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Vivo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质性研究

2024-12-31陈媛张建贤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政策研究质性研究三农

摘"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三农”人才培养成为乡村振兴领域的关注热点。该研究选取26份中央一号文件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NVivo质性分析软件,按照三阶段编码法对文本进行编码,对各阶段“三农”人才培养类别、培养主体、培养途径等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整理,提炼出各阶段的培养特征,旨在为我国“三农”人才培养效能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三农”人才;人才培养;质性研究;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001-05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building an agricultural powerhous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study selects 26 documents of the Central No.1 Docu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NVivo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and codes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three-stage coding method. Encode, analyze, and organize the categories, subjects, and method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t various stages, and sorted out to extract the cultivation features of each stage,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Keywords: Central Document No.1; talents i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policy research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三农”人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三农”人才培养已成为当前农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应用型“三农”人才,成为了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提出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作为“三农”人才的培养指南,1982—1986年、200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及到“三农”人才培养问题。本文通过整理历年“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类别、培养主体、培养途径等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整理,通过分析,梳理出有效的培养措施,旨在为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提供政策支持。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的搜集与选取

作为中央以“三农”为主题的具体部署指导性政策文件,1982—1986年、2004—2024年,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强调着“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位。NVivo质性分析资料来源描述统计表见表1。

1.2" 研究工具的选择

NVivo是一款专门用于质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软件,由QSR International公司开发。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系统地组织、管理、分析和理解复杂的非数值数据,例如文本、音频、视频等,以揭示数据中隐藏的主题、趋势和模式。NVivo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包括节点分类、代码化、主题分析、交叉比较和查询等工具,使研究者能够深入挖掘数据并发现其中规律和关联。此外,它还提供丰富的数据可视化和报告工具,帮助研究者将研究结果呈现出来,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医学和商业等研究领域,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1]。

1.3" 资料编码过程

1.3.1" 资料编码方法

本文中使用的数据编码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并使用逐级编码。首先,第一级编码,即开放式登录,作者以开放的心态在价值方面保持中立,收集材料本身在视觉上呈现的状态,所有解释都是初步的、不确定的;其次,二级编码,即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分析和重新归纳现有编码或概念,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最后是三级编码,即核心登录或选择性编码,分析先前的归纳发现的概念和类型,并将它们总结为一种或多种所属类型,涵盖整个编码。

1.3.2" 资料编码数据说明

通过NVivo外部数据导入功能,将26份中央一号文件文本导入NVivo软件,经过认真阅览26份中央一号文件文本内容,利用NVivo软件编码功能,对26份中央一号文件文本进行编码归纳分析。本研究将文件文本内容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逐一对照,归纳编码为树节点和子节点,按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应的不同背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82—1986年、2004—2017年、2018—2024年,对相同树节点或子节点进行整合归类。

2" 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文本分析

本文通过3次编码过程,对1982—1986年、2004—2024年26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梳理,标注出其中的具体实施办法,经过同类属性的编码,通过不断合并与归纳,最终以“三农”战略不同阶段进行界定,分阶段总结得出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相关要素构成,即培养主体、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人才类别。

2.1" 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1982—1986年)

2.1.1" 文件分析

1982—1986年5份中央一号文件共编码595个,具体见表2,其中培养主体编码350个,分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和机构组织等社会主体;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编码168个,包括各主体参与“三农”人才培养的方式;“三农”人才编码77个,主要为农村建设人才和职业农民。

2.1.2" 阶段小结

通过分析5份文件,从350个培养主体的编码来看,1982—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主体中,行政事业单位覆盖率为55.1%,企业和机构组织等覆盖率为44.9%。从77个“三农”人才的编码来看,1982—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专业户(占比32.94%)和各类能手(占比12.94%)。从168个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的编码来看,“三农”人才的培养由思想教育、能力锻炼、工作保障和价值实现等方面的要素构成。

1982—198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举措。这个时期,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人才培养被视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文件强调需注重高等教育改革。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文件指出必须要保持紧密结合生产、科研、文化宣传等实际情况的特点,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关键性,同时注重培养各类人才的实践能力。二是文件鼓励开展科研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针对科研领域,文件提出了许多措施,如加强科研机构建设,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丰富科研经费渠道等。三是强调需要注重青少年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文件要求把职业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加强职业学校建设,注重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此阶段,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指导处于起步阶段,“三农”人才主要集中于经验丰富的传统农民中的专业户和各类能手,其培养主体则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策和其他措施进行激励保障,为人才的思想教育、能力锻炼、工作保障和价值实现等方面保驾护航,促进人才的培养落地成效。总体来说,1982—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举措和要求,尤其着重于基础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优化。这为今后的“三农”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并为中国今后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2" 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人才培养的发展阶段(2004—2017年)

