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困境及路径探究

2024-12-31伍晨阳罗玉妹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建议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伴随着技术创新而产生的新型生产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能。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绿色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乡村治理水平。但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人才短缺、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农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11-04

Abstract: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s a new type of productivity generated along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vides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roug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elps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villages, and improves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rural governance level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talent shortage and imperfect facil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cultivating and introduc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and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griculture; rural are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uggestion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在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呢,新在哪里?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再次进行了阐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是伴随着技术性革命突破而形成的新型的生产力,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三农”角度去实践,具体点来说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农业高效。农业高效的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实现产量最大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收入,让农村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农村发展可持续。农村发展可持续指的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目前,“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才算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要抓好新质生产力这把重要推手,把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实现农民增收,建设好美丽宜居的农村。“三农”问题也是我党在发展过程中深刻关注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发展,比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3]。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更具内涵的生产力,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当前,我国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只有打赢脱贫攻坚、实行农村城市同步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本文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面对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化解措施。

1"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都迎来了重大改变,有了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不仅能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够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和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1.1" 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利用,达到高质量发展,在传统农业领域里,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使农业能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传统的农业领域里,人是主要的生产力,施肥、灌溉、收割等各个环节都是靠人力来完成,个人能管理的农田数量有限,还无法精准控制,对温度湿度变化也无法掌控,生产效率可想而知。而新质生产力的引入,比如大数据+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通过智慧农业数字系统,农民在家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对大规模农田的远程监控、农田灌溉、肥料控制和虫害监测,气象检测仪器能够24小时监测温度、湿度变化,后台系统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提前对天气进行预判,方便农民对天气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此外,无人机施肥,机械设备等这些智能设备的引入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推动了农业产能、效率、方式和效益颠覆性变革,引领农业由“量”的积累向“质”的突破,由“大”的阶段向“强”的阶段转变。可以预见的是,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

1.2"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结构升级和三产融合

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导,新质生产力加持可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同时新质生产力可以引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第三产业,比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疗养和生态观光等,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城市居民来乡村消费和体验[4]。还有,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电商平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市场覆盖面,使农产品出村进城计划得以实现,打通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直播电商可以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特色,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信任度,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5]。

1.3"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村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融合了低碳技术、绿色技术、生物技术等创新性技术,能够帮助乡村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低碳高效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新的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领域的结合,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既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比如清洁能源太阳能等在农村的推广使用,降低了农民对煤炭等高能耗资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还比如在生产过程通过智能化精准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可以减少农田污染面源。并且,应用一些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生物技术,在农产品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使用无污染的肥料,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产品。有了新质生产力的加入,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进行,摆脱了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绿色发展之路。

1.4"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民收入提高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农民收入水平要提高,收入渠道能得到拓展。农业这个行业在以往的印象中是一个靠天吃饭、收入低、辛苦程度高的行业,收入主要来源为直接售卖种植的农产品,渠道是依赖中间商,制定价格的主动权掌握在中间商手中,利润轻松地被中间商所攫取。而新质生产力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提供更广阔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大批电子商务平台应运而生,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终端售价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益。农产品电商的兴起,改变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方式,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改善了农村地区农产品滞销的状况,实现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目标。并且通过电商平台大数据,还能实现精准营销,既减少了营销成本,又提高了农民的销售效率。此外,农村电商的出现,还能为在农村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能产生虹吸效应,让在外的青年人才看到农村市场也是大有可为的,吸引他们返乡创业。

2"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发现,有了新质生产力的助力,农业的效率、农民的收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确实能够得到提高,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质生产力在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不少现实挑战。

2.1" 土地经营管理分散,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

随着土地政策改革之后,我国田地实行划分到户,除了少数几个农业大省地域辽阔,大部分农村地区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少,分布不集中,很多耕地属于小块梯田,农田经营模式还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农经济模式,且没有公路通往田地。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大规模化的种植业无法开展,而单靠个人,也无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因此高效的机械化耕种方式很难应用,导致很多先进技术无法真正引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还是沿袭传统的人畜劳作为主的耕种模式,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不足

