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的基层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探究

2024-12-31杨文静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摘要:保险行业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当前,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攻坚期,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仍存在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防范水平不高等问题。以C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构建基层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使基层保险公司树立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推动保险行业规范经营和稳健发展。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基层保险公司

0" 引言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险行业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正处于转型攻坚期,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而被行政处罚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改善保险行业环境、加强保险行业财务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我国保险公司的设立形式通常是在注册地设立总部,在各省市依层级设置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或营销服务部等分支机构。当前,保险公司总部层面基本能够很好地守住财务风险底线,纠正和查处财经违纪违法行为。但基层分支公司在接受监管检查时,往往被发现存在数据造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虚列费用等违规行为。对基层保险公司开展财务风险评价及监督,能够促使其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推动保险行业规范经营和稳健发展。

1" 财务风险评价思路及案例公司简介

1.1" 财务风险评价思路

评价基层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状况,不能简单地通过风险控制是“有效”或“无效”来定性判断,因为定性评价方式会受到评判人员的主观影响,使结果产生一定偏差。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简称“AHP”)就是一种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和知识将相关要素构建成比较矩阵,进而开展对比分析并做出决策的方法[1]。在开展基层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时,首先,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各层级的每项评价指标;其次,运用AHP构造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到指标体系中各项因素的权重占比;再次,对每一单项评价指标的风险控制表现,由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的财务人员进行独立考评,得到单项分数,再乘以权重,计算得出每家基层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得分;最后,对其评价应用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整个案例研究的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思路见图1。

1.2" 案例公司简介

C保险公司是我国大型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居行业中上水平,具有保险行业的典型代表性。C保险公司在全国设立39家分公司,营业网点覆盖各地。其中,在地级市设立的中心支公司,是其最基层的会计独立核算机构。本文以C保险公司下辖的17家市级中心支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指标模型,并对研究对象分别打分、赋值,得到各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分数,并据此分析各家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有效性,提出针对性建议。

2" 基于AHP的案例模型建立

2.1"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运用德尔菲法,邀请研究对象上级公司中10位具备10年以上保险行业工作经验的财务专家,反复确认意见,最终构建以“财务风险控制”为目标层(T),以“资金风险控制”“会计风险控制”“预算风险控制”“税务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为准则层(R),以细分“账户结算规范性”等16项因子为指标层(I)的C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C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为:在保险资金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评价资金收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分别设置“账户结算规范性”“印鉴保管及使用”“虚做保费到款确认”“银行票据风险”4项评价指标;在会计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评价会计核算及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设置“会计科目核算错误”“分险类核算错误”“会计档案缺失”“会计科目余额异常”4项评价指标;在预算风险控制方面,考虑到“预算科目窜用”“超预算使用”“预算异常调整”等行为可能存在不规范性,进而导致财务预算风险,因此分别设置这3项指标;在税务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评价“发票使用及保管”“税款申报”两项;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存在到期的应收或应付事项,交易对方未能及时履行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且存在于“应收应付款项”“逾期应收保费”“未摊回共保赔款”当中,据此分别设置3项评价指标。

2.2" 构造判断矩阵

将准则层(R)各项因素的风险控制水平以定量描述方式进行反映,通过两两因素相互比较,采用9分位重要性评价尺度,即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评价尺度,反映两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2]。邀请上级公司负责相关工作的财务专家对准则层(R)、指标层(I)的影响因子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判断矩阵。

2.2.1" 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在“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中,比较“资金风险控制”等5个准则层因素的重要性。综合财务专家意见后,认为5项因素的重要性大致按“资金风险控制”“税务风险控制”“会计风险控制”“预算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的顺序降低。构建准则层(R)的判断矩阵

A=13526

1/31314

1/51/311/52

1/215171/61/41/21/71

2.2.2" 指标层的判断矩阵

同理,比较指标层(I)各项因素在评价准则层(R)中各项风险控制目标中的重要性,分别形成5个判断矩阵

A1=121/61/41/211/41/36412431/21

A2=13251/311/22

1/22141/51/21/41

A3=11/333151/31/51

A4=11/331

A5=11/61/361431/41

2.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利用特征根法和随机性检验指标CR,来检验上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计算得到,准则层(R)的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5.133 8,归一化的特征向量W→={0.421,0.197,0.072,0.264,0.046}T,即权重向量。对三阶及以上的两两比较矩阵还需做一致性检验,计算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模型如下

CI=λmax-nn-1

CR=CIRI

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通过查表可得。

准则层(R)判断矩阵的CR=0.029 86。当CR<0.1时,一般就认为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作为相应的权重向量。

同理,指标层(I)各项因素在准则层(R)影响下的比较矩阵,都可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的特征向量W→(即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见表2。

由于计算得到的每项CR均小于0.1,说明指标层(I)对准则层(R)的5个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作为权重向量。

