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探析
2024-12-31陈雅韵
[摘 要]2019年起,我国全面施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财务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会计核算质量有着更高要求和标准。新会计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创新会计核算模式,规范执行会计制度。因此,本文结合会计核算的主要作用,分析了新会计制度对高职会计核算的影响,总结了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借此强化新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引领作用,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促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职院校;会计核算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21.009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21-0035-04
0" " "引 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会计实务更加复杂,国家在2019年出台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财务预算一体化的核算模式。该制度出台后,国家要求高校积极落实新会计制度,实施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并行的管理机制。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工作为例,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工作的有效策略,借此促进新会计制度顺利实施,增强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效能。
1" " "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基础计量单位,有规律地计算会计主体科目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据变化,以反映各类经济活动中资金流动情况,生成动态、静态财务指标,为组织财务决策提供依据。会计核算在企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关系着其财务状况、经济成果、预算执行中信息可靠性[1]。
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内容涉及国有资产、政府收支,以及高校财务预算、资产控制,所以会计核算作用不再局限于记录财务数据、反映经济信息,还需具备预测、决策干预等功能。①通过会计核算,事前预测高职院校各类经济活动中的预算风险,督促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控制,使预算方案执行落地,满足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要求。②以高职院校财务数据为基础,核算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资金支付需求,提前判断有无财务风险、超预算风险,并通过审批、收支管理核算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比如,对于支出后超出开支范围、预算数据的经济活动不予审批,或建议管理者调整预算执行方案,规范管理资金。
2" "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1" "会计核算方法
新会计制度实施使各领域会计核算标准改变,对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会计核算方法随之改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工作需要同时具有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功能,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适用性不强,应重构会计核算机制,从传统会计五大要素过渡到“3+5”会计要素中,同时实施“平行记账”方式,使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深度融合[2]。其中,预算会计需要核算“资金收支情况”,而财务会计则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核算财务数据。按照要求,高职院校需差异化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现金收支实施预算会计模式,平行记账后应用财务会计模式,核算其他业务。
2.2" "会计报表编制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全过程提出很高的标准,包括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高职院校需规范地进行会计基础数据处理、信息化分析,同时结合制度要求,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整合会计信息资源,合理编制会计数据,以反馈学校内财务数据变化、现金流量和资产情况。具体编制预算报表时,应强调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按照会计决算报告内容要求,梳理可供预算执行、财务决策参考的会计信息。
2.3" "资产核算
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资产核算中账务处理产生变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进入变革阶段。高职院校应结合制度要求,重视各类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采购固定资产时,需确保“资产确认条件”的完善性,设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院校运行期间产生的固定资产,需全面分析资产费用,并根据资产损耗、购置情况,核算折旧摊销费用,将相关数据直接计入费用科目。
3" " "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3.1" "新会计制度认知有偏差
新会计制度是对传统会计制度的升级,更新了大量内容,只有深入理解新会计制度,正确解读会计准则、会计核算要求才能有效落实新会计制度,保障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质量。但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正确理解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条例,直接生搬硬套制度中的会计核算方法,导致实际会计核算结果与院校实际需求脱节[3]。比如,初步建账时,为提升会计核算效率直接将“年初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项”中,未按照高职院校业务活动分类处理,最终导致会计核算中信息误差较大,容易造成预算执行、会计核算风险,不利于高职院校成本控制。
3.2" "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内部控制是实施财务监督,保障会计核算真实性的重要举措。但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严格执行,使得会计工作内部控制不到位,会计监督管理效果不佳。
(1)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组织结构中的会计岗位较多,各主体需要相互审核所制凭证。虽然按照制度要求分离制单、复核岗位,但实际凭证复核流于形式,审核过程中会计人员没有认真审核会计科目、发票凭证,最终导致年底会计核算时的账务处理难度大,工作量增加,容易造成不可预估的财务损失。
(2)高职院校对会计工作监督力度不足,会计程序中缺少规范化审核、监管程序。所以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存在会计信息失实、财务报表舞弊的情况,会计核算结果失去应有价值。另外,由于高职院校会计监督机制尚未完善,会计组织结构中仍存在“一人多职”现象,所以部分会计程序中缺少约束、规范机制,会计核算作用不明显,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经济活动中资金管理方案的可靠性。
3.3" "会计信息化程度不足
会计信息化能够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信息偏差,提升基础会计数据的处理效率。高职院校需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保障会计核算质量,完善院校财务管理体系。但在对信息化认识不足、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下,一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会计信息化进度缓慢,会计核算中尚未引进各类财务软件、数据模型,导致会计核算水平难以提升。
3.4" "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有待提升
新会计制度出台后,国家发布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高职院校会计人员在适应新政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适应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但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会计人员培养工作,使得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实施要求,会计工作效率、质量不佳。
3.5" "资金核算体系亟须完善
