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创新模式与路径
2024-12-31吴美杭殷越
分析传统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当代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提出基于中学美术课程的几种艺术教育创新模式,如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当代艺术等。概述创新艺术教育的路径,需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
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传统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传统艺术教育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的培养,课程多停留在机械的技法训练上,较少引导学生领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更深层意义,不利于学生形成审美情趣和建立欣赏艺术的能力。有些过于理论化和学科化,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传统艺术课堂上,学生需要大量记忆历史知识和艺术理论,这些抽象知识对学生具体创作的帮助不大。艺术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传统艺术教学强调标准化的技能训练,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和评判学生,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地位明显低于语文、数学等主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当代社会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新要求。2001《艺术课程标准》和2011《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界定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在保持其中“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将“综合性、愉悦性和经典性”替换为“实践性、情感性和审美性”。当代社会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力。当今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艺术教育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在强调开放包容的同时,艺术教育还应该通过国画、民乐等内容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艺术作品可以反映时代特征,传递正面价值观。艺术教育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体现社会责任和正义的作品,传播阳光向上的精神。注重德育与智育并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当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中学美术课程的艺术教育创新模式
STEAM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的有机结合。美术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可通过和数学、科学等理科课程的连接,实现文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STEAM教育注重设计思维和项目化学习。美术教师可以组织设计项目,让学生运用图像处理、空间构成等知识解决视觉设计问题,理解美术与设计的内在联系。STEAM教育强调团队协作。美术项目可组建多学科团队,汇聚不同专业学生的视角,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培养协作精神。美术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社会问题,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解决方案,增加美术学习的实践性。美术教学可以组织展览、设计竞赛、校园公益活动等,强化知识内化和能力培养,也可以实现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衔接。美术作品可作为其他学科的视觉呈现载体,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强调持续反思与优化,它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是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美术教师积极探索实践,以提高美术教育的现代性和适应性。
项目化学习注重任务驱动,以具体的美术设计或创作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构建知识体系。项目化学习强调问题导向,教师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可以加入多学科元素,组建包含美术、语文、音乐等多个学科的项目团队,实现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关注合作精神培养,小组内学生分工协作,互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注重过程管理,对项目计划、设计、执行、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强化项目运作能力。项目化学习链接社区资源,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对本地文化进行采风,有效获得第一手素材,产出作品具有实际意义,可投入使用或进行展览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协调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建议,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和潜能,强调个性化评价。项目化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
中学美术教育可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作,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剪裁、变形、滤镜等多种虚拟处理,拓展创作思路。应用动画制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动态图像设计能力。学生可以创作短的动画视频作品,讲述一个视觉故事。运用3Dmodeling软件进行三维造型,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构建网络艺术课程或虚拟展览,丰富远程美术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发布作品,进行线上互评,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等数字资源,可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多次观看复习。搭建艺术社区平台,组织线上创作活动、设计竞赛等,拓展交流空间。借助新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创作过程,进行作品集积累,方便过程性评价。在美术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实现个性化和开放式的教学,是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需要美术教师积极应对技术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可以积极引入当代艺术的新思潮和创作形式,进行教学创新。教师可以介绍当代艺术的流派和理念,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鼓励学生借鉴当代艺术创作手法,如行为表演、地域环境等,进行创新实践,也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场景、城市环境中进行创作,体验SPACE艺术。在教学理念上,美术教师应该推动过程性评价,重视设计思维,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作品传达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入当代艺术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热情,使美术学习更贴近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艺术环境。
中学美术教育可以通过与社会实践的联动,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等真实场所进行写生,直接面对对象训练观察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校园环境美化设计项目,将学生作品应用于校园建设,实现产学研用。教师也可以联系文化机构,让学生参与展览设计等工作,与企业合作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参与公益活动的视觉设计等,接触社会实际需求。通过与社会实践的联动,学生可以在真实环境中获得艺术启发,理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需要学校提供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展美术教育的空间和形式。
基于中学美术课程的艺术教育创新的路径
中学美术教育需要更新艺术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重视美术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不仅看结果。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伙伴和指导者,主动学习新知识。还要强调团队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塑造,重视过程性评价,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等。通过教学理念的创新,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成为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中学美术教育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创新。加强美术鉴赏教学,既传授艺术史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评论能力。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当代艺术和设计部分,广泛涵盖不同流派,加强对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但要使之生动化。加强对艺术前沿理念的引入,开设创意思维等拓展模块,使艺术学习贴近社会实际。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专题模块,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组织社区采风等活动,获取第一手素材。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中学美术课程可以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中学美术教育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的创新。可以使用项目驱动法,以完成设计或创作任务为导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多运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多感官教学,提高趣味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讨论。此外,要组织讨论、展演、比赛等互动式学习活动,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分析艺术家的作品过程,让学生学习创作方法。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获取直接体验,合理运用数字技术,鼓励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学习。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中学美术教育可以实现向学生主体转变,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得到艺术启示和能力提升。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在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创新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部分学校和教师创新意识不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新理念引入缓慢,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不健全,缺乏持续培训,导致部分教师运用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能力不足,创新资源共享不够,优质资源和经验难以推广,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评价体系滞后,过程性评价难以实施,教学活动形式单一,部分家长仅重视学业成绩,不支持美术创新教学,部分学校视艺术教育为附属,投入不足。社会环境对美术教育或艺术教育认知不足,环境影响较弱。这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以激励教学环境的创新。要深化课程内容改革,进一步拓展教学场景,将更多场所纳入学习空间,增强社会协同育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共享与创新,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包容、追求创新的艺术教育生态。
中学艺术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当代社会提出了对艺术教育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等。艺术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STEAM教育、项目化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社会实践等模式,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艺术教育还需从理念、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新型艺术教育生态。当代中学艺术教育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变革中。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坚持改革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艺术课程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简介:
吴美杭,女,1998年出生,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美术)。殷越,女,1981年出生,本文通信作者,硕士,副教授,设计学。本文为校级专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美术教育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XKSY42;伊犁师范大学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专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美术教育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XKSY42。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