运用筹划技巧降低事业单位税务成本,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支出。同时从财务、税务角度,对事业单位投资、筹融资活动给出建议,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培训的方法同样是多样化的,事业单位可以邀请财政税收管理专家来单位开办讲座,面对面解决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其传授财务报表制作技巧、预算编制技巧,以及税务筹划要点、注意事项等。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引入各事业单位既往的财政税收管理案例,正反面教学相结合防止假账、错账的出现,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良好发展。

2.4" "创新财政税收管理方法

除管理流程规范问题、监督机制完善问题、人员素养提升问题外,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技术方法的创新,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促进财政税收数据的便捷流通,提升财政税收数据真实性和时效性。要积极完善财政税收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分阶段、分步骤购置硬件服务器、办公设备等,加强数据的信息化转换,区分清楚原始票据和电子票据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规范性。同时依托线上平台加强数据的采集收录,事前做好宣传引导,充分调动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认识到财政税收创新管理的重要性,鼓励各部门人员积极进行预算编制提交、财务信息提交等。事中加强管理,健全预算资金申领登记制度,动态化监控现金流向,尽可能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浪费。动态监管税款缴纳情况,避免延误、漏缴问题。事后要着重强化绩效考核,将财政税收管理情况作为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计算资金支出收益比,找出预算余量、超支的具体原因,为后续制度的调整和风险的防范提供真实可靠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引入虽然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有效性,促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和公开,但数据集成后带来的风险隐患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财政数据库遭受DDos攻击、黑客入侵等问题[3],将会导致财政税收数据大规模泄露隐患,给事业单位带来财政方面、法律方面的危机。因此在创新财政税收管理手段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加强数据的安全防护,通过多重安全技术的应用降低数据泄露和丢失风险,保证事业单位的平稳发展。要重点加强授权管理,结合指纹、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认证,禁止随意进行管理员授权,禁止随意在财政税收管理计算机上接入来历不明的U盘、磁盘等。定期升级防火墙,开展大范围病毒查杀和木马扫描,采用高性能数据加密技术,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 "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加多样,务必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平稳发展。要积极规范财政税收管理流程,以预算编制为导向进行财务收支管控,加强对财务报表、税务报表等的分析,为经营决策的优化提供依据。同时完善财政税收监督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尽可能消除管理环节可能出现的漏洞风险,综合运用线上平台管理方式、大数据管理方式等,增强对财政税务的监控能力,为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田文欣. 经济新常态下的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路径[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6):155-157.

[2]王聪捷. 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策略[J]. 财经界,2022(36):165-167.

[3]吉春娜. 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0):32-34.

猜你喜欢

财政税收经济新常态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从创新角度促进财政税收方向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创新视角下的税收体制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