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完善资金核算模式,更规范地管理、使用内部资金。但很多高职院校的资金核算意识、规划能力不足,没有依据新会计制度落实资金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发展中资金配置、资金核算存在问题。比如,高职院校核算科研经费时,对教育工作中科研成本划分不清晰,仍沿用旧的会计制度,直接将水电费等间接费用计入“后勤保障支出”。但在新会计制度中,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水电费需要作为间接费用正确计入“科研成本费用”中。
4" " "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有效策略
4.1" "正确解读新会计制度
高职院校会计人员应主动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正确解读新会计制度的各项内容。新会计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起“适度分离、相互衔接、平行记
账”的会计核算模式。其中,适度分离是在会计核算中实施“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双体系,分别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依据,并生成以“经济资源+财务状况”“现金资源+预算执行”为核心的双报告。财务会计核算更关注院校经济状况,需要提供可体现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预算会计则是根据高职院校当前流动的现金资源、资产数据,编制“会计决算报告”,以反映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3+5”八要素分别为财务会计五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预算,以及预算会计三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等[4]。
会计核算人员应结合新旧制度中各项标准的转换,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及时更新观念,自主学习,掌握新会计制度底层逻辑,明确会计核算基本规律。将“双体系、双分录、双基础、平行记账”运用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体系中。比如,核算高职院校业务活动中的财务数据时,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不同,会计人员需要融会贯通,灵活把握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内容。初始建账中及时按照新旧制度差异调整转换会计科目,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性。
4.2" "健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有序开展会计工作的基础条件,能够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为高职院校财务决策提供完整会计信息。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内部控制,重视会计工作监督管理,明确各主体在会计核算中的责任和权利,使其依据自身的岗位职责抓住会计核算监督的着力点。①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分离会计核算岗位,避免岗位不相容、一岗多职现象。②优化会计核算管理组织结构,科学配置会计岗位,使各岗位职工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将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到实处。③定期盘点和检查学校财产,预防资产流失。
4.3" "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运营管理需求、会计核算模式,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化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核心,建立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一体化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利用功能完备、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加大会计工作深度,促进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工作加力提效。信息化系统可优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促进学校业务信息、财务信息有机融合,避免会计核算中出现信息孤岛问题,有助于夯实会计核算工作基础。
高职院校应坚持系统化思维,以“实现系统紧密衔接、健全预算管理流程”为基础,将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会计核算平台对接,发挥会计预算管理前后端的桥梁纽带作用,自动生成前端支付、人员工资、资产等数据的原始凭证,后端财报数据自动抓取、决算报表自动生成,形成财务会计闭环管理、业务环节精细联动的会计核算新格局,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院校财政管理提供有力抓手[5]。
4.4" "建设专业化会计队伍
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地后,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才培训,建设专业化会计核算人才队伍。①转变领导层、管理层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选聘会计人才、配置会计岗位时严格核查会计人员资质和专业能力。②按照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人才的要求,对在岗会计人员实施系统培训,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财务政策、会计新理论,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③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元化人才培训活动,构建“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全方位地培养会计人才。④积极培养综合型会计人才,使其掌握信息化、法律、互联网等方面的工作技能,成长为全能型会计人才。
4.5" "完善高校资金核算体系
资金控制是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之一,高职院校应基于新会计制度,完善资金核算体系。①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院校运营情况进行资金管理,从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两方面核算、控制学校各部门资金耗费情况,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率。②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审批、核算流程,通过会计核算完整反馈资金使用情况,提升高职院校资金控制水平。以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为例。新会计制度下,科研经费核算期间应细化各项资金的会计科目,准确划分科研费用、教育支出,规范进行资金核算。对于资本化、费用化的科研经费,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要求,厘清学校各部门在科研项目中的职责分配情况,规范进行科研预算、费用核算,严格审计,加强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确保科研经费核算过程制度化,使用合理化。
5" "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对会计报表编制、资产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为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基于新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落实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同时顺应新时代财务管理趋势,促进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院校内部资金控制,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金鹿,李君梅,余小花.政府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9):78-80.
[2]陈楠.预算标准管理一体化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工作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3(17):83-85.
[3]汪兰.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在政府会计制度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3):83-85.
[4]陈端琴.新会计制度对高职院校财务核算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2021(12):121-122,136.
[5]吴燕.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初探:基于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内涵研究[J].当代会计,2021(1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