2.4" 组合的一致性检验

接着进行组合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利用以下加权计算公式

CR=∑5i=1aiCIi∑5i=1aiRIi

式中,ai为准则层(R)5项要素的权重。得到组合的CR=0.040 8<0.1,因此整体组合也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由此方式计算出的权数是合理的。最终得到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因素权重,见表3。

3" 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根据上述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C保险公司下辖17家基层中心支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开展评价。

3.1" 设置风险控制等级

为评价公司各项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此处将主观感受进行量化表达,将明细指标评价分为5个等级,建立评价集:P={P1,P2,P3,P4,P5}。其中,P1表示该项风险控制表现“很有效”;P2表示该项风险控制“比较有效”;P3表示该项风险控制“基本正常”;P4表示该项风险控制“比较弱”;P5表示该项风险控制“基本失效”。对评价集分别赋值:P1=100(分);P2=80(分);P3=60(分);P4=40(分);P5=20(分)。

3.2" 对基层保险公司开展评价

每一单项评价指标的风险控制表现,由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的财务人员进行独立考评,相应选择评价集P中的一项作为对该基层公司的评价结果。收集整理后,得到各公司的每项指标分数。指标得分再乘以该指标在全局中的权重,最终得到该基层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总分数。各基层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汇总得分情况见表4。

3.3" 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3.3.1" 评价结果分析

综合评价得分能够反映一家基层保险公司的整体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从17家基层保险公司的得分情况看,总得分多集中在70~85分之间,平均值为77.71分,表明各基层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较高,能够起到一定的财务风险防范效果。但各家基层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得分最高与最低的公司之间相差13分之多。

结合每家基层保险公司的分项指标情况,还可以做进一步分析。例如,机构10虽然总体得分不低,但在“税务风险控制(R4)”方面仅得到19.8分。评分人认为,该机构有两个月在税务申报时存在不规范行为。而其税务风险控制的两项指标占比能达到26.4%,对于整体财务风险控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应予以重视。再如机构5,其在各大类风险控制中均没有取得较好的评分,且在权重较高的“资金风险控制(R1)”和“税务风险控制(R4)”方面劣势明显,值得进一步加以关注。

3.3.2" 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根据C保险公司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在基层保险公司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财务制度细则,补齐制度短板。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和强化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通过与上级财务管理部门沟通,得知部分基层保险公司虽然基本能够按照公司财务制度开展财务工作,但是落实的广度、深度、严格程度都不尽相同。应当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的管理实施细则,提出更加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通过补齐制度的短板,规范基层公司的会计处理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

第二,全面排查财务风险点,规避和化解风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涉及的工作范围很广,但多属于日常操作性内容。虽然操作难度不大,但是易发生风险。而且,某些基层保险公司还有明知风险却任其继续存在的思想。基层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全面排查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风险点,尽可能将风险充分暴露。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地规范财务操作流程,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形成有效的落实机制,把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第三,提升资金结算规范性,全面防范资金风险。资金风险在整体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最高,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虚做保费到款确认”这种导致未达账项异常的重大风险事项虽然鲜有发生,但是个别基层保险公司账户资金结算审批不规范的事项却时有出现。基层保险公司应当规范各类资金的审批流程,完善审核节点,确保相关重大款项的收支挂账都有专人追踪,保障资金安全。

第四,转变风险控制思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开展”。当前,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保险公司在努力做风控,但工作体系化水平低,琐碎而零散,且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结合程度低,未掌握相应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所以,基层保险公司要推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由事后报告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转变,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与经营管理的结合[4];同时,用好大数据,应用“互联网+监督”的形式,由虚向实,做好财务工作的严格把关与风险控制。

第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培训,增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当前,基层保险公司人员流动性大,且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岗位认同感低。而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年龄偏大,财务梯队存在断档。基层保险公司应当加强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导和培训,尤其应当规范及纠正基础财务操作行为,以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风险防范能力[5]。

4" 结语

保险行业本就是经营风险的领域,基层保险公司更容易存在财务合规为业务增长让路、内部控制给业务不规范放行等问题。衡量财务风险大小,都是基于基层保险公司可支配资源进行的。财务人员有限、财务工作侧重基础操作的基层保险公司,不具备足够强大的防风险能力。基层保险公司只有完善整体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推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落地,才能提升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保证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婷婷,葛永波.区域性银行数字银行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估[J].征信,2022,40(8):79-86.

[2]于小珂,代飞.数智化时代制造业企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J].财务管理研究,2023(7):157-161.

[3]龙志,陈湘州.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检验[J].财会月刊,2023,44(24):54-61.

[4]梁娜.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23(19):11-13.

[5]攸杨.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3(12):63.

收稿日期:2024-01-28

作者简介:

杨文静,女,1990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关键点
国有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刍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其防范措施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