农村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首先,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对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布调查中发现,农业占比是较低的,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而且,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入在交通和水利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网络设施、数字技术设施等投入不足,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网络覆盖不足、信号不稳定、网速卡顿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农村居民享受即时通信和数字化服务的效果。并且,对于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也会受到限制,使得农民无法使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农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活动。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管理和后期维护的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农村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面子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等现象,且后期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找不到对接负责人。

2.3" 农业创新型人才缺乏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背后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由于农村地区就业机会少,从事传统农业收入低,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且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基本上也会选择留在城市生活工作。而且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以及城乡在医疗、教育等保障方面的差距,使得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也是往县城转移,最终导致留在农村的人群主要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虽然可以看到国家近些年实行“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扶持乡村高素质人才建设的项目,但是很多人都是将这作为仕途跳板,真正扎根下来踏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奉献得较少,这些种种因素导致了农村人才流失、劳动力短缺、老龄化严重和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农村企业和农民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2.4" 农村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在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农民对生产设备的投入资金成本不高,但是大规模种植情况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往往需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这项资金投入高达几十万。根据调查,一些规模化种植的农场主由于承担不起这个高额成本,在生产的部分环节还是只能采用人力替代,比如上百亩水稻田都是雇请人力插秧,为此需要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最终一年收入扣掉各项成本支出后,赚取不了多少利润,导致下一年又没有多余的资金购置机械设备,又只能花费代价雇请人,进入到这样的恶性循环。同时,愿意来农村投资的企业数量也不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的本质是要盈利的,但是农业的投资可能获得回报的周期相对来说较长,因此,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投资农村产业。所以,在农村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特色优质农产品,经过再加工,既有市场需求,也能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和收入,但是找不到人投资,最终滞销。

3"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鼓励集约化生产,破除小农经济模式

对于部分农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田分散的情况,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集体经济,由当地政府牵头将大家的农田回收重新推平成大片的田地,修建公路通往田地,以便实现大规模化的生产。当地政府应充分调查民意,采取自愿原则,统筹全局,制定本地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核实产权,鼓励和动员大家配合这一政策,可以通过每年给予一定的租金或者参股分红的形式激励农村居民。集体化经营模式还是有其优点的,当前很多农村由于青壮年外出,留守老人没有耕种能力,荒废了许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集体经营方式,规模化种植,既能盘活闲置资源,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3.2" 培养和引进农业创新人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也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对于农业创新型人才的获得,一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完善农业教育体系,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农学专业,为鼓励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我国推行特岗教师项目,在农业领域也可以推行类似的做法,设置一些定向编制农业岗来吸引大学生投入到农业建设中来。二是鼓励职业学院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培养农业技能型人才,转变大家对农业岗的固化思维,认为不读书以后只能回家种田,在未来,农业技能人才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蓝领人才。三是加强农村本地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升本地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四是建立农村地区人才激励机制,从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和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着手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3"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于已经修建好的交通和水利设施,要能提供后期维护的保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不要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对于基础薄弱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要补齐短板,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网络宽带的速度和稳定性,为新技术推广和使用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对于生活便利性的基础设施投入,也需要重视,因为这也关系到农业人才的稳定性,生活越便利,生活设施越完善,与城市差距就越小,农业人才留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3.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新质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当地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增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动能。一是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对愿意来农村投资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提供免费土地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从而吸引企业来农村投资建厂。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农村中的发展,比如给予农场主无息贷款购买机械设备、免费发放优质种子、化肥等;对于农业研发企业,给予项目资金资助。三是政府牵头,搭建农业交流平台,鼓励农民积极去平台提问,鼓励农学专家入驻平台,解答农民生产过程中各项问题,同时号召农学专家亲自去农村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四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投资、农村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五是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渠道的保障,如农业保险等[6]。六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响应,参与农业农村发展,鼓励号召有志青年投身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项目中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

4" 结束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强国必先强农,农强国才强。本文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继续阐述了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应用存在的困境,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相信,有了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在未来,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农业会实现高效率的生产,城乡差距会缩小,农民收入会提高,农村是一个美而宜居的地方,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可以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将会同步呈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J].中国人才,2024(2):4.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2-04.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2-14.

[4] 路鸿伟.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3(11):94-96.

[5] 邓斯雨,王展鹏.数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4(3):73-80.

[6] 章刘成,常纪锋,尤婷婷.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和发展路径[J].产业经济,2024(4):61-64,97.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建议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