2.2.1" 文件分析

2004—2017年14份中央一号文件共编码1 950个,具体见表3,其中培养主体编码1 190个,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机构组织等社会主体;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编码279个,包括各主体参与“三农”人才培养的方式;“三农”人才编码481个,包括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各类科研型、技能技术型、服务型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各类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各类医疗卫生人才,新型农业农村人才。

2.2.2" 阶段小结

通过对14份文件分析,从1 190个培养主体的编码来看,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主体中,行政事业单位覆盖率为30.3%,企业和机构组织等覆盖率为69.7%。从481个“三农”人才的编码来看,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的培养集中于创新创业人才占比约4.57%,科研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占比约18.3%,农村实用人才占比约4.16%,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占比约25.57%,医疗卫生人才约6.44%,新型农业农村人才占比约40.96%。从279个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的编码来看,“三农”人才的培养更加明确具体的培养类别。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的人才支持,明确加强“三农”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3]。随后出台的一号文件均巩固和完善了“三农”人才培养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特殊支持计划”,重点支持“三农”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此外,各级政府积极加强对农村职业院校及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并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创业。此阶段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指导处于发展阶段,“三农”人才主要集中于新型农业农村人才、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和科研技能服务型人才,其培养主体则倾斜于相关主体机构组织,注重人才科研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综上所述,2004—2017年间的一号文件在“三农”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提高农民素质、推进“三农”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以满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需求。

2.3" 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三农”人才培养趋于成熟(2018—2024年)

2.3.1" 文件分析

2018—2024年7份中央一号文件共编码833个,具体见表4,其中培养主体编码457个,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机构组织等社会主体,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编码100个,包括各主体参与“三农”人才培养的方式,“三农”人才编码276个,包括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各类科研型、技能技术型、服务型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各类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各类医疗卫生人才,新型农业农村人才。

2.3.2" 阶段小结

通过对7份文件分析,从457个培养主体的编码来看,2018—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主体中,行政事业单位覆盖率为63.9%,企业和机构组织等覆盖率为36.1%。从276个“三农”人才的编码来看,2018—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的培养集中于乡村治理人才占比约41.3%,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占比约21.74%,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占比约9.78%,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占比约8.33%,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占比约11.96%,参与乡村建设人才占比约6.88%。从100个培养工作机制或方法的编码来看,“三农”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乡村治理和服务农耕文明发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需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同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第一产业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此外,还要支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民职业素质。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文件提出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现代乡村建设。鼓励地方政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加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培养一支适应乡村特点的职业人才队伍,支持中小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补齐城乡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探索建立农业职业教育“双师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现代农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要支持农村基层干部和服务队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第一产业、乡村振兴工作岗位就业,推进乡村青年人才计划,激发青年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动力。此外,文件还强调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强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青年人才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培养更多农民科技示范员和创业带头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要激励教育、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深入基层,对长期驻扎一线、服务乡村的工作人员予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的倾斜,并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帮助农民实现再就业目标,帮助村干部实现技能提升目标,以此提高“三农”人才的培养效果,成为保障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深化改革目标背景下,继续加强“三农”人才的培养力度,借力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格外强调要注重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同时从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方面为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真正实现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的目标。

此阶段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指导趋于成熟阶段,“三农”人才主要集中于乡村治理人才和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其培养主体主要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力量等,注重培养“三农”人才的体系化。综上所述,2018—2024年的一号文件在“三农”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突出了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等方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强调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推进转型升级,旨在助力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3" 结论

通过分析1982—1986年、200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指导从不断探索趋于成熟,从宽泛的人才培养指导到具体人才类别的针对性培养,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用人实际需要,为进一步促进“三农”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发展提供了准确依据。截至2024年9月,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多项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促进“三农”人才培养的内容更是居多。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高度重视“三农”人才培养

1982—202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并在其中明确提出了促进“三农”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这一系列的指引使得中国政府将“三农”人才培养作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措施。

3.2" 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对农村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乡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各地重点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本建设等工作,同时也推进高校与农村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以提供更多机会供农村学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3.3" 提高农村科技服务水平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在农业发展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建设,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科技培训,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以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3.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加大对“三农”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类扶贫、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帮助农村地区的专项计划,为农村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福利,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参与到农村工作中来。

3.5" 推动创业就业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并相应推出了多项支持农村创业的政策。同时,在农村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得以发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归乡村创业就业。

总之,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发展和“三农”问题领域的作用不可忽视。其对于农村人才培养的指导,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瑶.政策学习视角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及政策选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32-33.

[2] 卢鉴策.城乡关系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23,23(3):21-26.

[3] 陈少艺.中央一号文件与“三农”政策[D].上海:复旦大学,2014:41-42.

猜你喜欢

政策研究质性研究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高校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内涵、特征及价值
护理教师对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评价的质性研究
保育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