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的渗透

2024-12-31杨开庆

三角洲 2024年17期
关键词:新课程绘画美术

小学美术不仅是绘画、手工的入门基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价值观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小学美术德育的渗透。所以当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必然要求,小学美术亦然。相较其他学科,小学美术可以更好地贴合新课标课程改革,小学美术在绘画与手工方面不同程度地响应了国家推行德智体美的号召。同时,处于幼年时期学生相较年长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价值体系,在轻松动手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养成良好的价值观,所以小学美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策略的推行是每个小学美术老师应有的使命。

德育渗透是国家制定新课程改革教学标准后,要求教师使用到教学中的重要指导原则。德育指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主要包含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学校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有效地发展自身的道德、政治、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今中国正处在历史的交汇口,保障中国完成时代任务并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关键是优秀的后浪,有效的德育可以为祖国培养花朵,小学美术学科德育的渗透正是其中关键一环。同时小学美术是典型的基础教育课程,在学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不同于其他通识课程,小学美术更注重学生心理活动、动手能力、价值观的发展,好的小学美术教育是繁忙学业中的调味剂,可以很好地缓解学业压力。目前来说,许多小学都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而在通识教育中,小学美术教学涉及知识和德育两个核心内容,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策略中,小学美术德育的渗透能够有效践行具体要求,符合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需求,对学生良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

提高艺术审美。美术的基本要除了会画就是会看,告诉学生什么是美,怎样正确审视美。从绘画的逻辑出发,讲解颜色的使用,相同的颜色在不同时候可以有不同含义,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示相同的意义。比如灰色,如果绘画人物,那么灰色即代表人物的头发与睫毛,但绘画物体是灰色可以代表阴影,使物体生动起来,先从浅显的开始,由浅入深加以讲解。由于学生相比年长的大人来说思维没有固定,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绘画出的作品也能让人耳目一新,毕加索也说过,我小时候就能画得跟德国画家丢勒一样,但是我后来花费一生的时间来画得像小孩。同时学生的判断力可能不够分辨出好与坏,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通过对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也会对生活中某些特定的事物做出自己的评判,这样也就学会了怎样评判美与丑,并由此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利于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的美术大多来自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比教导中获得的间接经验要容易得多,排除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生活中的细微末节都含有艺术的影子,也包含学生喜欢的事情。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有时会包含手工橡皮泥、绘画、雕塑上色等,在德育渗透的同时学生也更愿意接受。同时在分配教学人物时可以分成小组比赛,在确保学生都能参与的情况下,不仅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也能在无形间建立学生之间的友爱之情。并且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教师在小学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同时,可以结合新课准中的条例结合实际情况,组成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创作作品、小组讨论、点评等,在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下,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确保布置的任务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要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德育素养的教学目标。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到知识,更是学到做人的道理。在艺术的海洋中,不仅有对世道不公的呐喊,也有对生活的感恩。如徐悲鸿先生所画的马,生动干练,俊美强壮,既有传统马的影子,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优势,在绘画骏马的道路上另辟蹊径。在他的画笔下,马匹飞奔而起,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奔跑,自由奔放,生动形象,宛如天成。有的仿佛御风而非,有的犹如一日千里,有的回首相望,有的一往直前,仿佛要破纸而出。都说画马容易画骨难,徐悲鸿先生不仅画出了马骨,更画出了傲骨,正如先生所说的,人可以没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生活中也是,艺术不仅存在于画布上,也体现在生活中。正如钱币上的人像,劳动中的人民,都被称为最美形象,按理说比他漂亮的多的是,但为什么他被评为最美的人,因为他正在传递一种思想,劳动人民最美丽。世间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看当下,同学间的帮助正是无私友谊的一种体现。这些作品中,有刻画祖国国泰民安的,有描绘志愿军英雄英勇牺牲的,也有畅想人生美好未来的,老师带领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既了解了历史又获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并且老师解读这些作品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从中包含德育教育内容,这样有益于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与爱国主义。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的现状

忽视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当前还是有许多学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难以改变老旧的教学思想,不能很好地执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策略。同时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侧重点依然是美术的理论知识和绘画的技巧,老师作为主讲人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讲为辅,又因为现在的美术教师都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会陷入刚愎自用的误区,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难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并且由于学校的应对存在误区,致使家长也容易忽视小学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会发生课程挤兑的现象。

缺少对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性的建设。德育是以某种超越于实际的道德理念来培育和改造人,通过德育引领和实现对人的理想状态和行动模式的教育。这时需要有足够的小学美术教师去教学,但同时忽略小学美术学科德育的现状致使许多学校不仅缺少足够的小学美术教师,而且教师的教学形式也不相径庭。这些教师其实都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可能会出现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发展而忽视课堂内容,与新课程改革制定的教学方针相违背,在学校不够重视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会被忽视,失去良好的德育渗透机会。

课堂互动较少。无论是传统的通识课程还是美术课程,都是以教师输出教学知识为主,学生聆听接受为辅,缺少互动则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降低了教学质量,国际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就经常涉及互动提问环节,但不局限于老师向学生提问,也包含学生之间的提问。有了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绝对地位就发生了改变,人人都有了当老师的机会,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起来也会事半功倍。但可惜的是目前仍有许多学校固执己见,使学生的学习走了弯路。

小学美术学科德育的渗透方式

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艺术家从生活中发现灵感而进行绘画创作。正如写文章需要查资料寻找素材一样,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璀璨繁多,这无疑就是最好的素材。喜欢诗词歌赋的有李白和杜甫,喜欢文韬武略的有霍去病和辛弃疾,喜欢儿女情长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我们有数不清文化瑰宝。我们有能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之情,也有能说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强不息。这些引人入胜的文化瑰宝,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历史知识。

开展实践教学。艺术不只局限于画布之上,也存在于生活之间,近代许多艺术家都以实践闻名,开展行为艺术创作推行身体力行。小学美术教育不必跟行为艺术家一样,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手工上色、你画我猜、橡皮泥塑形的教学内容。在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的情况下,锻炼动手能力,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说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影响力的,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教师应该言传身教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指导。所以老师们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举止,要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积极加入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在各个层次上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增强自己的修养,为学生的德育渗透做准备。

结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往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只限制于教材之中,如今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完成教材上的人物后,可以带领学生领略世界各个地方的优秀作品。例如观看世界名画圣女贞德,世界名画圣女贞德讲述的是贞德带领法国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故事,但最终贞德在被出卖后被英国侵略者推上绞刑架,一代女英雄就此陨落,与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的经历相似。在惋惜英雄的同时也痛恨出卖国家的人。中国近代有着屈辱的历史,所以更能感同身受,老师带领学生鉴赏名画不仅详细了解了历史,也增加了爱国主义情怀。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的教学效果,是每个小学美术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严格践行新课程改革下的策略,运用德育的特质和功能重新确立德育的观念,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当然德育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事,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于学习中的方方面面,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拥有终身实践的决心。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发掘美术学科的特性,将以往优秀的理论经验与现有的正确指导思想相结合,在美术教学中系统性剖析教材内容,还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市竹西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绘画美术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